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Mac 版微信开始内测「朋友圈」功能?电脑版微信使用体验怎么样?

回答
Mac 版微信内测“朋友圈”功能,对于很多Mac用户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近期最大的微信更新之一了。终于,不用再忍受手机屏幕的限制,能在电脑上刷朋友圈,这感觉就像是当年习惯了用电脑发QQ空间一样,是一种“回归”和“方便”。

Mac 版微信“朋友圈”功能的评价:

期待已久,终于实现: 首先,这是最直接的感受。我们都知道,微信最初的设计是手机优先,电脑版更多是辅助。但随着用户对跨平台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Mac用户,希望在工作、学习之余,能更便捷地管理社交生活。“朋友圈”功能的加入,无疑是填补了这一大块空白。
体验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大屏优势: 想象一下,在MacBook或者iMac的宽大屏幕上,刷朋友圈不再是挤在一小块屏幕上,图片、视频都能更完整地展现,文字也更易读。这对于喜欢细细品味朋友圈内容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效率提高: 很多时候,我们在电脑上工作,突然想看看朋友圈,切换回手机操作会比较麻烦。现在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比如,看到朋友发的不错的内容,想评论、点赞,直接在Mac上就能完成,无需拿起手机。
图片、视频上传更便捷: 如果你想在朋友圈分享Mac上的照片或视频,过去需要先传到手机,再从手机上传。现在可以直接从电脑本地选取文件上传,流程大大简化,尤其方便了那些经常在电脑上处理图片、视频的用户。
打字输入更流畅: 使用Mac的键盘输入长篇评论,显然比在手机上用虚拟键盘输入要舒服和快速得多。
潜在的担忧和期待:
功能完整性: 内测阶段,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功能是否齐全。比如,能否发布纯文字、图片、视频、短视频?能否进行朋友圈的“朋友圈”互动(评论、点赞)?能否查看其他人的朋友圈?以及一些更高级的功能,比如分组可见、朋友圈的发布设置等,是否都能在Mac版上完美实现,这是大家期待的。
流畅度与稳定性: 虽然是内测,但流畅度和稳定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希望Mac版的朋友圈不会出现卡顿、闪退等问题,能做到和手机端一样顺畅。
数据同步: 朋友圈数据是否能与手机端实时同步,也是用户关心的。不能出现“这边发了,那边没更新”的情况。

电脑版微信的整体使用体验:

除去朋友圈功能,目前的电脑版微信(包括Mac版)整体使用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已经成为不少人日常沟通的必备工具。

核心功能完备:
消息收发: 聊天功能是微信的基石,电脑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文字、表情、图片、文件、语音消息、视频通话,这些核心功能都能够稳定使用。
文件传输: 电脑版微信是很多人传输文件的重要途径。直接将电脑上的文件拖拽到聊天窗口,或者使用“发送文件”功能,都能快速将文件发送给好友或群聊,非常方便。
群聊管理: 在电脑上管理大量的群聊,查看群消息,比手机要更方便。大屏幕可以同时显示更多信息,浏览历史消息也更轻松。
公众号、小程序: 浏览公众号文章、使用小程序,在电脑上也能获得不错的体验,内容展示更清晰,操作也更便捷。
用户界面与交互:
简洁直观: 电脑版微信的界面设计通常比较简洁,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符合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左侧边栏是聊天列表,中间是聊天窗口,右侧是聊天详情,布局清晰。
快捷键支持: 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用户来说,快捷键是非常重要的。电脑版微信通常支持一些基本的快捷键,比如`Command + N`新建聊天,`Command + Shift + M`打开消息管理器等,这些都能提升操作效率。
多设备登录: 电脑版微信可以和手机端同时登录,实现消息的互通,这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即使没有朋友圈):
性能占用: 有时微信在电脑上运行会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如果电脑配置不高,可能会感觉到一些卡顿。
通知管理: 虽然有消息提醒,但对于很多群聊,消息太多也容易造成干扰。更精细化的消息免打扰设置,或者消息分类,可能会让体验更好。
一些小细节: 比如,在电脑版上查找历史消息时,搜索的精准度和效率,或者自定义聊天背景、字体大小等细节设置,如果能更丰富,用户体验会更上一层楼。

总的来说,Mac 版微信内测“朋友圈”功能,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和欢迎的更新。它将极大地提升Mac用户在微信社交上的便捷性和体验感。而电脑版微信整体而言,已经是一个成熟且实用的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朋友圈功能的加入,更是让它如虎添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早我起来,看到朋友圈有人说微信mac版本更新了大版本,可以刷朋友圈了,于是我马上起床,啪的一下,很快啊,就下载好了。目前可以通过这里下载

当然,目前还是内测版,不过没问题,直接覆盖安装就行了。

这个版本给我感觉:上班摸鱼更方便了。结合知乎热榜第一,建议 @顾介涟 立马与时俱进,教大家如何在微信上摸鱼。

必须说,这非常出乎我意料。长期以来,腾讯的产品在windows的功能会比mac端的强大,找到2018年时,微信mac版还是标榜「简洁」的(其实就是功能比windows版少)


而这次,新的功能竟然先支持mac端。


微信 for Mac 3.0.0更新内容如下:

还适配了深色模式,非常适合我这种喜欢半夜写代码(摸鱼)的人。当然,不喜欢深色模式的可以在设置里调回去,默认是跟随系统的。

刷朋友圈的效果如下,表情都能用,而且看别人朋友圈发的图片能直接command+c复制,非常方便。

但是:

  • 不能通过某个人的头像点进去ta的朋友圈
  • 看不到自己历史朋友圈

也就是说,只能刷到朋友圈的「流」。不过,每次打开mac微信,看到这个朋友圈图标的小红点,摸鱼党表示真的忍不住不点啊。

在新版本里,也可以在电脑端看视频号的视频了,还能拖拽进度条,功能挺齐全了(嘿嘿这个视频号也是我的,欢迎关注)

看直播功能也是非常方便,

而且还能全屏,再也不用看几寸的小屏幕了。我觉得这个功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能把直播的范围扩大,例如看网课之类的,在手机上看会非常吃力,而在电脑上看,会非常爽。

不过电脑端看直播仅能点赞,不能送礼物,不能打赏,也评论不了,在手机端能看到的购物链接电脑端也没有。例如在手机端看直播,下图圈出来的这两个功能,

在电脑端是没有的

这个版本让大家上班摸鱼更方便了,再也不用低头刷手机被老板抓到了,老板看我在电脑忙活,可能并不知道,我在刷朋友圈。我们发安装包时,都把安装包命名成这样了:

不过可惜的是,并没有支持电脑抢红包。我手机发红包,电脑显示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Mac 版微信内测“朋友圈”功能,对于很多Mac用户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近期最大的微信更新之一了。终于,不用再忍受手机屏幕的限制,能在电脑上刷朋友圈,这感觉就像是当年习惯了用电脑发QQ空间一样,是一种“回归”和“方便”。Mac 版微信“朋友圈”功能的评价: 期待已久,终于实现: 首先,这是最直接.............
  • 回答
    关于“Windows 11 抄袭 macOS”的声音,这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非常热门的话题。要深入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尽量抛开“AI味”,还原一个更具人情味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科技界的“借鉴”和“灵感碰撞”是常态。任何一个新操作系统、新硬件出来,都难免会和现有的成功者进.............
  • 回答
    对于阿里虾米PC/Mac客户端代码注释中出现“穷逼VIP”(BeggarVip)这样的称呼,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令人侧目、并且在许多层面上都站不住脚的现象。我们来好好掰扯一下这事儿,看看它到底触碰了哪些底线,又暴露了什么问题。首先,从最直观的层面来说,这是极不专业的表现。软件开发是一个高度协作、并且需要.............
  • 回答
    苹果自研 Mac 芯片: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苹果公司在 Mac 产品线上逐步淘汰英特尔处理器,转而使用自家设计的 Apple Silicon 芯片,这无疑是近年来科技界最引人注目,也最具颠覆性的举措之一。这场由苹果主导的处理器“换代”,与其说是对英特尔的“弃用”,不如说是一场苹果对自身产品生态和技术路.............
  • 回答
    3月9日发布的Mac Studio和Studio Display,无疑是苹果近期在专业领域一次颇具野心的出击。对于许多追求极致性能和沉浸式视觉体验的用户而言,这无疑是翘首以盼已久的惊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看看这两款产品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以及它们各自的“看点”究竟在哪里。Mac St.............
  • 回答
    上海街头最近多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不是明星,也不是网红,而是形形色色、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却又平凡的普通人——这是苹果公司近期在上海投放的“敬Mac背后的你”系列广告。这波广告投放得相当有声势,从地铁站到户外大屏,几乎无处不在,一下子就把这座城市的脉搏和苹果品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营销的“巧思”:从“产.............
  • 回答
    英伟达CUDA不再支持macOS:对用户、开发者和生态的影响评估英伟达(NVIDIA)宣布其CUDA平台将不再支持macOS,这一消息无疑给苹果生态的用户和开发者带来了不小的震动。曾几何时,CUDA是macOS平台上进行高性能计算和深度学习加速的利器,如今的这一转变,预示着苹果用户在硬件选择和软件生.............
  • 回答
    微信 2.0 for Mac,我跟你讲,这玩意儿刚出来那会儿,简直是 Mac 用户的一场“及时雨”,尤其对于我这种一天到晚离不开微信的人来说。以前 Mac 版微信,说实话,就是个套着 Mac 外壳的 Windows 版本,用起来总觉得不太对劲,卡顿、不流畅、功能阉割,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 2.0 出.............
  • 回答
    蒂姆·库克关于iPad Pro“取代PC,但不会取代Mac”的论断,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值得细细琢磨。这不仅仅是苹果自家产品线之间的定位区分,更是对未来计算形态的一种战略性预测和引导。要评价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 iPad Pro的定位:强大到足以成为“生产力工具”,但有其“边界”首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款在 Connect(); 2016 上闪亮登场的 Visual Studio for Mac,看看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承认,当微软宣布要进军 Mac 开发平台,而且是带着“Visual Studio”这个响当当的名号时,很多人都觉得挺意外,甚至有些怀疑。毕竟,Visual .............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