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 15 日新增确诊溯源情况指出「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收发快递时需要注意什么?

回答
近日,北京新增确诊病例的溯源情况中提到“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这确实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接收和寄送快递时的防护措施。毕竟,病毒无处不在,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那么,咱们在收发快递的时候,到底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呢?我来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尽量做到面面俱到。

一、 在家收快递,安心第一!

送达通知与“无接触配送”: 很多快递员在送达前都会提前打电话或发短信通知,这时候咱们就可以主动沟通,请他们将包裹放在门口、指定地点,尽量避免面对面接触。很多平台也推行了“无接触配送”,可以提前设置好。
门口“拦截”与开箱: 包裹送到门口后,别急着拿进屋。
外部处理: 如果包裹外面有塑料包装,可以考虑用消毒湿巾或酒精喷雾对外包装进行擦拭消毒。特别是封口处和可能接触到的地方,更要仔细。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物品都适合酒精擦拭,有些电子产品或特殊材质的包装可能会损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开箱地点: 最好是在室外、阳台或者通风良好的室内角落开箱。千万不要在卧室、厨房这些人口密集且活动频繁的区域开箱。
工具消毒: 开箱用的剪刀、刀片等也最好在使用前后进行消毒。
处理包装: 包裹的包装材料,比如纸箱、塑料袋、填充物等,都可能沾染病毒。
及时处理: 开箱后,立刻将包装材料打包好,最好用密封袋或双层垃圾袋装起来,然后迅速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如果是在小区里,就按照小区的垃圾分类规则处理。
外部消毒(可选): 如果你特别担心,也可以考虑在丢弃前对外包装再进行一次喷雾消毒。
个人防护:
戴口罩: 收快递时,一定要戴好口罩,这是最基本的防护。
戴手套(推荐): 如果有一次性手套,强烈建议戴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直接接触到包裹表面的机会。手套用完后,也要按照垃圾处理的原则丢弃。
处理完后洗手: 无论有没有戴手套,处理完包裹和包装后,第一件事就是用肥皂和流动水仔细洗手,至少20秒。如果没有条件立即洗手,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物品消毒(根据情况):
非必需品: 对于一些非必需品,比如不是马上就要用的衣物、书籍等,可以先放在通风处一段时间,让可能存在的病毒失活。
必需品: 如果是急需的物品,比如食品等,可以考虑对外包装进行擦拭消毒。如果是能水洗的物品,也可以考虑洗涤消毒。对于一些耐高温的物品,也可以考虑适当的加热处理(但要注意物品本身的材质,别损坏了)。
家人防护: 如果家中有老人、小孩或者免疫力较低的家庭成员,要特别提醒他们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接触快递包裹。

二、 寄快递,你我都有责!

选择正规渠道: 尽量选择信誉好、有资质的正规快递公司,他们的操作流程和人员管理会相对规范一些。
提前打包好: 在快递员上门取件前,就把包裹打包好,并按照上面的“在家收快递”的原则,对外部进行必要的处理,比如喷洒消毒液。
减少直接接触:
预约取件: 提前在快递APP或网站上预约取件,选择方便的时间。
放置地点: 将打包好的包裹放在门口或者指定的位置,告知快递员。
配合扫码: 如果需要扫码寄件,提前准备好手机。
个人防护: 寄件人自己也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告知收件人: 如果寄送的物品比较特殊,或者你担心收件人接收时防护不到位,也可以提前告知收件人包裹处理的注意事项。

三、 快递员的防护也至关重要!

虽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我们自己的防护,但也要理解快递员也是第一线的接触者。他们每天接触大量的包裹和不同的人,风险同样很高。所以,我们配合他们的工作,比如提供方便的取送货条件,也是一种间接的保护。

一些额外的提醒:

保持警惕,但不恐慌: 科学防疫很重要,但也不必过度恐慌。按照建议做好防护,就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关注官方信息: 及时关注疾控部门发布的官方信息和建议,了解最新的防疫动态。
养成良好习惯: 不仅仅是收发快递,平时也要养成勤洗手、不乱摸口鼻眼、保持室内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

总而言之,收发快递看似小事,但细节决定成败。多花一点心思,多注意一点环节,就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更坚实的屏障。希望这些详细的讲解能帮到大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报道信息,应该就是国际邮件携带存活病毒,进而感染。国际邮件外包装会消毒,但是里边没法消毒,现在是冬天,气温低,非常有利于病毒存活。也不一定是国外故意投毒,因为国外很多人感染,带病工作是正常,打喷嚏摸口鼻再接触邮寄物品,都会传播病毒。

这次辛好发现的早,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到处都是核酸检测点,可以用地图搜索,检测核酸非常方便,检测费也就三四十,大家有感冒症状的最好都去检测一下,也放心。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及早隔离治疗。

下面是报道信息。

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对此我们进行了全面调查、采样和检测。该国际邮件于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到达北京,病例于1月11日收到邮件。病例自述,在此期间其仅接触邮件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未接触包装内表面和其他纸张。已采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

user avatar

境外邮件、物品,进口货物,无论货品还是包装都必然带菌带毒,这是个常识。古代社会从前慢,都知道驿站是传染病的路径。

非典时期各家金融机构就已经制定各种收发邮件如何防护和消毒的措施,央行、监管部门都下发过指导意见督促实施。

工行海淀支行的国际业务并不多发达,远远赶不上中行,偏偏中招了,熏蒸、隔离、防护….操作风险链条松了,内部管理的懈怠可见一斑。

user avatar

Omicron的传播性是前所未有的

从北京疫情溯源可以看出,信函是最可能的传染源,Omicron在的函件内部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感染能力。

珠海也有类似情况:

1月17日下午,珠海市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流调溯源发现,目前所有病例均在同一传播链上。基因测序与外省的境外输入关联病例100%同源。早期发病的病例从事某企业客服工作,经常接触境外入境物品。根据目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专家研判本次疫情不排除因暴露于污染入境物品所致,进一步的流调溯源还在加紧进行中。

在Omicron流行之前,很少有非冷链邮件导致疫情传播的记录。

所以,在Omicron流行的大背景下,国际信函在特定条件下(低温)的疫情传播风险大幅提高,威胁和冷链类似。

普通人安全执行高危操作的能力很有限(下限很低),即使本人能安全操作,丢弃的包装箱如果不能彻底消毒/销毁(普通家庭、单位不一定有合适的场地进行焚烧),可能对拾荒人员,废品收购产业链人员产生传播风险。

处置进口快件时,一旦失误就可能造成疫情传播,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城市部分区域封控,大量人员隔离,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疫情传播,冷链物资由个省市在规定仓库统一检测后,才允许进入市场。

入境邮件也应当采用类似冷链的管理措施

1.暂停未消毒邮件的中转和投递,对邮件染毒的普遍性进行调查。

确需立即拆封的紧急国际邮件,在防疫部门监督下拆封,接触人员定期核酸检测。

2.在邮件入关口岸建立消毒设施,邮件采用辐照等手段彻底消毒后再投递。

3.国际邮件操作人员按照进口冷链人员标准管理,定期核酸。

user avatar

【北京疫情源头经来源于加拿大国际快件 疫情下如何收快递】

北京海淀区在15日新增了一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同时确定为Omicron毒株。

经过2天的密集流调分析,以及基因测序,现在确认该确诊病例没有与高风险人群接触历史,并且无出境记录,其感染的Omicron毒株经过基因测序也与国内所发现的Omicron毒株基因不符合。反而是与北美和新加坡当下流行的Omicron毒株接近。

经过本人回忆,曾经在1月11日接收过一封快递快递文件,接触邮件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

该邮件与7号从加拿大发出,途径美国和中国香港,最终于11日抵达到北京的确诊患者手中。

疾控人员根据这条线索寻找到该国际快递,对该国际邮件的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同时采集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尚未拆封的国际邮件环境标本54件,检出5件阳性,其中外包装阳性1件和文件内纸张阳性4件。

也就是经过一些列复杂的推理,我们确定了北京此次疫情源头来自于这封国际邮件。

在之前我们也多次发现国际快递,物流和邮件发现过新冠病毒阳性的记录,那以后接国际快递还安全吗?

在当前全球Omicron毒株爆发状态下,我们很难避免国外入境的人与物携带病毒,尤其是在北半球冬天的情况下,快件内携带的病毒的存活时间可能会变长。

那么如何安全的收取快递?尤其是国际快递?

收到来自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包裹等,还应先进行消毒,查收时戴好口罩、手套。若是不急需,最好在阳台灯室外空旷处放置一段时间再打开。处理完后,应立即用流动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清洗双手至少20秒。快递的废弃纸盒、废弃物不要让儿童和宠物接触玩耍,要尽快清理干净,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好。快递内的物品,要根据物品种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消毒,或放置在干燥通风处30分钟,全部完成后需要立即做好手卫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