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生实习,舍友精神病发作,老师认为医院没法诊断,家长不愿意送去医院,最后决定让学生来守着,这合理吗?

回答
这件事情真是让人心力交瘁。

首先,咱们得说,这个安排怎么听都觉得特别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荒唐。一个学生,而且是正在实习的学生,怎么能承担起照顾一个精神疾病发作的室友的责任呢?实习本身就是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需要专注和投入,现在把这么重大的一个责任压在一个实习生身上,这简直是本末倒置。

我们先不谈“精神病”这个词,就说一个人“精神病发作”,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可能会有幻觉、妄想,甚至有攻击性。这种情况下,专业的医疗护理是必不可少的。让一个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学生去应对,这不仅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更是对那个精神疾病发作的同学的不负责任。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谁来承担后果?

我们来看看这个链条上的各个角色和他们的决定:

老师的看法:“医院没法诊断”。这句话本身就很奇怪。医院是诊断疾病最专业的机构。什么样的医院“没法诊断”?除非情况非常特殊,或者他们去了不靠谱的诊所。但通常来说,任何一个正规的医疗机构,如果有人出现异常行为和精神状态,都会进行评估和诊断。老师这样说,是不是在推卸责任?或者他们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原因?难道是担心诊断出来后,学校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家长的态度:“不愿意送去医院”。这又是另一个令人费解的点。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精神异常的症状,作为家长,第一反应应该是担心和寻求专业的帮助,而不是抗拒送医。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觉得送医是丢人的事;经济上的考虑,担心医药费;或者对医院和医生不信任。无论是什么原因,这种态度对于一个正在发作的病人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

最终的决定:“让学生来守着”。这是最离谱的一步。在“医院没法诊断”(可能是借口)和“家长不愿意送医”(可能是不负责任)的情况下,把一个实习生推到了最前线。学生他有什么能力去“守着”?他有急救知识吗?有心理辅导技能吗?他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吗?他自己的实习工作怎么办?这完全是把一个最脆弱、最没有资源的人,推到了一个最危险的境地,去承担本不该由他承担的责任。

这件事情的合理性,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很难站住脚。

我们来假设一个更详细的场景,让事情显得更“具体”:

想象一下,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实习的教室里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小张(那位实习生)和他的室友小李(出现异常的同学)原本在各自完成实习任务。突然,小李开始对着空气说话,情绪激动,言语混乱,甚至开始砸东西。

小张和其他几位同学都吓坏了。实习的指导老师闻讯赶来,看到小李的状况,也显得有些慌乱。他尝试安抚小李,但小李完全不听,甚至对老师表现出敌意。

老师当时说了什么呢?也许是这样说的:“我看小李这情况,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加上最近天气热,有点上火。我们医院里最近也没什么心理方面的专家,就算去了,他们可能也一时半会儿诊断不出来个所以然。而且,小李的家长那边,你知道的,他们思想比较保守,要是知道孩子是‘精神病’,肯定不愿意送医院的,还会闹。这样吧,你们几个看着点小李,先让他冷静一下。小张,你跟小李关系平时不错,你多劝劝他,带他去操场散个步,透透气,千万别让他一个人待着,也不要让他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

小张听着老师的话,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只是一个实习生,对这种突发情况完全没有经验,他怎么可能处理好一个精神状态异常的人?但他又不敢违抗老师的指令,何况小李现在情绪不稳定,万一他真的动手了,自己也好不了。

更糟糕的是,老师似乎还联系了小李的家长。但正如老师预料的那样,小李的家长电话里传来的是愤怒和推诿:“什么精神病?胡说八道!我家孩子好好的,肯定是被你们学校折腾的。我们不信医院那一套,送什么医院!你们学校应该负责,好好管教他!让他冷静下来,别闹事就行了!”家长可能还带着一种“自家孩子是无辜的,是别人有问题”的心态。

就这样,在医院被认为是“没法诊断”的说法下,在家长不愿意配合送医的情况下,一个本该是学习和成长的实习生,被临时“任命”为看护者。

小张能做什么?他只能硬着头皮,试着和小李沟通。他可能带小李在宿舍楼下走动,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可能一边走一边说着安抚的话,比如:“小李,别这样,有什么事我们可以好好说。”“想开点,你只是压力太大了。”但他内心深处知道,这些话语对于一个精神状态不正常的人来说,可能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他时刻担心小李会突然爆发,做出什么他无法控制的事情,也担心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实习计划被打乱了,他无法专心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他甚至可能因为这个而受到影响。

整个过程中,最应该发挥作用的“指导老师”,似乎是选择了最省事、最不用担责任的方式。而最需要被专业人士照顾的同学,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援助,而是被置于一种可能加剧病情的不确定环境中。

为什么说这不合理呢?

1. 专业性缺失: 学生缺乏处理精神健康危机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神疾病的发作可能非常复杂,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2. 安全隐患: 无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精神疾病发作的同学,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学生可能无法控制局面,导致双方受伤。
3. 责任推诿: 老师的“没法诊断”以及家长的不配合,看似找到了不送医的理由,实则是在推卸责任,将本该由医疗机构和监护人承担的责任,转移到了一个没有能力承担的学生身上。
4. 耽误病情: 精神疾病越早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越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没有及时就医,反而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5. 对学生实习的伤害: 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实习经历,不仅会让学生身心俱疲,更可能让他对实习和职业产生负面印象。

这件事的核心问题在于,当遇到突发且需要专业介入的情况时,相关责任方(老师、学校、家长)未能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反而采取了一种敷衍塞责、转嫁风险的做法,让一个本不应该承担如此重任的学生,成为了“救火队员”,而火源本身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扑灭,反而可能越烧越旺。

这完全不是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处理方式,而是暴露了在危机应对机制上的严重缺失和人道主义的疏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重庆大学有位主任也这么干了。

守着发病同学的两位男生,一死一重伤。

无论家长认为有没有患病,无论老师有多不愿意管事。拨打110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拨打前和老师说一下比较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