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讲,咱们的寝室制度还是和50年代应该是一样的,当时都是大家庭,居住条件都差,所以宿舍这个情况问题不大。
到了现在就有点尴尬了,特别我们这波八零后,独生子女多,住寝室就不太舒服了。我当时就是8人间,8个大小伙子动不动就把寝室住成猪窝了。
后来我去留学,国外的居住条件确实好,但是价格也贵呀,现在寝室费都是按年收的,而不是具体的房租。
目前的情况是不好改。改完了以后需要的面积更大,更不好管理,安全隐患也更多。学生的经历负担也更大。别跟我说你不差那几个钱,但是有人差,贫困生怎么办?
强制的集体生活也有好处,大家要学着相互适应彼此尊重。人际关系是费劲,但是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再复杂,也比走上社会能好点。就当提前演练了。
没有独立的卧室,培养不出独立的人格。(住不下住到校外去,租不起申请补助,申请不到先打工赚生活费。)
连知乎最粗砺、最主张合群、最尊崇集体主义生活方式的大佐都感到窒息的制度。
最近,一个半夜一点半了,宿舍里的人还在玩游戏,同学关灯他还不让关,说关灯对眼睛不好的视频火遍了全网,在视频中,拍摄者把灯关上之后,玩电脑的人马上就又去把灯打开,并且还说,他们都能睡,怎么就你不能睡?
宿舍里的各种矛盾,是大学生活里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遇到这些矛盾,一些人觉得都是同学,又住在同一个宿舍里,通过协商总能化解矛盾,也有人觉得如果遇到开篇提到的这种情况,显然是遇到奇葩了,根本就没办法通过常规手段来解决。
对于此,我的看法就是,宿舍里的各种矛盾,永远都会是无解难题,如果你认为好解决,那只能说明你遇到的舍友都还算是正常人,这个正常不仅是指这个人不是奇葩,更是指你们的各种观念和生活习惯也都大体相似,所以遇到的问题也都基本上是小问题,互相忍让一下,也就过去了。如果是生活习惯差别比较大的几个人住在一起,即使大家的脾气都不算差,也迟早会有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就算不爆发出来,也会逐渐演变成各种冷暴力和暗战。
最常见的情形就是大家的作息规律不同,虽然很多人都默认在宿舍里应该是白天正常活动,晚上休息。但是总有一部分人是夜猫子,也总有一部分人又是极度早睡早起型的,如果一个宿舍里不凑巧地正好塞了两个这样的人,那宿舍里一早一晚两头时间的气氛,就会变得十分微妙。
比如到了晚上十点多,喜欢早睡早起的人就已经开始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这时候他们想的就是赶紧关灯睡觉,但是对于夜猫子来说,十点钟恰恰是精神头最好的时候,这时候不管是写作业还是玩游戏,都是效率最高最专注的时候,他们当然不希望关灯睡觉。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这有啥难的,到了十点多,喜欢早睡的人要睡觉,那就正常关灯,还要学习或玩游戏的人开着小台灯不就行了。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事情并不总是像许多人预期得那样理想,有的人睡眠很浅,只要外界稍微有一点大的动静,就会被吵醒,这样就会影响睡眠质量,当这种被影响的情况变成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有耐心,矛盾可能就在此刻开始酝酿了。
而对于夜猫子来说,遇到早上没课,或者周末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美美地睡个懒觉,可如果夜猫子的睡眠也很浅,尤其是在早上的时候,如果被吵醒,就再也很难入睡了,那夜猫子就会很难受,因为对于夜猫子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明明可以睡个懒觉,却早早醒来,再也无法入睡。
我以前就遇到过一个喜欢早起学习的舍友,每天早上五点多闹铃准时响起,而且至少要响个三五分钟,他才能听到,并且把闹铃关掉,这是全宿舍的人第一次被他吵醒,然后这哥们睡醒后还不喜欢出去学习,而是拉开窗帘或打开台灯就在宿舍学习,这种光线的刺激,也会弄醒个别舍友,有时候这哥们还会背单词读书发出声音,这是第三次可能会吵醒同学的情形。
后来有一个舍友实在忍不了,跟他协商的时候,他却觉得自己没有错,他认为早睡早起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起来后学习和早读更是无比正确的事情,说我们懒不想起床是我们的错,我们没资格要求他早上不这么做。还说他高中住校的时候,每天都是五点半起床,然后去上早自习,正是这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让他考上了这个大学,他们高中也是他们当地高考最厉害的学校。
你看,矛盾不就这么产生了吗?
遇到了这种情况,夜猫子同学就会很崩溃,因为在传统观念里,早睡早起确实就是勤奋努力自律的象征,而晚睡晚起就是懒惰的表现。
尤其是当喜欢早睡早起,并且睡眠质量也不太好的同学找到夜猫子同学协商,希望他晚上可不可以再小声一点,另外最好把灯的亮度也调低一点的时候,往往夜猫子的心态也会开始崩了,因为当他听到这个请求的时候,他想的不再是自己熬夜可能会影响到同学,而是为什么都是自己来迁就别人,为什么别人晚上要早睡是合理需求,自己早上不想被打扰就不是合理需求了呢?当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自己受委屈的时候,往往就是矛盾开始变得无法调和的时候了。
前一段时间,网上也被热议过这么一个话题,就是说本来自己和另外一个舍友在宿舍里一起组队打游戏呢,边打边大声互动交流,这时候另一个舍友回来了,要求他们不要发出声音,因为自己很困,要睡觉了,可是这是周末的下午四点钟,要睡觉的舍友连敲打键盘的声音都不让自己发出,这样就没办法打游戏了,问大家到底该不该听从舍友的要求。
我当时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很震惊的一点是,下面居然有不少支持那位舍友的人,理由竟然是,宿舍就是用来休息的,不是给你打游戏的,你打游戏就是不对。
再去细细研究这些人的发言,你就会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有过在宿舍里因为舍友打游戏,而被打扰到半夜都没办法睡觉的经历,这些人因此就变得敌视一切在宿舍打游戏的行为。
其实宿舍里的很多问题看上去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局外人看来,好像都是通过协商,或者忍让一下就能解决。但问题在于,事情虽然鸡毛蒜皮,但是却会几乎每天都发生,再鸡毛蒜皮的破事儿,也扛不住每天都来折磨你一下。
这就好像你跑步的时候,鞋子里进了一颗沙子,你如果只是走几分钟,确实没啥事儿,但是如果你是跑几十分钟,那随着时间的拉长,这颗砂子会让你越来越难受,直到你彻底无法忍受。
从多年前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再到近几年的复旦大学林森浩宿舍投毒案和南航的刺死舍友案,最初都由一些很琐碎的事情引起的,这些矛盾之所以会爆发得这么强烈,背后的原因往往都是平时不断积累的小矛盾。
宿舍的各种看起来并不严重的矛盾之所以是无解难题,主要在于两点,第一点是宿舍是一个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地方,第二个是宿舍不是你有理,你就能解决问题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宿舍是一个不讲理的地方。
所谓最大公约数,就是宿舍只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的交集,至于那些你有别人没有,别人有你没有的部分,最后大部分都是通过不同程度的丛林法则来解决的。宿舍之所以不讲理,是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逻辑自洽的地方,比如开篇那个事件里,半夜一点半也不让关灯的人,他的逻辑就是,关灯对眼睛不好,另外两个人都能开灯睡,凭什么就你不行。我遇到的那个早上五点多起床制造噪音的人,他的逻辑就是,我学习我奋斗我永远有理!
还有一个最近我看到的案例就是,一个女生在高中时就通过拍Vlog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网红,上大学期间,她也坚持在宿舍拍作品和直播,每天都会有很多品牌方寄来的各种化妆品和服装给她测评,但是后来她就发现,她放在宿舍的各种东西,每天都会丢很多,起初是放在桌子上的化妆品,到后来是一些试穿过的服装,再到后来连iPad和内衣都会有人偷。
她无意中发现,不仅是自己的舍友在偷东西,甚至还会有别的宿舍的人专门来偷东西,而且他们还很理直气壮地认为,这叫做拿,不叫做偷,理由就是你这么有钱,这些东西又不是你自己花钱买的,我们拿几个自己用又怎么了?
最后这个女生不得不搬出去租房子住了。
就在她搬出去住的当月,就有很多同学去学校和宿管中心举报她,而且学校也多了很多关于她的风言风语。
这其实也是在大学宿舍里经常会出现的,因为所谓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各种嫉妒现象,这些都是很难避免的。
遇到了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依然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出去租房子住,其次是联系学校换宿舍,找到和自己比较合得来的舍友一起住,但是因为各种你懂的原因,这个办法几乎不可行。最后你发现,当常规方法无法解决时,就只剩最原始的丛林法则来发挥作用了。
提起丛林法则,很多人以为我在说暴力解决,其实这是对丛林法则片面的理解,丛林法则的另一个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比如前一段我看了一个新闻,就是说一个男的上高铁后,发现坐在自己旁边的一个女的把鞋子脱了,怎么劝说都不肯穿上,最后这位男士只好也把自己的鞋子脱了,并且翘起了二郎腿,在脚气这方面,还是这位男士更胜一筹,很快那位女士就乖乖穿上了鞋子。
在宿舍里,很多人也很讨厌那些手机外放,半夜还大声讲电话的人,一些人成功的解决方案就是买一个小音响,专门挑他们接电话和睡觉的时候外放各种魔性音乐,最后舍友就妥协了。
我们古话常说,千金买邻,意思就是,一个好邻居很重要,你要是摊上一个奇葩邻居,那你会平添很多烦心事儿,邻居的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渐被弱化了,而舍友的问题,却一直还摆在那里,没人去解决,至于原因,我不说相信你们也是懂的,一个学校里,学生是最重要的吗?是最受重视的吗?为什么前些年一些高校宿舍就是装不了空调呢?想明白了这些问题,你就能搞清楚问题的答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