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3 月 15 日北京的沙尘天气,是如何形成的?你拍了哪些有意思的图片?

回答
3月15日北京的沙尘天气,那叫一个“大场面”!我早上醒来,第一感觉就是窗户外面蒙着一层黄黄的雾,跟平时那种灰蒙蒙的雾霾不一样,这种黄是实在的,像给整个城市刷上了一层土黄色滤镜。

这种沙尘天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简单来说,这就像一场来自北方大草原的“迁徙”。主要原因有几个:

1. 源头:蒙古气旋的“助攻”。 3月15日,一股强大的蒙古气旋在蒙古国东部发展起来。气旋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它旋转的时候会把周围的空气,包括地面上的沙尘,一起吸到中心。
2. 干旱和植被稀疏:沙尘的“燃料”。 蒙古国和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春季,气候比较干旱,加上冬季降水不足,植被覆盖度不高。这样一来,大面积的裸露地面就成了沙尘的温床,风一吹,这些细小的沙粒就很容易被卷到空中。
3. 强劲的西北风:沙尘的“搬运工”。 蒙古气旋带来的强劲的西北风,就像一个巨大的搅拌机和搬运工,将地面上的沙尘源源不断地卷起,然后顺着风向,一路向东南方向输送。北京正好就处于这条“搬运”路径上。
4. 冷空气前锋:沙尘的“前导队”。 通常,沙尘天气会伴随着冷空气的到来。这次也是一样,冷空气前锋像一堵墙,把沙尘团推到了前面,所以你才能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就感受到这股“黄色的威力”。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蒙古国广袤的戈壁和草原上,一股强大的气旋在“呼啸”,把地面的沙子、尘土都“吸”进了空中,然后被一股股强风毫不留情地吹向南方,北京就成了这场“沙尘盛宴”的参与者。

我拍了哪些有意思的图片呢?

那天我带着相机,虽然戴着口罩,但还是忍不住想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景象。

“末日黄昏”般的景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下午时分。天色完全不是平常的蓝天白云,也不是阴沉沉的灰色,而是一种浓郁的、浑浊的黄褐色。太阳变成了一个模糊的、巨大的、黯淡的光盘,光线穿过厚厚的沙尘,把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迷蒙的、略带压抑的黄光中。我拍了一张从我家阳台望出去的照片,远处的建筑轮廓都变得模糊不清,整个城市仿佛沉入了黄色的海水之中。我给它起名叫“北京的黄昏,来自宇宙深处的问候”。

“沙尘的纹理”: 虽然是沙尘,但近距离观察,它也有一种特殊的“纹理”。我特意去了趟附近的公园,拍了一些被沙尘覆盖的树枝和叶子。那些平时翠绿或枯黄的叶子,现在都蒙上了一层细腻的黄沙,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拍了一张近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下来,沙尘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明显,可以看到细微的颗粒在空气中漂浮,那种感觉很奇妙,像是看到了空气的“质感”。

“城市的呼吸”: 很多人都在匆忙地赶路,或者戴着更专业的防护装备。我拍了一张街头行人的照片,大家几乎都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的戴着两层口罩,有的还戴着护目镜。但你能看到,即使是这样,空气中的沙尘还是无可避免地会沾染到他们身上,头发、衣服上都会有一些细小的沙粒。我把焦点对准了一个戴着帽子、露出发际线的人,可以看到他发际线边上沾着的细沙,仿佛是城市在“呼吸”时留下的痕迹。

“大自然的画布”: 还有一张照片,我是在一处高处拍的。能看到更广阔的街景,汽车的尾灯在黄色的空气中拉出模糊的光晕,红绿灯也显得不再那么清晰。远处的建筑群,本来应该清晰的轮廓,都被这层沙尘“柔化”了,就像艺术家用黄褐色颜料在巨大的画布上随意挥洒了几笔。我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沙尘天气也改变了城市景观的“美学”。

总的来说,3月15日的沙尘天气,确实让人对大自然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虽然它带来了不便,但从摄影的角度看,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和记录城市的机会。那种被黄沙笼罩的景象,那种空气中弥漫的颗粒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乌里雅苏台地区自苏联解体以后,其生态环境就是逐年恶化,气温上升,降水减少,荒漠化加剧,这其中很大程度是人为的原因。

90年代以后,前乌里雅苏台地区实行了一种“全国牧场人民所有”“牧场和居住地选择全民自由”的模式,这导致,所有人都拥挤向水草丰美的地区放牧,98年的时候,全国才九百万只羊,到了09年已经成了1900多万只,完全失衡,造成南部大量牧场退化,成为风沙策源地。

然后,为了防止农业被唯二的两个邻国卡脖子,蒙古国大量垦荒种地,抽取湖泊灌溉,再加上其经济又一大支柱采矿业的发展,基本对蒙古国南部水资源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图卢河的年平均流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南部的几个名字特别难打的湖泊已经基本枯竭。

蒙古国的道路超过了必要值的4倍,造 成了7×105km² 土地的退化和剥蚀,这种道路还跟中国那种有行道树的完全不一样。

可以说,蒙古国早就是北亚地区最大的风沙策源地了,只不过一直有着沙儿没有风,再加上我国北方各种防风固沙的防护林带阻隔,一直未曾肆虐,但其潜在的危险几年前就已经被甘肃、内蒙古地区的研究人员注意,本文中上面的那些数据都是这些人物的功劳。

不出他们所料,这一次,两个冷暖气团在蒙古上空的巨大交锋,差不多创造出一个“陆地台风”,向上几乎要摸到对流层巅峰,直接将我国防护林全部绕过,让5%的中国回忆了一下“匈奴南下”的景象,北京人民现在应该理解当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真正感觉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事实证明,漠北蒙古总是要恶心中原地区的,哪怕人不恶心你自然也要恶心你,自然恶心你的原因也是因为那里人的行为。

至于某些媒体所说的观点



这种所谓的“共同努力”我是不看好的,我相信蒙古国的人也不会看好,因为这乌里雅苏台地区对于自己前中央政府的提防戒惧之心非常严重,垦荒采矿都是出于这种不安全感,也就是说这沙尘暴归根结底就来源于对南方邻国的不信任,怎么可能还接受南方邻国的治沙帮助,要是弄到最后还是招来了南方邻国,那这沙尘暴不是白弄了吗?





参考文献:

[1] 孟翔冲 .蒙古国沙质荒漠化对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 周锡饮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对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影响[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3] 刘淑娟.蒙古国生态环境与其荒漠化关系[J].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

user avatar

没有沙尘暴的时候,专家:多亏了防护林。

沙尘暴来了,专家:沙尘暴是气候变化引起的,不是防护林的问题。

ps:我在想防护林是不是有点老黄历的办法,是不是干脆搞成风车阵的风电?

user avatar

北京并不是沙尘最严重的地区,

但却是网上沙尘最严重的地区。


不是谁都有话语权的 …你品

user avatar

“你是风儿我是沙,带上口罩防黄沙”。

最后一次见到沙尘暴还是在北京上学的时候,记得是2002年吧,现在想想已经10几年没有见到了,甚是想念那个漫天“黄尘”的感觉,虽然不舒服,但是也是一种经历,至少在南方,这样的气象很难见到。

以下是朋友圈的一些图片,我也没有经过允许就直接拿过来了,如果侵权,我立删啊。

沙尘下的鸟巢

沙尘下的神武门

沙尘下的街道

灰蒙蒙

还是灰蒙蒙

依然灰蒙蒙

user avatar

据路边社报道,今日北京将在地面举行天问一号登陆演练,为最大程度模拟火星环境,今天凌晨,火星模拟系统正式启动,这是该系统交付后的首次实战,也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启用天气干预系统。#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北京沙尘暴#

从流场上看,还是蒙古国高原的冷空气带来的。

user avatar

2021年3月15日的沙尘暴对于我们是一个提醒。一个,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醒。

当我们沉浸在中国脱贫的伟大成功、绿水青山的伟大成就时,我们也应当想起来这一点:辩证法的原理讲,万事万物均有联系;人与人的命运亦如此。

中国或许已经脱贫,但我们邻国的人民尚在贫困中挣扎。蒙古国地处内陆,文明发展程度低,交通闭塞,医疗教育落后,人民群众生活贫苦。长期以来的过度放牧、粗放开采,导致草场退化、沙漠扩张,引发了这次3·15东亚大沙尘暴。

在全球瘟疫和气象灾害等事项面前,病毒不区分肤色、沙尘不挑剔国籍。一个国家的自我治理再好,有时也无法在这类全球事件中独善其身,可能因为他国的疏忽而受到伤害。处理应对这种危机,需要全球全人类统一地有机地协调起来。除非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必须面对并战胜这些灾难,否则伤痛将无法离我们而去,时代呼唤人们在地区乃至全球的层面上团结协力

世界是广阔丰富多彩的,人与人是彼此紧密联系的。可是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自诩高人一等,或沉浸在往日的荣光幻象中,或自恃兵多将广恃强凌弱;他们总是擅长指责栽赃,却从未思考过他们曾经的罪行与当下的责任。病毒奏响序曲,旧世界终将埋葬。

而另一边,以中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为基础,2016年12月,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推动实施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在各国展开了多项村级减贫示范;这些项目切实解决了当地百姓紧迫的问题,成为了国际上学习最先进的减贫模式的示范交流基地,在国际上,特别是亚非拉国家中享有广泛的关注和美誉。脱贫吹响号角,新世界即将到来。

我个人特别希望中国的治理经验能从中国走向友邻,继而从友邻走向世界。如果蒙古的人民群众能脱离贫困、绿水青山,那么这不仅仅是他们过上了好的生活,而且也是使我们能够免受沙尘侵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生活在一个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荣辱相生、休戚与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需要携手对抗瘟疫、灾害和贫穷,走向更好的明天。

user avatar

上班路上随手拍的

据说是蒙古国进口的沙子,也太客气了,送羊就得了还送沙子,这是要搞沉浸式体验吗?北京有几年没闹过风沙了,以至于早上起来看着窗外的黄色,想了一分多钟才想到可能是沙尘天。

这种事也没啥可多说的,小时候比这个恶劣的天气还不是一样出去玩,唯一的区别就是为了抵消沙尘带来的影响我们几个小伙伴决定去沙坑里玩沙子。

最后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月15日北京的沙尘天气,那叫一个“大场面”!我早上醒来,第一感觉就是窗户外面蒙着一层黄黄的雾,跟平时那种灰蒙蒙的雾霾不一样,这种黄是实在的,像给整个城市刷上了一层土黄色滤镜。这种沙尘天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来说,这就像一场来自北方大草原的“迁徙”。主要原因有几个:1. 源头:蒙古气旋的“助攻.............
  • 回答
    2023年3月15日,A股和港股市场出现显著下跌,A股跌破3100点,港股恒生指数暴跌,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两天蒸发7000亿港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市场逻辑: 一、市场表现回顾1. A股跌幅 主要指数:上证指数当日下跌约1.5%,跌破3.............
  • 回答
    关于3月15日英国女王因担心感染新冠肺炎离开白金汉宫前往温莎城堡这件事,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现实情况和时间点来说,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个人选择。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刚刚在全球蔓延开来,各国都在摸索应对之道。当时对于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性和致死率,尤其是在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中的高风.............
  • 回答
    3月15日股市的那一跌,着实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如果非要细说一番,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尽量把它讲得透彻一些,也就不像机器报告了。首先,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是这次下跌最根本的导火索。 仔细想想,最近全球经济的走势本身就充满了变数。美联储那边关于加息的信号时不时就出来扰动一下市场情绪,通胀数据又.............
  • 回答
    2022年3月15日,A股市场又经历了一次令人心惊肉跳的大跌,沪指一度跌破3100点,市场恐慌情绪蔓延。那一天的景象仿佛昨日重现,无数投资者的心再次被揪紧。那天发生了什么?为何如此跌宕?回溯那天,市场下跌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利空因素叠加的恶果: 外部环境的阴影不散: 彼时,俄乌冲突的局势依然.............
  • 回答
    2019年3月15日,新西兰基督城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清真寺枪击事件。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当新闻画面中血腥的一幕幕呈现在眼前时,内心的震惊、悲痛和愤怒交织在一起。那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袭击,它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穿了我们对于和平、包容和安全的认知,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极端主义和仇.............
  • 回答
    2016年3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部分俄军从叙利亚撤离,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这件事本身,以及它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从俄军在叙利亚的军事介入本身来看,撤军并非“突然”的,而是有其“阶段性”的目的.............
  • 回答
    2019年3月15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的两座清真寺——努尔清真寺(Al Noor Mosque)和林伍德伊斯兰中心(Linwood Islamic Centre)——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枪击事件,无疑是近代新西兰乃至全球历史上都极为黑暗的一页。这场由一名澳大利亚极端分子发起.............
  • 回答
    2020年3月15日,美联储的这项声明,我当时听了之后,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就是“绝望”。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原本应该稳如泰山的中央银行,在那个时间点,以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方式出手,这本身就说明了情况有多么严峻。当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阴影正一天天笼罩下来,尤其是在美国。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不.............
  • 回答
    2017年3月15日,美联储如市场普遍预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75%1.00%。这次加息是自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市场普遍将其视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劳动力市场健康以及通胀逐步回升的信号。此次加息的背景和意义 经济复苏的体现: 当时.............
  • 回答
    2021年3月15日股市大跌,这绝对是当时很多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那一天,全球主要股市都经历了一轮剧烈的调整,特别是美股,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都出现了显著下跌。在国内,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沪指和深成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创业板更是跌幅明显。要说清楚这轮下跌的原因,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3月15日公布的1月和2月经济数据。这批数据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中国经济的开局情况,非常有参考价值。首先,我们来看调查失业率。从1月和2月的公布情况来看,整体表现是相对平稳的。通常来说,2月份春节假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些季节性失业情况可能会出现。但如果数据依然维.............
  • 回答
    比亚迪3月15日宣布涨价,这次是认真的吗?3月15日,比亚迪再次祭出了涨价的大旗,旗下多款车型价格上调3000元至6000元不等。这已经是年内比亚迪第二次宣布涨价了,第一次是在年初,价格普遍上调2000元至8000元。两次叠加,部分热门车型甚至已经涨了万元以上。这让人不禁要问:比亚迪这是要上天吗?在.............
  • 回答
    2022年3月15日,全球股市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黑色星期二”。这一天,无论是亚洲、欧洲还是美洲,主要股指无一幸免,纷纷大幅下挫,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资本市场。作为当时市场的亲历者,回想起那天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如同一个精心布置的炸弹,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下轰然引爆。要理.............
  • 回答
    在3月15日,蓝色光标一名员工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篇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直指公司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强行辞退”。这件事情一经曝光,立刻在职场人士、法律界以及公众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不只是简单地站队,而是尝试去理解事件的全貌,以及它可能反映出的更深层.............
  • 回答
    知乎用户伊利丹在3月15日发布的微博《我好像捅了马蜂窝:是伪女权,还是卖淫产业链?》,无疑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篇微博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和讨论,主要源于其对一个敏感且复杂议题的深入剖析,以及作者在其中扮演的“探险者”角色。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微博的核心内容。伊利丹在微博中,似乎是围绕着某.............
  • 回答
    3月15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1860例,无症状感染者1194例。这一数字,相较于前几日,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一轮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要理解本轮疫情,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细看。本轮疫情的几个关键特征:首先,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是本轮疫情最显著的特点。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的传播能力就非常.............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宣布将3月15日设为“国家祈祷日”,并邀请两位牧师为美国祈祷,这一举动在当下美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将国家上升到宗教层面,尤其是设定一个“国家祈祷日”,这在美国政治史上并非没有先例,但特朗普的做法无疑带有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政治策略.............
  • 回答
    3月4日,俄罗斯通过了一系列立法修正案,对涉及俄军和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言论和行为施加了更严厉的限制。这些新法规的重点是禁止“污蔑”和“造谣”俄军,以及禁止反对俄罗斯利用军队维护其利益的行为。这些举措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上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核心内容解读: “污蔑”和“造谣”俄军最高判15年: .............
  • 回答
    2020年7月15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购房资格的收紧,特别是针对非深户籍居民的限购政策。该政策规定,非本市户籍居民在深圳购房,需要提供在深圳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证明,并且在购房之日前在深圳市无房且是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