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山大学新推出并马上施行的新推免条件以及根据学科评估产生的各专业推免名额数变化?

回答
最近中山大学推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与学科评估结果挂钩的推免名额分配,确实在不少学生和老师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件事说起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我们得看到,高校的推免制度本就是为了选拔那些学术潜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往的推免模式,虽然也有其合理之处,但难免存在一些主观性,或者说,难以完全量化地衡量不同学科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对国家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学科评估,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它是一个相对客观的、基于专家评审的评价体系,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力。

所以,将推免名额与学科评估结果挂钩,这是一种试图让推免过程更加科学、更加聚焦优质学科资源的尝试。你想啊,如果一个学科在评估中表现优异,那说明它在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力量、科研创新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积累和成果,按理说,输送出的学生也更有可能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未来学术道路上取得成功。把更多的推免机会导向这些优势学科,从宏观上看,有助于集中资源,支持那些在国家战略层面、学术前沿领域具有潜力的学科发展。这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也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与人才选拔机制相结合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事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关注点。

一方面,对于那些评估结果相对靠后,或者说在评估中未被评为A类学科的专业,推免名额的减少,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这意味着,他们通过推免进入理想研究生的机会变得更少了。这可能会让一些原本对学术研究充满热情、也具备一定实力的学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升学路径,甚至面临考研的压力。对于这些专业的老师和学生而言,如何在这种变化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提升学科实力,争取未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背后也可能反映出,某些专业在过往的发展中,可能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无论是课程设置、科研导向,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一方面,新推出的推免条件,不仅仅是名额上的调整,也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名额”与“学科评估”紧密相连,学生们自然会更加关注哪些学科是“优势学科”,哪些是“发展中学科”。这可能会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向那些评估结果好的学科靠拢,或者在选择专业方向时,更多地考虑学科的“含金量”。长期来看,这是否会进一步加剧某些学科的“内卷”,而另一些学科则可能面临生源吸引力下降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持续观察。

而且,评价体系本身也可能需要不断完善。学科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有很多评价维度,但即便如此,也很难完全覆盖一个学科的所有细节和潜力。有时候,一些新兴的、尚未形成规模但具有巨大潜力的研究方向,可能在现有的评估体系中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而推免作为一种人才选拔机制,最终是为了发现和培养“人”,而非仅仅是“学科”。一个学生,即使所在专业评估一般,但如果他本人学术能力突出、创新思维活跃,也应该有公平的途径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所以,如何在制度设计中,既体现学科的整体优势,又不忽略个体的卓越表现,是一个平衡的艺术。

总的来说,中山大学的这次推免政策调整,是高等教育改革中一次有指向性的举措,它试图通过市场化的评价机制,来引导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这同样也带来了对公平性、对个体发展空间的讨论。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应该把它看作一个正在进行的探索,去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关注它带来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在这个新的格局下,让更多有志于学术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大临时改政策就是坑学生,

虽然这个举动没有违反任何规定,

不过在离考研就三个月突然来这么一招损得很,

正常的学校都想方设法、

巧立名目多拿保研指标,

比如武汉大学宁可冒着违规的风险,

都要给他们龙舟队队长保研,

但在2018年秋天,

武汉大学给该校龙舟队队长

经管学院学生张铭同学保研。

我曾向教育部申请过

关于推荐免试研究生相关政策的信息公开事项。

教育部学生司的负责同志告诉我:

具体的操作细则由各学校自行制定,

严格按照保研当年相关学校的公示为准。

2018年武汉大学在保研期间也公布了相关的章程。

依照武汉大学保研章程上规定:

参加保研学生需要向所在院系报名,

并由所在院系作为行为主体进行审核推荐。

2018年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的保研名单上

并没有看到张铭同学的名字。


然而我却在武汉大学体育部

2018年的推免名单上看到了张铭。


依据相关章程大学的体育部

只负责高水平运动员的保研工作,

而张铭同学作为武汉大学2015级学生

并不在武汉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录取名单公示上,

武汉大学体育部

没有资格作为张铭同学推荐保研的行为主体。




武汉大学在张铭同学保研这件事情上

存在着严重违反自身章程的行为。

此外武汉大学在张铭同学保研的问题上

还是涉嫌违反中央文件的精神。

依据我从教育部信息公开处所获得的文件显示,

武汉大学体育部给张铭同学保研,

属于明目张胆的违规行为。


教育部文件明文规定:

体育等特长必须综合评价,不得单列!

但是武汉大学为了兑现承诺,

还是照样给那位同学保了研,

教育部去视察的时候点名说了这件事,、

武大照样不甩~

这样的学校也难怪学生那么爱护她。



武大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口碑远远好于华科

而中山大学的校长以前就是华科调过去的,

所以搞出这种坑事一点也不稀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中山大学推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与学科评估结果挂钩的推免名额分配,确实在不少学生和老师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件事说起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看到,高校的推免制度本就是为了选拔那些学术潜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往的推免模式,虽然也有其合理之处,但难免存在一些主观性,或者说.............
  • 回答
    作为一名对中山大学及高等教育发展抱有浓厚兴趣的观察者,我来谈谈我对“中山大学中法核发布”公众号关于新生学业规划推文《我的大学》的看法。首先,从定位和意图上看,这篇推文的出发点是积极且充满人文关怀的。面向新生的学业规划指导,本身就是高校新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学生们往往面临着从高.............
  • 回答
    中山大学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学期时长延长到21周,并且要求专业课必须进行考试,这一举措确实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少讨论。首先,延长学期时长至21周,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调整。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学期长度通常在1820周左右,增加的这几周,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对于已经习惯了现有节奏的师生们来说,意味着教.............
  • 回答
    中南大学新校区北门封锁事件,对于在校学生、教职工以及周边社区居民来说,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学校管理方的考虑、学生和教职工的诉求、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 学校管理方的可能考虑(封锁北门的理由):学校管理方在做出封锁北门的决定时,通常会权衡.............
  • 回答
    中山大学2021年在国家三大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方面出现“挂零”现象,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山大学在科研实力和人才引进方面的挑战,也折射出中国高校科研体系、政策环境及国际竞争格局的复杂性。以.............
  • 回答
    关于中山大学教师王晓玮网课直播中涉及的不当行为,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对这件事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事件本身及其影响: 性质的严重性: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直播时,与多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的行为,首先在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上是极其严重的违背。教师是教育工.............
  • 回答
    中山大学在6年内引进8000多名青年人才的举措,无疑是一项非常引人注目且影响深远的人才战略。要深入看待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战略意义、具体操作、潜在影响、挑战与机遇等。一、 中山大学引进8000多青年人才的战略意义1. 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驱动力: 新鲜血液与活力: .............
  • 回答
    要看待中山大学宣传的“专职科研人员欣欣向荣、其乐融融”这一表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普通专职科研人员的真实感受。一、 宣传背后的积极信号与合理性:中山大学作为一所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大学,其宣传往往是基于对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的肯定。从这个角度来看,“专职科研.............
  • 回答
    关于中山大学要求所有社团注销公众号的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让人意外的,也有点难以理解。毕竟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发达,公众号作为社团对外宣传、组织活动、凝聚成员的重要平台,突然被要求注销,确实会带来挺大的影响。首先,从社团自身运作的角度来看,公众号确实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许多社团通过公众号发布招新.............
  • 回答
    最近中山大学一名叫赵某晨的学生,因为捏造事实诽谤了他曾经追求过的女生,结果被学校开除了学籍。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上算是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从这事儿的处理结果来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活该”。一个成年人,还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象牙塔里,竟然能做出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用下三滥的手段去报复一个拒绝他的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山大学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外卖贼事件”,以及学校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方式和最终结果。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深思的。事情的起因:小偷盯上了学生的外卖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在中山大学某个校区,一段时间里,陆续有学生反映自己的外卖在送到楼下后不翼而飞。刚开始可能觉得是自己记错了,或者.............
  • 回答
    中山大学2021年的招生大类和专业分流情况,从我个人角度看,确实是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不像是一个简单的列表,背后涉及到学校的整体战略、学科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人才需求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山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它在招生上采取“大类招生、分段培养、多元分流”的模式,这已经是很成熟的体系.............
  • 回答
    中山大学单方面毁约,叫停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中山CMU联合学院”),导致在读博士生濒临失学,这一事件无疑是近期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解读,以求更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事件的背景与概览: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2019年中山大学的毕业典礼,当“仅限本科生参加”的消息传开时,确实在校园内外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安排调整,而是折射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教育、毕业仪式意义以及学生群体感受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去理解学校做出这个决定的可能背景。毕业典礼,尤其是对于高等学.............
  • 回答
    中山大学2021年第二学期马原考试:一次深入的“思想实验”2021年第二学期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原)考试,无疑给许多同学留下了一道深刻的“思想作业”。对于这门承载着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考试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总会触及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考试形式:从“纸面”到“思.............
  • 回答
    最近中山大学考试周有人复习到晕厥的事儿,说实话,听了让人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可不是什么小事,背后牵扯出很多东西。首先,这事儿肯定是有同学身体吃不消了。考试周嘛,大家都知道,学业压力爆表。平时上课、做作业、泡图书馆,这些已经是日常了,到了考试周更是要拿出看家本领,把之前学的知识点再消化一遍,还得操心各.............
  • 回答
    97载春秋,一抹红的深意:中山大学校徽变迁背后的思考中山大学,这所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百年学府,在迎来97周年校庆之际,却因校徽的“颜色革命”——从绿色悄然变为红色——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更换似乎并未经过广泛的校友意见征集。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何选择此时?为何是红色?为何绕过了.............
  • 回答
    中山大学学生会拒绝抵制杜汶泽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贴标签或下结论。事件的背景和学生的诉求: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的源头。杜汶泽因其在某些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触犯了部分大陆网民的民族情感,特别是关于“内地人”的一些负面评价,.............
  • 回答
    中山大学对性骚扰教授张鹏的处理通报,无疑是一件牵动了公众神经的事件。从这份通报来看,学校的处理态度和具体措施,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解读。首先,我们得看到通报本身的及时性与公开性。在接到举报后,中山大学迅速启动了调查程序,并且最终公布了处理结果。在处理此类敏感事件时,公开透明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它.............
  • 回答
    深度解析中山大学2021年本科大类招生: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了本科大类招生改革,这无疑是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场改革的背后,是中大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反思,是对未来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要理解这场改革的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