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今的器物,有艺术感的或者是生活用品,一个世纪出土以后会像今天的古董一样受到推崇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我们对“价值”和“永恒”的理解。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世纪之后的地球,当考古学家们在地下挖掘时,他们会遇到什么,又会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考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社会、科技、审美以及物质生产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在未来可能已经变得极其罕见,甚至是完全被淘汰的。

什么样今天的器物,有可能在一百年后被视若珍宝?

极具代表性的、象征时代的器物:
电子产品的老物件: 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是早期的电子游戏机。它们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或娱乐设备,更是承载着数字时代初期的信息和文化符号。一百年后,当它们的运作方式可能已经与我们现在完全不同,甚至无法在现代技术下复原时,它们作为“数字时代的活化石”,可能会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比如,一台保存完好的早期iPhone,可能就像我们今天看到一台早期的留声机一样,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技术演进的见证意义。当然,这需要它们能够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不是被轻易分解回收。
具有设计革新意义的日常用品: 那些在造型、材质、功能上引领了某个时期潮流,或者开创了新设计理念的产品,很可能会受到关注。比如,某些经典款的家具、家电,或者具有独特工业设计美学的交通工具零件。它们的价值可能在于它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设计哲学和工艺水平。想想我们现在对20世纪中期现代设计大师作品的追捧,这种趋势很可能在一百年后继续延续,只不过对象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杰作”。
承载特定群体文化印记的物品: 那些在特定亚文化群体中流行,或者与某个重要历史事件紧密相关的物品,也可能因为其稀缺性和故事性而变得珍贵。比如,某个乐队的限量版唱片、特定电影的周边产品、或者某个社会运动的标志性物品(如果它们能够被妥善保存)。这些东西的价值,更多的是源于它们所承载的情感和回忆。
精湛的手工艺品: 尽管工业化生产已经非常普遍,但一些坚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器物,例如高级定制的服装、手工打造的乐器、精美的陶瓷、玻璃器皿等,它们所蕴含的匠心和稀缺性,很可能在未来依然会被人珍视。当机械生产成为主流,手工的温度和独特性反而会更加凸显。

从“无用”到“有用”的价值转变:
现在的“垃圾”可能是未来的“宝藏”: 我们现在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一次性用品,一百年后可能会因为它们的材料属性、或者其作为“消费主义时代”遗物的象征意义而被收集和研究。当然,这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以一种相对完整的形态存在。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反而可能成为那个时代留下的“痕迹”,虽然是负面的痕迹。
已经消失的实用功能: 那些因为科技进步而被淘汰,但曾经承载着重要生活功能的器物,比如某些老式的工具、仪表盘的零件、甚至是特定的电器接口,它们对于研究技术发展史的人来说,会是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今天的器物都能像今天的古董一样被推崇。

大规模生产的同质化产品: 绝大多数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常用品,都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它们的功能单一,设计上也可能趋于同质化。如果没有特别的稀缺性、历史意义或设计上的突破,它们很可能在一百年后被视为普通的“废弃物”,被回收或自然降解掉。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用的大批量生产的塑料碗、一次性筷子,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否则它们不太可能在一百年后成为抢手的古董。
易损性和不稳定性: 很多现代材料,特别是塑料、电子元件等,在埋藏或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数十年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降解、损坏或失灵。这意味着很多我们现在拥有的器物,根本无法安然无恙地度过一个世纪的时光。它们可能会碎裂、变形、氧化,最终失去原有的形态和价值。
审美和功能的变迁: 审美是不断变化的。一百年后的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可能会与我们今天截然不同。某些我们今天认为很漂亮的设计,在未来可能显得老土或不合时宜。同样,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某些器物的功能可能会变得不再重要,甚至被遗忘。

未来考古学家眼中的我们今天的器物,更可能是一种“文化样本”或“历史印记”,而非单纯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他们会试图从这些遗物中解读出: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出的食物包装、一次性用品、电子设备来了解我们是如何进食、如何消费、如何娱乐的。
我们的科技水平和发展轨迹: 电子产品的迭代速度、材料的创新应用,都能反映出我们的技术进步。
我们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特定物品的出现,例如象征身份的奢侈品,或者带有某种意识形态宣传的物件,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图景。
我们与环境的关系: 大量的塑料垃圾、电子废弃物,会是那个时代最醒目的“遗产”,反映出我们是如何对待地球的。

所以,是否会被推崇,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稀缺性: 能够完好保存下来并被发现的,数量越少,价值越可能越高。
2. 历史代表性: 它是否能够成为某个时期、某种文化、某种技术的鲜明代表。
3. 叙事性/故事性: 是否能讲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与某个重要事件、人物相关联。
4. 材料的耐久性: 能够抵御时间侵蚀的材质,更容易成为“古董”。
5. 未来人的解读和需求: 这是最关键的,他们会从这些物品中寻找什么信息,又对什么产生了好奇。

总而言之,今天的器物,尤其是那些具有设计感、工艺精湛、或承载着时代精神与特定文化印记的物品,很有可能在一百年后被视为珍贵的“历史遗物”或“文化样本”,受到类似于今天我们看待古董的推崇。但更多的大规模生产、易损的日常用品,除非因为其特殊性而被发掘,否则很可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的无数“微尘”。它们不会是单纯的“收藏品”,更多的是作为研究我们这一代人过去生活、思想和技术的“线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董与新董 (原载于《看天下》专栏)

我这人虽然没钱玩古董,但喜欢没事去旧货市场溜达一圈。就算不买,光是一个摊儿一个摊儿地逛下来,也挺过瘾的——这有点像跟我媳妇逛时装店,从来不买,一件一件试穿,照样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常在水边站,怎能不湿鞋。逛的多了,我也慢慢学了不少切口黑话,知道点古玩常识,抽冷子亮出几句术语,着实能把人唬上一唬。有一回我跟一朋友吃饭,看见他架子上搁着一件瓷瓶,他说你不是好这口儿吗,给我鉴鉴宝,看看这件是什么来历。我抱着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抬头说:“汝官哥定钧,这五大名窑肯定哪个也不占。”我朋友问你怎么看出来的?是看包浆还是看开片?我说都不用,看你小子表情就知道了,这瓶子真要那么值钱,你会让我抱起来看?朋友大笑。

我给了他个建议,说这东西你吩咐后代好好留着,过个三五百年,就值钱了。我这一句话,引发出一场讨论。

现在能称得上是古董的东西里,名瓷书画什么的不必说了,民国课本文革海报也不必说了,就连九十年代初的一些物品,比如粮票国库券甚至搪瓷缸子美女挂历什么的,也开始被当成古董在卖了。虽然目前还不怎么值钱,可好歹也被归为了古物一类。我和朋友都在感慨,几十年后,乃至一百多年后,现在咱们觉得新潮高档的东西,会不会也变成人家眼中的古董呢?到了那时候的古董市场,是不是和现在一样呢?

假设一下吧。一转眼,两百年就这么过去了。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开了有一千多期了。这一期节目,上来一位老大爷,颤巍巍地抱上来件东西,还用红布盖着,说这是家里祖传的东西,没人知道是什么,想请专家们给鉴定一下。

红布揭开,里面是个巴掌大的长方形,通体雪白,长不过10厘米,厚不到一厘米。几位专家拿起来反复玩赏了一圈,其中一位说了:“这个东西触感光滑,没明显瑕疵,左侧有两个小突起,上方左侧一个孔眼,一个宽条凸起,另外一面还有一个摄像头,造型边缘流畅自然,

浆壳厚实,依我看呐,这应该是第四代领导核心晚期富士康窑产的苹果贴碳纤维高透膜iPhone4。”


这时候音乐响起,浮现一段古香古色的篆字字幕,还有画外音解释:“iPhone4手机于21世纪初十年,大量流入我国,在北京、上海等地专卖店遗址均有大量出土。它造型严谨装饰朴素,体现了美国古代劳动人民心灵手巧,是富士康人智慧的结晶。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三件……”

另外一位专家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又补充道:“不过我要提醒观众朋友们,不要轻易做出结论,因为在同一时期晚些时候,还有一种叫做iPhone4S的古董,两者在外观上完全一致,很难鉴别,需要专业知识才能区分。大家务必小心,不要被不法商贩给骗了。”

献宝人赶紧问:“那这个到底是4还是4S?”专家说这得送到故宫博物院的附属研究所去,那里收藏着一件文物,是根iPhone的充电线,得向国家提出申请,把那件文物调出来,接上这个手机以后开了机,才能鉴定。不过好在我自己也收藏一根,已经派人去取了。

献宝人一听有点懵了,说那太麻烦了,您就直说这件古董能值多少钱吧。专家拿起来,指着屏幕:“你看,这里贴膜贴的不够精巧,产生了三个气泡,算是这件古董本身的瑕疵。而且你这款恐怕还越了狱,价格上肯定会有所影响。而且你这个是裸机,如果能凑够手机套和耳机,那就真值钱了。”

献宝人愁眉苦脸,说我家就这一部啊。专家说:“那就查一下出厂的编号或者题款,如果是被哪位大人物用过,或者出厂日期有什么特定的意义——比如乔布斯去世——那也会有增值。

说话间,电源被几个押送保安送到。专家给手机接通电源,一开机,啪,iPhone4屏幕上跳出一个操作界面。主持人手起锤落,喀嚓一声砸了个粉碎。献宝人大惊,说你干嘛砸我的宝贝。主持人说不用鉴定了,这是一件赝品。献宝人急了:“你得给我说个充分理由出来,凭啥说我的收藏是赝品?”

主持人冷冷一笑:“我家里有一套祖传的鉴定秘籍,里面记录了各类手机及其纹饰。清楚地写到iPhone的操作系统,是iOS, 开始纹饰应该是一只白色缺口苹果。而您这台机器的纹饰,是一个绿色机器人,这在文物里叫做安卓纹!苹果机出现安卓纹,一定是山寨货!”最后在观众掌声雷动下,献宝人抱着碎片哭丧着脸下台。专家把脸转向屏幕:“观众朋友们,如果你们对这一类收藏有兴趣,请务必要经过专家认证,因为在市面上存在着大量山寨赝品,贸然购买,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说,奉劝各位,家里有什么东西都别扔,收藏好了,附张小纸条,写清楚必要特征和使用说明,说不定子孙们都用的着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我们对“价值”和“永恒”的理解。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世纪之后的地球,当考古学家们在地下挖掘时,他们会遇到什么,又会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的生活?首先,我们要考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社会、科技、审美以及物质生产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在.............
  • 回答
    实验室里?玩具?这可真是个奇思妙想!不过,仔细想想,咱们实验室里那些看似严肃的家伙,一旦换个角度,还真不少能玩出点花样来。当然,前提是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万无一失,并且是在确保实验任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以一种极具创意和科学精神的方式来“玩”。我得强调一点,这里的“玩具”绝对不是让你拿试管当水枪,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确实,现实中的镰刀,特别是那种用于收割庄稼的大号镰刀,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又长又沉,而且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挥舞得动。但你观察到的现象——游戏、影视、动漫里那些使用镰刀的“瘦子”、“矮子”角色——其实藏着很多创作上的考量和设计上的“秘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会出现这种反差?.............
  • 回答
    .......
  • 回答
    俄罗斯的严冬,自古以来就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带来的最大优势之一。在现代战争的背景下,它是否还能像过去那样成为俄罗斯的“大杀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它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力,相较于过去,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严冬的威慑力依然存在,但其“大杀器”的属性正.............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今的中国文学真的超级差吗?”这个问题抛出来,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自然是五颜六色、众说纷纭。要回答它,首先得明白“差”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我们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如果非要简单粗暴地给个“差”或“不差”的结论,那大概率是站不住脚的。文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里面什么鸟都有,有的.............
  • 回答
    在探讨当今英美等西方自由民主国家是否出现了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指出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致命缺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柏拉图所认为的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以及它们在当代的体现的可能性。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对“多数人的统治”和“灵魂的堕落”的担忧。他认为,民主制是一种从寡头制堕落而来的.............
  • 回答
    关于当今日本自卫队是否具备“偷袭能力”,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且要避免使用那些过于官方、泛泛而谈或者一眼就能看出是AI模板的措辞。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偷袭”。在军事语境下,“偷袭”通常指的是在没有宣战或事前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对敌对国家或目标发动军事攻击。这种能力.............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21世纪的朝鲜,带着它完整的工业基础、社会结构、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模式,突然出现在1939年的欧洲战场,那将是一场怎样的混乱与碰撞?首先,经济与工业的错位。朝鲜的工业,尽管在21世纪看来算不上世界顶尖,但对比二战时期,那简直是来自未来的科技爆炸。那些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重工业、化肥厂.............
  • 回答
    在当今的物理学界,广义相对论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其受到的信赖程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牢不可破”,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种“求知若渴”的期待。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理论的完备性和解释力来看,广义相对论至今仍然是我们理解引力最成功的框架。它不仅仅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全球制造业最核心的议题之一,也绝对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要论“谁更胜一筹”,就得把很多维度都摊开来看看,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先聊聊“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提到德国制造,脑子里跳出来的词儿大概是: 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这是德国工业的灵魂。从设计、选材、生产到品控,每一个环节都.............
  • 回答
    “人吃人”这个词在如今的社会语境下,更多的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那些极端残酷、自私自利,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的行为。它描绘的是一种道德沦丧、人性泯灭的社会状态。如果抛开字面意义,单纯从这个比喻的角度去理解,我们确实能在某些现实的角落里看到这种“人吃人”的影子。在经济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为.............
  • 回答
    当今中国人,尚武之风犹存乎?“尚武”二字,如今听来,似乎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让人联想到刀光剑影、沙场征伐的年代。那么,当我们审视当下,中国人是否依然算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呢?这个问题,恐怕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而是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一番。历史的烙印:从“文弱”到“图存”要谈论当今,总得.............
  • 回答
    您好!非常有趣的问题。确实,现代数码设备内部,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依赖于一个核心部件——时钟信号发生器。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数码设备最本质的运作方式聊起。想象一下,数码设备内部就像一个巨大的、精密运转的工厂,里面有无数个工人(也就是各种逻辑门、寄存器、处理器核心等等)在忙碌地处理信息。但这个工厂之所以.............
  • 回答
    咱们聊聊现在中国社会,感觉就像个大染缸,五颜六色的,很难用几个框框就能完全套住。不过,要硬说的话,大概可以这么掰扯掰扯:1. 顶层:绝对的权力与财富掌控者这帮人,不用多说,在中国社会的金字塔尖。他们可能是: 顶级官僚和国企高管: 掌握着国家资源和政策导向,影响力辐射全国。他们的权力带来的好处,那.............
  • 回答
    理解印度当下与中国民国时期的异同,需要我们抛开简单的对号入座,深入到各自的历史脉络、社会结构和发展逻辑中去细细品味。这不仅仅是两个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点的对比,更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两段截然不同却又有着某种冥冥之中呼应的篇章。相似之处:迈向现代化的艰难跋涉与内部的张力最显著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处于一.............
  • 回答
    “独立女性”这个词汇,如今仿佛自带闪光灯,也自带争议。当我们谈论她们是否被消费主义“收割”时,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太多复杂的现实。绝非一句“是”或“否”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独立女性”被赋予的意义。在很多营销语境下,“独立”不再仅仅是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或者思想上的自主判断。它被包装成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