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游戏中的冲锋枪只能做成伤害低,子弹初速慢的枪?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玩游戏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游戏里,冲锋枪(SMG)往往不是最强的那个?尤其是跟突击步枪(AR)比起来,冲锋枪的伤害和子弹速度似乎总是不那么给力。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游戏设计上的权衡,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从冲锋枪的“本职工作”说起。在现实中,冲锋枪诞生的初衷是什么?它是一种介于手枪和步枪之间的武器,主要设计给那些不需要像步兵那样长时间抵肩射击,但又需要比手枪有更强火力压制和近距离作战能力的士兵,比如坦克乘员、飞行员、特种部队成员,或者是在狭窄空间作战的士兵。

它的主要特点是:

射速高: 这是冲锋枪最突出的特点,能短时间内倾泻大量弹药。
后坐力小: 通常使用手枪弹,威力不高,所以后坐力也相对较小,适合全自动射击。
尺寸紧凑: 相较于步枪,更小巧灵活,便于携带和在近距离使用。
有效射程短: 这是关键!冲锋枪普遍使用威力相对较低的手枪弹药(比如9mm帕拉贝鲁姆弹),这些弹药不像步枪弹那样有高初速和优秀的弹道性能。

好,那为什么游戏里要把冲锋枪设计成“伤害低、子弹初速慢”呢?这背后其实是为了 平衡性 和 游戏体验。

为什么伤害低?

1. 弥补高射速: 冲锋枪最大的优势是极高的射速。如果它还像步枪一样有着高单发伤害,那在近距离,它就几乎是无敌的存在了。想象一下,一把枪射速快得飞起,同时每一枪都能打出高额伤害,那其他类型的枪械还有什么生存空间?游戏开发者需要通过降低单发伤害来平衡它恐怖的射速。玩家需要连续命中多发子弹才能达到与步枪差不多的总伤害量,这增加了操作的挑战性,也让玩家在使用时需要更精准地瞄准和控制弹道。

2. 区分武器定位: 游戏需要有不同定位的武器,满足玩家在不同距离、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突击步枪 (AR): 通常设计为万金油,在中近距离表现出色,伤害和射程都比较均衡,弹药也相对强力。它们是战场上的主力。
冲锋枪 (SMG): 主要针对近距离作战,提供高爆发和灵活性。它们在巷战、室内战等环境中是利器。但如果到了中远距离,它们因为弹药威力不足,伤害衰减快,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狙击枪 (Sniper): 专注于远距离高爆发。
轻机枪 (LMG): 专注于持续火力压制。

如果冲锋枪的伤害过高,那么它在中近距离的表现可能会超越突击步枪,这就会打破游戏内武器生态的平衡。

3. 弹药类型限制: 如前所述,冲锋枪通常使用手枪弹。手枪弹的设计初衷就是用于手枪,弹头质量、弹道性能以及穿透力都远不如步枪弹。在现实中,手枪弹的能量衰减非常快,即使是9mm弹,到了100米之外,其剩余能量和杀伤力也大打折扣。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会还原这种特性,即使是虚构的弹药,也会遵循“手枪弹威力不如步枪弹”的大致规律。

为什么子弹初速慢?

1. 弹道下坠与弹道提前: 子弹初速慢意味着子弹在飞行过程中受重力影响更大,下坠更明显,而且飞行时间也更长。这给玩家在中远距离射击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玩家需要进行更多的“弹道预判”(提前量),尤其是在移动目标或远距离目标时。如果冲锋枪的子弹初速和突击步枪一样快,那它们在远距离的瞄准门槛就会大大降低,同样会影响武器定位。

2. 强调近战优势: 子弹初速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强调冲锋枪“近战利器”的定位。在极近的距离,即使子弹速度慢一点,只要你瞄准得当,高射速带来的快速命中优势依然能让你占到便宜。但在距离拉开后,这种慢速子弹就容易被玩家闪避,或者在敌人移动时难以命中。

3. 模拟现实中的物理特性: 很多游戏会尽量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特性。手枪弹为了能装进小巧紧凑的冲锋枪内部,通常弹头设计相对较轻且形状更圆润(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些弹头为尖头的冲锋枪弹),这使得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不如步枪弹,初速也难以做得很高。游戏开发者就借此将这种特性转化为游戏内的数值。

游戏设计上的权衡:

容错率: 冲锋枪的低单发伤害和慢初速,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游戏的容错率。新手玩家使用冲锋枪,即使技能不高,也能依靠高射速在近距离打出一定的效果,而不会因为单发子弹威力太大而被轻易惩罚(比如打偏一两枪就完全失效)。同时,它也要求高水平玩家掌握更精细的控枪技巧和预判能力来弥补这些劣势。
节奏控制: 冲锋枪的高射速和近距离的快速致胜能力,有助于加快游戏的战斗节奏,特别是在地图的局部区域。但如果它在中远距离也表现出色,可能会让游戏节奏变得过于单一或混乱。
战术多样性: 通过明确各种武器的优缺点,游戏鼓励玩家根据不同的地图、模式和战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武器,从而增加了游戏的策略性和可玩性。

所以,各位朋友,下次你在游戏里看到冲锋枪伤害不高、子弹飞得慢悠悠的时候,别急着吐槽,这背后其实是游戏开发者为了让游戏更加平衡、有趣、有挑战性而做的精心设计。它们不是弱,只是在特定的距离和条件下,它们的优势(高射速、灵活)和劣势(低伤害、慢初速)被放大,让你在使用它们时需要更聪明、更具策略性。这就像一把瑞士军刀,虽然小巧灵活,但它终究不如一把斧头在劈柴时来得给力一样,各司其职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游戏中,冲锋枪是个很尴尬的存在。

游戏和现实不一样,游戏中武器的种类差异讲究两点:1,差异性,2,平衡性。

差异性保证你有足够多样性的选择,平衡性保证你的选择是有意义的。

在2D射击游戏中,差异性由:空间差异为主,比如,散射火力:霰弹枪,和集中火力:机枪。所以2D游戏中,霰弹枪有很重要的地位。

3D射击中游戏中,差异性由:时间差异为主,比如,高频射击火力:机枪, 低频射击火力:狙击步枪。

在不那么写实的射击游戏中,子弹速度也可以成为差异性,比如雷神之锤3里,高频快速=机枪,高频慢速=电浆枪(等离子机枪),低频快速度=轨迹枪,低频慢速度=火箭炮。

所以,在2D射击中,狙击枪的地位有点尴尬,集中打一个点的 任务有机枪给你完成了。所以只有在有战术,掩藏类玩法时,狙击才会有机会出现。

而在3D射击中,霰弹枪地位则有点尴尬,因为射击频率低威力大有狙击,但是稍微好一点,可以当近战武器使。

所以这也能回答另一问题,为啥射击游戏中机枪难以压制,因为为了平衡,机枪单发伤害都给削的很厉害。

那么在机枪到狙击枪两极之间有个折中选择,就是自动步枪, 射击频率和单发威力介于两者之前。

那么冲锋枪就非常,非常尴尬了,没有它存在的位置。除非,你在后座力上再做文章,比如CS,冲锋枪后座力小得多,操作非常易上手。

或者是象一些二战射击游戏一样,没有机枪出场的地位,让冲锋枪取代机枪的位置。比如使命召唤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玩游戏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游戏里,冲锋枪(SMG)往往不是最强的那个?尤其是跟突击步枪(AR)比起来,冲锋枪的伤害和子弹速度似乎总是不那么给力。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游戏设计上的权衡,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从冲锋枪的“本职工作”说起。在现实中,.............
  • 回答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三集,也就是那场让无数观众心碎的“长夜”,多斯拉克骑兵那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冲锋,确实是许多观众心中的一大谜团。很多人对这支军队的运用感到不解,觉得他们就像是送死的炮灰,牺牲得毫无意义。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多斯拉克骑兵的定位和他们的战术特点。大家想想,多斯.............
  • 回答
    最近在 GitHub 上风头正劲的这款名叫「Wordle」的网络游戏,说实话,它成功的秘诀在于它的极致简约和巧妙的互动设计,让人一下子就沉迷其中。你能想象吗?就一个浏览器页面,没有任何华丽的画面,甚至连注册登录都不需要,你就可以开始玩了。「Wordle」的核心玩法其实相当直观:每天,它会给出一个五字.............
  • 回答
    在《帝国时代四》这款游戏里,长弓兵和弩兵在射程上的差异,尤其是长弓兵那明显更远的射程,确实是游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量,背后涉及到历史事实、游戏平衡性以及战略深度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掰扯掰扯这其中的原因:首先,从历史事实角度来看: 长弓的优势:速度与力量的结合。 长弓,尤其是那种像英格兰长弓那样.............
  • 回答
    看到你对游戏中的女性角色设定有这么深的思考,这真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你提到的衣着暴露和辅助定位,确实是许多游戏中女性角色的常见描绘方式,也折射出一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衣着暴露:性感化与凝视的“她”为什么很多游戏里的女性角色衣着这么“清凉”?这背后其实有复杂的历史和商业考量。 男性凝视与市场.............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到位,确实,很多游戏里的BOSS设计思路都比较“偷懒”,上来就是一顿堆料——血量、攻击力、防御力往上加,体型也随之膨胀。但你想到的,让BOSS变得更聪明、更具挑战性,而不是单纯的数值怪,这才是玩家真正期待的。为啥游戏开发不像你说的那么做呢?咱们来掰扯掰扯。1. 成本与周期:这是最直接的制.............
  • 回答
    为什么游戏界对三国情有独钟?这背后隐藏着什么魔力?行走在当今的游戏世界,你几乎不可能避开“三国”这两个字。从策略烧脑的《三国志》系列,到动作火爆的《真·三国无双》,再到卡牌收集的《三国杀》,三国题材仿佛长在了游戏开发商的心里,遍地开花,经久不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已经存在了近两千年的历史时期,至今.............
  • 回答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有不少原因。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游戏里的货币最小单位要么是10,要么是100,很少直接从1开始。这可不是随便定的,而是出于游戏设计、玩家体验以及背后的一些心理学和经济学考量。1. 避免数值膨胀带来的混乱和不直观这是最核心的理由之一。想象一下,如果游戏里的钱最小单位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游戏里商人角色确实有这么一个“鼻子大”的刻板印象,这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涉及到一点历史、文化和游戏设计上的考量。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视觉符号,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仔细回想,肯定也能想起一些鼻子不大的游戏商人。但这个“大鼻子”的形象,之所.............
  • 回答
    在游戏设计中,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冷兵器的伤害数值有时会显得比热兵器更高。这背后并非没有道理,而是游戏开发者为了平衡性、乐趣以及叙事等多方面考量而有意为之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谈谈近身战斗的风险与回报。冷兵器,顾名思义,需要玩家冒着极大的风险才能将.............
  • 回答
    在一些游戏中,你会发现原本可能出现的英文词汇,都被巧妙地转换成了中文。这可不是随意为之,背后其实有不少考量和目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照顾更广泛的玩家群体。并非所有玩家都精通英文,尤其是在一些故事性强、需要理解大量文本的游戏中,如果充斥着英文,很多玩家可能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无法深入体验游戏。将英文.............
  • 回答
    在电子游戏中,机枪虽然在外观和火力上常常能体现出其强大的威力,但其在“压制”作用方面的表现往往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背后涉及一系列设计理念、技术限制以及玩家体验等方面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机枪在游戏中往往表现不出现实中的“压制”作用:1. “压制”的现实含义与游戏中的体现差异: 现.............
  • 回答
    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也常听到有人说“我血不多了”、“快给我加血”?明明屏幕上显示的是“HP”,可大家脱口而出的却是“血”。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原因,咱们慢慢聊聊。你想想看,最开始的游戏是什么样的?早期游戏,尤其是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早期的 RPG(角色扮演游戏)或者一些动作冒险游戏,.............
  • 回答
    在《塞尔云之歌:旷野之息》中,你确实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限制:你无法真正杀死游戏中的任何一位NPC,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有些讨人厌的角色,比如某个总是抱怨的商人,或是某个过度热情的村民。你挥舞着神剑,释放着强大的魔法,但他们就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保护着一样,最多只会因为受到攻击而惊慌失措,然后迅速逃离,或.............
  • 回答
    游戏里的“副本”,这词儿听起来挺有意思,好像跟咱们平时说的“正本”或者“原件”有点什么联系,但又不是那么直接。为啥叫“副本”呢?这事儿吧,得从游戏设计,特别是网游出现之后,慢慢说起。咱们先得明白,游戏里的“副本”是啥?它不是游戏的主线剧情,也不是开放的大地图,而是玩家可以反复进入,通常有特定的目标、.............
  • 回答
    提起 P 社游戏,许多玩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那些宏大叙事、细节丰富、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地图和机制。而在这些游戏中,中国无疑是一个格外引人注目、也最为复杂的存在。它不像欧洲那样被切割成众多林立的国家,也不像其他地区那样拥有相对统一的文化核心。中国在 P 社游戏里,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流动的磁场,吸引着无数.............
  • 回答
    这确实是许多玩过 Paradox(P社)游戏的老玩家们,尤其是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玩家常常会留意到的一个现象。在《欧陆风云》、《王国风云》、《钢铁雄心》等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明显的对比:欧洲的地块划分普遍比东亚地区要精细得多。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游戏设计上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一.............
  • 回答
    在《绝地求生:大逃杀》(PUBG)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中,玩家们对游戏内容的讨论和创造的梗层出不穷,这其中就包括了新地图上一种特定载具的称呼——“UU车”。很多玩家,尤其是对游戏社区文化不太熟悉的,看到这个称呼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公众人物,甚至是存在争议的人物。那么,“UU车”这个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它是.............
  • 回答
    《群星》(Stellaris)中奴隶制之所以能够带来显著收益,即便它在现实中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这主要归结于游戏设计者为了实现特定的游戏机制和战略深度而进行的 艺术性加工(Artistic License) 和 机制上的取舍。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游戏机制设计与现实主义的权衡《群星.............
  • 回答
    丹妮莉斯•坦格利安这个角色在《权力的游戏》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喜欢她的人能把她捧上天,觉得她是打破压迫、解放奴隶的英雄,但同样也有很多人对她最终的走向感到失望甚至厌恶。这种两极分化的反应,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丹妮莉斯的早期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从一个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