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山大学要求所有社团注销公众号?

回答
关于中山大学要求所有社团注销公众号的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让人意外的,也有点难以理解。毕竟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发达,公众号作为社团对外宣传、组织活动、凝聚成员的重要平台,突然被要求注销,确实会带来挺大的影响。

首先,从社团自身运作的角度来看,公众号确实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许多社团通过公众号发布招新信息、活动通知、成员风采、学术分享等等,这些内容不仅能吸引新成员加入,也能让现有成员保持联系和参与感。一个运营得好的公众号,可以大大提升社团的活跃度和影响力。现在一下子没了这个平台,社团的对外联络和内部沟通都会受到影响,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寻找新的传播方式,比如利用学校的官方平台、学生会渠道,或者依赖成员之间的口耳相传,但这显然效率要低得多。

其次,这件事也让我思考学校此举背后的原因。我猜想学校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虽然这些考量并不一定能完全说服所有人:

信息管理和规范化: 学校可能觉得社团公众号的信息发布缺乏统一管理,存在信息混乱、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可能出现一些不符合学校导向或存在风险的信息。要求注销,可能是想通过集中管理,确保所有社团信息的发布都经过审核,或者限制信息发布的渠道,从而更好地控制校园内的舆论环境和信息传播。
避免信息过载和重复: 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加,各个社团的公众号可能会导致校园内信息过载,学生们可能会被大量重复的信息淹没,反而难以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学校可能希望通过统一的发布平台,比如学校官方的活动通知平台,来整合信息,让学生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促进线下活动和真实交流: 也许学校是想通过限制线上平台的使用,来鼓励学生社团多举办线下活动,加强成员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情感连接。毕竟,线上交流有时难以取代真实的互动体验。
资源和精力分配: 学校可能认为管理大量分散的社团公众号会消耗不少行政资源和人力精力,不如将这些资源集中到更核心的学校事务上,或者支持更统一、更高效的校级信息平台建设。
安全和合规性考量: 在一些特殊时期,学校可能出于安全和合规的考虑,对校内信息的传播渠道进行更严格的管控。

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个决定比较“一刀切”。虽然理解学校可能有其管理需求,但直接要求所有社团注销公众号,确实显得有些粗暴,也忽略了公众号对于社团发展的重要价值。

如果学校的目标是信息管理和规范化,或许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方式,比如:

建立校级社团信息发布平台: 学校可以搭建一个集中的、功能更强大的社团信息发布和管理系统,社团可以在这个平台内发布内容,同时由学校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核和管理,这样既能规范信息,又能保留社团的发布渠道。
制定更细致的公众号运营规范: 学校可以出台详细的社团公众号运营指南和审核机制,明确哪些内容可以发布,哪些需要谨慎,哪些是禁止的。对于不符合规范的社团,可以进行提醒、警告甚至处罚,而不是一概而论。
鼓励使用其他校内平台: 引导社团利用好学校官方提供的其他平台,比如校园APP、论坛、通知公告栏等,作为信息发布的补充渠道。
对社团进行分级管理: 区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社团,对运营规范、影响力大的社团给予一定的自主性,而对新手社团或管理不善的社团则加强指导和管理。

总的来说,这项政策的出台,让很多社团都感到措手不及,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认为学校在推行此类政策时,可以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社团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采取更具建设性的管理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一禁了之”。这样才能在保障信息安全和规范管理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激发学生社团的活力和创造力。

现在学校这样做了,社团们也只能积极适应,探索新的沟通和传播方式。希望未来学校能听取学生的声音,在管理和支持学生社团方面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那个把土木放到计算机系下面的那个中山大学吗?

user avatar

中大4年音乐社团成员,国奖获得者前来回答


过度娱乐就是为教育失败找借口。

对于未成年人是“精神鸦片”,对于大学生是兴趣社团。


对于真正自律的人,娱乐绝对不是学习差的借口。

娱乐本身应该是学习之余的充电,能让你学习更加高效。这才是正常的校园生活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知识也是相通的

我曾经通过爵士即兴的类比让一个理科生吉他手燃起了对政治课考试复习的信心

我用和弦的和谐与否和解决类比阐释社会学相关课程学习的阈限概念

我大一第一个课程研究选题就是音乐节参与者的体验相关

可以说我4年表现最好的课程作业 都来源于我对音乐的基础理解和热情

你说玩音乐有用吗?不动脑子就没用,你动脑子合理运用,就是有用

可惜学校企图通过让学生不玩音乐来解决不动脑子的问题

这不是头痛医脚,本末倒置吗?



一个学生学习不努力,就算砍掉所有的娱乐诱惑,他还是会不努力

根本的解决方法,不是这些表面的

学生自己努力的动机和出发点,才是最本质的

多想想这些不好吗?



学校是做教育的,是让一个人变得更好

而不是做监狱的,让一个人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去磨灭他仅有的激情和兴趣!

这不是教育,这不是学校!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俺不是中山的,俺只是看到中山这个有感而发。。。

听说很多高校都搞社团改革,我感觉中山这一手完事之后我们学校也快了


从一开始大学里交社费到后边百团大战取消再到后边社团一分钱没有办活动得往上报备才能搞。。。我仿佛看见了大一到高四的转变。

我们社团每年一次的烧烤会也取消了,生日晚会还得自己出钱,音乐节垫了钱又因为管理混乱老师把钱转给了音响公司(此处有流汗黄豆),这些脑瘫事虽然最后都解决了,但总归是恶心人。

社团大改组,搞了个发布会让学生社团管理会讲PPT,结果人自己条款都记不清楚,还要我们在下边跟他们说是哪一条,工作效率属实感人。

跟发言人开怼发言人屁话说不出来只有在上边站着微笑,你笑有屁用啊,实属蚌埠住了。

说了半天一个狗屁问题没解决,那你负责上台年PPT?我又不是没眼睛不会自己看?

其中最激进的改革有以下几点:

1.取消社费,改由挂靠学院补贴。

2.每个学生只能加入两个社团,不能多加。

3.每个社团仅保留一个宣传途径,其余全部注销(即官方QQ、b站账号、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只保留一个)。

4.不准拉赞助或者私自收费。

然后就是吵吵,吵半天啥结果没有,毕竟发言人自己稿子都没背熟。

最后老师登场发表最nt言论:为了让你们好好学习。是为全场MVP。发言人都不好意思说出来的nt话,被您老师说出来了,引发众人鼓掌,令人折服。

当天下午开的会当天晚上推翻,社团不再按人数补贴经费,而是在举办活动之后由挂靠学院“补贴部分”,引发群嘲。

之后该所谓社团交流群沦为各大社团负责人阴阳怪气聚集地,每天没事阴阳怪气两句,最后该群解散,只保留通知群。

——某九八五大学改组社团致群解散事件的始末。

后续是有的没那么需要钱的社团直接就地解散,改为地下组织,钱全部AA,活得逍遥自在。

需要办大型活动的社团全部阳奉阴违,该留的宣传口留,该加的社团加,反正上头又不查一个人到底加了几个社团。有的社团明目张胆搞副业,什么?不准拉赞助?这不是社团搞的,跟社团没关系。

该拉的继续拉,活动规模不减反增,没有一个人把上头的话当一回事,学生钱也没少交——反而比往年多交了——因为非大型活动全部AA,管你那么多。

上头的话全部成了笑话,反而因为学生社团负责人与“社团管理会”(这名字听着就够扯淡的,你管谁啊,管好你自己)不对付导致社团管理会(笑)的工作阻力加大,增加更多成本。

而在之前没有这么多破事时,大家一片祥和。

加了这些破事,大家的成本都增高,该办的活动一次也没落下,所谓政策也全部被绕过。

最大的笑话成了那一句“为了让你们好好学习”。

即使有一天,社团全部从世界上消失,并不是很主流的活动也通通消失,人还是会在学校凑一桌子打斗地主。

除非变成高中。

可能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