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按规定生育三孩,享额外生育奖励假 30 天,配偶享受陪产假15 天,会对生育率有影响吗 ?

回答
关于北京按规定生育三孩,额外增加生育奖励假和配偶陪产假对生育率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减,更触及了家庭的经济、时间、精力分配,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

首先,从直接的经济和时间支持来看,这无疑是一项利好。

生育奖励假30天 vs. 法定产假:北京现有法定产假为98天,加上晚育奖励假等,总产假可能在128天左右。额外增加的30天奖励假,虽然不是天数上的翻倍,但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显著延长女性从孕期到产后恢复的时间。这30天对于产妇的身心恢复、哺乳、以及初期照顾新生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妈妈有更多时间从身体和心理上做好准备,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减少了“真空期”带来的职业焦虑。
配偶陪产假15天:这个假期的增加是尤为关键的一点。传统的陪产假(通常为715天不等,依各地规定)对于男性参与育儿来说,时间往往非常有限。增加到15天,意味着父亲能够更长时间地陪伴妻子和孩子。这不仅能分担妻子的育儿压力,让产妇得到更好的照顾,还能让父亲更早地建立起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培养责任感。这种“共同育儿”的模式,能有效缓解女性在育儿过程中的孤立感和过度负担。

这些时间上的延长,虽然不是直接的现金奖励,但其间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

减少因病假产生的额外支出:充足的休养时间可以降低产后并发症的风险,减少因身体状况不佳而需要额外医疗支出或请病假的可能性。
降低育儿初期对家政服务的依赖:更长的陪产假和产假,意味着父母有更多时间自行照料新生儿,可以适度减少对高昂月嫂、育儿嫂等服务的依赖,从而降低育儿成本。
促进职业稳定:更长的假期意味着女性回归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更大,避免了因长时间脱离工作而导致的职业技能过时或失去晋升机会,从而维护了女性的长期收入潜力。

然而,要说这些政策会直接、大规模地扭转生育率低迷的局面,还需要审慎看待。

政策的覆盖面:这项政策是针对生育“三孩”的家庭,而目前中国生育的主力仍然集中在生育一孩和二孩的家庭。即使是三孩家庭,其数量本身就相对有限。因此,政策的直接受益人群并非生育率的决定性群体。
生育决策的复杂性:生育决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受到经济、社会、文化、个人价值观、教育水平、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养育一个孩子的压力已经不小,再生育二孩、三孩的顾虑更多体现在:
经济压力:房贷、车贷、教育、医疗、日常开销,这些都是沉重的负担。即使有奖励假,但孩子出生后的持续性开销依然是决定性因素。
养育成本: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教育、医疗、课外辅导等投入巨大。
职业发展: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生育和养育孩子往往意味着职业生涯的暂时中断或发展放缓,这在高度竞争的职场环境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额外30天的假期虽然好,但与可能损失的数年职业晋升机会相比,可能显得杯水车薪。
精力与时间投入: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三孩家庭意味着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平衡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这对很多夫妻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社会观念与支持:虽然有政策支持,但社会上对多孩家庭的普遍支持度、托育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激励作用强度:相较于直接的现金补贴、购房优惠、教育减免等措施,延长假期虽然能缓解部分压力,但其“激励强度”可能相对较弱,难以成为驱动高生育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而非解决“雪中送炭”的根本问题。

综合来看,这项政策的影响是积极的,但其对生育率的直接“拉动”作用可能会比较有限。

对已决定生育三孩的家庭: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支持,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生育和养育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对国家生育政策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对尚未决定生育数量的家庭:这项政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软化”生育三孩的顾虑,让他们觉得生育更多孩子,社会的支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要让他们从“不生”或“少生”转变为“多生”,则需要更多综合性的、更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协同作用。

那么,要让这类政策的效果最大化,或者说真正有效地提升生育率,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1. 扩大政策覆盖面与普惠性:例如,对于生育二孩的家庭是否也能提供类似的假期或现金补贴,这样更能触及生育意愿的主体群体。
2.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依然是核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住房成本:多孩家庭的住房需求更大,可以通过购房补贴、租房优惠等方式减轻压力。
教育成本: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外,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的免费或低收费的学前教育、课后托管服务,以及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
医疗成本:完善生育保险,降低婴幼儿和儿童的医疗费用。
3. 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增加普惠性的托育机构,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也更愿意生育。
4. 保障职场女性权益:除了假期,还需要加强对职场女性在生育、哺乳期间的权益保护,杜绝就业歧视,让女性在职业发展和家庭生育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5. 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生育、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减少对多孩家庭的负面评价和压力。

总而言之,北京增加三孩生育奖励假和陪产假,是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一个具体体现,它在人性化关怀和减轻家庭短期压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生育率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改革和支持,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这项政策无疑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它更像是拼图中的一块,要形成完整的鼓励生育的画面,还需要更多、更全面的配套措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说我之前所在医院的(女)护士,如果想生孩子需要走什么流程吧。

首先,需要向所在病房的护士长申请,护士长审批的条件是全病区休产假的护士总人数小于等于2人。

注意,这个2人是包括这位申请生育的护士自己的,一个病区的护士在20-25人左右,也就是不超过10%的休产假比例。

如果已经有2位同病区的护士在休产假了,那么就需要等。等什么,等正在休假的人休完,即使别人的产假只剩下一个星期,也要等这个护士休完回来下一个轮候的护士才能申请。

如果轮候的休产假的护士人数多于1人,那么所有申请的护士就需要“竞争”这个生育的名额。竞争的办法不同科室不同病房的规定可能不太一样,这个主要取决于科室领导尤其是护士长。有的科室是搞抓阄、有的科室是搞论资排辈年纪大工作年限久的优先生孩子。

当然了,一胎一般是优先于二胎的。有的科室为了“公平”,还搞了一些巨复杂的算法来计算谁应该优先休。我听说有的科室一胎的权重系数是1.0,二胎的权重系数是0.5,我很期待回头问问三胎的系数会是多少。

不过,如果在科室内、病房内“脱颖而出“,也不能代表这位幸运的护士就能休产假。因为病房护士长批准的名额还要上报大病区护士长(管好几个科室的那种)、护理部领导层层审批的。护理部会对医院总体休产假的护士比例有一个控制,具体数字我不清楚,大致应该也在5%-10%左右。

通过了病房内竞争、科室内竞争、大病区(好几个科室)内竞争、护理部的最终审批后,这位幸运的护士就能开始休产假了。

作为女职工的法定权益,我们的护士是能休满128天产假的(其中国家规定98天、北京市奖励30天),休产假期间的工资当然是照发的。

只不过,真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工资”——只有基本工资,一个月4~5K左右,没有奖金、不享受年终奖、没有其他的福利补贴。

我们的护士正常上班一年是有18-20W左右的,休产假这一年,差不多打个5折吧。

当然了,钱虽然少了,但也没有了夜班、倒休、节假日班,所以有比较善于苦中作乐的同事,能够以此自我安慰。

有没有感觉我这里好像说漏了什么?……没错,只是能休“产假”,问题是,要是申请上了产假但没怀上呢?

对不起,那就回来上班,下次申请至少1年以后再说吧。

那你说?我能不能先怀孕,再申请休产假呢?肚子都大了,医院总不能不让我休吧。

嗯,社会主义的医院是很人道的。要是真意外怀孕又“意外”地没有提前发现、提前申请获得批准,也是可以休的。只不过,这时候休的可就是事假了。

128天事假,无薪、本年度其他月份全勤奖扣光的那种。

没有开除,就是编制给你带来的最大“保障”了。

哦对了,听说女职工的家属还有陪产假。我们也有很女护士的丈夫就是本院的医生,但是有谁在老婆生产期间休陪产假吗?没听说过……我们连年假都很难正常休上,陪产假,闻所未闻。

之前我说过有个男同事的爱人在我们医院妇产科分娩。但由于是提前于预产期的,同事没有准备,那天还在急诊值班。于是结结实实地过了快10个小时才见上自己的老婆孩子。

然后,他休了5天假陪老婆。这五天假里,还有一个值班,是自己找其他同事替班,回来以后要还的。

嗯,以上就是这些北京地区三甲医院在岗在编的正式职工的产假待遇。现在知乎上的年轻人都开始热衷于“师医公”,“师”、“公”好不好,我不知道,医么,我只能说冷暖自知了。

而那种,走第三方劳务派遣的合同制医护人员能不能休、怎么个休法,你猜?

而那堆,开始搞7天工作制医院的同志们,你猜?

而那些,没有编制保障的普通企业员工,你猜?

而这次,三胎的“奖励”假期,会不会变成空头支票,你猜?

user avatar

北京能生的起三胎的家庭,得是什么家庭呢?房子怎么也得100平以上吧,毕竟三个孩子加夫妻两个人,如果有父母或者保姆,那最少也得三室或者四室吧?100平米,怎么也得五六百万吧,再加上养育三个孩子的钱,先不说给孩子买房,就拿教育费用来说,三个孩子将来上辅导班,最少也要一年也得十几万吧?如果是中学阶段,费用更高。稍微加点医疗费用,养育孩子每年开支最底线就得20万以上,而且是持续到孩子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这还不算赡养父母的钱,房贷的钱。

北京不缺富人,富人不在乎这三十天假期,以前生,现在照样生。中产家庭考虑养娃的时间和物质成本,几乎不会生三胎。所以谨慎看好这个政策。

其实我觉得如果单纯鼓励生育的角度,给生三孩家庭提供廉租房,共产房,共产房可以适当降低个人付款比例,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办教育,社区提供养儿育儿服务。但以欧美国家的经验,生物陷阱一旦陷进去,只会越陷越深,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父辈的受教育年限短,家庭教育支出也少。以前生孩子更多的是家庭责任,以后更多的是社会的责任。

user avatar

在北京养大一个孩子要多少钱?100万应该是非常非常保守的吧。30天产假值多少呢?不超过1万块吧。产假很多地方只发基本工资。

所以在北京敢生三胎的家庭,还差这30天假吗?

还有这个产假带薪吗?谁出钱?目测除了利好北京编制以外也没什么用。

房价,是国本,万万不能降的。

只能到处给大家凑点份子了。

ps:老实说还是攀枝花那种发钱更公平一点。这种所谓产假就和退休金一样,简直加剧社会贫富分化,非要说劳斯莱斯代金券没用也不客观,起码对富人有用啊。你们想想能在北京没有工作后顾之忧敢请这种3胎产假的都是什么单位。

user avatar

老实说,当实行了这个政策以后,一定会推动三胎的生育,对于出生率一定是向上推动的,虽然幅度不会太大,但一定是改善的。

网上在讥讽这个政策的人,其实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这个政策的目标用户。你看看知乎上嘲笑这个政策的人,那现在说我买不起劳斯莱斯,难道是因为摇不到号的人………这政策跟他们有半毛钱关系吗?那些人连对象都不一定有有对象,还没结婚,结婚了连一胎都不生,三胎政策关他们什么事儿?

这事儿其实特简单,这个政策针对的是那些已经生了两胎的人。你觉得那些愿意生两胎且已经生了两胎的父母,有几个会到网上来嘲讽三胎政策?

当然,大家都知道,改善作用有限,毕竟,有二孩还愿意再生的是少数,更别说是北京。人口增长重点会来自小城市和农村。

user avatar

从我个人不成熟的生活观察角度来说,大家从法律角度上来说似乎从来不缺产假,但从生活角度来说绝大多数人无法找到按照规定带薪放产假的工作。

产假是企业的负担,但规定不由企业做出。

能做出产假规定的单位,自身产生效应的根源往往也不来自于自身。

就算从“先让一部分人放起来再说”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分人的群体似乎也总是高度重叠.....

user avatar

你瞅今儿热搜,是人民群众不肯生孩子吗?生一个都养不起,三个咋养?

生个孩子让他上个还凑合的学校,已经全家扒了一层皮了,还不一定有学可上。

更别说家长花大钱给孩子报个辅导班全打水漂了。

这俩新闻一起上热搜,真是讽刺。

好的资源就那点,国家怎么分配都不可能分配平均的。

比起孩子输在起跑线,很多人不愿意让孩子过那样的生活罢了。


user avatar

我认识的人里面,原装家庭现有三个未成年孩子的,只有两家。

一个是我二哥,他自己有一辆发现,一辆AMG,一辆领航员,一辆商务,一辆炮(去河边捡石头用的),我二嫂开一辆S,他家三个儿子,12岁,10岁,6岁。

另一家三孩的是个厨师,老婆无业,生了三个女孩,大的七八岁了,他们是打算要儿子的。两口子对孩子们不错,基本上都能吃饱穿暖。那厨师也经常把饭店里剩下的食材带回家,给孩子们做饭,我在他家吃过饭,味道不错。

我想,以上两夫妇都不需要假期。我二哥是老板,无所谓假期;厨师有假期也不会休,休假没工钱,再说,哪有带薪休假这等好事会轮到一个厨子头上。

社会两端的人,恐怕都对这假期没感觉。真正需要这假期的,是制定政策的那个阶层。因为当年计生的时候,这些人是被计划得最厉害的那一批,这算是一种报复性反弹吧。

我国有个奇怪现象,比如禁止补课,对我二哥和厨子都没影响,影响得是中间那批;比如医保政策,我二哥和厨子都是一个态度,生病报销不报销都是一个治法,但中间那批人不一样;甚至连知乎,大部分话题也都是与两端人口无关的。

这其实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我们的社会日益分化成三个等级,两头沉默,中间聒噪,两头日复一日得活着,中间日复一日得半死不活。所以,中间那批人道德观就随风倒,翻翻前几年的知乎,清一色得唾骂当初违反计生政策超生的人,今天又变成了一种酸,我生不起,生不起……

所谓国运,也就是如此吧?

感恩国家,在我困难的时候禁止我困难,在国家困难的时候,又禁止了我困难。

user avatar

北京市购房满1000万减1000,会对购房率有影响吗?

user avatar

乃入见。问:“何以繁衍?”公曰:“凡生三子,妻假三十,夫假十五。”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user avatar

这个所谓的“生育奖励假”属于国家法定假吗?休假期间工资怎么发?由谁来发?

user avatar

我们认真讨论生娃这件事,而不要老去讨论放假发补助这些隔靴搔痒的事。

刚有个朋友说:除此以外号召企业另外奖励1-3个月假期,第三胎最多可以休10个月啊,这爽死了。要是单位女同事讲究策略,可以入职后连着摸鱼五年。

我就很直接,我说你不要把生孩子当成养猫行不?

没有人会把这种事拿来换假期!

咋摸鱼啊,三个孩子,你见过三个孩子么?摸鱼!

而这个朋友自己本人,30多了,你爸妈退休后暑假来你这边照顾你,给你做饭打扫卫生,你想你要是还有2个哥哥,他们还有孩子,一个北京一个上海,你在深圳,你爸妈玩得过来?

一个孩子养到三十多,正常发育,没病没灾,考个正常大学找个正常工作,过上普通人生活,这是很难的。

需要很好的运气,需要避开很多艰难险阻。

你养三个孩子,相当于拿三把手枪对着脑门玩三轮俄罗斯轮盘。

过一阵子给脑门来一枪,谁受得了?

现在成年后还有大量的网赌网贷,各种金融诈骗,你一个孩子能守着,三个孩子你都能日常盯着?

所以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三个孩子,各个牛逼,而且是分别牛逼,而且这个牛逼还和你没什么关系,你继续上你的班喝你的酒打你的牌过你的日子,孩子就是自己楞牛逼,思想独立,身心健康,还对你特别孝顺,而且孩子对象一家人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你生三孩子这件事的收益才会大于你的付出。

更何况要么年轻时候两个人一方完全放弃事业生 要么家里老人无敌保姆,男人工作顺利能赚大钱。

特别是现在普遍晚婚晚育,生娃时精力已经严重下坡路了,三十多熬通宵弄娃你根本没有那个精力。

而且我说个只有已婚有孩子的普通家庭才能明白的核心问题:

学区房是一套换一套…

你三胎总不可能排排坐吧,老大高中,老二初中,老三幼儿园。

你以前卖了小学学区房回血换初中学区房,现在你敢卖么?

全部买下来,哪来的钱兄弟…

最近身边不少这种盲目大龄要二胎,最后来了个畸形儿不得不继续的悲剧,全家都拖下水,也不知道咋想的。

任何时代,生孩子这件事都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为,放你几年假,给你补贴几千甚至几万块钱,都不要盲目跟进,那是在用自己家庭的生命质量赌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