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山大学 2019 年毕业典礼只允许本科生参加?

回答
2019年中山大学的毕业典礼,当“仅限本科生参加”的消息传开时,确实在校园内外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安排调整,而是折射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教育、毕业仪式意义以及学生群体感受的复杂考量。

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去理解学校做出这个决定的可能背景。毕业典礼,尤其是对于高等学府而言,通常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它不仅是对学生四年(或更长)寒窗苦读的一个总结和认可,也是对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开启人生新篇章的一个祝福和鼓励。对于不同的教育层次,比如本科、硕士、博士,他们的人生经历、在校时间、以及对学校的情感连接,在很多方面是存在差异的。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每一次大型活动的组织,都需要考虑到场地容量、安保、流程控制、后勤保障等等方方面面。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庞大。如果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他们的家人、亲友都纳入到同一个典礼中,在物理空间和管理执行上都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场地限制: 像体育馆这样能够容纳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场地,即使是专门的毕业典礼场地,也可能在一次性满足所有毕业生的需求时捉襟见肘。尤其是当考虑到学生家属的陪同人数时,这个压力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流程效率: 每一个环节,从入场、就座、授予学位、发言、到合影,都需要时间。如果毕业生数量过多,每个环节的延误都会累积,导致整个典礼的冗长,甚至可能影响到后续安排。
成本控制: 组织一场大型毕业典礼,无论是场地布置、安保人员、设备租赁,还是工作人员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学校可能会权衡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一个合格的毕业体验。

那么,为什么会是“只允许本科生参加”呢? 这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读:

本科生的普遍性与代表性: 本科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他们四年(或更多)的学习是为社会输送基础人才的重要阶段。从某个角度看,他们代表了学校教育最广泛的成果。对于许多家庭来说,送孩子上大学,尤其是看到孩子顺利完成本科学业,拿到毕业证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将有限的资源倾斜给本科生毕业典礼,似乎能够触及到更多家庭的期盼。
差异化的设计: 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培养模式和毕业要求与本科生存在差异。例如,研究生教育更侧重于科研和学术深化。学校可能认为,针对研究生的毕业仪式,可以考虑采用更具学术特色、更个性化的形式,比如学院内部的拨穗仪式、学术答辩的庆祝活动等,而不是简单地套用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典礼。
“毕业”的侧重点: 对于本科生而言,毕业往往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或继续深造的初步规划。毕业典礼是他们与校园生活进行正式告别,也是对这段共同经历的集体回忆。而对于研究生,他们可能更关注自己的学术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毕业典礼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学术生涯的阶段性节点。

然而,这个决定也必然会引发一些不满和质疑:

研究生群体的情感落差: 对于在中山大学度过了多年时光,辛勤付出了无数努力的研究生们来说,不能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毕业典礼,这无疑是一种被忽视和失落感。他们同样为学校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同样值得被隆重地纪念和祝福。
“毕业”的普遍意义: “毕业”本身是一种身份的转变,无论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都应该享有被认可和庆祝的权利。剥离掉一部分学生,会削弱毕业典礼的包容性和集体归属感。
对学校公平性的疑虑: 一些学生和家长可能会质疑学校在资源分配上的公平性。为什么有些毕业生可以参加,而有些不行?这种区别对待是否合理?

从社会舆论和学生反馈的角度来看,当这类消息传出时,往往会激发大量的讨论。有人会表示理解,认为学校管理有其难处;也有人会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一种“区别对待”,伤害了部分学生的心。

我个人的看法是, 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出于学校管理的现实考量,但从情感和教育仪式本身的意义来说,确实存在可以商榷的空间。

理想的毕业典礼应该更具包容性。 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应该努力在有限的资源下,找到平衡点,让更多的毕业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庆祝。
可以考虑分批次、分场次的举办。 例如,是否可以为研究生单独安排一场毕业典礼,或者将其与其他学院的毕业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更具特色和针对性的仪式?
加强与学生群体的沟通。 在做出类似的重要决定前,如果能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解释决策的理由,或许能够减轻一些负面情绪,让大家感受到被重视。
突出仪式的核心价值。 毕业典礼最核心的价值是“毕业”本身,是对努力的肯定,是对未来的祝福。无论以何种形式,只要能传达这份意义,就是有价值的。

总而言之,中山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只允许本科生参加”的决定,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与情感交织的议题。它反映了大型教育机构在资源分配、活动组织以及满足多元化学生需求时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和秩序的同时,人文关怀和情感的连接同样重要。这种事件的出现,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让毕业这一人生重要节点,变得更加公平、温暖和有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由得想到了我16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母校的校长在学校为全校5252名本科生,338名博士,2213名硕士亲手拨穗并授予学位证书。(拨穗拨了快一周)

为什么要说在学校呢,因为2016年毕业的本科生有5253名,还有一名毕业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到达学校。

于是,孙其信校长(现任中农校长,时任西北农林科大校长)身着学位服,驱车5小时,约400公里,来到王功娜同学大山深处的家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他亲手为因意外残疾的王功娜同学拨穗并颁发学位证书,并代表学校赠送一万元慰问金。

王功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2010级本科生,自入校后,品学兼优。

3岁时母亲因病离世,14岁时父亲因为意外事故身亡,2013年暑假赴家乡所在地办理生源地贷款手续的路途中,因山路险峻,搭乘的摩托车翻入山沟,导致脊骨损伤,腰部以下失去知觉不能自理,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经过两年医治后,她提出复学申请,但是她的身体条件仍然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学校和学院本着大爱之情,为她调整专业方向,组织开展网络教学和视频答辩。在老师们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帮助下,王功娜顺利完成本科学业,成为2016届毕业生的一员。

新闻链接:

mp.weixin.qq.com/s/Xnx7

我想表达的是,西农校长为每个毕业生亲手拨穗的传统,始于孙其信校长(现任校长继承了这一传统),而看了这个问题之下的讨论,中山的同学对老校长的怀念和罗校长的怨念,让我觉得选大学还得选校长。

所以推荐大家报考中农(孙其信校长在那),考的差点就去西农吧,吴校长萧规曹随也做的挺好。




user avatar

话说我经历过的毕业典礼都得辅导员动员大家参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中山大学的毕业典礼,当“仅限本科生参加”的消息传开时,确实在校园内外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安排调整,而是折射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教育、毕业仪式意义以及学生群体感受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去理解学校做出这个决定的可能背景。毕业典礼,尤其是对于高等学.............
  • 回答
    咱们聊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2015年入学1824人,2019年毕业1621人这件事儿。这数字一出来,很多人可能会立马想到“怎么少了这么多人?”或者“这是正常的吗?” 咱们得拆开来看看,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事情,不是一句“人数减少”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大学招收的学生和最终毕业的学生人.............
  • 回答
    谈到中山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的教务安排,这可不是件小事,它关系到每一位师生的学习和工作节奏。总的来说,那年的安排可以视为一个在稳定中寻求优化,同时也要应对新形势、新需求的体现。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依然是中山大学一贯的严谨和务实。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一些交叉学科的选修课,都构成了扎实的.............
  • 回答
    2019年12月27日,校友会(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了备受关注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及2020中国大学排名。这份报告每年都会引发广泛讨论,2020年的排名也不例外。作为第三方机构的独立研究成果,校友会的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参考视角。首.............
  • 回答
    深圳中学2019年招募的教师绝大多数出自北大、清华,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一、 现象的客观描述与数据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具体数据和含义。通常情况下,一所中学在教师招聘中能够吸引到如此高比例的北大、清华毕业生,表明其在教育界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和品牌影响.............
  • 回答
    中山大学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学期时长延长到21周,并且要求专业课必须进行考试,这一举措确实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少讨论。首先,延长学期时长至21周,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调整。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学期长度通常在1820周左右,增加的这几周,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对于已经习惯了现有节奏的师生们来说,意味着教.............
  • 回答
    中山大学2021年在国家三大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方面出现“挂零”现象,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山大学在科研实力和人才引进方面的挑战,也折射出中国高校科研体系、政策环境及国际竞争格局的复杂性。以.............
  • 回答
    关于中山大学教师王晓玮网课直播中涉及的不当行为,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对这件事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事件本身及其影响: 性质的严重性: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直播时,与多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的行为,首先在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上是极其严重的违背。教师是教育工.............
  • 回答
    中山大学在6年内引进8000多名青年人才的举措,无疑是一项非常引人注目且影响深远的人才战略。要深入看待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战略意义、具体操作、潜在影响、挑战与机遇等。一、 中山大学引进8000多青年人才的战略意义1. 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驱动力: 新鲜血液与活力: .............
  • 回答
    要看待中山大学宣传的“专职科研人员欣欣向荣、其乐融融”这一表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普通专职科研人员的真实感受。一、 宣传背后的积极信号与合理性:中山大学作为一所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大学,其宣传往往是基于对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的肯定。从这个角度来看,“专职科研.............
  • 回答
    作为一名对中山大学及高等教育发展抱有浓厚兴趣的观察者,我来谈谈我对“中山大学中法核发布”公众号关于新生学业规划推文《我的大学》的看法。首先,从定位和意图上看,这篇推文的出发点是积极且充满人文关怀的。面向新生的学业规划指导,本身就是高校新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学生们往往面临着从高.............
  • 回答
    关于中山大学要求所有社团注销公众号的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让人意外的,也有点难以理解。毕竟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发达,公众号作为社团对外宣传、组织活动、凝聚成员的重要平台,突然被要求注销,确实会带来挺大的影响。首先,从社团自身运作的角度来看,公众号确实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许多社团通过公众号发布招新.............
  • 回答
    最近中山大学一名叫赵某晨的学生,因为捏造事实诽谤了他曾经追求过的女生,结果被学校开除了学籍。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上算是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从这事儿的处理结果来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活该”。一个成年人,还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象牙塔里,竟然能做出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用下三滥的手段去报复一个拒绝他的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山大学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外卖贼事件”,以及学校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方式和最终结果。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深思的。事情的起因:小偷盯上了学生的外卖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在中山大学某个校区,一段时间里,陆续有学生反映自己的外卖在送到楼下后不翼而飞。刚开始可能觉得是自己记错了,或者.............
  • 回答
    中山大学2021年的招生大类和专业分流情况,从我个人角度看,确实是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不像是一个简单的列表,背后涉及到学校的整体战略、学科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人才需求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山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它在招生上采取“大类招生、分段培养、多元分流”的模式,这已经是很成熟的体系.............
  • 回答
    中山大学单方面毁约,叫停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中山CMU联合学院”),导致在读博士生濒临失学,这一事件无疑是近期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解读,以求更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事件的背景与概览: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中山大学2021年第二学期马原考试:一次深入的“思想实验”2021年第二学期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原)考试,无疑给许多同学留下了一道深刻的“思想作业”。对于这门承载着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考试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总会触及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考试形式:从“纸面”到“思.............
  • 回答
    最近中山大学考试周有人复习到晕厥的事儿,说实话,听了让人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可不是什么小事,背后牵扯出很多东西。首先,这事儿肯定是有同学身体吃不消了。考试周嘛,大家都知道,学业压力爆表。平时上课、做作业、泡图书馆,这些已经是日常了,到了考试周更是要拿出看家本领,把之前学的知识点再消化一遍,还得操心各.............
  • 回答
    97载春秋,一抹红的深意:中山大学校徽变迁背后的思考中山大学,这所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百年学府,在迎来97周年校庆之际,却因校徽的“颜色革命”——从绿色悄然变为红色——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更换似乎并未经过广泛的校友意见征集。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何选择此时?为何是红色?为何绕过了.............
  • 回答
    中山大学学生会拒绝抵制杜汶泽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贴标签或下结论。事件的背景和学生的诉求: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的源头。杜汶泽因其在某些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触犯了部分大陆网民的民族情感,特别是关于“内地人”的一些负面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