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13 岁女孩被父母带去荒岛求生,两天后崩溃向渔民求救,父母称她太叛逆?这种教育方式对吗?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真是让人捏一把汗,而且细想之下,背后透露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恐怕不仅仅是“不妥”两个字可以概括的。13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剧烈的变化,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也非常敏感和需要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将其带去“荒岛求生”,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首先,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式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

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 13岁的孩子,即便是在父母的监护下,也远未具备独自面对自然环境的生存技能。荒岛可能意味着缺乏干净的饮用水、食物来源不稳定、潜在的危险生物(毒虫、野兽),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父母是否有经过专业训练,并为孩子准备了充足的应急物资和知识?如果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可以学会,那简直是对生命安全的漠视。
心理上的巨大创伤: 这种强制性的、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经历,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想象一下,一个13岁的孩子,突然被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充满未知和潜在危险的环境,与世隔绝,身边只有父母。她的依赖感、安全感会瞬间被摧毁。长时间的生存压力、对未知的恐惧、对身体不适的担忧,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孩子在两天后就“崩溃”,向渔民求救,这恰恰说明了她内心的极度不适和无法承受。
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和自主性: 即便父母是为了所谓的“锻炼”,但这种方式是粗暴且强制的,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意愿和接受程度。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尊重个体差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父母强加的“挑战”。
亲子关系的破坏: 当孩子感到被抛弃、不被理解,甚至被置于危险境地时,她对父母的信任感会严重受损。所谓的“求生训练”变成了父母的任性妄为,这只会加剧亲子之间的隔阂和对立,而不是促进孩子的成长。

其次,父母将孩子“崩溃”归咎于“叛逆”,这是一种典型的“甩锅”和逃避责任。

对孩子真实需求的漠视: 孩子所谓的“叛逆”,很多时候是青春期表达不满、寻求独立和被尊重的信号。父母应该做的是理解和沟通,而不是用极端的方式去“压制”或“惩罚”。将孩子逼到绝境后,再用“叛逆”来解释她的反应,这完全是对孩子真实感受的无视和歪曲。
教育理念的偏差: 这种教育方式背后,可能是一种扭曲的“严酷教育”或“生存主义”观念。他们可能认为,只有经历过极端磨难,孩子才能变得强大。然而,他们忽视了“适度”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健康、独立、有能力的个体,而不是将他们变成一台没有感情的生存机器。而且,真正强大的内心,不是通过无谓的痛苦来锻造,而是通过在安全的环境中,面对挑战,获得支持和成长来建立的。
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的认知: 13岁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荒野求生,而是父母的关爱、理解、引导和支持。他们需要建立健康的社交能力,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认识自己。将她丢在荒岛,恰恰剥夺了她获得这些宝贵成长机会的可能。

这种教育方式,我认为是极其错误的,甚至是违法的。

潜在的虐待行为: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将未成年人置于危险环境,导致其身心受到伤害,可能构成虐待儿童的行为。即使没有造成实质性的身体伤害,这种对孩子心理的摧残也绝对不是正当的教育。
缺乏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有责任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漠视。

更深入地想,这件事也折射出一些父母在教育上的焦虑和盲目。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有些父母可能过于追求“与众不同”,或者受到某些极端教育观点的误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或变得“出类拔萃”。然而,他们却忘记了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幸福。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尊重和理解: 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即使是青春期的“叛逆”,也要尝试去沟通和引导。
循序渐进的挑战: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生存技能或更坚强的意志,可以从一些可控、安全的活动开始,比如野营、徒步旅行,或者参加一些户外拓展训练营,并且确保有专业的指导和充足的安全保障。关键在于“适度”和“可控”。
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父母的支持和保护,才能建立起自信和勇气。
注重情感连接: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花时间陪伴孩子,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重视。
学习和成长: 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喜好来决定孩子的命运。

总而言之,这次事件令人痛心。一个13岁的女孩,应该在家庭的温暖和安全的呵护下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推向一个她完全无法应对的、充满未知的荒岛。父母的“锻炼”变成了对孩子身心的伤害,而将孩子的崩溃归咎于“叛逆”,更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我们应该警惕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并呼吁所有家长,用科学、充满爱和责任感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的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吧,以上回答过于偏颇。这个孩子是受害者,是父母无限权利的牺牲品。


这图,留给女孩的孩子将来能用。


关于熊孩子,我写过好多。答主实习在急诊科轮转时,遇到过一个9岁男孩,当时皮孩子把手划破了,口子比较大,需要缝合。孩子在手术台上很不配合,一边踢打工作人员,一边高喊“爸爸妈妈快来救我,这帮杂种要杀了我!”(原话),喊声凄厉。一针美缝的情况下,床边三个医生四个护士人均挨了他两脚。当然,现在有经验的儿科医生缝合,都会让亲属来按住孩子(摊手)

这个事里,抛开哭的很惨的孩子。这对父母的采访才是值得关注的。成人和孩子不同,通常在外人面前更好面子,特别是采访。那么一对父母在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时候,真实情况恐怕更糟。

这对下决心给孩子“吃苦头”的父母,在孩子面对“苦头”前做的准备工作还那么细致。奈何…


至于我们,恐怕就像这个故事里的路人,去评价这行为的好坏,于这孩子可能并没有帮助。

答主,也不相信奇迹…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这种教育方式非常棒

讲讲理由吧。

因为教育从业(有一家培训学校/大学教师)的关系,我发现了00后或者准确来说98后学生群体一个与之前学生巨大的不同。

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更多发在衣食无忧的女生家庭(尤其有二胎的)及家境贫寒的男生家庭。

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药物控制,浅层的则体现在无可救药的惰怠和自控一次次失败后的自我否定上。每个学生我都会尝试去了解他们的成长和家庭情况,然后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成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吃太饱了

诸位先别急着骂,我并非不了解心理疾病。这里的“吃太饱了”和那种动辄就指责心理疾病的人“矫情”是不一样的。我这的“吃太饱了”,是指人在满足了生存需求后,进而会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本身很难满足。

家境优渥的女生:从小衣食无忧,家庭不舍得打骂,物质容易得到满足。但是学校和社会上,更多是看重你的成绩能力和相貌,很多女生因此卡在了自我实现的瓶颈而无法看到希望。

家境贫寒的男生:从小一样可以吃饱穿暖,但知道自己得有未来娶妻生子的重任。成长中看到出身的重要性,看到社会上无数灯红酒绿和自己贫瘠的物质能力间的落差,容易产生巨大的落差。

而且这两类孩子,从小的抗挫折教育都经历的极少(很有趣的是,孩提时代会适度打骂的家庭,尽管孩子会不爽,但长大后有心理问题的基本没有)。前者是不舍得,后者是没空管。

所以回到提问中父母的做法。派安全员解决安全问题,让小女孩从自我实现的需求先降级到温饱方面的需求,可以极短时间内直接把问题的“因”给解决掉。(类似的方法:恨嫁女变成女拳)我认为该方法的思考是没问题滴。

user avatar

人家父母一起陪着的,大家都艰苦,就是“荒岛”这两个字看上去吓人。换成“父母带孩子上终南山茅屋砍柴打水自力更生”估计有很多文青会点赞。

user avatar

按有些人的建议,不用管孩子,让天性自然流露,尊重孩子的选择,真的好吗?

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见过中考700多总分考300分的叛逆期孩子,分数出来后到处求人,希望至少可以读个中专以后可以3+3读专科,最后无奈还是去职业学校读西点专业。

她是个女孩子,初三后期醒悟想读书了,可道路已经曲折。她是我同事女儿,我们几个好朋友陪她找熟人咨询,人山人海的现场,看看学校不肯收她,可怜孩子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心疼。

题目里,只是面对叛逆期病急乱投医的一对父母,他们想帮助孩子,想改变孩子,但是方法未必科学,我觉得他们还是爱孩子的。

初中学习压力大,教学进度快,一不留神就会跟不上,作为父母,他们深知今天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影响未来人生路径。

他们急,他们没办法,但他们想让女儿好。

这对父母行为安全性上没有大问题:他们带好了水,压缩饼干,专门请本地人保证荒岛求生的安全,也没啥毒蛇猛兽的,这个家庭的求生难度比贝爷还是低多了,

采访里这对父母也并没有歇斯底里,更多的是无奈和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看的态度,而且他们陪着孩子在一起,只不过孩子吃不了苦而已。

青春期孩子叛逆是正常现象,我觉得可以通过医院,心理咨询等正规渠道先试试,然后试试休学,转学,其他各种偏方也可以,但要以不伤害孩子为红线。

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努力过还是没办法,那是命。听一些网友的话啥都不做躺平,我告诉你:

换到他们自家孩子叛逆,看他们急不急,乱不乱。

user avatar

看到这种消息,莫名就想起了日本恐怖片《大逃杀》,这部影片看完是相当的不舒服,这父母的做法同样让人不舒服。以下剧照来自网络。

看来任何剧本都有着现实基础,还好这仅仅是个别家长行为。

user avatar

从视频中还是明显能看到一些问题的:

1、在警察上岸的时候,女孩哭着直呼「他」一直在逼我们做荒岛求生,女孩父母则平心静气的解释说,我们准备的有桶装水和压缩饼干,请了人保障我们的安全。

•女孩说的「他」是父母请的专业安全员,女孩对父母用了「我们」的表述,父母在述说女孩问题时,情绪语气也相对冷静平和,说明女孩心中是有父母的,而父母也能相对理性看待女儿的问题,没有进行非常严厉的苛责式教育,家庭关系是比较融洽的,并没有像很多人歪曲的那样恶化。

•但对于这次的荒岛求生式教育,父母显然并没有和女孩事先沟通,没有征得她的同意,所以女孩用了「他在逼迫我们」,女孩认为自己和父母是被安全员逼迫荒岛求生的,认为她和父母都处在危险当中,所以呼喊路过渔船求救,报了警。父母这一点做的很不对。

2、父母在述说女孩问题的时候说,她从去年9月就辍学在家,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下楼,认为外面世界到处都是危险。

这样一算女孩辍学马上就一年了,时间已经是非常久了,在家仅有的活动就是吃喝睡,而父母述说这些的时候,说话表态是温和完全一致的,没有责备和不耐烦的意思,说明父母很明事理,并且已经意识到了女儿的严重心理问题。

另外从请了专业安全员来看,这对父母的学历素养并不低,并非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很可能已经做了大量帮助拯救女儿的工作。

女孩父母最后还说,她这两天的改变还是非常大的,她已经能主动和警察沟通的很好了。

这也是视频中的真实情况,人在困境之下,是能够明显激发自己潜能的。

所以准确的说,这个所谓的荒岛求生教育,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荒岛求生,因为水和食物都有,作为监护人的父母都在,还有专业安全员的保护,而最终在警察前来带人的结果面前,也是有一点成效的,至少比女孩辍学自闭在家一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好,从视频中还能看到,女孩已经有很明显的肥胖症了,女孩的情况,已经是单一的心理治疗,难以完全解决的事情。

我们也很难说这种荒岛求生的教育是完全是对的,或者完全是错的,最后建议女孩的父母,还是要首先从她的心理治疗上入手,以心理治疗为主,心结通了,她才能够再次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在进行这种野外生存式的体验教育,最好能得到女孩的同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要适可而止。

user avatar

荒岛求生什么啊,有句话怎么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拔其网线,断其wifi,卖其装备,消其账号。

送她去军训夏利营啊,除了管饭,一切花销自己挣。13岁就不上学想上天?

user avatar

个人认为,这对父母做的有点“过”了!


首先,作为一个旁观者,说实话,我挺佩服这对父母的,能拿出时间,夫妻一起陪孩子“荒岛求生”.......一般人干不出来!个人猜测,父母2个人估计小时候也少不了“叛逆”.......

我看其他回答里有朋友在找“到底是谁的责任........”

其实没必要!我相信,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好,只是,他们没有找对方法,做的有点极端.......不排除他们在家庭教育里对孩子的做法是不是也会有这样“极端”的体验!

这事让我想起了以前一部经典电影里《甲方乙方》的一个桥段:

“要吃苦”的游老板!我相信,“吃苦”的经历对游老板的影响一定不小!

但是,一个13岁的孩子,和游老板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正所谓“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个人认为,与其“荒岛求生”,不如先找靠谱的“心理医生”咨询一下,看看孩子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找到了合适的解决办法,或许,比这种盲目的所谓“荒岛求生”要来的好!

最后,希望针对社会各个群体的“心理咨询”建设能够跟上,或许可以帮助很多人解决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