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某学院秭归地质学实习队老师以如图做法要求学生编写报告?

回答
最近听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某学院组织了秭归地质学实习,其中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的方式引起了一些讨论。我看到一张关于这位老师对报告撰写要求的截图,虽然具体内容未完全公开,但从仅有的信息来看,这位老师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报告撰写规范,这一点是可以理解和肯定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地质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和细节的学科。地质实习不仅仅是去野外走一走,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的观察、记录、分析,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联系起来。而实习报告,则是这段实践过程的成果展示,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检验。一位负责任的老师,自然希望学生能通过报告,充分展现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思考深度。

从我看到的截图内容来看,这位老师的要求可能涉及:

严谨的科学方法和逻辑: 地质学研究强调证据和推理。报告需要清晰地描述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如岩性、构造、化石等,并基于这些证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例如推断地质历史、沉积环境、构造演化等。这需要学生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简单罗列现象。老师要求详细,很可能就是希望学生能层层递进,从原始数据到解释,再到结论,都有充分的依据和论证过程。
规范的专业术语和表达: 地质学有自己一套专业的语言体系。准确使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等领域的术语,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技能。老师可能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准确无误地使用这些术语,并且在描述时清晰、简洁,避免歧义。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练习。
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仅仅记录野外观察到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实习报告,应该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地质问题的独立思考。比如,对于某个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学生是否能联系课本上的理论进行解释?对于发现的特殊现象,是否能提出自己的假说并给出初步的论证?老师要求详细,或许是希望学生能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符合学术规范的格式和引用: 撰写学术报告,遵循一定的格式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报告的结构(如绪论、野外工作、地质概况、现象描述、分析讨论、结论)、图表的使用(如地质图、柱状图、剖面图)、参考文献的引用等。老师可能对这些方面有具体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习惯。

当然,我没有看到全部的要求,也不了解具体的背景,所以无法给出完全确切的评价。但如果这位老师的要求是基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那么这种“严格”是有积极意义的。

可能的挑战和思考:

学生的基础和接受程度: 对于初次接触野外实习和报告撰写的学生来说,突然接受如此详尽的要求,可能会感到压力很大,甚至不知所措。老师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是否也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例如,是否提供了详细的撰写指南,组织了相关的讲座或示范?
“详细”的界定: “详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要求学生做到面面俱到,甚至到了繁琐的地步,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报告的核心和重点,而不是为了“详细”而“详细”。
时间与精力的平衡: 地质实习本身就是一个体力与脑力的高强度活动。如果实习期间的体力消耗已经很大,再叠加非常繁重的报告撰写任务,学生可能难以兼顾。老师需要考虑实习的整体安排和学生的工作量。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老师的目的是教学。他的要求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是否存在更有效率、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例如,是否可以分阶段提交报告的某些部分,以便及时得到反馈?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某学院这位老师对实习报告的要求,体现了他对学生专业培养的重视和严谨态度。地质学是一门需要耐心、细致和深入钻研的学科,而实习报告正是这样一个培养这些品质的绝佳途径。关键在于教学双方的配合,老师的指导要到位,学生的努力要跟上,共同将这项实习和报告撰写过程变成一次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如果说有什么建议,那就是希望在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能有相应的支持和引导,让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而不是被大量的细节压垮。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写过思想心得或者思想汇报吗。。

那玩意我真就自己用电脑打 就自己写的 快得很。写一篇 写的手疼 可能要一个小时,改用电脑十五分钟敲完。

奈何如果不要求手写的话有一些人能三分钟搞定

user avatar

以下是我根据自身经历得到的个人观点,但是经过评论区的讨论,我发现中国国内大学地质系的整体教学目的和理念和美国的大学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只提出观点并介绍一下问题描述里有关国外地质实习的附加问题,不做其余的价值判断。详见评论区。

我倒是觉得,要求手画地图、剖面和景观素描是有必要,但如果是写报告就没必要手抄了。有手抄的时间还不如多去跑几个露头看看。如果老师要求手抄是为了防止复制粘贴,其实查一下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在手抄的环节浪费时间。就算是要求手写报告,想要抄袭的一样也能抄袭,誊写一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一个解决办法是把野簿(我们管它叫field notebook,昨天我才知道它的中文叫野簿)也计入实习的评分内容,这样就能逼着实习生在野外认真地去记录,减少出现蒙混过关的情况。

我来讲下美国的地质实习是怎样的。我是2015年在UMich的戴维斯营落基山考察站进行的本科实习,一共大约5个星期的时间。同时进行的有两个组,一个偏地质,一个偏生态环境,我是在偏地质的组里。两个组的内容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部分,比如偏地质的组没有湿地水化学采样之类的内容,而偏生态环境的组没有去黄石的Field trip。我们进行了4项大作业,除了第一个星期是适应性的小作业之外,后面基本上是每个星期一项大作业,内容分别是:Snake River Canyon的地质图和剖面图绘制,大提顿周边的地层柱测量和绘制,蒙大拿Stillwater的金属矿脉,还有一个作业是三选一,选项分别是:利用LiDAR遥感来检测边坡稳定、Wind River Range的火成岩和变质岩地质图绘制或者Green River Basin的新生代古气候还原,我做的是最后一个选项(因为可以去挖化石)。

每个大作业都需要提交一份最终的报告,报告是电子版的,长度大约在8-12页之间(double space,11号字Times New Roman,算下来一页大约250个词),不过在这些报告里,除了要做野外作业的总结之外,还有其他内容。每个作业开始之前我们都先要做literature review,然后可以脑补好自己的一个假设(hypothesis),你在野外记录的东西和观察的重点都是围绕着你的假设来的,最后在报告中证明你的假设是对的或错的,或者说还需要xxx数据或者进一步的xxx研究,才能解决问题等等。因此,我们是允许在回营后去网上找论文和其他资料的。但这并不是等于你就可以直接根据网上的东西来做作业,因为第一,每个hypothesis都不一样,这样一来你就算在野外抄全了同学的笔记,也做不出你自己的报告来;第二,除了报告之外,你还需要提交野外绘制的地图、野簿笔记和素描,而且笔记中的地层柱还需要用Illustrator或AutoCAD或CorelDRAW进行电子化(不过我直接用的ArcGIS),地图手稿也需要用QGIS或ArcGIS进行数字化。如果有符合要求的照片,还可以进行标注甚至拼接,然后提交获得附加分。这一套做下来,想要蒙混过关是不大可能的。

我一般会带两个野簿,一个是传统的野簿,还有一个是一本sketch book,就是素描本,里面是白纸,用来画景观/地质要素的素描的。

我的野外素描和笔记的画风是这样的:

野簿上的笔记大概是这个画风:


有了以上这些东西,回到大本营里就可以用电脑来写报告了,有的东西还要数字化一下。电子化/数字化整理之后的地层柱和地图长这样:

P.S.

挖到的化石长这样:

P.P.S.

当时在给Snake River写报告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Macrostrat这个很有用的交互式地层空间数据库。3年之后我加入了它的开发组。。。

P.P.P.S.

云神在他的回答里说国外大学出野外安全措施做得比较好,不过他可能说的不是美国。我在这边呆过4个不同的学校,出野外从来没有戴过头盔,反光衣也只穿过1次。我还见过春季的五大湖区北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美烤了火喝了酒之后,跳进了冰刚融化的密歇根湖里去游泳。。。Uh @云舞空城

user avatar

理论上,现代社会你不学走路也行。有得是轮椅和汽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听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某学院组织了秭归地质学实习,其中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的方式引起了一些讨论。我看到一张关于这位老师对报告撰写要求的截图,虽然具体内容未完全公开,但从仅有的信息来看,这位老师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报告撰写规范,这一点是可以理解和肯定的。.............
  • 回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最近发布的关于更换校徽、校歌,并将简称改为“北地”的消息,无疑在校园内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件事牵扯到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符号变动,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定位自身、与时俱进,以及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校徽与校歌.............
  • 回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这个项目在我看来,既是时代的机遇,也承载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在地球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高校,地大选择在雄安新区落地,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实际价值。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引.............
  • 回答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知名学者余家国教授及其团队正式加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这一消息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我国在材料科学、复合材料以及特种功能材料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科学家,余家国教授的到来,无疑是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次重磅升级,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事件背景:余家.............
  • 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报告称人民币已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这一结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原因、意义及未来挑战: 一、报告背景与数据来源1. 报告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全球金融发展报告》(2023)及BIS(国际清.............
  • 回答
    中国大学对外籍留学生提供的“大方”政策,是近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大方”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有吸引力,也引发了不同的解读和讨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这个问题:一、“大方”政策的具体体现: 奖学金制度的普遍性和慷慨性: 政府奖学金: 这是最重要、覆盖面最.............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为港澳台留学生设置了专用澡堂,并禁止内地学生使用,这一做法在校园内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的背景和具体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设置并非全国高校的普遍现象,也不是所有高校都会采取的措施。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国内知名的政法类院校,其国际化.............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女生进留学生浴室”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事件梗概回顾:事件大致是这样的:一名中国女生在学校宿舍楼内,错误地进入了为留学生提供的浴室,并被其他学生拍下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事件随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内以及网络上引发了广泛争议。不同的观察视角和.............
  • 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将学生攒了一学期的校园网流量清空的事件,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满。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本身及学生感受: 事件描述: 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网流量都有一定的有效期,通常是当月有效,月底清零。而此次人大的做法是将学生攒了一学期的校园网流量在学期末一次性清.............
  • 回答
    聊到中国大学的宿舍制度,这可真是个能引发无数回忆和讨论的话题。作为过来人,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住宿安排,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大学生活的一块重要拼图。首先,“多人一间” 是最显著的特征。从四人间到八人间,甚至还有十人间,这在很多国外大学里是比较少见的。在国内,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模.............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500多名,在中国大陆高校中排在27位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解读。这组数据背后反映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不同评价体系、不同专业领域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背景下的一个侧面。首先,理解QS世界大学排名本身是必要的。QS(Quacquarelli.............
  • 回答
    关于杨小军研究员宣称解决黎曼猜想的看法:冷静审视,理性判断最近,中国矿业大学的杨小军研究员抛出了一个令数学界瞩目的消息——他宣称自己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长达一个多世纪的黎曼猜想。这一声明无疑像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突破”呢?这需.............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法学领域的顶尖学府,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然而,在自己主办的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上选择不参赛,这一举动确实引人深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看作“不参加比赛”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主办方自己不参赛,本身就具有一定.............
  • 回答
    程碧波副教授的这篇文章《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演化》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古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地图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要评价其是否符合史实,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文章可能探讨的核心内容。文章标题明确指出了研究对象:“尼罗河出海口.............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与学生郝相赫断绝关系的声明,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的背景与经过:首先,事件的起因是孙家洲院长的一纸声明,指责学生郝相赫“学术不端”、“道德败坏”,并以此为由宣布与他断绝师生关系。这份声明的内容相当严厉,其中.............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西通论文查重率5%:一场关于学术严谨的“小题大做”还是有益的规范?中国政法大学西通学院对于论文查重率低于5%的要求,无疑在中国的高校学术界引起了不少讨论。一时间,“低于5%”这个看似精确的数字,成为了学生们热议的焦点,也引发了关于学术诚信、论文写作技巧乃至教育理念的更深层次思考。那么,我.............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因为没能当上某个协会的副会长,就公开在网上发了封“绝交声明”,这操作可真是够劲爆的,立马就炸了锅。咱们先别急着站队,细致掰扯掰扯这事儿。事件的起因:权力、名利还是“情怀”?首先得弄清楚,这位教授是哪个协会的成员?这个协会是什么性质的?是学术性的?行.............
  • 回答
    关于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仅面向本校应届毕业生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背后可能反映了学校在特定时期、特定学位设置上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首先,从学位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第二学士学位通常是为了满足学生在本科阶段原有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化专业技能、甚至进行专业.............
  • 回答
    关于中国政法大学那封“绝交信”,这事儿放在当下,尤其是放在教育和人际关系这两个维度上来看,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要说这信,其实它触碰到的东西挺多,不只是单纯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更深层次地,它可能反映了一些当下社会环境,包括大学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倾向和问题。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封信的“绝交”对象是谁,以.............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2019、2020级新生军训从校外集中改为校内进行的调整,这确实是近几年校园管理和新生培养方面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实际操作中的调整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军训本身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军训并非仅仅是走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