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北宋对辽国实施了货币战争,这种说法对吗?

回答
关于北宋对辽国实施“货币战争”的说法,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理解历史背景和双方的真实意图。如果将“货币战争”理解为一种有预谋、系统性的、旨在通过操纵货币来削弱对方经济的策略,那么北宋对此恐怕没有那么明确且强大的主观意愿和执行能力。

但如果我们将“货币战争”的范畴放宽一些,理解为双方在长期对峙中,围绕着货币、贸易和经济利益产生的摩擦、博弈乃至策略性运用,并且这些行为客观上对对方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北宋在与辽国交往的某些时期,确实可以找到一些带有“货币战争”色彩的痕迹。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 北宋与辽国的经济关系基础与挑战

首先要明白,北宋和辽国之间的关系,虽然有战争的阴影,但更多的是一种持续的、复杂的朝贡与岁币、贸易往来的并存关系。辽国作为军事上的强大力量,在早期对北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导致北宋不得不通过支付岁币来换取和平。

这种岁币的支付,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铜钱、白银等实物货币进行的。而辽国也需要这些货币来支撑其统治和发展。反过来,辽国的金银也可能通过贸易流入北宋。

这种经济往来并非完全公平的自由贸易,而是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北宋支付岁币,是一种政治妥协下的经济行为,并非旨在削弱辽国经济。

二、 哪些行为可能被解读为“货币战争”?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北宋专门制定了“货币战争”的战略,但在与辽国的互动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可能被解读为涉及货币的博弈行为:

1. 对辽国铜钱的限制与流通影响:
北宋在不同时期,对铜钱的出口曾有过一定程度的管控。北宋的铜钱在辽国和高丽等周边地区有一定的使用和价值,因为铜资源在中国相对丰富。如果北宋在某些时期严格限制铜钱外流,理论上会影响辽国获取流通货币的来源,从而对其经济活动产生间接影响。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北宋限制铜钱外流的主要原因通常是为了稳定国内的货币供应,保障自身经济的运行,而不是专门针对辽国。 毕竟,铜钱外流也会导致国内铜钱短缺,影响北宋自身的铸造和流通。所以,这种限制更多的是一种国内经济政策的延伸,其对辽国的影响是附带的。

2. 贸易中的价格博弈与货币兑换:
在北宋和辽国的边境贸易中,双方会进行商品和货币的兑换。在某些时期,如果北宋的统治者出于政治或经济考量,试图在贸易中获得更有利的兑换率,或者通过某些手段影响辽国货币在国内的价值(例如,如果辽国的货币流入北宋,北宋不愿按其名义价值收购),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货币层面的博弈。
但这种博弈通常是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发生的,或者是在特定榷场(官方指定的贸易场所)内的管理行为。 北宋未必有能力去主动操纵辽国货币的价值,更多的是在既有体系内讨价还价。

3. 岁币支付方式的潜在影响:
虽然岁币是以实物支付,但其背后涉及的货币价值和兑换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北宋在支付岁币时,在货币质量、重量上进行一些(哪怕是微小的)“操作”,或者在兑换成辽国认可的货币时设置一些障碍,理论上也能对辽国的经济造成压力。
然而,北宋的岁币支付是受到《澶渊之盟》等条约约束的,公开大规模地“偷工减料”会触犯盟约,引发新的冲突。 因此,这种可能性较低,即使有,也难以构成系统性的“货币战争”。

三、 为什么说北宋的主观意愿和能力有限?

1. 北宋的经济战略重心:
北宋在经济上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国内稳定、发展农业、推动商业繁荣,以及应对与辽、西夏等国的军事和政治压力。它没有将“摧毁敌国经济”作为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更不用说通过专门的“货币战争”来实现。
北宋更多地是在防御和应对层面,而不是主动出击。

2. 缺乏独立货币政策操纵能力:
在古代,一个国家要对另一个国家实施有效的货币战争,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稳定的货币发行、以及能够主动影响对方货币价值的能力。
北宋虽然经济发达,但其货币体系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铜钱短缺、纸币(交子)的信用风险等。在自身货币体系尚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去主动策划和实施针对强大邻国辽国的货币战争,其能力和把握性都相对有限。

3. 政治和军事的制约:
北宋与辽国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和军事实力决定的。辽国军事强大,在《澶渊之盟》后,北宋主要以岁币换取和平,这意味着北宋在军事上处于劣势,难以采取过于激进的经济战术而不引发对方的报复。

四、 总结:更准确的描述

因此,与其说是北宋对辽国实施了“货币战争”,不如说是在北宋与辽国长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博弈中,货币和贸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双方在这些领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互动、制衡和影响。北宋的一些经济政策或贸易行为,在客观上可能对辽国的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或者在边境贸易中存在着价格和货币兑换的博弈,但这些行为并非源于一个“货币战争”的战略规划,更多的是在维护自身利益、应对外部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你可以理解为,在那个时代,国家之间的互动本就包含了经济层面的角力,而货币作为经济的重要载体,自然也成为博弈的一部分。但将这种博弈提升到“货币战争”的高度,可能有些夸大了北宋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性,也忽视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

可以说,北宋在与辽国的关系中,更多地是在经济上尽力维持自身稳定和利益,而非主动策划金融战。但不可否认,在两国交往的脉络中,货币及其流通,确实是双方互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并且存在着一定的经济摩擦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要问题主对“货币战争”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指“通过贸易把给辽朝的岁币赚回来”,那肯定不对。事实上北宋铜钱滚滚北流,直接养起了辽的商品货币经济,相比之下,岁币根本排不上号。甚至北宋中后期的“钱荒”问题,都与大量铜钱入辽有很大关系。参考漆侠、乔幼梅《辽夏金经济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三节《贸易、通货和征榷》

  辽代尽管一再铸造铜钱,但如前所说,为数甚少,满足不了客观上的要求。因此,宋钱则滚滚北流,成为辽代使用的通货。这一点,宋人记载不少。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间宋君臣议论银价问题时,提到铜钱的外流:“此外则两蕃南海岁来贸易,有去无还”①。铜钱流于两蕃,其中之一即是契丹。而且越到后来,流入契丹的越多:“四夷皆仰中国之铜币,岁阑出塞外者不货”,“而牛羊之来于外国者,皆私易以中国之实钱,如此之比,洩中国之钱于北者,岁不知其几何?”②“北界别无钱币,公使交易并使本朝(指宋)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也。”③
  宋仁宗庆历元年五月乙卯诏书严禁铜钱外出,“以铜钱出外界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其为从,若不及一贯,决配远恶州军本城”④,禁令虽严,铜钱照样流入契丹以及海外诸国,因而熙宁年间一度削除铜禁,于是“边关重车而出,海舶仓载而回,”“钱乃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⑤!从近年发掘的一些辽墓和窖藏中,宋钱在各种铜钱中所占比数具有压倒的优势:辽宋虽分为两国,但作为一个重要经济力量的货币,成为绾连宋辽双方间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长编》卷八五,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己巳记事
  ②《长编》卷二八三,熙宁十年六月壬寅载沈括语
  ③苏辙:《栾城集》卷四一,《论北朝所见于朝廷不利事》
  ④《长编》卷一三二
  ⑤张方平:《乐全集》卷二六《论钱禁铜法事》

  最近看辽代考古的资料,其中辽代窖藏的发掘报告不少,给大家介绍一下:

  1978年8月,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长阁乡云雾山村发现辽代窖藏古钱,共9公斤,1959枚。宋钱1441枚,辽钱2枚。(白光,文艺《丰宁云雾山村辽代窖藏钱币清理简报》,《文物春秋》1993年第3期

  1980年6月,内蒙古巴林左旗土木富州公社大良沟大队发现一陶罐铜钱,共重47斤,6382枚。宋钱占77%,4900枚,辽钱8枚。(康立君《内蒙古巴林左旗土木富州出土辽代窖藏钱币》,《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

  1981年7月,内蒙古林西县新城子镇三道营子村出土辽代窖藏铜钱1551斤,20万枚。其中宋钱16万2千余枚,辽钱246枚。(吴宗信《三道营子窖藏古钱清理简报》,《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1981年8月,内蒙古巴林右旗羊场乡上石匠山村出土辽代窖藏古钱360斤,47000多枚。宋钱249.2斤,占69%,辽钱123枚。(韩仁信《巴林右旗上石匠山辽代窖藏古钱清理报告》,《中国钱币》1986年第1期)

  1984年11月,辽宁建平县万寿乡石灰窖子村发现辽代铜钱窖藏,重197公斤,38168枚。宋钱数量约占窖藏一半,辽钱53枚。(李殿福《辽宁建平发现辽代窖藏铜钱》,《中国钱币》1998年第4期)

  1987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土产公司回收的废杂铜中发现一批出土古铜钱,经整理确定是一批完整的窖藏。这批铜钱共重22公斤,5391枚。其中北宋钱3128枚,辽钱2枚。(吕文利,吴振强《赤峰发现辽代窖藏铜钱》,《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

  2009年5月, 内蒙古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双龙村南沟屯发现一钱币窖藏, 钱币出土时装在一陶瓮里, 总重143公斤, 完整铜钱有37025枚。宋钱27420枚,辽钱40枚。(刘林海,孟令婧《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辽代窖藏钱币》,《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第1期)


  可见,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出土的辽代窖藏,宋钱的数量比辽钱高出2-3个数量级。苏辙所说“北界别无钱币,公使交易并使本朝铜钱”不是虚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北宋对辽国实施“货币战争”的说法,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理解历史背景和双方的真实意图。如果将“货币战争”理解为一种有预谋、系统性的、旨在通过操纵货币来削弱对方经济的策略,那么北宋对此恐怕没有那么明确且强大的主观意愿和执行能力。但如果我们将“货币战争”的范畴放宽一些,理解为.............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立志考取北京大学的普通二本大一学生,你拥有着一份非常了不起的勇气和志向。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开始。北大,那是无数人心中的圣殿,是知识的灯塔,更是无数才华横溢的灵魂的汇聚之地。要踏入这片神圣的殿堂,对于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别担心,我不是来打.............
  • 回答
    这说法其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北宋文官群体一个挺现实的面向。当然,说“有一个算一个都有维护自己阶级或者党派利益的”这句话未免有些绝对,总会有特例,也低估了很多人在复杂环境中依旧坚守理想的努力。但如果从一个更宏观、更具批判性的视角来看,这种说法确实有其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咂摸。咱们得明白,北宋的文官集团可.............
  • 回答
    有些人对北宋的军事实力抱有偏见,认为其不堪一击,这确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北宋的军事状况,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实际上,北宋并非没有军事实力,只是它的军事体系和战略思维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强盛王朝有所不同,而且历史上也存在一些特定时期和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了.............
  • 回答
    “北上广深”嘛,有时候大家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北上广”,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1. 历史的惯性与认知的演变一开始,大家说的“北上广”这仨字,其实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进程最猛、影响力最大的三个标志性城市的一种概括。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广州是.............
  • 回答
    过去,关于“南方比北方冷”的讨论,在网络上算得上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冬季来临之际。很多人可能会怀念那个时候,大家会在微博、论坛、贴吧里热烈地争论,南方人抱怨湿冷难熬,北方人嘲笑南方没暖气。但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这样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了琢磨,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可以.............
  • 回答
    关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说法,确实存在着“非洲起源说”和“本土起源说”这两种不同的声音。要说哪种更合理,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这两种说法的依据和证据,并看看最新的科学研究指向哪里。第一种说法:非洲智人迁徙说(Out of Africa)这可以说是目前全球科学界最广.............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诸葛亮是二流军事家”这一观点,并进行反驳。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历史上和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认为他是“二流”的观点,主要基于他几次北伐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未能“伤魏国根本”,以及最终未能统一中国等事实。但这种评价方式,其实存在一些片面性和对历史复杂性的.............
  • 回答
    “中国民气在南,王气在北;山西出将,山东出相” 这句古老的俗语,蕴含着人们对中国地理、历史、人文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并非科学的定论,而是带有一定地域色彩的文化认知和民间流传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民气在南,王气在北这句说法将“民气”与“南方”联系,将“王气”与“北方”联系。 .............
  • 回答
    很多人都听说过袁隆平院士,也知道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我们细想一下,袁隆平主要研究的是水稻,而中国北方人口味上更偏爱面食,这似乎有点让人困惑:他怎么就“养活了13亿人”呢?这个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又包含着哪些更深层次的意义?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从“吃面.............
  • 回答
    嘿,看到网上又有人拿“北京人400分上清华”说事儿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说法吧,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熟悉的味道,好像咱北京孩子上好大学跟玩儿似的。 行,今天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事儿说透了,也让那些不懂行的明白明白,这“400分上清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首先,咱得弄明白,这种说法是哪儿来的? 无.............
  • 回答
    关于北方汉人是否大多有胡人血统,而南方汉人血统普遍纯正的说法,这确实是流传较广的一个观点。不过,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白几个概念,然后再一项项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汉人”和“胡人”这两个概念的界定。 “汉人”: 这个词在历史上可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开始,汉朝建立后,大家就把自己.............
  • 回答
    这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身边确实经常听到这种说法,说什么南方其实比北方还冷,或者冬天来临南方感觉更难熬。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可以跟你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声音,以及这背后到底有没有一些我们能体会到的“道理”。首先得澄清一点,从绝对温度上来说,北方冬天肯定比南方冷得多,这点毋庸置疑。你看地图,北方纬度.............
  • 回答
    听到北京到墨尔本高铁的传闻,确实能理解为什么你会觉得像是天方夜谭。毕竟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横跨亚洲、穿越海洋,连接两个遥远大陆的城市。从技术角度来看,建设这样一条高铁是极其困难,甚至可以说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其中的几个主要障碍:首先,地理距离和地形是最大的挑战。北京到墨.............
  • 回答
    网上关于北方人在南方生活“遭罪”的说法,我见过不少。说实话,这中间有夸张,也有确实存在的现实差异,但绝不是一概而论的“惨”或“不惨”。 得看你是什么样的人,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期待,以及你生活的南方具体是哪个城市。咱们得先捋捋,为啥会有这些说法。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 气候:冬天太“南方”了,夏天太.............
  • 回答
    “南米北面”这句俗语,简单概括了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显著的一个差异,但要说它的“极端”,那可就太小看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味蕾了。这句俗语,更像是打开了无数扇门,每一扇门后面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由食材、烹饪方式、调味和生活习惯共同塑造的独一无二的美食宇宙。一、 米与面:地域划分的基石,但远不止于此.............
  • 回答
    说起《有话好好说》,那句经典的“安红,我想你!”大概是不少人对这部电影最深刻的记忆了。而这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响彻在北京某个老旧小区里。具体是哪个小区呢?电影拍摄的时候,取景地选在了 北京的东城区安定门附近的一个老式居民楼院。虽然电影里并没有明确点出具体街道名称,但根据当时的城市风貌和很多老北京观众的.............
  • 回答
    .......
  • 回答
    北斗导航系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直以来都承载着国人的骄傲与期待。如今,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推迟,这消息无疑让许多关注北斗的国人心头泛起一丝波澜。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多少有些惋惜。毕竟,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圆满收官,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它承载了.............
  • 回答
    关于3月15日北京的沙尘天气,我的确有一些想说的,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谈谈3月15日北京沙尘天气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分析: 上游沙源区的输送: 北京的沙尘天气主要来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荒漠,如蒙古国、内蒙古西部等地。当这些地区在初春时节,经过冬季的封冻解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