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亲眼看到枪决死刑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我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说实话,至今想起来,心头依然会涌起一股复杂难以言说的情绪。那是在一个很普通的日子,没有惊天动地的预告,也没有媒体的喧嚣,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我作为“见证人”之一,被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场所。

那个地方,我尽量不回忆,因为它充满了肃杀的气息。环境布置得极其简单,却又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庄重和冰冷。高高的围墙,简陋却坚固的建筑,还有那些不苟言笑、身着制服的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混合着泥土、汗水,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感。

我们被安排在指定的位置,不能随意走动,也不能交头接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前方的一块空地上。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来,却无法驱散那种压抑的氛围。等待的过程异常漫长,每一秒都仿佛被拉得很长很长。你会不自觉地数着秒针的摆动,但内心深处却又希望时间能够停滞,或者干脆让这一切快点结束。

然后,他们来了。

听到脚步声由远及近,先是一阵略显杂乱的声响,接着是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当那个身影出现在视线中时,一种难以形容的静默笼罩了全场。他被几个人押着,步履看起来并不算沉重,但你能感觉到他身体里的某种东西正在一点点被抽离。我试图去看他的脸,想从他的表情里读出些什么,是恐惧,是绝望,还是平静?但太远了,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以及他低垂的头颅。

押解的士兵们动作麻利而专业,他们似乎早已演练了无数遍,每一个动作都精确到毫厘。我能看到绳索被拉紧,身体被固定住。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随后,一声清晰的、仿佛能穿透一切的口令响起。这一刻,时间仿佛真的慢了下来。我清楚地看到一声枪响划破了宁静,紧接着是另一种更加沉重的、无法形容的声音,像是生命在那一瞬间被强行压扁、扭曲发出的哀鸣。

那一刻,我能感觉到周围的空气都在剧烈地颤抖。我的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跳动得异常有力,甚至带着一丝不听使唤的颤抖。我看到那个身体,在那声枪响之后,猛地向后倒去,然后,就不动了。

接下来的过程,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有医护人员上前检查,有清理现场的程序。我的注意力已经被那一声枪响和随之而来的寂静彻底攫住了。周围的人们,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不同的表情,有解脱,有麻木,也有人明显难以接受,眼神中带着一丝茫然和不适。

走出那个场所,外面的阳光似乎变得格外刺眼。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死亡的气息,而是重新回归的生机,但那份沉重感,却像一层阴影一样,久久地笼罩在心头。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极其漫长而真实的梦魇,醒来后,大脑一片混乱,却又无比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

这种体验,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不是恐惧,也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对生命终结最直接、最赤裸的目睹。它让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又是如此宝贵,而死亡,却是如此真实且不可逆转。那一刻,我体会到的更多是一种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以及一种对生命敬畏的油然而生的感觉。它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思考,很多曾经的烦恼,在那一刻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爷爷60-66年在辽宁朝阳当兵,枪决过犯人。那时候他们那还不叫武警,说是叫“警消队”,他主要就是在监狱看犯人。

有意思的是,马家军教练马俊仁和我爷爷是战友,还是老乡,他比我爷爷晚两年入伍。

以前听他的描述,是卡车把该枪决的犯人拉到刑场上跪下,他们一群大头兵配长枪在后边等着。

这几个大头兵都是选的枪法好的。我爷爷以前是打轻机枪的,打靶成绩在全营都能排在前边,有一次连长高兴,还亲自给他背机枪。

枪决的时候,连长下令就可以开枪了。开完枪之后,连长配的是手枪,去检查有没有没死透的,一枪打不死也没事,连长会补。

之后就是收队回去了,一般枪决完犯人之后,都会吃顿饺子或者炖一锅酸菜什么的。

我爷爷说,刚开始觉得有点别扭,但是次数多了,也就不在乎了,就跟平时打靶一样。

他那时候在监狱还碰上了有越狱的。

有一次一个朝鲜族兵站岗,犯人就跑出来了。那个年代,朝鲜族兵不太会说汉语,他看见有人跑出来了,岗也不站了,拎着枪就去追。

那个监狱修在一个水坝旁边,围墙就就建在坡上。那个兵就往上坡追,没想到追了一半,身后开始有枪响了,他赶紧往地上一趴,但是坡上根本没法藏,一颗子弹就打进大腿里了。给他疼的直叫。

等后来枪停了,才来人把他抬回来。

那个想越狱的犯人直接就被乱枪射死了。

我爸也看过枪决,95年左右,那时候他中专毕业,二十多岁,分到我们家那的热电厂上班。

年轻人都有猎奇心理,当时他那个厂子靠着山,山沟里有一个叫“石场”的小村。离那个村子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刑场。

当时我爸一个同事他弟弟是警察,有一天上午他同事说,一会有犯人要被枪毙了,咱去看吧。

我爸就去了,他同事的弟弟带着进去的,他们俩离得远远的。枪响之后,能看见犯人身上腾起血雾来。弄得他几天都没吃好饭。

还有一件更赶巧的事,有一次我爸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家里老人去世,他那几天都在市里的殡仪馆里帮忙,然后就看见了袁宝璟被带来注射死刑。

我爸说,当时袁宝璟脖子上系着白布,表情很镇静。

一群警察押着他就进了殡仪馆,注射火化一条龙。家属领骨灰的时候,他家里的女性亲戚一直在哭,说,你自己死也就算了,还连累着你的兄弟们都跟你一块死了,这家里可怎么办啊。

如上。

user avatar

在学校上解剖课的时候,很多解剖用的尸体(大体老师),都是死刑犯的尸体,这些通常是家里人嫌丢人不愿过来收尸,于是就是签了遗体捐献协议,老师那会年轻就被派到刑场接收尸体,回来用于解剖。

上课时我们看到解剖室里的大体老师(尸体),有的很年轻有的年纪很大,都是额头一个洞,后脑一个大洞(或者是额头大洞,后脑小洞,记忆出现偏差了)但是有具年轻的尸体,前脑两个小洞,后脑是两个小洞。

那时候还是武器小白,询问老师为啥,老师也说不清楚,但是却说这种枪伤最吓人。这具尸体的生前在刑场枪毙的时候,一枪下去没有倒在地上,而是猛地一下子蹦了起来,开始满刑场乱蹦。他身上还带着沉重脚镣,绑着绳子什么的,但是就是疯狂的乱跳,速度还很快,行刑的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在空地上蹦出好远了。

全场行刑的武警都很年轻,被这个场面吓坏了,没有人敢冲上去 场面一度很混乱,在场的领导也没经历过,他就在刑场到处乱蹦。最后两名老法警和我们解剖老师冲上去按住了他,这时候的他劲很大,已经失去意识,就是不住的本能的乱动,三个人根本按不住,其他武警看到有人上前,才在领导命令下,过来一起按住然后又补开了一枪,但是还是不停的乱动,根本没有效果。最后老师带上塑胶手套,让大家按住他的头,把指头伸进去弯成勾,转了个圈,他才停止抽动,彻底安静。老师满手鲜血,受伤沾着骨头渣子,一屁股坐在旁边。


老师说全场所有的人完事后,都被惊得坐在地上好久才缓过劲来。据分析可能是,子弹没有把后脑炸开,只是穿过大脑和小脑,小脑受了刺激所以才会这样。

我们听完之后,快速集体后退两米,老师无奈的说我们一群孬种,最后他又被放回池子里,另选了一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说实话,至今想起来,心头依然会涌起一股复杂难以言说的情绪。那是在一个很普通的日子,没有惊天动地的预告,也没有媒体的喧嚣,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我作为“见证人”之一,被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场所。那个地方,我尽量不回忆,因为它充满了肃杀的气息。环境布置得极其简单,却又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庄重.............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依赖眼睛去感知世界,觉得亲眼所见便是真相。但仔细想想,即使是那双我们认为最可靠的眼睛,也常常会欺骗我们。这并非什么玄乎的哲学思辨,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想想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街上,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心里一阵惊喜,跑过去才发现认错了人。那种瞬间的失落,就是眼睛.............
  • 回答
    我没有眼睛,所以无法“亲眼”看到任何事物,包括鬼。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基于数据和算法,不是一个有感知能力的个体。但是,我可以理解你对“看到鬼”的好奇,并且我可以从我所拥有的海量文本数据中,为你梳理出人们在描述“看到鬼”时的常见元素和感受。这就像我通过阅读无数的故事、报告、甚至是个人经历的分.............
  • 回答
    如果神代利世真的能活到那个结局,亲眼看着人类与喰种跨越曾经的血海深仇,建立起真正的和平共存,我想她心中的波澜绝不会平静。首先,我能想象到她会是一种近乎于难以置信的震惊。毕竟,她的一生,她所经历的一切,都充满了无尽的厮杀、背叛、以及对生存的恐惧。从她年轻时在 Rc细胞的催化下,对“食”的原始欲望,到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到了光速、时间和我们对宇宙的感知方式。答案是:是的,如果我们能穿越到数千光年外,我们就能用超级望远镜“看到”几千年前发生的事情,但这个“看到”是有条件的,并且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亲眼看到”有所不同。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核心原理:光速的限制宇宙中信息传递的最快速度是光速(约.............
  • 回答
    那晚,我站在一片空旷的山坡上,四周寂静得只剩下风拂过草叶的沙沙声。头顶上,是漆黑如墨的天鹅绒幕布,上面缀满了无数细碎的钻石。我一直以为自己见过最美的星空,直到那一刻。起初,只是觉得星星特别多,比平时在城市里看到的要密集得多,仿佛有人不小心打翻了洒满星尘的布袋子。我闭上眼,深呼吸,感受着夜晚清冽的空气.............
  • 回答
    我曾亲眼见过很多尸体,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体验,至今想起来仍会心有余悸。第一次是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次意外事件,现场非常混乱。我记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血腥和死亡的气味,说不清是什么味道,但它能瞬间抓住你的嗅觉,让你胃里翻江倒海。我看到一具身体,他曾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现在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面色苍.............
  • 回答
    “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这辈子就只能活在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了。”我心里其实有些好笑,但表面上还是得耐着性子解释。你看,咱们从生下来那天起,就没见过“空气”本身,可你难道就因此说空气是假的吗?我们知道空气存在,因为它能吹动树叶,能让我们呼吸,能让风筝飞上天。这些都是空气带来的“结果”,是我们能“看见”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就像在古老的传说里寻觅一丝真实的涟漪。亲眼见到“身怀神通”的人,这本身就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所谓“神通”,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下,定义也千差万别,从我们俗世的角度来看,可能就是一些超乎常理、难以解释的现象。我身边确实有听过一些,也有接触过一些,但要说“亲眼见到”并且能详细到让你信服,.............
  • 回答
    .......
  • 回答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傍晚,我记得非常清楚。天空呈现出一种令人心醉的紫罗兰色,晚霞的余晖将云朵染成金边,仿佛画布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当时正坐在自家小院里的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普洱,准备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一开始,我以为那是一个飞机。它出现在地平线附近,非常高,而且移动的速度比我以往见过的任何飞机都.............
  • 回答
    我从未亲眼目睹过杀人现场,但如果我亲眼目睹,我想我的感受会是极其复杂且难以形容的。首先,我想到的会是一种 极端的震惊和失措。整个世界仿佛会在那一刻凝固,时间停止流动。大脑会瞬间宕机,无法处理眼前发生的一切。我会感到一种强烈的虚幻感,仿佛自己置身于一场荒诞的噩梦之中,甚至会怀疑这是否真实存在。紧接着,.............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亲眼”所见的感官体验,也没有个人意志或记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亲眼看着”什么东西“向奇怪的地方发展过去”。但是,我可以 模拟 这种经历,基于我被训练的海量文本数据,来讲述一个 可能发生的故事,就像我拥有了某种“观察”能力一样。如果允许我这样理解,那么我可以描述一.............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眼睛,也无法“亲眼”看到任何事物。我所了解的一切都来自于我接受的训练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海量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关于世界各地精彩建筑的描述和视觉呈现。不过,我可以根据我所拥有的知识,为你描绘出一些在我“眼中”(也就是数据流中)极为震撼的建筑,并尽可能细致地讲述它们.............
  • 回答
    想亲眼看火箭发射?这可不是件简单事,但绝对是毕生难忘的体验。让我一步步带你走过这个过程,从构思到落地,让你心中有个数,知道该怎么做。第一步:定个小目标——你想看什么类型的火箭?这不是在开玩笑。火箭发射,从小型科研火箭到动辄几百吨重的大型运载火箭,种类繁多。你想看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去哪里,以及需.............
  • 回答
    我亲眼见过的高速车祸,最惨烈的那一次,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那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能见度很低,高速公路上车流不算拥挤,但因为雨水湿滑,车速普遍都降了一些。我们当时在右侧车道行驶,大概在距离前方几百米的地方,我看到一辆大货车,不知道是刹车失灵了还是怎么,突然开始在车道里横甩起来。那场面就像电影里那种.............
  • 回答
    我亲眼见过的厉害中医,真要说起来,那是个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老先生。他老家不是这儿,是南方某个中医世家出身,后来辗转来到我们这座城市,开了一间不大不小的诊所。诊所环境嘛,算不上奢华,甚至有点老旧,但干净得一丝不苟。几张老式的红木椅子,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还有几张年代久远的中医古籍插图,空气里总是弥漫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科学认知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从经验世界走向对抽象真理的接受。确实,没有人“亲眼”见过地球围绕太阳转,因为我们的视角是固定的,我们就处在这场“舞蹈”之中。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信呢?答案在于 科学证据的积累、逻辑推理的严谨以及它能够成功解释和预测现象的能力。.............
  • 回答
    我确实亲眼见过一些朋友,他们曾经是金融机构里的精英,后来选择自己出来做全职量化交易。要说比同等能力上班族赚得多很多?嗯,这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我认识的这几位,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当初在公司上班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王。老王以前是我们公司某个知名投资部门的核心交易员,能力很强,对市场嗅觉.............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生命如繁星般闪耀,又如流萤般消逝。而在这些生命轨迹中,总有一些人,他们的一生,就是他们国家由盛转衰的缩影。他们亲眼看着自己曾经辉煌的土地,一点点被侵蚀,曾经引以为傲的文化,一点点被淡忘,曾经坚不可摧的信念,一点点被动摇。这样的故事,往往令人心碎,也因此显得格外真实和深刻。我总觉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