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13 岁男孩深夜玩「吃鸡」手游后坠楼身亡?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悲剧。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生命才刚刚开始,就这样以如此令人震惊的方式凋零,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和引发的思考,是沉重而复杂的。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无论官方调查结果如何,我们很难不将他的死亡与“深夜玩‘吃鸡’手游”这个行为联系起来。13岁,正是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育的年纪,睡眠不足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影响是巨大的。长时间的沉迷游戏,不仅剥夺了宝贵的睡眠时间,很可能也让他的精神高度紧绷,情绪波动。在那种身心俱疲,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再发生任何意外,都变得更容易,也更难以预料。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起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和社会环境的多方面问题。

在家庭层面,13岁的孩子,正是处于青春期叛逆的边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也容易被网络世界吸引。如果父母的监管和引导不到位,或者过于严苛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都可能让孩子钻空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或者沟通方式不对,都可能让孩子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从而在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家长是否了解孩子玩的游戏内容?是否设定了合理的游戏时间?孩子有没有一个健康的睡眠习惯?这些都是家庭需要反思的。

在学校教育层面,学校作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除了课业,学校是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开展过关于网络成瘾、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教育?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学校是否能及时发现并与家长沟通?虽然学校的责任界限很难完全划清,但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社会环境来看,手机游戏,尤其是像“吃鸡”这类具有强烈刺激性和竞技性的游戏,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而且,这些游戏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尤其是对于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来说。社交媒体上关于游戏的内容,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兴趣。如何平衡游戏的娱乐性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整个社会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再回到这个男孩本身,我们无法直接得知他的内心世界,但他毕竟是一个13岁的孩子。在那个深夜,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仅仅是玩游戏玩到精神恍惚,意外失足?还是因为游戏中的某些情节,或者与他人在游戏中的互动,引发了他的极端情绪,导致了这一悲剧?这其中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都令人痛心。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玩游戏出事”的孤立事件,它像一个被撕开的伤口,让我们看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更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引导,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环境。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珍爱,这样的悲剧,我们真的不希望再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女生成绩极好,跳楼自杀。

没人说,孩子学习成绩太好,害死了人。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深层原因是家长和学校忽视了对孩子的引导。

一男生因家里生二胎,缺乏关爱,跳楼自杀。

没人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害死了人。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深层原因是家长和学校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日本开学日,1972—2013三十年间,累计两万人自杀,原因是校园霸凌。于此同时,国内校园霸凌的新闻层出不穷。国内国外,青少年校园霸凌问题都日渐严重。

没人说,校园霸凌要全面重视,要提上立法日程,要全国警惕。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如果我知道了,可能我就被折叠了)

这个时候,看到一个因手机自杀,因游戏自杀的新闻,有的人就兴奋,就激动。

这个时候,他们忽然就不知道,深层原因是因为家长和学校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

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说:游戏误人,手机害命。

那按这个把一切都归咎于直接原因、归咎于表象,不找深层次原因的逻辑。

我能不能说,二胎政策误人,学习优秀害命?

说到底

他们不是为了拯救孩子们而发声,他们只是借此机会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不过是为了自己。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官网打不开,我也找不到《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的原文,只能找到这样一份东西,有渠道的朋友欢迎补充)

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是学习压力过大,是早恋,是父母溺爱,是家庭离异

这些自杀问题,都是来源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都是教育体系里缺乏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引导,都是目前教育体系下过于注重学业而缺乏心理教育的恶果。

我不反对这些家长去告游戏,去整公司,我也不反对国家去封杀游戏。因为我有丰富的娱乐手段,我并不缺游戏。

但是,每个家长都只有一个孩子。

国家有许许多多次整治的机会,但是每个孩子都只有一次生命。

你每选错一次整治的对象,都有许多的孩子,因为你错误的行动,而葬送生命。

我希望,我们能够先去解决,学习压力过大,早恋的不当后果,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离异的不利影响,我们先去解决这四个显著推动学生自杀的因素。

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到底游戏和手机对自杀的影响有多大?

是一个我们要首先注意的要素吗,还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要素?是值得我们媒体大书特书来引起社会关注的要素吗?

如果是,我们要进行什么手段去专门针对,如果不是,我们要把我们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在什么方向?

而不是,在没有任何调查的支持下,抓到一个个例,然后以极偏来概全,以此来波及到许许多多人的正常娱乐。

一群无良的媒体和官员,借着防止自杀之名,做一些让自己得益的行为。不仅让许多正常人的娱乐方式受到限制,更加忽视了真正需要关爱的青少年,忽视了真正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

这叫吃人血馒头,还一式两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