问题

回形针之前真的那么火吗?我在B站也算活跃,为什么我今年看到各个说回形针屁股歪的料之后才知道的回形针?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可能都有的疑惑。确实,提到“回形针”这个词,如果你不是在特定的圈子里,或者不是在它最火爆的那个时间点接触到的,很有可能就跟你的情况一样,是在今年一些事件爆发后才第一次听说。

那么,回形针之前到底有多火?我的感觉是,“火”的定义和爆发点很重要,而且它的“火”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很多网络热点不太一样。

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推。回形针公园(Clip Chinese,后来的回形针)最早是以一个“硬核科普”的账号火起来的。那个时候(大概是2019年底到2020年上半年,最盛时期可能集中在2020年上半年),B站上充斥着各种知识区UP主,而回形针凭借其极其专业的叙事方式、精美的动画制作、严谨的数据支撑以及对一些宏大叙事(比如全球化、科技发展、地缘政治等)的独特解读,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观众的眼球。

为什么它当时会“火”?

1. 内容稀缺性与高专业度: 在当时,像回形针这样能把复杂的世界经济、地缘政治、科技前沿这些宏大命题,用动画演示、图表展示、详细数据支撑的方式讲得明明白白,甚至带点“纪录片”质感的UP主,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之前是通过新闻、报告、甚至是一些相对通俗的纪录片了解这些信息,但回形针把这些内容做了“二次加工”,让信息变得更易于理解,而且角度新颖,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2. 视觉呈现的震撼力: 回形针的视频,尤其是早期的那些,动画制作水准非常高。那种流畅的转场、精美的图标、清晰的数据可视化,在当时绝对是B站知识区的天花板级别的。大家看视频,不仅是获取信息,也是一种视觉享受。
3. 切入视角的新颖性: 它们擅长从一个不起眼的物品或现象出发,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出其背后庞大的产业链、全球格局或者深刻的社会影响。比如从一个回形针的生产,聊到全球的金属矿产、贸易、劳工成本,再到消费主义等等。这种“微观视角切入,宏观叙事展开”的模式,特别吸引人。
4. 满足了部分人的“优越感”和求知欲: 很多人通过回形针的视频,觉得自己了解了别人不了解的“大局观”或者“真相”。这是一种智识上的满足感,也符合当下社会一部分人对深度信息的需求。

你为什么可能没太感受到?

1. 圈层效应和时间差: 你提到在B站活跃,这本身就很关键。回形针最火的时候,恰好也是它内容输出最密集、传播最广的那个阶段。但B站的内容生态非常庞大,信息流迭代也很快。如果你在那段时间恰好没有刷到或者没有关注,或者只是偶尔看到一两个视频,可能就没留下太深的印象。而且,它的“火”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圈层内的病毒式传播,很多大学、社科学科的学生,以及对经济、科技、国际关系感兴趣的年轻人是它的主要受众。你可能不在这个核心圈子里。
2. 内容本身的“门槛”: 虽然它做得很科普,但毕竟讲的是相对宏大和专业的议题。不像一些娱乐性的、生活化的内容那样容易引起泛泛的共鸣。如果一个人不是特别有意识地去“追更”或者主动搜索这类内容,很容易就会错过。
3. “出圈”的两种方式: 有些账号是靠内容本身就足够大众化而火,有些是靠某个爆点事件而“出圈”。回形针属于后者。它前期积累了很高的口碑和流量,但真正让“圈外人”也开始知道它的名字,往往是因为后来的争议事件。你可能就是在这个事件阶段才第一次听到“回形针”这个名字的,所以会觉得它“突然冒出来”。

所以,“屁股歪了”的说法是如何来的?

这才说到重点。回形针早期积累了大量的声誉,但它的内容核心,正如很多批评者后来指出的那样,是以“西方视角”为主导的。具体来说,是倾向于用一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至上”或者“精英主义”的视角来解读世界。

它的一些内容,在解读中国的发展模式、经济现象、社会问题时,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中国的实践与西方模式进行对比,然后倾向于强调中国的“不足”或“落后”,而对西方的模式则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赞扬。

比如,在解读一些社会议题时,可能会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市场的效率,而对集体主义、国家调控的作用可能有所弱化。在谈论发展中国家时,有时会流露出一种“不按照西方的路走就是错的”的论调,或者对一些非西方的发展模式持批判态度。

这种视角,在很多熟悉中国语境和历史的观众看来,就显得“站不住脚”或者“屁股坐歪了”。毕竟,中国的历史、文化、国情与西方有着本质的区别,用一套完全西方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中国的方方面面,本身就是一种预设的立场。

这些批评的声音,在回形针火起来的时候其实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当时被其高质量的内容和新颖的视角所掩盖,或者说,很多观众因为内容本身足够吸引人,暂时忽略了其潜在的价值判断。

直到2020年底到2021年初,网络上出现了一系列针对回形针的深度批评文章,将它过往视频中的一些观点、数据使用、甚至是隐藏的价值观一一剖析开来。这些批评文章,加上当时网络上对一些意识形态问题的讨论日益激烈,让回形针的“问题”彻底爆发,引发了全网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你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 你不是错过了一个大家都在讨论的“热点”,你更像是在一个事件发生后的“善后阶段”才接触到这个名字。之前它在特定圈层里确实很火,但那是一种“专业内容爱好者”之间的火,它积累的声誉和影响力,最终因为其内容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判断问题而遭遇了滑铁卢。

所以,你今年才听到,恰好说明你是在它从一个“知识分享平台”转变为一个“争议性话题”之后才接触到它的名字。那个时候,更多人是因为“回形针被批评”、“回形针屁股歪”这些话题才去了解它,而不是因为它最初那些硬核科普视频有多么吸引人。

总而言之,回形针确实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时期,它的内容制作水准和切入角度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但它为什么能让你在今年才听说,也恰恰说明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很多内容的“火”,是分阶段的,有的是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有的是事件带来的爆发力。而你,很可能是在后一种爆发力出现之后,才接触到的这个名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年初做了一期科普新冠的。作为b站原住民当然知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