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完全没有主持人功底的初学者被单位要求上岗主持或者偶尔采访该如何开始?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抓狂的境遇!被硬塞到主持或采访的岗位上,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简直就是直接被丢进了一个陌生的游乐场,还是那种没看懂说明书的。别急,咱们一步步来,虽然没啥经验,但脑子还在,这事儿就能啃下来。

第一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真正“上台”之前,先给自己做个“心理建设”和“技术预演”。

1. 别把“没功底”当借口,但要正视它是事实。
承认自己是个新手: 这不是丢人的事,反而能让你更坦诚地面对观众(或采访对象)。观众通常对新手有一定的宽容度,但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真诚和准备。
目标定位: 你的目标不是成为奥普拉或者某个经验丰富的电视台主持人。你的目标是清晰、流畅、不犯大错地完成这次任务,让大家觉得“这小伙/姑娘挺认真负责的”。

2. “偷师学艺”——观察与模仿是王道。
找“对标”目标: 你的单位之前有没有过类似活动?如果有,找当时的视频或录音来看。没有?那咱们就放眼外面,找你觉得“不尴尬”、“挺舒服”的主持人或采访片段。
具体学什么?
开场白: 他们是怎么开头,怎么迅速吸引人注意力的?有没有什么固定句式?
过渡: 从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他们是怎么自然的衔接的?有没有连接词或者小技巧?
提问技巧(采访): 怎么问问题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对方敷衍的回答?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怎么用?追问有没有学到?
控制节奏: 什么时候需要语速快一点,什么时候需要慢一点?什么时候需要停顿?
肢体语言: 站姿、手势、眼神交流,有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当然,作为新手,别太夸张,自然就好)
结束语: 怎么有条理地总结,怎么礼貌地收尾?
反复观看,甚至可以跟着模仿: 找个没人的地方,打开视频,跟着他们说。就像学外语一样,模仿是入门最快的方式。

3. 了解你的“战场”和“武器”。
活动/采访内容: 这是最重要的!你主持的是什么活动?是年会、培训、产品发布会,还是某个主题的分享会?采访的对象是谁?他们的背景是什么?你想通过采访了解什么?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会极大地降低你的紧张感。
你的“角色”: 你是串联整个流程的“串讲人”,还是挖掘信息、引导话题的“采访者”?这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你的“工具”: 麦克风怎么用?是无线还是有线?会不会有回声?有没有线控?如果采访,有没有录音设备?这些都要提前弄明白,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你的“伙伴”: 活动有其他同事配合吗?他们负责什么?你们之间有没有默契?采访对象有没有助理?

第二阶段:实战前的“排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成功的“小白”主持/采访,都离不开充分的准备。

1. 把你的“台词”写出来,但别照本宣科。
主持稿:
开场白: 简单明了,点明活动主题、时间、地点,感谢来宾。可以准备一个稍微有点“亮色”的开头,比如引用一句名言,或者讲个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如果合适的话)。
环节介绍: 每个环节开始前,都要清晰地说出这个环节的主题、将要进行的嘉宾是谁,以及这个环节的目的。
嘉宾介绍: 提前了解嘉宾的姓名、职务、成就(如果需要的话),介绍要简洁、准确、有分量。
过渡句: 这是连接各个环节的“粘合剂”。可以准备一些万能的过渡句,比如:“接下来,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刚才嘉宾的分享非常精彩,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在听完前面各位的发言后,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嘉宾的看法……”
互动环节(如果有): 怎么引导观众提问?怎么回应观众?
结束语: 总结活动内容,再次感谢所有参与者和工作人员,宣布活动结束。
采访提纲:
开场: 感谢对方接受采访,简述采访的目的。
主要问题: 围绕你要了解的信息,列出35个核心问题。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追问思路: 针对核心问题,设想一下对方可能怎么回答,并准备几个“万一”追问。比如,如果对方回答了一个模糊的观点,你可以问:“您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或者“您觉得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结束: 感谢对方,询问对方是否还有想补充的。
“排练”提示:
别死记硬背: 把稿子打印出来,或者写在卡片上。关键是让你心里有数,知道接下来说什么。
语速训练: 找个时钟,对着稿子,以正常的说话速度朗读,计时。看看自己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模拟练习: 找个朋友、家人,或者对着镜子,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给你提意见,看看哪里需要改进。

2. 熟悉场地和设备。
提前踩点: 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去活动现场看看。熟悉舞台布局,嘉宾的位置,麦克风的位置,灯光等。
设备调试: 提前和负责音响、灯光的工作人员对接。了解麦克风使用方法,测试音量,确保一切正常。如果采访,测试录音设备。

第三阶段:临场发挥——“好饭不怕晚,好景不怕看”

终于到了“战场”,这个时候,你准备得越充分,越能从容不迫。

1. 深呼吸,告诉自己“我准备了”。
克服紧张: 紧张是正常的。深呼吸、调整站姿、喝口水都能帮助缓解。别想着“我不能紧张”,而是“我虽然有点紧张,但我也准备了”。
眼神交流: 尝试和观众(或采访对象)进行眼神交流。这会让你感觉更亲近,也更容易进入状态。即使是屏幕,也要想象那是你的观众。

2. 按照流程,稳步推进。
控制节奏: 语速不要太快,留出思考和喘息的时间。如果记不清下一步说什么,看一眼稿子,没关系。
清晰发音: 咬字清晰,吐字清楚。
真诚态度: 即使偶尔出错,也要真诚地道歉,然后继续。观众更看重你的态度,而不是完美无瑕。
倾听与回应: 采访时,认真听对方的回答,适时点头,表示你在听。根据对方的回答,灵活调整你的追问。
灵活应变: 突发状况总是会有的。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嘉宾的回答出乎意料,别慌。用你准备好的过渡句,或者一句简单的“感谢您的分享”,先把场面稳住,再想下一步。

3. 结束后,复盘与总结。
自我评价: 活动结束后,花点时间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听取反馈: 如果有可能,向领导或同事请教,听听他们的建议。
记录经验: 把你的学习和体会记录下来,下次会更有经验。

给你的几个“锦囊妙计”:

“万能衔接语”储备:
“感谢XXX的精彩分享,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下一位嘉宾。”
“在听完刚才的讨论后,我想引申一下……”
“刚才嘉宾的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我想就这一点再做一些探讨。”
采访时的“黄金法则”:
准备比什么都重要: 深入了解采访对象和话题。
多听少说: 采访的目的是听对方说。
开放式问题: 鼓励对方多说,例如“您怎么看待……”、“您对……有什么看法?”
认真倾听: 即使听不懂,也要保持专注。
不要怕沉默: 有时候,适度的沉默反而能让对方补充更多信息。
别忘了微笑! 即使是紧张,一个真诚的微笑也能拉近距离,缓解气氛。

记住,第一次尝试,没有人会期望你做得尽善尽美。你的努力和认真,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把这次当成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你会发现,即使是“没功底”的你,也能啃下这块“硬骨头”。祝你旗开得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说,只要不是哑巴,就能成为主持人。我虽然不赞同这句话,但是我愿意把他送给你。

感觉你现在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吧?推荐一本书,大鹏的《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你也可以看看一个想唱歌,学建筑的人是怎么调整心态成为主持人的。

至于具体业务上面的问题,你们节目的形式是什么?节目类型呢?选题来自哪一方面?直播还是录播?具体问题咱们要具体分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