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女子被父亲 3 次烧毁录取通知书,40 岁考上大学?

回答
一个母亲,在一次采访中平静地讲述了自己被父亲三次烧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经历,并透露自己如今40岁,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这则新闻,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无数涟漪。

这份“平静”背后的惊涛骇浪

采访中,这位母亲的语气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但正是这份平静,才更让人心头一紧,因为我们知道,平静的湖面下,往往隐藏着汹涌的暗流。

三次烧毁录取通知书,这不仅仅是几个简单的事实,它指向的是一个长久以来压抑的愿望,一个被扭曲的父权,以及一个女性在重重阻碍下,顽强求生的生命力。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满心欢喜等待大学录取的女孩,打开那张承载着未来希望的通知书,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笑容。然而,当她兴冲冲地拿给父亲看时,迎接她的,不是鼓励,不是欣慰,而是熊熊燃烧的火焰,以及化为灰烬的梦想。第一次,或许是震惊,是难以置信。第二次,是愤怒,是绝望。第三次,呢?可能只剩下麻木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

是什么样的父亲,能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是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觉得女孩读那么多书“没用”?还是他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女儿的学习成绩,他说了算?亦或是,他对女儿的人生有着自己一套严苛甚至病态的规划,不容许女儿偏离分毫?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原因如何,这三次焚烧,都是对一个年轻生命最残酷的扼杀,是对女性受教育权利最赤裸裸的践踏。

更让人心疼的是,在这种环境下,这个女孩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她是否因此被迫早早辍学,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她是否因此陷入深深的自卑和迷茫,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她是否因此对自己的父亲,甚至对整个男性群体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怨恨?

40岁,一个沉甸甸的数字

40岁,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事业有成,家庭稳定,孩子长大,生活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但对于这位母亲来说,40岁,却是她人生一个崭新起点的开始,一个迟到多年的梦想的实现。

这40年,她经历了什么?她是如何在父亲的“压制”下,或者说是在父亲离世后,重新拾起那个被熄灭的梦想?她是否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她是否一边要面对生活压力,一边要抽出时间学习,可能还要兼顾家庭和孩子?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 प्रतिकूल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灵魂。这40年的等待和积累,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像陈年的美酒,越发醇厚。她不是年少轻狂的叛逆,也不是一时冲动的选择,而是经过岁月洗礼,更成熟、更坚定的追求。

这份成功,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拿到一张大学文凭,它更像是一种自我救赎,一种对过去不公命运的反击,一种对女性价值的重新定义。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年龄不是界限,家庭环境不是束缚,只要心中有梦,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出发。

社会的反思与对女性力量的赞颂

这则新闻引发的不仅仅是同情和赞扬,更应该引起深刻的反思。

原生家庭的伤害: 父亲的三次焚烧,无疑是对女儿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最严重的心理创伤。这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在一些家庭中,父权是如何被滥用,如何剥夺子女的自由和发展权利的。尤其是对于女性,在一些观念陈旧的家庭中,她们的未来似乎早已被框定,学习和独立的机会被有意无意地剥夺。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压抑后,这位母亲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讲述自己的经历,并且在40岁重新回到校园,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女性力量的体现。她没有被过去的阴影所吞噬,而是选择直面现实,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这位母亲的故事,再次印证了教育对于一个人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即使经历了无数挫折,知识的光芒依然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社会是否能为那些渴望学习,却受到家庭阻碍的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年龄与梦想: “40岁考上大学”打破了许多人对年龄的固有观念。它告诉我们,学习和成长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有决心,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位母亲的故事,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它照亮了那些被压抑的梦想,赞美了那些不屈的灵魂。她的经历,或许能给许多在困境中挣扎的女性带来力量,激励她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

或许,我们应该为这位母亲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福她在新的学习旅程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同时,也希望她的故事,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家庭教育、女性权益以及终身学习的关注和重视。她的平静,是经历风雨后的从容;她的成功,是对过去最响亮的回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没有录取通知书也能上学……

这个父亲,不得好死啊。

这是一头老畜生……

user avatar

抱了个歉,我不管这女的感动了多少群众,顶着骂我也得怀疑这个事件真实性。

因为里头疑窦重重。

我刚才在网上看了她的专访视频,5分钟,有兴趣的去搜她名字就能查到观摩一番。

她自己访谈里头说了,头一次高考是96年,连续三次考试三次被他亲爹烧毁。

咱一个一个说疑点。

头一个,三次高考,涵盖96到98年。

要知道这几年正是全国大学第一次扩招的前夕,99年后开始正式扩招。

高考重点和学科侧重,在这几年一年一个变,因此这位姐,靠自学或者工作之余参加考试,能连续三年连中三元,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大概率是全身心投入考试,才能次次录取。

那么,这个逻辑和常理就发生冲突了。

她连续花三年事件高考,她爹连续烧三次,这踏马可是三年时间啊!第一次就让她去念书,第三次烧通知书的时候,她都马上毕业了好吗??

这是正常人干的事吗请问。

她爹如果真的这么头铁,正常操作应该是第一次给烧了以后,马上打发去上班去相亲去生孩子,哪会允许她还有后两次考试的机会。

她爹这么干简直是非人类反应,要知道当年大学生有多之前,跟她中专生出来的报酬比,月薪高5到10倍不是梦。

这种做法无异于买头下崽的猪回家养着,悉心喂三年,下一个崽掐死一个,再下再掐死……

钱也花了时间也花了,劳动成果就是用来毁着玩的。

有瘾是吧?

肯定有杠精说人家就是奇才,在外边一边打工一边偷摸考试,还都考上了,有问题么?

那您往下看。

二一个

这女的说了,她第一次考试通知书她爹当面烧的,她为此哭的很大声。

搁在正常人反应,这么大一次打击,下次她再考试,费劲拔力筹备一年参加了,然后邮寄地址继续工工整整写上收件人她爸名字……

这智商打死我也不信能考上大学谢谢。当年高考的录取难度可不比今天,太难了,真是人上人才能上大学。

理论上,有第一次教训,第二次肯定得亲手拿通知书。

拿不到也得问个究竟,当年虽然手机不普及,电话可是村村通,打个电话问问录取情况再正常不过。

合计着考完黑不提白不提,考试结果石沉大海,明年再来一把。

如果说她爸纵火有瘾,这位姐就是考试有瘾。家族基因绝绝子系列。

更吊诡的是,第二次石沉大海,这可是已经填了志愿且被录取了啊各位,录取分数线她能不知道么。

第三年再来一次,他爸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她仍然不闻不问,棒死了!

这个,和常理之悖,已经是匪夷所思的地步了。

三一个

听着啊同志们,96年考试,家在农村。

你们知道当年在农村录取一个大学生是什么概念吗?

通知书寄到村里,踏马的村长支书得带头把这位姐拉上拖拉机,前头挂着大红花,后边跟着半个村的乡亲,敲锣打鼓绕村巡演的阵仗不是开玩笑的。

这容得她爸偷摸烧了就完事么?

她爸敢干这事,村长后手就把她爸当中世纪女巫处理,跟着通知书一块烧了。

话说的调侃,但事是这么个事,当年的农村出个大学生是根本盖不住的,当年出来打工的人寥寥无几,村里基本上还是一两个大宗的势力范围,出个天之骄子那是大事,家里钱不够,同宗同族的人是会借钱甚至送钱支持上学的。

她爸一己之力,断难掩盖事实。

还有细节若干就不说了,反正,就是不信。

至于现在做的这个宣传,这手艺我可太熟了,但凡反常有妖且漏洞百出的正面宣传,必有目的。

我就开始琢磨,目的是什么呢?

网上一搜通告,哎哟?好多新闻不但都同时摆出来这位姐手持XXXX大学录取通知的皂片,而且这大学名称都是加粗加大字号的欸?

懂了。

各位都清楚,现在大学的含金量已经在下滑,甚至普遍认知里得头部学府出来,才好混社会。

加之,随着人口红利滑坡,适龄大学生有日趋减少的态势。

辣么,很多学校的专科,尤其是高学费的专科,招生已开始捉襟见肘。

一个四十岁的中年妇女,通过努力圆梦,考上了XXXX大学,且打算继续读研……这是什么?

这是给生源出现赤字的学院打招生广告啊各位亲!

整个宣传潜台词是:

她梦想曾破碎,现在我们圆了她梦。你有没有梦想?你有。她行,你也行。大爷也进来玩玩吧!

你看,要说大学里这帮文化人,奏是会煽情。

牛逼之处在于,大学老师么,肯定门清,现在的小孩考不好宁愿复读,也不可能去个不中意的专科凑合,还不如提桶进厂实惠呢不是?

所以把枪口是对准了这帮曾拥梦想,却壮志未酬的中年老白菜帮子们。

这么会选目标用户,宁是真的棒。

管中窥豹,当下大学的办学困境也可见一斑,入不敷出的现状下,老黄瓜刷绿漆,也打算拉进来再教育一波。

教育出来干嘛?

三四年后,一帮白了头发奔五的人,陪着二十来岁小孩一块在社会上卷么?

剥夺小孩就业机会,这也忒为老不尊了吧?啊?

我呀,之前跟某些特殊癖好依赖症患者聊天,我说你们怎么就好这口呢怪脏的。

他们说小虎你不懂,我们找技师,不为体肤之快,主要为了寻找内种……初恋的感觉,年轻时未竟的梦想……梦想你懂伐?

我说我大概懂了。

现在看着学校跟技师干一样的活,也是以圆梦为名,做着自己赚钱的买卖……

我踏马又懂了一把。

user avatar

这篇回答我是无法理解这个脑回路的,所以我点了反对。

正常人看到的想法,父亲不是个好父亲,丈夫是个好丈夫,知道了这事就让老婆去考大学。

奇怪的人:父亲父权压迫,丈夫夫权压迫,孩子长大了才让她去考。

我翻到了原视频,人家明说是:第一次被父亲当面烧了,后面两次都不知道考没考上,以为连续几次没考上就没再去考。

都是他爸死的时候,她才知道后面两次也考上了,但是都被烧了。

这还要来一句:父权夫权压迫?

我说句难听的,40岁父亲去世已经算是早逝的了,你要觉得人20多岁就父亲去世了,他老公让他十几年没去考试,那我祝你父亲也在你20多岁的时候去世。

本来就是个能上新闻的个例,非要给整成泛例。

现在大学里女多男少不会有人不知道吧?

这三十多年男女比例多少啊?

男性比女性多8个点(54%/46%),反而大学生里比例少5个点,到底这国家是男权压迫还是女权压迫啊?

说事能不能好好说事?说什么父权夫权?

user avatar

这件事情的重点在于陈旧落后、应该被批判的观念——女孩子读书无用论;

这件事情合理的地方在于,主人公今年43岁,她当年高考的90年代末,别说女孩读书无用论,在好多西部或者农村地区,男孩儿读书都不如出去打工。

这件事情奇怪的点在于,媒体报道的故事逻辑好像是:父亲多次烧毁其录取通知书,隐瞒她考上的事实,一直到临终才告诉她这个残忍的真相。大概是想暗示一种颠覆人生的戏剧效果。

但实际上对于录取结果,她自己可以去查询、学校老师一般都会通知。归根结底,无非是就是作为元凶的父亲在学费生活费等经济问题上的极端不支持。

user avatar

答主 @Chivn 分享了汤晓艳的简历,认为她在业内有一定地位。但其实,这位答主小看了我国艺术学界的混乱程度,所以无法理解汤晓艳为何43岁还要同年轻人一起抢本科学习阶段的各类奖项,为何那么痴迷于考一个学士学位出来,以及为什么网友觉得她的作品不好。

下面是科(爆)普(料)环节。

我来梳理一下汤女士的经历(其实交叉看她在不同机构组织的简历,才能更了解她)

1993就读于湘潭第一职中专 // 1996-1998年高考录取通知书被烧 // 1996-2000年从事广告行业美术设计工作 // 2001年在深圳(同赵鹏一起)参与组建自己动漫工作室「竹林子工作室」 // 2007年回到西安组建赵鹏工作室(赵鹏成为了她的丈夫)// 2009年赵鹏工作室荣获中国文化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2009)”原创漫画创作者(团队)扶持 // 2010年组建西安博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至今,任副总经理 // 2012-2014年就读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函授) // 2015年西安交大金融EMBA // 2018年考入西安工程大学,至今就读 // 2018年参加意大利公立美术院校联合招生,油画丙烯创作成绩A+(就我个人经验这是国内机构自己搞的意大利预科考试,她被坑了)// 2020年加入湖南韶山油画协会 // 2020年成为中外美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家、助理研究员 // 2021年成为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BIDA)会员、北京包豪斯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 同时还与马来西亚动漫嘉年华、世界漫画大会、中国漫画奖(非金龙奖)有关,曾屡次获奖。

我们不要看汤女士有很多头衔,就觉得她肯定在艺术学界有一定地位,其实她的头衔都是虚的。

授予她各类头衔的各类机构,其实都是地方民办协会,或是在香港成立的民间组织挂一个响亮的名字再回国给人镀金用的。这里我给大家一个一个讲。

中外美术研究院:中外视觉艺术院分支机构,而中外视觉艺术院是一家2015年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这个公司竟然能批下来如此霸气的名字,实属令人震惊。那这个企业主要从事什么呢?编撰《中外美术家百科辞典》,国内艺术学界的标准套路,术语建设不好好搞,各地民办组织特别喜欢编辞典、名录、评选百大艺术家,而且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交钱入编之后,你还必须订购十本以上的出版物,这个书价一般贵到爆,并且从来不进新华书店直接从仓库里清货。懂了吗?

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2014年成立的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名称为北京包豪斯文化艺术院,主理人在香港也开了一家同名机构,但主要业务在大陆。这是一家什么企业呢?她主要是靠卖会员、卖奖项、骗作品盈利的。会员费我懒得查了,奖项的话每提交一件作品交50-100元不等,这个报名费达到主理人个人账户即可,然后如果你得奖了,主理人会收走作品,给你颁一个收藏证书。那你猜这些作品最终的去向会是那里?

世界漫画大会和中国漫画奖:这两个活动来头不小,是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连环漫画分会主办的,但奖项也就评到2011年最后一届,也就是汤女士丈夫得奖的那一届。之后隶属于5155工程的中国漫画奖不再同金龙奖竞争了,因为该奖项的获奖作品的市场竞争力日渐式微。5155工程为什么做不下去,大家都懂,之后国漫的风格开始改观。

湖南韶山油画协会:查不到这个组织。

我想说的是,汤女士的经历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前一个时代落幕的一抹余晖。为扶持动漫产业,大量资金注入,但由于作品禁不住市场检验,很快就露出败相。在艺术学界,仍有大量人寄希望于通过各种不明所以的头衔招摇撞骗,但这条路快走不通了。这不仅是因为国内大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外艺术交流的日益深化,更是因为文化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加深导致的。所以,今天我们看到40多岁的中年人反过头来还要考本科,提高自己的学历,这其实意味着那些虚名越来越不管用了。尽管唯学历论同样不好,但终归是更透明公正的一个评判标准。

所以,我不会同情汤女士,我只是感概她没有直面自我,选择一条艰难但率真的道路,而是曾留恋于那些虚头巴脑的头衔,留下悔恨,并且直到今天还与媒体炒作这类新闻。

可怜又可悲。

user avatar

你们现在知道为毛有的微博女权骂男人,靶场范围同样覆盖自己亲爹是出于什么想法了不。

我一开始也不理解,但是后来想想真的何不食肉糜,不是每个人都幸运能有个好爹的。

世界观的构建本来就和原生家庭有紧密联系。


更因为她们不婚不育保平安,所以她们可能要骂一辈子男人。

由于她们骂男人,所以她们接触的都是同样攻击性强的男人。


因为她们接触不到任何对她们具有善意且有诚意搞人生合作的男人,所以进一步加剧她们痛恨男人。

所以我这种搞男女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女的,同样也会被她们掐。

因为她们以己度人觉得我会把姑娘推进深渊,和她们妈妈一样的深渊。

而我觉得:她们的爸爸的确不是人,我在教姑娘们识别远离这种人,免得惨成她们妈妈那样。



和我一样葛优瘫在沙发上吹着空调抠着脚,张着嘴吃着老公喂的冰淇淋,和爸爸视频听爸爸唠叨最近疫情少出门的女性,的确不理解她们的人生。

但是我也不想慷她们的慨,说她们的爹其实很可怜,做出那种事是时代的不得已。


如果骂我能让她们开心点的话,骂呗。

反正我有好爸爸好老公。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个父亲不但不是一个害了女儿的父亲,反而应该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汤女士出身农村,90年代的农村是很艰困的,那时候的农民很穷。但是这位父亲默默供养女儿读了三年高三。这是什么概念?那时候不要说农村,就是城市,能连读三个高三的也是极少数,估计一个学校都找不到一个这样的学生。

一般的农民,不要说女孩,男孩也不愿这样糟蹋时间和钱财。

最关键的是,汤女士显然不是读书的料,她考的学校并非什么正规大学,就这样还连续2次落榜。一般的家庭复读,通常孩子还算个读书的苗子,至少要有能力考取211985吧,仅仅是因为发挥不好,或者差一点点,而去复读。但汤女士这种只有专科水平却连续复读的,说明她父亲对她的支持非常大。

汤女士现在是一个儿童漫画作家,我不知道这绘画功底是不是小时候打下的,如果她小时候,在农村时就有培养绘画技能,那肯定离不开他父亲的支持。

汤女士第三年考取的是北京服装设计学院,进入这个学校的官网一看便知道,这种学校显然是需要烧钱的。她父亲估计是知道这种情况,所以只能默默的烧掉通知书。而且一个细节是,她父亲并没有让她知道这件事,只是在弥留之际才告诉她。这显然是为了保护她的心理健康,而将压力留给了自己的做法。


这样一个父亲,在死后多年,在汤女士和媒体口中,成了觉得女孩读书是浪费时间,当面连烧三次录取通知书的神经病人,我真的感到悲哀。


————————————————————————————

关于汤女士当年的经历,我多说几句

1977年12月出生的汤晓艳,老家在湖南湘潭,她父母在当地一家厂矿企业工作,家庭负担较重。她出生时,家中有两个哥哥还在读书。对于刚来到这个家庭的小成员,母亲特别疼爱,从小就非常注重对她兴趣的培养。在她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妈妈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鼓励她去美术班培训,当时母亲一个月收入才几十元钱,可供她上学一个月就要花30多块钱。1992年,家中最支持她读书学习的母亲因病不幸去世,从此,汤晓艳的美术梦想便戛然而止。
参加高考三次未达到目的,为了改变命运,2000年,她只身一人到深圳打工,在参加一家广告公司招聘考试时,她的笔试面试都过了,没想到就因为她没有大学文凭被拒之门外,当时她心里特别难过。后来,她凭着自己绘画的功底,应聘到深圳一家设计公司,虽然工作表现比较出色,但是由于没有经过大学系统的学习,感受到自己业务能力的不足,工作中缺乏自信,她特想到大学充电深造。

以上是2018年三秦都市报的报道,报道中可以知道三点:

其一,汤女士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美术培训班。

其二,报道中说她母亲最支持她读书,但是她母亲一个月收入才几十元。显然仅凭她母亲是无法供养她的。但因为她母亲的支持,最后成就都归了她母亲。

其三,汤女士三次高考未果之后,从2000年才到深圳打工。

一个农村女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美术培训班,而支持她的母亲月收入才几十元。那么一个月收入只有几十元的母亲是如何支持她读书的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其实是整个家庭在支持她读书,只不过她的母亲是最支持她的。

也许他们当时会有如下对话:

  • 母亲:我看女儿很有天赋,不如送她去培训吧。
  • 父亲:有什么天赋?读书水平很一般呀。
  • 母亲:就是有天赋,不补课怎么能体现天赋?
  • 父亲:这……可是家里没有钱呀,他两个哥哥都还在读书,他们也没有参加什么培训班呀。
  • 母亲:你这样做会毁了孩子的。
  • 父亲:……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就去吧。
  • 母亲:那好,培训班每个月要几百元,你注意把钱交给老师。
  • 父亲:好吧……

显然,如果真的不支持,仅靠她母亲是不可能让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参加培训班的。她父亲也许没有她母亲那么支持,但是却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了她。你不能说不顾现实,不讲条件的支持才叫支持吧,毕竟要维持一家子的生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另外,汤女士在2000年才外出打工,那么从96年到99年,这三、四年时间,她处于什么状况呢?

A:在复读。

B:在家学习。

C:在家附近打工,同时学习。

因为新闻没说,所以只能猜。我猜这些新闻是为了图书她坚持读书考试,如果她当时是一边打工一边考试,那么新闻没有理由跳过不说,所以A和B的几率最大。

你说这样的父亲不算支持什么算支持?要知道这种艺术专科学校,基本上属于“交钱就能读”的典型。拿这种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不知道有什么难度。我觉得她第三次考取,和前面两次落榜,其实并无多大区别,你考一个200来分,学费高昂的学校,到底有何意义?

user avatar

不幸的是,她有一个梦想破坏者的父亲,幸运的是,她还有一个梦想守护者的丈夫。看一下她父亲与丈夫对待上大学的态度:

父亲:

“女孩子读书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去选择一个工作,或者嫁给一个有钱人。”
“读书是浪费他的钱,浪费他的精力。”

丈夫:

“如果你有梦想,你就要去追逐。”
“你不去试你怎么知道?你先迈出第一步才能迈第二步,你必须得勇敢去面对这个问题,你才能走出来。”(当她问丈夫还能不能参加高考时)

给女子及其丈夫点个赞!或许梦想的魅力就在于:

无论遇到过多少黑暗,只要看到一丝光芒,那便是永生的希望。

user avatar

稍微反转一下吧,汤晓艳女士并不是人生的失败者,也不是知乎er口中的普通中年大妈。

她是正正经经的中国儿童向漫画界大佬。


有些读者会吐槽这两幅作品的质量,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面,二十年前这种设计和漫画绝对是达到了主流的及格线了。


我们再看一下汤女士和丈夫赵鹏近年的工作作品。

实际上他们已经组建了工作室,汤女士也化名为小米汤,一直在专攻儿童漫画市场。


再看看赵鹏的头衔

赵鹏介绍
职业漫画人、动画设计稿师、游戏人物设定
中国西安动漫游戏文化节专家委员会艺术顾问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连环漫画分会会员
陕西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会员
陕西省漫画学会会员
作品获奖情况:
1995年5册漫画《东行平妖记》获全国城市图书三等奖。
2005年漫画《张果老》《CCTV原创动漫征集展播活动证书》获纪念奖
2005年插画《冷夜》《CCTV原创动漫征集展播活动证书》获纪念奖
2010年赵鹏工作室荣获中国文化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原创漫画创作者(团队)扶持 2010年漫画《魔书传奇》荣获金龙奖故事漫画入围奖 2010年绘本《小丑鸭》荣获金龙奖绘本入围奖
2011年《北斗七星》CCG中国原创动漫游戏大奖之最佳故事漫画提名奖
2011年《新奎木狼之暗魂》获“中国漫画奖”优秀长篇漫画奖
上世纪93年开始职业漫画人的生涯,94年既出版了自编自绘的漫画书《北斗七星》上、中、下三册单行本。随后的95年又出版了漫画书《东行平妖记》五册。    2009年结集三年的连载作品出版漫画单行本《大头侦探1、2》、《笑八仙》、《搞怪小子健龙》、《神仙学校》。       96年开始在5155重点漫画期刊《少年漫画》连载漫画作品,并于当年参加了全国首届南戴河漫画家笔会,于会者全国只有九名作者。其后至今,又连载了数十部、出版了多部漫画书和五十余本图书。   其中不乏《中国卡通》、《科幻世界画刊》、《漫画PARTY》、《漫画世界》、《知音漫客》等国内一线漫画杂志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中国少儿社等国家级大社。更是不乏为日本畅销小说《三姐妹侦探团》绘制的二百副插图和十九个封面这样的大工程。
期间连载作品介绍:
自2008年起,漫画《新奎木狼》在《漫画月刊》连载至今,第一部《暗魂》已完结。
将于2010年1月连载新漫画《新奎木狼》第二部《刺妖》、《新奎木狼之涅槃》、《北斗七星》、《侦探通讯社》中篇版、《三十六计》等
其他连载作品:连载了漫画《小霸王哪吒》、《小鬼脸》、《笑八仙之吕洞宾》    连载了漫画《海底两万里》、《我要为你做做饭》    连载了漫画《镜中国》    连载漫画日记《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漫画《街舞男孩》,漫画《极限女孩》    连载了《足球是圆的》,相续在《足球周刊》《东方体育日报》、《体坛博览》、《体育画报》等转载。    连载漫画《魔法钥匙》、《A级五班侠客行》、《足球公敌》、《大头侦探》、《笑八仙》、《神仙学校》、《蓝彩和》等等     
除以上出版作品,其漫画作品还入选了07年香港第八届世界漫画大会,08年日本京都第九届世界漫画大会。国内侧多次出席文博会,多次漫展签售。并与04年出席了北京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05韩国第七届世界漫画大会。
07年受邀出席作为嘉宾马来西亚漫画嘉年华,并担任海外评委一职。
多年来多次被报纸杂志报道,如《西安晚报》、《深圳晚报》、《知音漫客》、《漫画世界》,马来西亚《漫画王》、《当代女报》采访报道。并96年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动漫星秀》、深圳电视台《饭没了秀》采访报道。   
除漫画图书,还参与制作国多部动画片和游戏。其中,98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动画片《小糊涂神》的设计稿绘制。该片于99年荣获金鹰奖。2011、2012两届西安动漫节嘉宾

小糊涂神啊,不会有九五年之前出生的人没看过吧?动画城还是大风车播过。

你可以说他们夫妇两个人的漫画画的不怎么样,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儿童漫画市场,肯定是在及格线上面,然后你再看看上面的诸多殊荣和头衔。他们夫妻档一直是在一起工作的,赵鹏的头衔你可以都复制黏贴道汤女士身上。不是大佬是什么

有人认为这种水平也能算是大佬?

当然从漫画水平来说,肯定算不上大佬,甚至还不如一些自学的漫画家。然后汤女士和丈夫好歹出了几十本面向儿童的漫画书,也在知音漫客上连载过,肯定算是老从业者了,从这个角度上面我称之曰大佬。我说的地位也不是说他们夫妻二人真的如神一般在业界被尊重,而是人家能够稳定出书,有不少出版界的要指望他们吃饭,这个也是事实。当然,这种说法有可能冒犯了某些真正的艺术界的人士,在此表示歉意。


汤女士也绝对不像视频里面看上去那么清贫,不知道有没有西安本地的,或是国产动漫市场相关的知友能够介绍一下这家公司是什么咖位?


她的水平和地位,我夸张一点讲,西安工程大学的美院可以请她当特聘教授了。


我下面贴一下她考进西安工程大学之前的获奖经历和履历。

汤晓艳,湖南湘潭人。本科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美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BIDA)会员、北京包豪斯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曾担任马来西亚动漫嘉年华的中国嘉宾和动漫大赛评委。曾是《女友》特约插画师,《模特》杂志专栏漫画作者,曾被邀请去马来西亚动漫嘉年华做嘉宾和大赛评委,作品曾多次入选世界漫画大会并出席。
获得奖项:
1、2005年广州国际动漫时尚展览世界漫画原作展特约嘉宾。
2、2005年插画《冷夜》《CCTV原创动漫征集展播活动证书》获纪念奖
3、2009年参与组建的赵鹏工作室荣获中国文化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2009)”原创漫画创作者(团队)扶持。
4、2010年绘本《小丑鸭》荣获金龙奖绘本入围奖。
5、2011年参与编写的漫画脚本《新奎木狼之暗魂》并获“中国漫画奖”优秀长篇漫画奖。
6、2014年参与编写漫画故事《神通小侦探》获陕西首届原创手机动漫大赛漫画类优秀奖。


这里比较吊诡的是在包豪斯中国网上面写的是已经毕业。(如果这个是汤女士提供的话,算不算是学历欺诈?)

还有根据中外美术研究院的网站,她在2020年的时候已经是特聘美术家、助理研究员。网站上面也显示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

按照最新新闻的时间线,当时应该才读大二。到底毕业没毕业?

第二,这个事情不是第一次报道了,三年前已经由中新网的记者报道过了。但是和这两天疯传的报道内容有很大不同。

1

之前没有撕毁过大学通知书,也没有藏起来。

这是中新网的报道

而与此同时三秦都市报的报道却是

从1996年高中毕业到1998年,汤晓艳曾三次参加高考,前两次因为未达到分数线,名落孙山。第三次参加高考,她的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虽然过了录取线,但遗憾的是,她还是没有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也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2014年,汤晓艳的父亲病重住院,她专程回到湖南老家照顾探望老人。不料,在弥留之际父亲告诉了她当年第三次参加高考落榜的真相。原来,她父亲固守传统观念,重男轻女,不愿供给她上大学以免增加家庭的负担,背着她把北京服装学院邮递的录取通知书悄悄地烧了,现在他感到特别内疚和后悔,请求女儿原谅。

自相矛盾

然后就是到了这两天的报道(我用的是本问题简介中的搜狐链接)

在陕西西安,今年43岁的汤晓艳,是西安工程大学美术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她说父亲生前觉得女孩子读书是浪费时间,不同意她上学,曾3次烧毁她的录取通知书。


所以到底是烧了一次还是烧了三次?到底是考上三次还是只考上一次?

2

之前的说法是为了母亲的遗愿

3

这两天的报道避而不谈汤女士当年想要上的是美术院校,而只强调大学

讲道理,这个区别很大。我当年也一度想去上美院,但是家里也是不给。想必有很多网友在幼时也有过想要成为一位美术工作者的梦想,然而美术院校的就业,尤其是不知名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不明朗的,这也是个事实。家人阻止的是她去考美院,而不是一般的大学。

@应子糖 的回答里面也贴出了具体的证据,二十年前的美院学费和大学学费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这件事情不光是今年和三年前报道过,去年也报道过。

去年的标题是:西安工程大学43岁大学生 大二这年考了专业第一名

4

借用一下@虎山行不行的说法

家里能让她去考三次,还是连续三年。真的不支持?还是当时没考上自己想要去的美院?

@小笨狗逗逗 也说了,90年代如果真的重男轻女,根本不会让她上高中,还连考三年?家里有矿吧。

5

讲道理,汤女士作为一位已经在美术界成名的人士,再去跟还没有接触过系统性教育的美术生比,是否有点胜之不武。

汤女士在入学以后可以说是获奖无数。

7、2018年获得西安工程大学党建工作室吉祥物征集第一名。
8、2018年校内机器人选拔赛获得外观组第三名。
9、2020年水彩《雨后·猫》获得第11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大学组优秀作品。
10、2020年《春光下的摩托车》获得第11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水彩,大学组优秀作品。
11、2020年插画《超想海鸥与26个字母》获得第十四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综合设计,三等奖。
12、2020年插画《猴子的快乐生活》获得第十四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综合设计,优秀奖。
13、2020年《欢乐海洋》获得全国大中学生第九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佳作奖。
14、2020年获得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RoboWork)动漫制作组三等奖。
15、2021年获得第六届“包豪斯奖”国际设计大赛优秀奖


不过她入学之后的公布出来的作品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总觉得很眼熟,有点像毕加索?

结论

怎么看?事情有隐情,远不是目前报道的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汤女士当年无论出于何种苦衷又或是真的被父亲阻止没能够上得了美院,她在三年前已经成为了一位能够在漫画界,设计界,美术界靠幼时的兴趣爱好吃饭的一位成功人士了。

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补上学历的缺失固然是好的,但是有没有必要利用其在儿童漫画界混了二十几年的资历和实力再加上在校大学生的名头去各种摸奖,还有年年找记者来曝光自己?

这是不是大人欺负小孩?

这是不是在抢年轻人的饭碗?

这是不是内卷?

(以后那些没上过大学的成名的,但是觉得自己咖位不够的老艺术工作者是不是也能够学习一个)

我在这里立一个FLAG,明年等汤女士毕业的时候还要报道一次。

标题我替媒体想好了

《44岁高龄女大学生终于毕业 称定不辜负母校栽培为国效力》


压在中国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已经不再是父亲,丈夫,子女,而是营销号,营销号,营销号。


最后打个广告,起底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黑幕同样精彩。



参考资料:

user avatar

这报道感觉是记者与采访者的合谋,刻意隐瞒部分事实,夸大部分事实,博取流量。

现在很多新闻报道为了博眼球,不顾事实真相。

被采访者也是,夹杂着谎言。

一个月收入几十块的家庭去读一年学费两万的美术专业??

现在很多新闻报道为了博眼球,不顾事实真相。

被采访者也是,夹杂着谎言。

user avatar

恐怕又是为了流量

链接下文字是链接中的新闻的要点

觉得麻烦的朋友可以直接看要点总结

2018年

汤晓艳曾三次参加高考,前两次因为未达到分数线,名落孙山。第三次参加高考,她的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虽然过了录取线,但遗憾的是,她还是没有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也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2020年

参加三次高考均接到录取通知书,却因家庭原因放弃。


2021年

汤晓艳之前参加过四次高考,前三次都已经考上,但三次录取通知书都被父亲烧毁,而且第一次是当面烧毁,后面两次由于汤晓艳不在家,录取通知书被父亲拿了,所以她并不知道,直到父亲去世那年在病床上说出后面两次高考的真相。

要点总结:参加高考次数3次——3次——4次

考上大学的次数1次——3次——3次


一边是一个年年都靠已故的父亲维持热度却每次都说辞不同的女儿,一个所谓的不支持女儿上学却让她复读了三次的父亲。

我觉得有点可怜,不是可怜一段变味的亲情,只是可怜一颗父亲的心。

user avatar

知乎现在的所谓独立思考,就是看完文章写篇读后感???

最后的结果除了老掉牙的“重男轻女”这种毫无营养的所谓终极答案之外。就真的没了??

如果他的父亲就是“自私”+“重男轻女”,那么请问,他父亲为什么支持他参加三次高考??难道复读不耗费时间,不耗费金钱?

陕西至少现在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简单事实就是高中并非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仅仅单纯的认为他的父亲,重男轻女,那么他的父亲为什么要支持他上高中??毕竟因为“家庭经济”+“父亲观念”完全可以更早的“迫害”这个有梦想的少女,从而节省更多的花费。

可是事实呢?他不仅高中读完, 而且对于他高考三次的“无理要求”也是最终支持。

再花里胡哨的故事,总就无法改变不会变动的事实。

如此恶毒的诋毁一个逝者,我就问你们自己良心能安稳??

至于我个人,至少对整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是存疑。毕竟最后讲述着也仅仅是一面之词。

对于这个女子,我送给她一句: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user avatar

我感觉这个新闻很奇怪,太不合理了,即使用重男轻女来解释也不怎么通。

该女士2018年40岁考上大学,那应该是1978年生人,大概率在1995年至1999年左右参加了三次高考。

但是在那个年代,要是重男轻女,是不会让女儿读高中的,更不会还让她复读两次。因为投入大、风险也大。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当地高中,即使中考成绩好不用交赞助费,一年还要1400学费,那时候当地公务员工资才三百块。复读生学费更贵,除非你的高考成绩太好,达到了本科甚至重本,学校才可能不收你学费反过来有奖励的。

读大学投入也大,但是收益也大啊,她高考应该在大学扩招前,哪怕是专科,毕业后收入也是比高中生要高一大截的。而大学学费虽贵,也不过三千多块钱一年。这父母五年的高中都供下来了,怎么到胜利的时候,反倒把女儿的录取通知书烧了?

看到有反驳我的,有说每个人想法不同的,但是一人在几年时间里,做出违反自己利益的事情,就不能像高赞一样,将其归结为社会问题了。明明坚决反对女儿读大学,却依然出了高昂的高中学费和复读费,就像种果树,辛辛苦苦伺候了好多年,眼看要结果了,怕麻烦一斧子砍断一样啊。

有说是艺术类大学学费贵的,可是艺术类的高中同样贵啊。不会以为高考报名表填上“艺术生”这仨字就可以了吧,既然能拿到通知书,专业课就得过关,就能找辅导老师、买各种材料。就算家长原来不知道艺术类大学学费贵,第一次烧通知书时总知道了吧,怎么还让她又复读两年。

何况该女士只是现在读的美术专业,以前高考是普通生还是艺术生都没说。

而且这个新闻里隐藏了很多关键信息,比如该女士当年成绩如何,都报考的什么学校,只字不提。

最大的可能,该女士当年被录取,学校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本科专科,而是和苟晶一样的中专。那时候中专已经不是包分配了,除非像邱小慧那样父母找好了接收单位,否则普通人去读,并不比高中毕业有多大优势。

还可能她父母对子女要求太高,觉得女儿读差大学丢脸。

但是无论怎么说,在那个年代,供女儿读了高中并复读两年的父亲,和女子读书无用论联系不大。咱们不能欺负死人不会说话。

还有说什么父亲不供女儿读高中怕人笑话的,那么女儿考上大学不供就不怕人笑话了?何况从没见过不让孩子复读笑话家长的。

user avatar

三次烧毁录取通知书???

首先是三秦都市报的原文报道。

数字报官网要看2018年9月3号那一期,点进数字报官网可能要调下时间,要不然看不到,界面如下:

搜狐新闻的三秦都市报也发了。

报道中写的是:

从1996年高中毕业到1998年,汤晓艳曾三次参加高考,前两次因为未达到分数线,名落孙山。第三次参加高考,她的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虽然过了录取线,但遗憾的是,她还是没有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也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前两次都没达到分数线,哪里来的录取通知书?

关于第三次,在那个报道中确实是烧毁。

2014年,汤晓艳的父亲病重住院,她专程回到湖南老家照顾探望老人。不料,在弥留之际父亲告诉了她当年第三次参加高考落榜的真相。原来,她父亲固守传统观念,重男轻女,不愿供给她上大学以免增加家庭的负担,背着她把北京服装学院邮递的录取通知书悄悄地烧了,现在他感到特别内疚和后悔,请求女儿原谅。

这标题三次烧毁,真是司马昭之心。

对了,有兴趣的知友可以去自行搜索,看看三秦都市报是什么级别的新闻媒体,再看看这个题目描述链接中发这个的是什么媒体,就能知道这次事件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user avatar

想不到都已经2021年了,有的人却还活在1202年。

脑子里还装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

user avatar

替她骂一句王八蛋吧。

我知道被伦理压制,孝道洗脑,同时又顾及舆论,不得不“看开”一切的她,是不可能自己把这句话说出口的。

但她父亲的所作所为,这句王八蛋只是他应得的最起步的问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