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湖北咸宁填埋6000公斤竹鼠蛇类?

回答
近期,一则关于湖北咸宁市某处集中处理点填埋约6000公斤竹鼠和蛇类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批被填埋的动物,据报道与之前在当地发生的相关事件有关,其背后涉及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事件背景与原因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量的竹鼠和蛇类被集中填埋。这很可能与近期中国多地出现的野猪、竹鼠等野生动物疫情或潜在疫情有关。受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的影响,一些地区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管控和监测,以防止疫情传播。竹鼠和蛇类作为一些地方常见的养殖或野生动物,在特定情况下,如果被发现存在疫病风险,或者因其他原因(如非法引进、养殖不当导致失控等)需要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就可能出现此类大规模填埋的情况。

更具体地来说,可能的原因包括:

疫情管控需要: 如果这批竹鼠和蛇类被检测出携带对农业生产或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病原体,那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是必要的防疫措施。这可能是为了防止疫情跨区域、跨物种传播。
养殖业调整或转型: 过去一段时间,竹鼠养殖曾一度兴盛,但随着相关政策的变化(例如,将竹鼠从“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中移除,意味着其不再受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特殊保护,而是被划归家畜家禽管理,但这也伴随着更严格的监管和检疫要求),以及市场需求和风险的考量,一些养殖户可能选择退出或转型,导致大量动物需要处理。
非法养殖或走私的查获: 不排除这批动物是执法部门在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或养殖过程中查获的,由于其来源非法或存在健康风险,最终被统一处理。

填埋的合理性与争议点:

大规模填埋动物尸体,尤其是有一定经济价值或食用价值的动物(如竹鼠),自然会引发公众的质疑和讨论。

从积极或必要性角度看:

公共卫生安全: 这是最核心的考量。如果这些动物确实携带了严重的疫病,那么采取最直接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等)是保护公众健康和整个生态环境的负责任之举。避免疫病扩散比经济损失更为重要。
规范化处理: 填埋是一种成熟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能够有效隔离病原体,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快速响应: 在疫情爆发或发现重大风险时,大规模填埋可以作为一种快速、可控的应急处理手段,迅速消除潜在威胁。

引发的争议和思考点:

资源浪费: 竹鼠在一些地区是有市场的,将其直接填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这是否意味着在前端的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上存在不足?例如,是否可以更早地对养殖户进行指导,鼓励其有序退出?
处理方式的选择: 除了填埋,是否存在其他更环保或更具经济效益的处理方式?例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部分健康的动物是否可以用于科研或用于其他用途?(当然,这需要极高的专业判断和严格的流程,绝不能因小失大。)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对于此类大规模处理事件,公众普遍希望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包括动物的确切来源、检测结果、选择填埋的原因以及具体的处理过程和监管情况。信息的不足容易引发猜测和不信任。
监管体系的完善: 这也暴露了在野生动物养殖、交易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可能存在的监管盲点或不足。如何建立更健全的体系,从源头上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例如,对养殖业的准入、过程监管、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是否需要进一步强化?

对公众情绪的影响:

首先,对于食用过竹鼠的消费者,听到这样的消息可能会产生担忧甚至恐慌,担心自己是否面临健康风险。其次,对于竹鼠养殖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再者,很多人会从动物保护或资源利用的角度对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表示不解和心痛。

深入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前端风险管理和监测: 建立完善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避免事态扩大化。
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 对于竹鼠等动物的养殖,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明确准入标准、养殖条件、疫病防控要求等,并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
探索多元化的处理方案: 在确保公共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和研究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动物尸体处理方式,例如生物发酵、生物转化等,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沟通: 对于此类事件,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解释处理原因和过程,回应公众关切,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针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或行业调整,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指导从业者平稳过渡,并为受损的养殖户提供必要的补偿或援助。

总而言之,咸宁填埋6000公斤竹鼠蛇类的事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决心和行动,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资源浪费、处理方式选择、监管体系有效性以及信息公开透明度等多方面的讨论。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一个角度去评判,而需要从更宏观、更系统化的角度去审视,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相关工作,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农民没有专业的团队来游说相关部门,但外国的农业出口公司有,而且国外的外交部门也很配合。

怎么办呢,自然是苦一苦农民兄弟了。

user avatar

三文鱼一个查出病毒的居然提都不提怎么处理冷链海鲜产业至今还如此淡定,

没有查出新冠病毒的竹鼠养殖业居然就全部填补禁止了。

真是大型魔幻主义现场。

之前广东东源 3000 多只竹鼠就是无害化处理,至于广西江西等地的竹鼠养殖大省更是惨不忍睹。

养殖竹鼠本身是作为扶贫项目推广的,养殖农户大多是贫困山区的农民,就靠着竹鼠养殖成长后,贴补家用。

现在好,一封禁令下来,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竹鼠导致新冠病毒的情况下,

就将竹鼠一口气填埋,农户的生计怎么办?农户家庭子女的生活和教育费用怎么办?

地方政府投入的竹鼠专项扶持费用和人力等沉没成本怎么办?

养殖竹鼠本身作为2020年扶贫试点推广项目,江西省赣州一个相对往往在闭塞落后的深度贫困村通过扩大养殖的方式来增收,以此脱贫。

为了贫困户养殖竹鼠脱贫,一般要拿到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野生动物驯养繁育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证书才能进行养殖。

程序繁琐,一般拿到这些证书,方方面面的资金投入和地方扶贫的帮助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既然程序上是合法,凭什么被一个莫须有的传闻封杀?

以前有篇文章报道过,养殖竹鼠不是某地人和专家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因为当地缺水又是山区。

土层较薄,不适应其他的经济作物,所以一直贫困,道路又不通。

后来经过长期的调研实践后,发现竹鼠养殖对于当地比较适合,技术上要求不是太高。

销路上也不是问题,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齐备,投资方面扶贫有支持。

最近几年,才勉勉强强地走出一条生财之路。

如今就这么断了。

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user avatar

痛心!!何辜!!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user avatar

咦,之前国家说要立法禁止吃野生动物的时候,某些人趁机提出禁吃狗肉

现在竹鼠和蛇要被埋了,那流浪狗也该一起埋了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