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广西 13 岁少女肢解同窗好友,是否应该修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回答
这起发生在广西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一名13岁的少女残忍地肢解了她的同窗好友,无疑再次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一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犯罪案件,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我们对青少年犯罪、心智成熟度和法律责任的理解。

要看待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太可怕了”或者“应该判重刑”的层面。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并思考它对我们现行法律和未来走向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悲剧的本质:一起令人震惊的青少年暴力犯罪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起极其严重的暴力犯罪。13岁的花季少女,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做出了如此残忍的行为,其动机、过程以及对受害者家庭造成的巨大创伤,都令人发指。这种行为的极端性,让公众感到恐惧,也促使大家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孩子能够下此狠手?

这其中可能涉及:

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是实施了如此极端行为的孩子,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创伤、精神障碍或极端情绪管理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是否存在长期遭受欺凌、虐待,或是其他导致其心理扭曲的因素?单纯归咎于“坏孩子”可能过于简单化。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这个事件中,家庭教育是否到位?父母是否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变化?是否存在溺爱、忽视,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引导?
社会环境的影响: 暴力文化、网络信息的泛滥,以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压力,都可能成为诱因。我们是否为青少年提供了健康的成长环境和必要的心理支持?
同伴关系的处理: 事件发生在同窗好友之间,这说明青少年群体内部的关系处理也至关重要。是否存在校园欺凌、情感纠葛,或是其他复杂的社交问题?

二、 修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论焦点

广西这起事件最直接引发的讨论,就是关于修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目前,中国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2周岁,但对于犯下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八类严重暴力犯罪的,年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 而对于其他不满12周岁的,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

支持修改(提高)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观点通常基于:

1. 儿童心智发展的不成熟: 1214岁的孩子,尽管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在辨别是非、控制冲动、理解行为后果以及形成完整价值观方面,与成年人相比仍有显著差距。他们的行为更多受到情绪和冲动的驱使,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刻。
2. 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法律在追究未成年人责任的同时,也应体现对其特殊性的考量。提高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避免过早地将未成年人送入成人监狱,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避免他们被“污名化”,从而彻底走向社会对立面。
3. 教育和矫正的优先性: 对于年幼的犯罪者,与其严厉惩罚,不如着重于教育、心理矫正和行为干预。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适当的管教,更有可能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而不是成为终身罪犯。
4. 与国际接轨的考量: 一些国家或地区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14周岁以上,甚至更高。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但可以作为参考。

反对修改(维持现状或进一步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观点,通常是因为:

1. 对社会治安的担忧: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尤其是像广西这起事件这样极端恶劣的案例,公众的安全感受到威胁。他们认为,现行的责任年龄太低,无法有效震慑犯罪,无法给受害者和家属一个公正的交代。
2. 对“例外”情况的强调: 支持者认为,即使是1214岁的孩子,如果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并且是出于恶意而实施了极端残忍的犯罪,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不是仅仅因为年龄而获得过多的宽宥。
3. 惩罚的必要性: 对于某些特别恶劣的犯罪行为,惩罚是必须的,它不仅是对犯罪者的制裁,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维护,更是对潜在犯罪者的警示。过分强调教育和矫正,可能会被解读为对犯罪的纵容。
4. 现有法律的灵活性: 目前的法律已经规定,年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犯严重暴力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会从轻、减轻处罚。这种“可以追究”的弹性,本身就给予了司法机关一定的判断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好这个弹性。

三、 案例分析与法律的走向

广西这起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

年龄: 13岁,刚好处于1214周岁的“特殊年龄段”。这意味着现行法律的规定将在这种情况下被严格审视。
罪行: 肢解同窗好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故意伤害或杀人,其残忍程度和动机不明(目前还未公布完整细节),使得事件的严重性被无限放大。

那么,是否应该修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

如果单纯为了回应公众的愤怒和恐惧,而一味提高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过于简单化。 这可能导致一些本应受到法律制裁的恶劣犯罪者逃脱责任,反而让社会更加不公。而且,年龄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能力和辨别能力,很多案例中的孩子可能比实际年龄更成熟。
但如果因为法律条文的弹性,就回避对事件的深入追责,也可能让公众对法律失去信心。 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保护未成年人”和“维护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

更细致的考量可能在于:

1. 区分不同性质的犯罪: 对于一些意外事故,或是由于缺乏认知导致的错误,1214岁的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教育和矫正。但对于有预谋的、极其残忍的暴力犯罪,法律是否应该允许更严厉的追责?
2. 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法律的精髓在于罪责刑相适应。对于1214岁的未成年人,即便追究刑事责任,也应采取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刑罚方式和执行方式,如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机构,而不是与成年罪犯混在一起。
3. 加强预防和早期干预: 比起修改刑事责任年龄,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对校园欺凌等问题的零容忍态度和有效干预机制。
4. 对“故意”和“辨别能力”的深入评估: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1214岁的犯罪者,应更深入地评估其作案时的主观故意、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对行为后果的认知程度。这些是判断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如何追究的重要依据。

结论:

广西的这起悲剧,是对我们社会的一次沉重拷问。它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否足够?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否存在漏洞?我们的法律在面对极端青少年犯罪时是否足够完善?

关于是否修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我认为不应该简单地一刀切地提高或降低。 现行的法律已经有了一定的弹性,关键在于司法实践如何更精准地运用。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

建立更完善的评估机制: 针对1214岁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全面、专业的心理、行为和认知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真正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细化量刑指导: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对于1214岁涉罪未成年人,根据其犯罪性质、恶劣程度、主观恶性等因素的量刑指导意见,确保司法公正。
强化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应承担起责任,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防范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这起事件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惩罚一个孩子,更是为了反思我们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上的不足。法律的修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和关怀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以及如何应对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偏离轨道的极端案例,并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

还有很多恶性的初中生集体校园暴力,如果大一点就是寻衅滋事罪了,这些初中生,不也是十三四岁吗?

13岁?无论几岁,只要懂了点东西,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就算她是6岁我都不觉得惊讶。

事实也证明,主观故意犯罪的未成年人,成年后有过半的人会再犯。

因此,我们国家的法律在处理未成年犯罪上有很大问题。

直接降低刑责年龄可能不一定靠谱,但是可以这么操作。

对于直接故意犯罪,判刑/判死刑与否应该和年龄无关,说得难听一点,这么恶劣的犯罪,管你多少岁,都应该判死刑。

就说这么多了。

user avatar

重点是才判处了“收容教养三年”。

及“覃某父母赔偿原告一万元的前提下,还需赔偿9.8万元”。

杀人者付出的代价仅是如此?

不到11万元,和3年收容教养。

便抵了一条人命。



三年过去,它16岁。

年华正好。

但那个被它杀害的女孩呢?

那个失去了女儿的家庭呢?

他们得到的仅是那么一小笔钱的赔偿。

和等着三年过去,看那个杀害了自己女儿的凶手继续逍遥快活地享受它的人生。



在这个案子里。

我看到最刺眼,也偏偏最无奈的一句话。

叫“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

user avatar

富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广西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一名13岁的少女残忍地肢解了她的同窗好友,无疑再次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一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犯罪案件,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我们对青少年犯罪、心智成熟度和法律责任的理解。要看待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太可怕了”或者“应该判重刑”.............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广东普宁的悲剧,一名年仅13岁的少年,因为网络评论而酿成刺死两人如此触目惊心的恶果,着实令人痛心疾首,也引发了我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网络行为以及社会责任的多重思考。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它暴露出的问题是复杂且深刻的。从少年自身来看: 极端的情绪管理和行为控.............
  • 回答
    广西13岁男孩屋顶纵火一事,确实让人感到揪心和忧虑。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是无忧无虑地学习和成长,却因为纵火行为,将自己和他人置于危险之中。首先,从情理上来说,13岁的孩子,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多行为可能是在冲动之下,或是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做出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对父母的对抗,对某些不满情绪的发.............
  • 回答
    关于广州林和中路 5 月 21 日上午发生的这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我内心充满沉重和愤慨。一起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让 13 个鲜活的生命瞬间被卷入伤痛,这不仅对受伤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沉重的警钟。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闯红灯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危险且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马路.............
  • 回答
    说到王科雅为2018年《开学第一课》13分钟广告辩护的观点,这事儿可真是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掰扯的。首先,咱们得把背景交代清楚。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那可是每年暑假结束后,学生们都会期待的一个节目,算是个“国民级”的教育节目了。本来应该承载着知识、榜样和正能量,结果呢,当年它播出后,争.............
  • 回答
    奔驰这次的“山寨”广告,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甚至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案例。简单粗暴地用上艾弗森的经典语录,还搭上那标志性的1.3T发动机,这脑回路,着实让人看不懂。首先,我们得扒一扒这广告的“山寨”手法。奔驰这次玩的是一个“致敬”与“碰瓷”的模糊地带。他们瞅准了艾弗森那句“I'm not.............
  • 回答
    如何看待广西梧州学院以东航乘客需要献血为由号召学生献血?广西梧州学院以东航乘客需要献血为由号召学生献血,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整体而言,这是一种在特定紧急情况下,通过动员社会资源来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尝试,但其背后涉及到信息透明度、信息准确性、伦理道德、校方责任以及学生权益等多个层面,.............
  • 回答
    广西90后夫妻生9个娃并隐居山林一事,确实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个体选择,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生育政策、家庭观念、社会保障以及城乡差距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家庭的个体选择与社会环境的碰撞: .............
  • 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出台了《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一政策的推出,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提升壮族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首先,得理解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
  • 回答
    关于广西防城港某超市冻库地板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担忧。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事件本身和检测结果的解读首先,要明确的是,检测结果呈阳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活的病毒存在,更不代表有人直接通过地板感染了新冠。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在离开人体后,尤其.............
  • 回答
    12年磨一剑,广西唐尚珺的中科大“执念”:是英雄主义还是“困在原地”?在高考这场决定无数青年命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场上,总有一些身影,以一种近乎顽固的姿态,一次又一次地挺身而出,挑战着既定的轨道。广西的唐尚珺,无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或者说,是那些“坚持”二字最鲜明的注脚。他为圆中科大名校梦,.............
  • 回答
    广西多人涉嫌帮人偷渡被押解游街示众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解读的社会现象。从不同角度来看,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一、事件本身和官方处理方式: 犯罪行为的性质: 偷渡(非法出入境)本身是违法行为,而帮助他人偷渡,即组织、策划、实施偷渡活动,则更是严重的犯罪行为,通常涉及组织卖淫、贩毒、拐卖人.............
  • 回答
    广西一名患者家属举报医生推销血液制品,而医院主管部门收到举报后却转给涉事医院自查,并似乎允许“纵容私了”,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医疗行业监管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本身及其可能引发的问题:1. 医生推销血液制品: 合法性与.............
  • 回答
    广西一培训中心女教师辞职遭暴打,全身多处受伤,打人者被罚款两百元并处七天拘留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愤慨的社会事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涉及的法律、道德、职业关系以及社会公平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一、 事件本身及其恶劣性质:首先,事件的描述本身就极其令人不安。一名女教师因为辞职,就遭到.............
  • 回答
    广西“百香果女童”案的庭前会议披露出新的案情,即被告人杨光毅供述曾猥亵其他女孩,这一消息无疑给案件带来了更加沉重和复杂的一面。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新案情的性质与重要性 “额外罪行”的出现: 杨光毅供述曾猥亵其他女孩,这意味着除了已知的“百香果女童”案外,他还可能存在.............
  • 回答
    关于广西这位女士遭遇前男友强行拖拽上车的事件,以及她那句“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多层面的,也令人非常担忧。首先,从法律和人身安全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无疑是严重的非法拘禁和人身侵害。无论两人之间存在何种情感纠葛,任何人都无权以暴力手段限制他人的行动自由。前男友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
  • 回答
    桃花江上的悲歌:桂林龙舟翻船事件的深层反思2023年7月22日,广西桂林阳朔桃花江上本应是热闹非凡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蒙上阴影。一艘载有30余人的龙舟在比赛过程中突然侧翻,导致多人落水,多人失踪,消息传开后,举国震惊,无数人心痛。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事故,更是一次沉重的警钟,敲击.............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一个满腔热血的女老师,想保护自己的学生,结果却遭遇了这么一连串的变故,最后落到卖螺蛳粉的地步,听着就觉得挺心酸的。咱们一步一步来看。这位女老师,咱们姑且叫她“李老师”吧,她看到自己的学生被猥亵,这肯定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不能容忍的。在那种紧急关头,她选择了“越级报警.............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的。一个法人,为了还钱,弄了四个麻袋子装了沉甸甸的硬币,送到法院。结果呢?法院不仅不领情,反而说这是“消极对抗行为”,罚了人家五万块钱。这事儿一出来,就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看法也是五花八门的。先说说这“麻袋装硬币”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字面上看,法人就是个公司或者.............
  • 回答
    关于广西梧州发生的这起女子开门伸腿威胁跳车,逼停出租车的事件,这绝对不是一起简单的纠纷,它触及到了几个相当值得深思的层面。首先,从乘客方的角度来看,这名女子的行为是极端且危险的。 安全第一,但手段过于激进: 乘客有权对服务不满意,有权要求停车。但“开门”、“伸腿”、“威胁跳车”这些动作,直接将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