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枪后要马上取出子弹?

回答
被子弹击中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子弹弄出来!”,这几乎是根深蒂固的认知。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为什么医生有时会选择不立刻取出子弹?这背后涉及的医学知识和考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首先,我们要明白,子弹进入身体后,它并不是一颗静止的“异物”,而是一个充满能量的闯入者。它的飞行速度极快,动能巨大。当它撞击到身体组织时,会发生一系列破坏性的过程:

直接的穿透伤: 子弹会沿着弹道撕裂、切割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等组织,造成直接的物理损伤。
组织震荡和空腔效应: 子弹在高速穿行时,会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组织,导致组织产生剧烈的震荡。这种震荡会产生一个短暂但巨大的“瞬时空腔”,这个空腔的扩张和回缩也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二次伤害,远比子弹直径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子弹只是擦过皮肤,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内部损伤。
弹道的复杂性: 子弹进入身体后,不一定是一条直线前进。它可能会在体内翻滚、变形、碎裂,甚至弹跳,导致弹道弯曲且难以预测,造成更广泛的组织破坏。

那么,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要“马上取出子弹”呢?

这种想法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间经验和早期医疗认知。人们直观地认为,身体里有个“东西”待着,肯定会造成感染、疼痛,甚至影响愈合,所以清除掉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取出子弹确实是必要的。

什么时候取出子弹是必要的?

子弹影响了重要器官的功能: 如果子弹卡在了心脏、脑部、重要血管或神经附近,或者直接阻碍了这些关键部位的正常运作,那么移除它可能就成了救命的关键。例如,一颗压迫到呼吸道的子弹,或者堵塞了重要血管的弹片,就必须尽快处理。
子弹碎裂,形成多个碎片: 特别是某些设计用于在体内产生更大破坏的弹药(如“扩张型弹药”或“空尖弹”),在击中身体后会破碎成多个弹片。这些弹片会散布在体内,增加感染和进一步损伤的风险,且难以追踪,可能需要手术取出。
子弹引起持续的疼痛或炎症: 如果子弹位于某个容易摩擦或压迫的部位,导致患者持续剧痛,或者引发了慢性炎症,医生也可能建议手术取出。
子弹位置容易导致感染: 如果子弹位于体表附近,或者弹道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例如穿透消化道或被土壤污染),取出子弹并清理伤口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然而,为什么有时候医生反而会选择“不马上取出子弹”?

这正是医学专业性和对身体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所体现的。医疗决策从来不是简单地“看到什么就拿掉什么”,而是要权衡利弊,最大化患者的生存和恢复几率。

1. 创伤叠加,二次伤害风险: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对于中枪的病人来说,他们已经遭受了子弹带来的巨大创伤,身体机能可能极不稳定。此时如果进行复杂的手术去寻找和取出子弹,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出血、休克、感染等风险,对患者来说可能是雪上加霜。医生需要评估,寻找子弹的手术风险是否大于子弹留在体内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2. 子弹位置的隐蔽性和手术难度: 子弹可能卡在非常深、非常难以触及的位置,例如骨骼的深处,或者被厚厚的肌肉组织包裹。尝试在如此复杂且危险的环境中寻找并取出子弹,技术难度极高,且容易导致新的出血点、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3. 身体的自然愈合能力: 许多时候,身体本身具有强大的愈合能力。如果子弹没有卡在关键部位,没有引起严重的继发问题,身体会逐渐用组织将其包裹起来,形成一个“肉芽肿”或“包囊”,使其与周围组织隔离,不再造成直接的威胁。这种情况下,子弹就如同一个被“封存”起来的标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完全被身体遗忘。
4. 判断标准: 医生会根据子弹的位置、大小、材质、患者的整体状况、以及对生命器官的影响来综合判断。例如,一颗位于大腿肌肉深处,没有压迫神经血管的子弹,可能比一颗在心脏附近引起大量出血的弹片更容易被留在体内。他们更关注的是“功能”和“生命安全”,而不是仅仅移除一个“看得见的”东西。
5. 现代影像学技术: 过去,医生可能只能依赖触诊和有限的X光检查来定位子弹。但现在,CT、MRI等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能够非常精确地显示子弹的位置、大小以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具体影响。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总结来说,中枪后“马上取出子弹”并非一个绝对的医学原则。 现代医学的决策更加精细化:

优先保障生命安全和稳定: 首先要处理休克、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评估子弹的直接威胁: 子弹是否影响了重要器官的功能?是否引起了严重的出血或感染?
权衡手术的风险与收益: 取出子弹的手术是否会带来比子弹本身更大的风险?

很多时候,如果子弹位于相对安全的位置,没有对生命或重要功能造成威胁,并且身体能够自然将其包裹,医生会选择保守治疗,让身体自己来处理这个“意外访客”,而不是贸然进行可能带来更大伤害的手术。

所以,下次你听到“中枪了,要赶紧把子弹弄出来”时,可以想想,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医学判断过程,涉及到对身体损伤的理解、对手术风险的评估,以及对身体自愈能力的信任。医生们的目标是帮助你活下来,并且尽可能地恢复功能,而不是简单地遵循一个口头上的“定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电视上演的中枪之后没有麻药没有消毒就必须要把子弹赶紧取出来?这是为什么呀?逃命的关键时刻,子弹在身体里会致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被子弹击中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子弹弄出来!”,这几乎是根深蒂固的认知。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为什么医生有时会选择不立刻取出子弹?这背后涉及的医学知识和考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首先,我们要明白,子弹进入身体后,它并不是一颗静止的“异物”,而是一个充满能量的闯入者。它的飞行速度极快,动能巨大.............
  • 回答
    在后装枪(Breechloading rifle)已经成为英军制式装备,甚至在一些部队中已经普及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使用排枪战术,这并非一时的顽固,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涵盖了战术思想、训练方式、后勤保障以及历史惯性等多个维度。要理解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牵扯到游泳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发展历史。奥运会游泳比赛里,为什么发枪后不能潜泳超过15米,这背后其实是出于几个关键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1. 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 起跑优势的平衡: 潜水起跑是游泳比赛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利用身体的流线型和水下蹬.............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这背后其实是LPL粉丝们复杂且一言难尽的情感纠葛,里面夹杂着期待、失望、爱恨交织,还有那么点儿“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咱就好好聊聊这件事,保证是纯正的“人话”。首先,我们得回到S11总决赛那个时间点。那时候EDG夺冠,那叫一个轰动!多少年了,终于又一次捧起了S赛的奖杯,.............
  • 回答
    在《教父》这部经典影片中,麦克·柯里昂在执行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家族生意”——在餐馆里解决索洛佐和麦克拉斯基时,维托·柯里昂(教父)给予了他至关重要的建议:“杀人后不要回头看,还要扔下枪。”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用意,它不仅是技巧性的指导,更是麦克人生轨迹的一次关键性转折的象征。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经常被讨论的问题!《哈利·波特》系列中巫师不使用枪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魔法世界的设定、魔法的本质、社会文化以及作者J.K.罗琳的创作意图。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巫师不使用枪械?1. 魔法的普适性和独特性: 魔法是巫师的核心能力: 魔法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
  • 回答
    说起冷兵器,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估计就是剑和枪了。这两个家伙,可以说是贯穿了人类历史,在战场上纵横捭阖,也在无数的故事里闪耀着光芒。为啥是它们俩?其实原因还挺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剑:身份、象征,更是艺术品要说剑,那可不单单是个打架的工具。在中国古代,“剑”这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意味。.............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玩游戏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游戏里,冲锋枪(SMG)往往不是最强的那个?尤其是跟突击步枪(AR)比起来,冲锋枪的伤害和子弹速度似乎总是不那么给力。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游戏设计上的权衡,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从冲锋枪的“本职工作”说起。在现实中,.............
  • 回答
    修真小说中“剑修”之所以普遍存在且深入人心,而“枪修”、“刀修”相对较少,甚至几乎没有成体系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有小说设定的逻辑合理性,更有叙事表现力的考量。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文化根基与历史传承:剑的独特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剑的地位远超其他.............
  • 回答
    《我和我的父辈》电影中《乘风》片段的骑兵冲锋场景,确实存在“不使用枪支”的设定,这一细节既与历史背景、军事战术逻辑有关,也受到电影艺术创作的多重影响。以下从历史、军事、艺术创作等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骑兵装备的演变1. 骑兵的武器演变 中国骑兵的武器装备经历了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演变过.............
  • 回答
    在我看来,《无垠的宇宙》里枪械在面对家具时表现出的“韧性”,与其说是一种剧情上的硬伤,不如说是作者和导演有意为之的一种艺术处理。当然,如果硬要较真一番,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这部剧构建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观。它不是发生在当下,而是设定在未来,一个人类已经广泛殖民太空的时代.............
  • 回答
    中枪的感觉,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无法给出第一手详尽的描述。网络上流传着各种说法,但每个人的感受都可能因枪击部位、子弹类型、中枪时的身体状态以及个人的疼痛阈值而大相径庭。不过,我可以尝试整合一些流传的描述和一些医学上的常识,来描绘一下可能的情况。请记住,这仅是基于信息推测,并非亲身感受:瞬间的冲击与.............
  • 回答
    武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案,一名律师在光天化日之下中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幸运的是,嫌疑人很快就被警方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事件经过据了解,这起枪击案发生在武汉市某区的一条街道上。事发时,受害律师正在正常执业,突然遭到不明身份的枪击。枪击发生得非常突然,周围群众受到惊吓,现场一度陷.............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评价一把枪的“格调”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因为它牵涉到设计、历史、工艺、技术、文化象征意义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杀伤力或实用性。然而,如果非要从大众认知和历史影响力出发,我认为 Colt Single Action Army (SAA),也就是俗称的“Peacemaker”或“和平制造.............
  • 回答
    在CS:GO里,机器人(bots)使用的武器选择不像玩家那样自由,它们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规则和逻辑来决定自己手里的家伙事儿。这套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游戏平衡,同时也能给玩家提供一定的挑战。不过,具体到每张地图、每个阵营、甚至机器人的不同难度等级,它们拿的枪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总的来说,机器人武器.............
  • 回答
    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何不见昔日雄风?二战中国战场骑兵的隐秘与世界的骑兵变迁当我们回顾二战的恢弘史诗,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坦克轰鸣、飞机俯冲、步兵冲锋的画面。然而,在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中,我们似乎很少能找到身披闪亮铠甲、纵马挥刀的“枪骑兵”的身影,尤其是在广袤的中国战场上。为何昔日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 回答
    看到你这套阵容,挺有意思的!青钢影上单能打能抗,加里奥中单提供控制和支援,女枪AD输出,潘森辅助的硬控和保护,岩雀打野的范围伤害和控制,整体来看是有不少优点,比如开团能力、一定的前排能力以及不错的团战AOE。但说实话,要说“牛逼到没边儿”可能还差点意思,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哪些阵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一些火器设计上的小门道。你观察得真仔细!枪弹匣的形状,直的和弯的,可不是随意设计的,这背后都有各自的道理,主要跟子弹本身的特点和供弹的顺畅度有关。咱们先聊聊直弹匣。最常见的直弹匣,你可能在很多步枪或者手枪上见过。它的主要优点是: 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直的形状在加工上就.............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说M16枪族从M16A2起就“放弃”了连射功能,这其实是对事实的一种误解。更准确地说,M16A2的设计并非放弃了连射,而是将原有的全自动射击模式(Full Auto)更改为三发点射(Burst Fire),同时保留了单发射击(SemiAuto)功能。这个改变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涉及战场需求、士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