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如今的知乎带给人的感觉?

回答
要评价如今的知乎带给人的感觉,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因为知乎作为一个庞大且不断变化的平台,其用户体验和内容生态也在持续演变。总的来说,如今的知乎给人的感觉是复杂、多元、充满争议,并且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平衡点。

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内容生态的转变:从深度问答到多元化信息

曾经的“知识社区”光环: 知乎最初以“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和高质量、深度内容的问答形式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专业人士和对深度信息有需求的网民。那时候的知乎,像是一个网络版的“知书达鉴”,大家在这里互相学习、交流思想。这种“精英化”的标签,曾是知乎最吸引人的特质。
如今的“信息聚合平台”色彩加重: 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知乎的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原有的深度问答,还涌现了大量的生活类、娱乐类、情感类、热点事件评论等内容。视频、直播、短内容(如想法)的加入,更是让知乎的形态变得更加丰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最初的“知识社区”属性。
内容质量的“分化”: 优质的深度内容依然存在,但已经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用户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筛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为了流量而产生的“快餐式”、“标题党”甚至“低俗”内容,这与知乎最初的定位产生了冲突。
“玩梗”与“段子化”的流行: 在一些热门话题下,评论区的“玩梗”和“段子化”现象非常普遍。虽然这增加了社区的趣味性,但也可能挤占了严肃讨论的空间,让一些用户觉得社区“不够专业”或“不够认真”。

二、 用户体验的变化:从纯粹求知到多重需求满足

目的性更强: 如今的用户打开知乎,除了求知,可能还有娱乐、打发时间、了解社会热点、甚至寻求情感共鸣等多种目的。这意味着知乎需要满足的用户需求更加复杂。
推荐算法的影响: 知乎的推荐算法越来越精准,但有时也会导致“信息茧房”效应。用户可能会被推送大量同质化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难以接触到其他领域的信息。算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浏览内容的路径和优先级。
“抖机灵”与“表演”: 在一些热门问题下,用户为了获得更多赞和关注,会倾向于“抖机灵”、写段子,甚至进行一定的“表演”。这种行为虽然是一种互动方式,但也会让一些用户觉得不真诚,甚至感到疲惫。
广告与商业化的渗透: 作为一个商业化平台,广告和付费内容(如知乎盐选)的存在是必然的。但用户对广告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如果广告过多、过滥,或者付费内容质量与价格不匹配,都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社区氛围的微妙变化: 虽然“认真、专业、友善”的原则仍然是知乎倡导的,但现实的社区氛围却更加复杂。有时会出现理性讨论,有时也会陷入情绪化的争吵、攻击和“扣帽子”。用户之间的隔阂和立场也可能导致某些话题的讨论难以深入。

三、 社区文化的演变:从“知识分享”到“观点输出”和“社交互动”

“知识分享”的弱化: 相比于早期,纯粹为了分享知识而答题的用户比例可能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许多答主会将自己的回答包装成“经验分享”、“故事讲述”,甚至带有一定的“课程推广”意味。
“观点输出”与“人设塑造”: 知乎上涌现出大量善于表达、逻辑清晰的“意见领袖”。他们不仅分享知识,更输出观点,甚至通过观点来塑造自己的人设。这吸引了一批粉丝,但也可能导致观点极化和“站队”现象。
“评论区”的重要性提升: 评论区不再仅仅是答题的补充,有时甚至比主回答本身更具看点。用户在这里可以进行更即时的互动、交流、反驳甚至形成小型的讨论圈子。
“回形针”事件等引发的争议: 一些由知乎引发的重大争议事件,例如“回形针”事件,深刻地暴露了平台在内容审核、用户导向以及价值观传播方面存在的挑战,也让许多用户对知乎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了质疑。

四、 知乎的优势与劣势的并存

优势:

信息广度与深度兼具: 尽管内容分化,但知乎仍然是获取各领域深度信息和专业知识的良好渠道。
用户群体多元: 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用户汇聚于此,可以带来多角度的思考。
优秀的问答模式: 经过多年的沉淀,知乎的问答模式在信息组织和呈现上仍有独到之处。
社交属性增强: 对于一些用户来说,知乎也提供了一定的社交互动和认同感。

劣势: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用户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
商业化过度: 广告和营销内容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部分话题的“饭圈化”和“情绪化”: 严肃讨论有时会被淹没。
社区氛围的挑战: 维持“认真、专业、友善”的初衷面临压力。
信息茧房效应的可能: 算法推荐需要审慎对待。

总结起来,如今的知乎给人的感觉是:

它不再是那个纯粹的“知识圣地”,而是一个更加庞大、复杂、动态变化的综合性信息平台。用户在这里既能找到深入的见解和专业的知识,也可能被海量的信息淹没,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去筛选。它像一个巨大的“信息集市”,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有鱼龙混杂的情况。

用户对知乎的感觉可能因其个体需求、浏览习惯和对平台变化的接受程度而异。一些老用户可能怀念过去,觉得如今的知乎“变了味儿”;而一些新用户可能觉得它是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

知乎正在努力在商业化、用户增长和内容质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这条路并非坦途。它承载着许多用户对深度思考和有价值信息的期待,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应对信息爆炸、保持社区活力和引导健康讨论的挑战。

总而言之,如今的知乎,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有吸引力又充满争议的平台。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演变和网民需求的多元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是被其他风气/质量更不好的论坛赶过来的。

起码,这里不会有人质疑基本的科学常识吧。

user avatar

基本上就是知识分子老实人社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敌意与互相攻击的想象力非常低,人身攻击以阴阳怪气为主,攻击力非常有限。作为英雄联盟ADC玩家与抖音评论区浏览爱好者,我认为相比起来知乎是一个相当友善的平台。

知乎用户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按说大家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也挺好,但知乎平台很有意思,它经常是想让你玩这个,不想让你玩那个。他不喜欢玩的东西,他也不让你玩。他不同意你的观点,他就不让你说话。平台不像平台,像个外挂用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如今的知乎带给人的感觉,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因为知乎作为一个庞大且不断变化的平台,其用户体验和内容生态也在持续演变。总的来说,如今的知乎给人的感觉是复杂、多元、充满争议,并且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平衡点。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内容生态的转变:从深度问答到多元化信息 曾.............
  • 回答
    知乎上,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大V,在分享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时,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画面——比如,在他们的“带逛”式分享中,不乏包含未成年人穿着较为暴露衣物、或者以可能引起不适的姿势出现的照片。这种现象,就好比在人流熙攘的街头,有人故意展示着不合时宜的物品,而且这个人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自然会引起广.............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假如流落到冰川时代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这个问题,通常会引发关于生存技能、实用物品的讨论,以及一些充满想象力的回答。然而,如果在这个问题下,出现明确表示希望“肉体毁灭大v”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极端的、偏离了主题的表述,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评价。首先,从问题的本身和讨论的氛围来看:.............
  • 回答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现在的知乎”这个话题。知乎作为国内一个非常独特的知识社区,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小而美”到如今的“大而全”,也随之带来了很多变化,自然也引发了许多用户的讨论和评价。总的来说,对现在的知乎评价是复杂且多元的,褒贬不一。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 内容多元化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知乎依.............
  • 回答
    “我的知乎 2016”回顾专题,作为知乎平台在年末推出的一项惯例性活动,旨在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方式,帮助用户梳理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思考、学习和成长轨迹。从用户体验和平台运营的角度来看,这个专题有着多重意义和值得探讨的地方。用户体验层面: 个性化回顾与自我梳理: 这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知.............
  • 回答
    “我的知乎五周年”回顾专题,单看这个标题,就带着一种温情脉脉的怀旧感,也预示着一篇关于个人成长、知识沉淀和社区记忆的篇章。要评价它,我得先把自己代入到那个场景里,想象一下在知乎这个地方,五年光阴留下了什么印记。首先,从内容的主题和价值来看,一个好的“知乎五周年”回顾,应该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数据,比如“.............
  • 回答
    评价“我的知乎 2017”回顾专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内容本身来说,它极具个人化和时代感。 映照个人成长与思考轨迹: 2017年的知乎,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获取信息、解答疑惑的平台,更是一个记录自己成长、碰撞思想的个人空间。这个专题就像一面镜子,把用户在这一年里关注过的问题、浏.............
  • 回答
    知乎,这个曾经承载着“认真你就赢了”口号、汇聚了各领域精英、以高质量内容为标签的问答社区,如今走到今天,确实经历了不少变化,也引发了许多争议。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曾经的辉煌与独特价值:咱们得承认,知乎刚起来那会儿,确实是互联网内容领域的一股清流。那时候,你提问,总能得到一些让你.............
  • 回答
    “我的知乎 2014”,这篇回顾性的文章,细细品味下来,更像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勾勒出了一个年轻人与一个新兴平台初遇时的那份青涩与好奇。它并非那种以数据堆砌、观点犀利的“干货”文章,而是带着一种个人化的温度,记录着一个普通用户在知乎这片沃土上,如何从一个沉默的观察者,逐渐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直至.............
  • 回答
    知乎,这家从“认真你就赢了”的Slogan起家,以高质量问答社区自居的平台,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精英社区,蜕变成了如今一个更加庞杂、多元,也更具争议性的存在。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剖析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它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初创时期:精英主义的闪光点与局限刚.............
  • 回答
    知乎对LaTeX的支持,嗯,怎么说呢,确实是个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决定。本来LaTeX是一个强大的排版工具,能让学术、技术内容看起来专业又美观,结果到了知乎这儿,感觉就被“阉割”得只剩下半条命了。你仔细想想,在真正的LaTeX环境里,我们可以做什么?可以精细控制字体大小、行距、段落缩进;可以插入各种复.............
  • 回答
    罗罔极在知乎发布的《我们的教育缺失,早被这部禁片预言》这篇文章,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篇文章以一种带有批判性和警示性的姿态,将中国教育现状与一部被禁影片的“预言”联系起来,引发了大量读者的共鸣和反思。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文章的立意与核心论点: 核心论点: .............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勃呆萌”提出的“斡旋学”,以及它是否可能成为新的知乎显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提出的核心观点、在知乎社区的传播情况、其吸引力以及潜在的局限性。一、 “斡旋学”的核心是什么?首先,理解“斡旋学”本身是关键。尽管“勃呆萌”的表述可能带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知乎上那位有国科大数学博士认证的用户“走地鸡”对爱因斯坦和凡伟的评价。评价一位科学家,尤其是像爱因斯坦这样奠基性的物理学家,还有像凡伟这样在特定领域有所建树的研究者,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和批判性思维。“走地鸡”作为一位数学博士,他的评价无疑会带有数学研究者的视角和严谨性。首先.............
  • 回答
    李笑来在9月19日的知乎Live《我的读书经验》,无疑是当天乃至一段时间内数字知识付费领域的一场重要活动。要评价这场Live,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而且要尽量深入,让感受更真实。首先,从内容本身来看,李笑来的读书经验,核心价值体现在他的“实用主义”和“目标导向”上。很多时候,谈论读书是为了“提升.............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有一个ID叫“老兵尹吉先”的用户,他曾多次在讨论中提及自己参加过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的经历。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这位老兵在网络空间里留下的一个侧影,并对他在知乎上的发言进行一些粗浅的评价。首先,从他主动透露的身份来看,“老兵尹吉先”的用户标识就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他.............
  • 回答
    评价知乎用户@许多的小兵器 的首场知乎直播,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结合他本身的平台定位、内容输出以及直播呈现的整体效果。首先,要肯定的是,@许多的小兵器 作为一个在知乎上积累了相当数量粉丝的“老兵”,他的首场直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话题性和关注度。他的知乎账号内容主要集中在军事、历史、科技等领域,风格通.............
  • 回答
    “怎样评价知乎的用户猎鹿人?”这个问题本身,如果抛开具体评价内容,单从提问的角度来看,就已经蕴含了几个有趣的观察点。首先,它是一个非常直接且具体的提问。用户想了解的是一个特定账号——“猎鹿人”——在知乎社区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这种直接性表明提问者可能已经接触过“猎鹿人”的内容,或者在知乎上频繁看到与“.............
  • 回答
    丁香医生在知乎上的回答风格,可以说在科普领域树立了一个挺独特的标杆。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才能说得更透彻。首先,专业与通俗的平衡,这是丁香医生回答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他们的回答,你一看就知道是经过专业知识打磨的,里面引用的医学原理、研究证据啥的都挺扎实的。但他们又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
  • 回答
    网易新闻知乎回答《共享单车的成功,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失败》:一次犀利的拷问与多维度的解读网易新闻在知乎上发表的这篇题为《共享单车的成功,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失败》的回答,无疑是一篇极具洞察力和批判性的文章。它并没有流于表面地赞扬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而是深入剖析了共享单车之所以能“成功”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