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卡车司机来讲,大伙巴不得全世界的卡车都退化到解放141甚至嘎斯那个水平,那样的话开卡车才是一项真正的技术!随着会开的司机和不会开的司机驾驶水平差距拉大,工资水平也会拉大。并且老式车装载量小,货物还是现在这些货物,卡车司机的地位将得到质的提升!(因为物流成本上涨导致物价飞涨是后话了)
说白了就是卡车司机得有其存在的价值。
现在的卡车,装载量也多了,也好开了,也很少出故障了,当初的卡车司机所掌握的一些基本的修理技能、点刹、不踩离合换挡等小技巧也快没用武之地了,做卡车司机的门槛也随之降低,收入水平自然也就降低……卡车司机越来越没有价值了。
所以作为职业司机,不需要车上有什么科技设备,更不希望科技过多干涉他们的工作,不希望人工智能来抢他们的饭碗……
但卡车司机的声音是微弱的,自动刹车甚至自动驾驶能不能普及,完全要听zf的安排。至于成本还真不是太大的问题,zf强制让新车安装北斗导航,你看有谁敢不装?毕竟一台车也要几十万,不差你这万八千的。
更新:
还有说我反智和仇视技术的……我说了我的想法只代表卡车司机的想法!而资本家的想法是希望明天就自动驾驶,好多赚钱!zf的想法,则是如何安排被迫下岗的庞大交警路政团队,还有平衡资本家和卡车司机的矛盾……
这些你们都想过吗?你们就要光求卡车司机有上帝视角?资本家呢?zf呢?你们难道不知道有时候脑子里想的,不一定能做的到吗?
先说结论:
商用车是不是需要这些安全辅助驾驶系统:非常需要,甚至比小车更需要
什么时候会装呢:2021年中旬以后中国上路的卡车要求标配自动紧急制动;2020年中旬后,要求卡车标配前碰撞预警和车道偏离预警。卡车报废的年限一般10-20年,所以越往后,行驶的卡车标配这些功能越多
以下更详细论述:
------------------------------
目前对于卡车等这类商业营运车辆的管理主要是2个标准,
分别是:交通部指定的标准 JT/T 1178.1 -2018 和国标GB 7258
为什么要看这些标准呢?量产商用车的技术进步是一个非常依赖于政策推动的市场
商用车产量远小于乘用车,且是生产工具,买家没有需求为了更高的配置支付更多的溢价
零部件/整车厂也不愿意支付研发成本开发小众功能
当法规要求强制推动某项安全功能后,预期需求增大,加强整车厂对于供应链的谈判力。零部件供应商看到市场潜力也愿意加大研发投入
所以政策要求之时,就是车辆装备之日,一般不会提前。
有了政策的推动,再来从技术上看看有什么难点:
判断大部分的车辆电子需求,都可以从 感知-决策-执行 3个维度来看。
对于前碰撞预警和车道偏移,需要涉及到 感知/决策。执行相对比较容易,只需要发出预警即可
但对于自动紧急制动,执行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车辆判断出了即将与前车碰撞,如何最安全的刹车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且相对于预警来看,有执行参与的自动紧急制动需要更强的系统可靠性,绝不可以日常误触发
那有人可能会问,这件事对车厂或零部件公司很难吗?满大街的自动紧急制动,稍微改一下,装到卡车上,成本应该不会增加很多吧?
绝不是稍微改一点点,成本会增加很多!
这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乘用车按照每天3小时的常规行驶时间,他的摄像头设计的使用总时长约7000-8000小时
而大货车一般每天需要行驶20小时以上,摄像头使用时间的总时长是20000小时以上。
对于电磁干扰也有不一样的需求 (所需要满足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条件,与乘用车不一致)
乘用车摄像头是12V的供电,商用车摄像头是24V供电
小车的摄像头一般安装在挡风玻璃顶端,离地距离在1.5m左右,
卡车的摄像头安装点距离地面距离有2.3米以上
摄像头识别物体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多次迭代学习目标物的,
乘用车,摄像头识别的是水平视角车
卡车,摄像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
所以在摄像头眼中,如果不切换会是这样的:
此外,为了更精确的实现自动紧急制动,最佳方案是需要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识别的融合
因为毫米波雷达安装位置的改变,相应的也需要更新毫米波雷达的算法
执行层面(即刹车)
小车的刹车一般是通过诸如ESP/ESC等刹车执行机构来执行的。 即当摄像头或者雷达判断即将撞车时,ESP快速建压制动液,通过制动液压传导到刹车片执行刹车。这个反应和建压时间是在毫秒级的
商用车是气刹,整套系统和乘用车的模式不完全一致。
更重要的是系统供应商都不是一家。
小车的系统一般由诸如博世/德尔福/Conti等供应商提供,他们一般兼具摄像头/雷达+ESC/ESP执行器,相互之间的配合更强
在卡车上这些供应商基本只有感知和算法,没有刹车执行器,在有些工况下比如:
卡车有时拉货,有时空车,整车质量的变化特别大,这又增大了对于刹车距离的判断
整车质量-刹车距离-建压时间-刹车制动力反馈的数据模型和乘用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需要长时间的调试
这又给开发增加了些许的难度
做自动紧急制动的工程师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的识别和制动相对容易,但难的是要避免误触发
考虑到车重和负载货物的安全性,商用车的触发自动刹车的距离要远大于乘用车,如果时常误触发,对司机的扰动会更大一些。
其他还有包括通讯和诊断的协议,系统测试的标准与乘用车是不一致的。 也是导致无法直接使用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既然从2021年中旬开始要求标配,考虑量产车提前3年做功能和技术规划,现在各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也一定是在加紧研发测试这些信息。
总结下:
商用车ADAS是由政策推动的产业
与乘用车不同的点主要在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