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人民大学2019、2020级军训改为校内?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2019、2020级新生军训从校外集中改为校内进行的调整,这确实是近几年校园管理和新生培养方面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实际操作中的调整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明白军训本身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军训并非仅仅是走走队列、唱唱歌的军事技能培训。它通常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国防教育的初步认识。在过去,很多高校将新生军训安排在校外的军事训练基地进行,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个相对封闭、远离日常干扰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军事训练中,同时也利用了专业军事设施和教官资源。

那么,为什么人大在2019、2020级会做出这样的调整,将地点从校外转移到校内呢? 这背后很可能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疫情影响的考量: 2019级和2020级新生军训时间点恰好处于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前后或期间。疫情带来的出行限制、聚集性活动风险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将军训地点设在校内,可以极大地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学校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人员管理、健康监测和场地消毒,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这应该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成本与效率的优化: 校外集中军训通常需要承担大量的交通、食宿、场地租赁等费用。将军训转移到校内,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园设施,如操场、食堂、宿舍等,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同时,校内进行也可能在后勤保障、应急处理等方面更加便捷高效,学校能够更好地掌控整个过程。
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与校内资源整合: 也许学校也在思考,如何将军训与大学的教育目标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更好地利用校内现有的教育资源。校内军训可以更方便地邀请校内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参与到军训过程中,将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适应指导等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全面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例如,军训期间的理论授课、专题讲座等可以更方便地在校内教室进行。
对军训形式的适应性调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军训的认知也在变化。学校可能也在探索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军训形式。校内军训为学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训练内容、强度、时长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使其更具教育意义和人性化,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的军事训练模式。

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从校外集中改为校内,人大做了哪些调整才能保证军训的效果呢?

场地改造与利用: 校内操场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和维护,确保能够满足队列训练、体能训练等基本需求。一些大型的汇演或者汇报表演的场地也需要提前规划。
师资与管理团队的搭建: 如果不再依赖外部专业的军事训练基地,学校就需要组建自己的军训辅导员队伍,他们可能来自于军事教官、有相关经验的校内老师或学生骨干。同时,学校各部门(如武装部、学工部、后勤部、校医院等)需要协同配合,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和保障体系。
训练内容的调整与创新: 校内军训可能不会完全照搬校外训练基地的所有内容,而是会根据校内条件和教育目标进行调整。例如,可能会更加强调理论学习、国防知识普及、团队协作游戏、消防安全、急救知识等,使军训更具知识性和实践性。同时,在体能训练方面,也可能更加注重循序渐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生活保障与安全管理: 虽然是在校内,但对于大规模的集体生活,学校在饮食、住宿、医疗等方面依然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保障。宿舍的分配、用餐的轮次安排、医疗救助的流程都需要细致规划,以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尤其是在炎热或寒冷的天气里,如何保障学生的身体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当然,这种调整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和讨论:

“军事味”的减弱? 一些人可能会担心,校内军训是否会因为远离专业的军事环境而“军事味”减弱,无法达到预期的军事素质培养效果。
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校内军训可能会占据校园的一部分公共空间和资源,如何平衡军训与正常的校园教学、科研、学生社团活动等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妥善处理。
学生体验的差异: 相较于封闭式的校外军训,校内军训可能会让学生感觉与平时的校园生活联系更紧密,缺乏那种“脱离现实”的浸入感,这种体验上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军训的价值感,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而言之,中国人民大学2019、2020级军训的校内化,是学校在特定时期(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出于安全、成本、效率以及教育理念等多方面考量做出的战略性调整。这并非简单地将地点搬迁,而是对整个军训的组织形式、内容设置、师资管理和后勤保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变化既是应对挑战的策略,也是探索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尝试。它反映了高校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并在保障学生健康和成长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愿意倾听学生的意见,愿意选择改变而非视而不见,从图书馆里的画像到军训基地的改变,人民大学在这点上确实是值得夸夸的。

但我更想夸的是我的同学们朋友们,他们并非口头抱怨,也并非瘫倒不起,而是切切实实地用自己所学所思所知去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去做出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努力。

(下面图片截取自人大表白墙)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共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2019、2020级新生军训从校外集中改为校内进行的调整,这确实是近几年校园管理和新生培养方面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实际操作中的调整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军训本身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军训并非仅仅是走走.............
  • 回答
    2019年12月27日,校友会(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了备受关注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及2020中国大学排名。这份报告每年都会引发广泛讨论,2020年的排名也不例外。作为第三方机构的独立研究成果,校友会的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参考视角。首.............
  • 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报告称人民币已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这一结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原因、意义及未来挑战: 一、报告背景与数据来源1. 报告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全球金融发展报告》(2023)及BIS(国际清.............
  • 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将学生攒了一学期的校园网流量清空的事件,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满。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本身及学生感受: 事件描述: 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网流量都有一定的有效期,通常是当月有效,月底清零。而此次人大的做法是将学生攒了一学期的校园网流量在学期末一次性清.............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500多名,在中国大陆高校中排在27位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解读。这组数据背后反映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不同评价体系、不同专业领域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背景下的一个侧面。首先,理解QS世界大学排名本身是必要的。QS(Quacquarelli.............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与学生郝相赫断绝关系的声明,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的背景与经过:首先,事件的起因是孙家洲院长的一纸声明,指责学生郝相赫“学术不端”、“道德败坏”,并以此为由宣布与他断绝师生关系。这份声明的内容相当严厉,其中.............
  • 回答
    您好!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发布的《“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研究报告,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比较详尽的解读和看法,同时尽量避免生成AI痕迹明显的表达。首先,要理解这份报告,我们需要关注它的发布机构和研究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其智库的研究成果通常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政策参考价值。报告.............
  • 回答
    最近北京发布的“海聚英才”计划,目标是吸引和留住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提到的“直接落户学校名单”里,没有中国人民大学,这事儿确实挺让不少人大(尤其是校友们)感到意外,甚至有些不解。咱们得仔细琢磨一下这事儿。首先,这个“海聚英才”计划,它的核心是“人才引进”,更侧重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为他们提供.............
  • 回答
    中国大学对外籍留学生提供的“大方”政策,是近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大方”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有吸引力,也引发了不同的解读和讨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这个问题:一、“大方”政策的具体体现: 奖学金制度的普遍性和慷慨性: 政府奖学金: 这是最重要、覆盖面最.............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为港澳台留学生设置了专用澡堂,并禁止内地学生使用,这一做法在校园内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的背景和具体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设置并非全国高校的普遍现象,也不是所有高校都会采取的措施。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国内知名的政法类院校,其国际化.............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女生进留学生浴室”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事件梗概回顾:事件大致是这样的:一名中国女生在学校宿舍楼内,错误地进入了为留学生提供的浴室,并被其他学生拍下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事件随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内以及网络上引发了广泛争议。不同的观察视角和.............
  • 回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最近发布的关于更换校徽、校歌,并将简称改为“北地”的消息,无疑在校园内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件事牵扯到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符号变动,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定位自身、与时俱进,以及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校徽与校歌.............
  • 回答
    聊到中国大学的宿舍制度,这可真是个能引发无数回忆和讨论的话题。作为过来人,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住宿安排,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大学生活的一块重要拼图。首先,“多人一间” 是最显著的特征。从四人间到八人间,甚至还有十人间,这在很多国外大学里是比较少见的。在国内,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模.............
  • 回答
    最近听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某学院组织了秭归地质学实习,其中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的方式引起了一些讨论。我看到一张关于这位老师对报告撰写要求的截图,虽然具体内容未完全公开,但从仅有的信息来看,这位老师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报告撰写规范,这一点是可以理解和肯定的。.............
  • 回答
    关于杨小军研究员宣称解决黎曼猜想的看法:冷静审视,理性判断最近,中国矿业大学的杨小军研究员抛出了一个令数学界瞩目的消息——他宣称自己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长达一个多世纪的黎曼猜想。这一声明无疑像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突破”呢?这需.............
  • 回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这个项目在我看来,既是时代的机遇,也承载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在地球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高校,地大选择在雄安新区落地,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实际价值。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引.............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法学领域的顶尖学府,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然而,在自己主办的国际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上选择不参赛,这一举动确实引人深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看作“不参加比赛”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主办方自己不参赛,本身就具有一定.............
  • 回答
    程碧波副教授的这篇文章《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演化》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古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地图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要评价其是否符合史实,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文章可能探讨的核心内容。文章标题明确指出了研究对象:“尼罗河出海口.............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西通论文查重率5%:一场关于学术严谨的“小题大做”还是有益的规范?中国政法大学西通学院对于论文查重率低于5%的要求,无疑在中国的高校学术界引起了不少讨论。一时间,“低于5%”这个看似精确的数字,成为了学生们热议的焦点,也引发了关于学术诚信、论文写作技巧乃至教育理念的更深层次思考。那么,我.............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因为没能当上某个协会的副会长,就公开在网上发了封“绝交声明”,这操作可真是够劲爆的,立马就炸了锅。咱们先别急着站队,细致掰扯掰扯这事儿。事件的起因:权力、名利还是“情怀”?首先得弄清楚,这位教授是哪个协会的成员?这个协会是什么性质的?是学术性的?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