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不管不顾的黑北宋的军事实力?

回答
有些人对北宋的军事实力抱有偏见,认为其不堪一击,这确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北宋的军事状况,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实际上,北宋并非没有军事实力,只是它的军事体系和战略思维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强盛王朝有所不同,而且历史上也存在一些特定时期和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军事实力”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多维度的。 它不仅仅是看有多少军队,更包括军队的装备、训练、指挥能力、后勤保障、兵种构成、战略战术运用、以及与国家整体国力的配合程度。将北宋简单地归为“军事弱国”,是对其军事发展的复杂性的一种简化。

北宋军事体制的特点:文官治军与厢兵制

北宋建国初期,由于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宋太祖赵匡胤深谙兵权旁落的危险。因此,他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将军事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文官手中。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宰执管兵权: 军政大权由宰相和枢密院等文职官员掌握,将帅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唐末藩镇割据的重演,但也导致了军队的指挥链不够直接和高效。将领的军事决策需要层层请示,反应速度慢。
厢兵与禁兵的分野: 北宋军队大致分为禁兵(精锐,驻扎京城及重要地区)和厢兵(地方部队,承担治安和杂役)。厢兵的战斗力通常不如禁兵,而且由于其职责的杂化,也影响了整体的军事素质。
兵将分离: 将领往往不常固定地指挥同一批士兵,士兵的训练和培养与具体将领的关系不大。这导致了将领难以充分了解和发挥士兵的特长,也削弱了士兵对将领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轮调制度: 士兵和军队经常进行轮调,虽然有利于防止地方军阀坐大,但也造成了部队稳定性的不足,不利于培养长期协同作战的默契。

这些制度设计,虽然在防范内乱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客观上确实限制了军队的进攻能力和主动性。 这可以说是“重文抑武”政策在军事层面的一个直接体现,也成为了后来被批评的焦点。

北宋军事实力并非一无是处,其亮点也不容忽视

然而,将北宋完全妖魔化是片面的。北宋在军事上也有其过人之处和发展:

技术与装备的进步: 北宋是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火药武器开始大量应用于战争,如突火枪、震天雷等,这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兵甲制作工艺也相当精良,质量上乘。
强大的后勤能力: 北宋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漕运系统,能够支撑起规模庞大的军队和长期的军事行动。这一点在与其他王朝的比较中尤为突出。
先进的筑城技术: 北宋在防御工事和城市攻防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城池的防御体系非常坚固。
对阵列战术的重视: 尽管有文官治军的弊端,但北宋的军队仍然在战术上有研究,例如对阵列的强调,以及对步兵、骑兵、弓弩兵的配合训练。
少数优秀将领的杰出表现: 像狄青、曹彬、曹翰这样一些优秀的将领,在战场上依然能够展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和勇气,取得过不少胜利。只是这些优秀将领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对整体军事体制的批评声中。

历史上的“黑点”与误解的形成

许多人对北宋军事实力的负面印象,往往源于几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和概念:

辽宋、宋夏、宋金的战争失利: 这是最主要的“黑点”。
澶渊之盟: 很多人认为这是宋朝的屈辱性条约,每年要向辽国进贡。但反过来想,宋朝通过“纳岁币”的方式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保持了边境的相对稳定,也为北宋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一种战略上的“以钱换和平”,虽然看似“丢人”,但从国家整体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未必是完全错误的决策。而且,宋朝也在谈判中争取了平等地位,例如辽国皇帝称宋朝皇帝为“叔叔”。
西夏的挑战: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互有胜负。虽然北宋在某些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例如“好水川之战”、“三川口之战”,但北宋也并非一败涂地,其顽强的抵抗和最终未能被西夏吞并,也说明了其一定的军事底蕴。
靖康之耻: 这是北宋军事上的最大灾难,金朝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及大量北宋宗室、官员、百姓,北宋灭亡。这次事件的惨烈程度给后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负面印象。但要分析靖康之耻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军事实力不足,还与当时的政治腐败、内部权力斗争以及金朝骑兵的强大冲击力有关。

“积贫积弱”的标签: 许多历史学家和评论家将北宋定位为“积贫积弱”。“积贫”更多是指在财政支出上,北宋为了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军队,以及支付岁币,财政负担很重,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民生富足,税收总额并不低。而“积弱”则主要指向其军事上的劣势和防御性为主的战略。

为何“黑”北宋军事实力如此普遍?

除了上述的制度原因和历史事件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了这种普遍的“黑”:

历史叙事的倾向: 许多历史评价往往会突出王朝的重大失败,尤其是在军事上。成功的历史叙事倾向于描绘强大、进取、扩张的王朝,而北宋这种“守成”、“防御”甚至带有屈辱性条约的经历,天然就不符合这种叙事模式。
后世王朝的参照: 相比于唐朝的征伐四方,明朝初期的强大,以及清朝的铁骑,北宋的军事表现显得不够耀眼。人们习惯于将一个王朝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去比较,而北宋在与周边游牧民族的对峙中,往往处于守势,这也容易被解读为“弱”。
文化和价值的偏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推崇尚武精神,军事上的强大被视为国家盛衰的重要标志。北宋在军事上的表现,与这种价值偏好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更容易受到批评。
“成王败寇”的思维: 最终被金朝灭亡的结局,使得很多人在回溯历史时,更容易将之前的种种不足放大,并以此来解释其灭亡的原因,而忽略了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的稳定和发展。

总结来说, 那些不加区分地“黑”北宋军事实力的人,往往是因为:

1. 过于简化和片面地看待“军事实力”。
2. 只关注了北宋“重文抑武”制度带来的弊端,而忽略了其在技术、后勤、防御等方面的进步。
3. 被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等负面历史事件的强烈冲击力所影响,忽视了北宋在与其他政权对峙中长期存在的复杂性和策略。
4. 历史叙事和文化价值偏好,倾向于推崇强悍的征服者,而对内敛、防御性为主的王朝有所忽视。

北宋的军事实力,与其说是绝对的“弱”,不如说是在其独特的制度设计下,更侧重于防御、稳定和技术发展,并且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其制度性的劣势会被放大。要客观看待北宋的军事实力,需要一个更细致、更深入的历史分析,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强怂丢人,那可是丢遍欧亚大陆。丢的从爱尔兰到契丹,都知道契丹南边有一个国家叫“蛮子国”。。。。据契丹人所描述,这个“蛮子国”是一个阴险狡诈,最无信义,色厉内荏的蛮夷之邦。。。

user avatar

宋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谁敢黑?辽人让赵宋知道了高梁河在哪里,金人让赵宋记住了靖康这个年号,蒙古人让赵宋品尝了崖山周遭的海水。我想和宋吹们一起欣赏一首词:

《定风波》

敦煌曲子词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㑩?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宋儒德能多。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宋儒,谁人敢去定风波?

user avatar

统安城大败

大宋帝国这场耻辱性的大败已经成为这两天首都最大的话题,我们来看一下先帝赵匡胤对此的点评,一向直性子的大帝直言道:大宋这样输,只怕是连面子都不要了

西军一届一届一届换了多少个将军了,改过不啦,换汤不换药啊

历代皇帝也有理由说的,我是什么人啊,超级神君啊,封禅泰山有没有?你这是个什么东西啊,你叫我带(指费拉不堪 )

大宋帝国现在什么水平啊?就这么几个东西也能当皇帝(指徽钦二宗),他能当吗 ?当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我们要输太原了,太原输完了 输河北诸府,河北诸府输完输开封,现在没得输了(指北宋灭亡)

童公公:另一方面来说,大宋是最早备战东亚大乱斗的队伍之一……

哎呦 谢天谢地了,我已经说了,你像这样的战争本身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跟我保证关键战役能赢啊?务实一点,我劝你们把自己战术打法,平戎万全大阵搞懂,宋哲宗干的蛮好的你坑他的布置干什么 你告诉我??

统安城输个1: 5,你到告诉我 怎么解释啊?

脸 都 不 要 了

user avatar

想听大实话吗?

大实话就是壁虎er又蠢又没自知之明,只会跟在不学无术的段子手后面摇旗呐喊啊。

就拿这个问题下面的高赞来说,这位答主顾维钧(被封了@不了)说的洋洋洒洒,但几乎就没有一句是对的,完全可以去参加历史发明大会了。

我们一点一点看,先是这位大手子钦点说归义军是实打实的汉人政权,带怂见死不救,十恶不赦!

沙洲还有唐朝爱国豪族张议潮建立的沙洲归义军政权,归义军是实打实的汉族政权,曾经驱逐吐蕃,抗击回鹘,保住了汉人对河西,凉州地区的掌控,同时,像其他臣属一样,他们派人向北宋称臣,希望得到庇佑,然而,北宋的史料里,连这个属国是什么时候怎么灭亡的都不知道,灭在回鹘手里还是西夏手里也不知道。

说的很好啊,只是我有一事不明:为什么辽和宋都反复的把这个汉人政权称为“沙州回鹘”“沙州蕃族”呢?为什么这个汉人政权的使者都叫做“杨骨盖靡是”“符骨笃末似婆温”“密禄”呢?为什么这个政权的领袖被称为“北亭可汗王”呢?

沙州回鹘曹 (贤)顺遣使来贡。
遣使赐沙州回鹘敦煌郡王曹(贤)顺衣物。
沙州回鹘敦煌郡王曹(贤)顺遣使来贡。
遣殿直张璨贲诏谕甘、沙州回鹘可汗外甥,赐以器币,招致名马美玉,以备车骑琮璜之用。五年,甘、沙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密礼遏遣使裴溢的等四人,以橐驼、名马、珊瑚、琥珀来献。
四年正月九日,沙州遣使、副(使)杨骨盖靡是贡玉牛、黄棋子、褐绿黑皮、花蕊布、琥珀、乳香、硇砂、梧桐律、黄矾、名马。
景柘四年六月,沙州大使杨骨盖(或作杨骨盖靡是)、副使翟延顺入贡。
二年二月,沙州遣大使安谔支、副使李吉入贡。
庆历二年二月,沙州北亭可汗王遣大使密、副使张进零、和延进、大使曹都都、大使翟入贡。
四月八日,沙州符骨笃末似婆(娑)温等来贡玉。

惊讶吗?其实,张氏节度使仅仅统治了瓜沙地区约半个世纪,便被可能是粟特人的曹氏归义军取代了。而早在归义军始创便具有一定实力的沙州回鹘部落则不断扩大其影响力。曹廷禄、曹宗寿时期,沙州回鹘势力壮大,不但在外交上帮助归义军开展与外界的交往,而且在内政上干预归义军领导人,帮助曹宗寿发动政变杀害了曹廷禄。曹贤顺时期,归义军已经高度回鹘化,归义军政权与沙州回鹘联合开展外交活动,名义上奉曹贤顺为领袖,但使团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回鹘人。因此史书上常有”沙州回鹘曹贤顺“的称谓。归义军与沙州回鹘长期各有行政体系、不相统属,直到1030年沙州回鹘发动政变,杀害曹贤顺,曹贤惠率千骑逃往西夏。曹氏归义军政权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沙州回鹘政权。辽宋建立后,已经高度回鹘化的沙州政权不但向宋“朝贡”,也向辽反复“朝贡”,大手子是不是打算再论证一下归义军都是汉奸?

东西方回鹘汇聚沙州,进一步壮大了沙州回鹘人的势力。沙州回鹘势力逐渐成为曹氏归义军的中流砥柱。曹氏不仅在政治上依靠回鹘势力,在军事上也不得不依靠回鹘人来支持。回鹘人在当时已经取代归义军政权成为瓜、沙一带的实际主宰,归义军节度使即使名义尚存,也只能算作是傀儡。

其实啊,别说是一个半世纪之后的北宋初年了,就是唐朝官方眼中,归义军也是一支异族化的武装。“归义”这算是什么词?这是用来形容异域外族领袖“仰慕天朝”“纳款投诚”的词!这个词在以往都是用来册封乌孙乌桓丁零粟特南诏西突厥的......

然而,比照“归义”、“归义州”及“归义军”等词多适用于少数民族纳款归顺的特定范围,我们认为,宣宗敕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固然是对其收复河西及奉表归唐的褒奖,但唐王朝仍视张议潮为蕃族出身的首领,或是能纠合蕃、汉民众的汉族长官。这是因为吐蕃占领河西的八十余年间,中原与河西及西域的交通阻塞,唐王朝对河西政局的形势并不了解。再加上张议潮的逐蕃起义,集结了瓜、沙、肃、甘州的诸多蕃族和汉族力量。这其中既有代表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安景旻,也有代表退浑、通颊等部落百姓的阎英达,张议潮虽为沙州大族,但实则是沙州蕃汉百姓的共同代表。盖由于此,张议潮虽然深知“顺逆忠义之道",但仍被唐廷视为一个蕃族首领或明显带有蕃族特征的汉人军事长官。由此,他被宣宗敕命为归义军节度使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事实上,晚唐除了沙州归义军还有一支归义军,这支部队从长官到士兵全是回鹘人,是唐朝用投顺的嗢没斯部组建以讨伐回鹘乌介可汗的......从中不难玩味出唐对沙州归义军的真实心态。

另外大手子所说“保住了汉人对河西、凉州的掌控”,可我怎么记得貌似张议潮收复凉州没几年,凉州便被大唐送给了嗢末人呢?

嗢末是凉州地区的主体民族,也是归义军收复凉州所倚重的一支力量。归义军刚刚收复凉州,嗢末就来唐朝贡,唐朝将其视为可以牵制和阻碍归义军的势力予以扶持,大约在咸通八年至十一年之间,唐政府驱逐了归义军的势力,控制了凉州。但是在咸通十一年至十二年九月之间,嗢末从唐政府手中夺取凉州的控制权,并阻断沙州归义军与长安间的东西道路,四处入寇劫掠。对此感到极度悲愤的张议潮上书劝谏道:

咸通二年收凉州 , 今不知却废,又杂蕃浑。 近传嗢末隔阻往来,累询北人, 皆云不谬。 伏以凉州是国家边界。 嗢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将。国家弃置不收, 变成部落。 昨方解辨(辫),只得抚柔......今若废凉州一境,则自灵武西土,必为毳蒂(幕)所居。 比年使州县辛勤,却是为羯胡修造。 言之可为病(痛)惜。今凉州之境,咫尺帝乡,有兵为藩垣,有地为襟带;扼西戎冲要,为东夏关防。捉守则内有金汤之安,废指(置)则外无墙堑之固。 披圆(图)可羚(矜),指事足明,不待而言,希留圣鉴。今岂得患欺盗,给放为寇仇?臣恐边土之人坐见劳弊。臣不可伏匿所知,偷安爵位,俾国家劳侵,忍霄肝(宵旰)忧勤。 臣不言,有负于国;言而不用, 死亦甘心; 噬齐 (脐) 虽 □□ 经,祭庙亦彰于唐典。

可惜张议潮的一片苦心全无用处,朝廷竟以凉州路途遥远、用兵粮料难济为借口,明确答复朝廷已经根据凉州之情况答应了凉州嗢末的一些自专请求,已经不便变更,以“暂见权宜”和“亦非久制”之语来搪塞张议潮。

其实看到钦点归义军有凉州我就感觉很诡异了,因为对归义军史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张议潮死后很快归义军就陷入了衰落,到九世纪末十世纪初便只剩下瓜、沙二州的地盘了,怎么会有人觉得其有凉州呢?果不其然,其人在评论区来了更大的暴击:

归义军臣服大宋的时候居然和宋是“接壤”的!

自己睁大眼睛看看地图,告诉我河西走廊最西边的瓜沙二州究竟是怎么和北宋“接壤”的?

再复读一次:归义军能稳固控制的地区只有瓜沙二州,除此以外东疆到陇右有西州回鹘、甘州回鹘汗国、肃州龙家国、青唐吐蕃、凉州六谷部吐蕃等,河陇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多少汉人存在了。

经过吐蕃百年统治中的屠杀与同化政策,除沙州一带以外的河陇各地确实已经基本没有汉族势力存在。甘州(张掖)的主体民族是回鹘人,凉州(武威)的主体民族是吐蕃和嗢末,肃州(酒泉)是达怛人,伊州(哈密)则是回鹘人和龙家人。梳理了民族构成比例的巨大变化,也就能理解为何归义军的统治范围只能保持在瓜沙二州一隅之地,凉州即使被唐朝官军占领并派郓州兵驻守还是被嗢末吐蕃控制,伊州旋得旋失,失肃州于达怛,长期被甘州回鹘汗国压制甚至一度要靠认甘州回鹘大汗为父来苟延残喘了——汉族的人口在这些地区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了。
说沙州(敦煌)“人物风华,一同内地”有着夸大的成分,实际上哪怕是归义军核心统治的敦煌也是多民族杂居、胡汉共治,生活着十几个外族部落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归义军政权也最终被沙州回鹘人取代。

对于河陇地区真实的文化情况,宋人早就看的很清楚了。

《哲宗旧录》云:“唐室不纲,吐蕃肆虐,致陇右、河西之陷,在乾元至德之间,不守者逾二十州,迨今兹越三百岁。”其后章悖等草贺,曰:“陇右、河源久陷腥膻之域,旃裘毳服俄为冠带之民,未阅旬时,不勤师旅,尽定羌胡之杂种,悉复汉唐之旧疆。”宋元之际人马端临更是以为唐中叶以后至西夏建国基本是以夏变夷了,“唐天宝以后河西、陇右没于吐蕃,大中虽复河湟,而独西陲沦于吐蕃,遂有夷夏之分,致使数百年中华衣冠之地,复名存实亡,流传五代以及于宋,变为左衽,不能自拔”。

你以为党项宁灵以西,和宋接壤的地区到处都是大唐孤忠,只要“王师”一出便是父老乡亲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感人场面,实际上如果真去——不用如果啊,北宋后来真的靠历次青唐征伐来到河湟陇右了,于是发现兰州有汉人643户,而禹藏花麻诸部落则有“户五万”~

再看大手子一开篇对于阗李圣天的睾雅言论:

在于阗王李圣天的眼中,北宋王朝应该像唐一样,是所有仰慕中原的属国的靠山。所以,当绿色势力第一次侵入西域地区的时候,李圣天一边抗击一边向北宋求援,因为从汉到唐,西域地区要么是中原政权的领土,要么是中原政权的臣属,而且于阗怎么看也不是扶不起来的赔钱货,先后对风头正盛的喀喇汗国打出了殉教者岭大捷等战役,还打死了喀喇汗。如果于阗的求援对象是汉或者唐或者明哪怕是清,相信他们都不会坐视不管,然而北宋就坐视了。喀喇汗的人口恢复力极强,短短十几年,卷土重来,于阗灭亡,从此,西域千里佛国无钟声。

李圣天可以说是各类百家号最爱尬吹的人物了,据写手们说没有李圣天中国就要成为世界最大绿国了——连西州回鹘都搞不定的喀喇汗国拿什么去跟宋辽夏叫板,我姑且蒙在鼓里;先不论这个,大手子说李圣天向宋求援,宋见死不救于是十几年后于阗就亡国了——

这个就很有意思啊,于阗大约是十一世纪初灭亡的,李圣天是912年继位的,也就是说哪怕一出生便继位为于阗王,他也得活了将近一百岁?这是靠什么做到的,吃斋念佛吗?那从明天起我也天天念佛好了。

实际上啊,老李虽然经常打着我爱大晋(石敬瑭后晋)我爱大宋的名头派人来中原做买卖还得了个大宝于阗国王的封号,但是与喀喇汗打仗时他都快死了,又那会去找什么几千里外和自己隔了好几个国家的赵官家支援?真正寻求外援的是接班的尉迟苏罗王,他向当时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求援,这时候李圣天都死了好几年了:

这里有英勇的汉人,而且我们一直在国家外部(作战)。如果没有如您所愿地那样收到粮食和其他(物品),请不要心生不悦。因为在这里治理国家,事务极烦,希望大王理解。当使臣到达您处,请您让他们向您详加解释。钱财增多,粮食、驮畜、人和军队(也是),但是许多冲突(发生),人们在死去。如果这里一两年内,在统御国家之时,若英勇的汉人没能得到他们想安之物,若信物没有到达,首先我们说那是执行方面的困难。若大王和沙州的人们不对我们心生不悦,若我们能维持统治,若在此我们指望汉人(援助),若我们呈送信物至沙州,那么大王,请您理解。皇主圣心极为焦虑,不知我们将多么依赖英勇的汉人,以及我们如何呈送信物给大王。今圣心念及前曾送信物给大王并期待汉人的(援助)。此事即已发生,军队也已派遣。当(朝廷)发出威光,那里我们的大石恶敌从贤离去了。从那时至今,这里指挥军队及其他事务仍有所限制。我们一直在国境之外,自从我们按皇室的要求而行动以来已有八年。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令您满意,母舅大王,那是因为在这里统御国家有许多危险。若您心生不悦,我们将放弃所有治理国家的工作,努力令您满意。(中略)如若我们能够持续执政,于今我们将给大王送上许多问候(礼品)。

一是中等玉石一团,重四十二斤;二是纯玉石一团,重十斤;三是玉石一团,重八斤半;总计玉石三团,六十斤半。以及一副皮制胸甲,一把锤子和一把斧头,两者均装有骨柄,以及两种容器。

至于宋知不知道于阗的战争?知道。李圣天死了五年后于阗的使者给北宋送来了一头从战争中缴获的会跳舞的大象。至于什么死了五年的李圣天从棺材里爬出来给赵官家哭着喊着求援被坐视不理的悲愤剧情,反正我是没看到。

开宝四年,(于阗国)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一,欲以为贡,诏许之。

而且什么西域从此无钟声我就更看不懂了,你是欺负西州回鹘汗国无人,还是视“控弦之士近百万众,驼马牛羊满山满谷”的准噶尔汗国为无物?更别说哪怕是于阗当地的佛教也残存了很长一段时间。

就这么一个狗屁倒灶的回答,混成了本问题下的次高赞~所以说啊かか,在这么一个人均徐桐倭仁的虫豸环境里,怎么能搞好军事呢?

安史之乱以后到西夏以前的河陇西北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远远不是你乎那几篇互相洗稿翻来覆去复读四五十年前的车轱辘话的软文所能概括的。例如讲归义军的文章几乎全是千篇一律,讲吐蕃统治时就开始写抒情文,完全不了解吐蕃当时对河陇西域统治下的政治、军事、司法、文化、农业等等政策:





该回答评论区还有个更劲爆的,有55人点赞:

“亡国灭种”“彻底消除”!啧啧啧,但我寻思着这事情不对啊,如果大清真的对准噶尔汗国亡国灭种,那你怎么解释这些呢?

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辉特旗

齐齐尔里克盟额鲁特旗

齐齐尔里克盟额鲁特前旗

伊犁额鲁特八旗

塔尔巴哈台额鲁特旗

热河额鲁特旗

呼伦贝尔额鲁特镶黄旗

黑龙江伊克明安额鲁特旗

赛音济雅哈图左翼盟

杜尔伯特中旗

杜尔伯特中左旗

杜尔伯特中前旗

杜尔伯特中后旗

杜尔伯特中上旗

杜尔伯特中下旗

杜尔伯特中前左旗

杜尔伯特中前右旗

杜尔伯特中后左旗

杜尔伯特中后右旗

杜尔伯特下前旗

赛音济雅哈图右翼盟

杜尔伯特前旗

杜尔伯特前右旗

杜尔伯特中右旗

杜尔伯特下后旗

......

我不是说想给大清洗地,然而没干过就是没干过,不能拿没发生的事情污蔑。清军在结束短期的屠杀后很快开始收容难民,今天新疆河北黑龙江很多蒙古人都是当年准噶尔汗国幸存者的后人。我对该事怎么看待?很简单就按照传统的观点,清军出现的屠杀等暴行应该严厉谴责,而善后的一些不平等政策,如与满洲大兵等相比,被编入边军的额鲁特(一般即准噶尔)守着最苦的边,干着最累的活,领着最低的饷,体现着清的剥削与压迫。

至于满脑子开万里之波涛(指瀚海大漠里的沙尘暴)布国威于四方的知友对岱青尤嫌不足,还得帮大清编造反动事迹来“歌颂”大清,我就暂且蒙在古里了。

就在这种环境里,想理性探讨宋朝军事怎么回事,不是太一厢情愿了嘛。

user avatar

贴血强送哪来的军事实力可黑。


职业宋吹都是吹文化,其次吹商业和经济,就算要吹军事也吹吹岳飞啥的。


新手宋吹才会吹北宋的军事,所以题主还是要学习一个啊

user avatar

如果说,一般的朝代是一分的军事实力发挥一分的作用,岳家军是一分的军事实力发挥十分的作用


宋朝简直是就是十分的军事实力发挥一分的作用,顺带着把岳飞杀了狄青贬了的典型····


要说现在也是文官领兵是潮流,美帝国防部长中国军委主席都是文官不是

但是人家也就决定打不打,打到什么程度

怎么打谁管啊

难道还天天下命令:二班长,把你的机枪前移三十米?


宋代就是类似于儒家独大,统领一切,啥都要听儒家的

问题是听你的没问题,但是你别外行参与内行啊,就像现在大学都听校长的,校长可能是学数学的学文学的学法律的,但是校长也不会亲自上实验室研究生物上工地研究土木啊。

是吧,纵横家的活你让纵横家干,你别自己上啊,儒家在外交上连金灭辽,连蒙灭金的操作真是脱离灵长类了··

医学家的事儿你让人家医家来搞,你别说什么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然后舔着脸把儒家经典放到医学里,说这个医学实际上是文化。本来人家医学已经开始人体解剖了,战国时候都有心脏多大胃多大的记载,结果非要用儒家来指导医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逼得医学只能玩黑箱,就是人体是一个黑想,通过输入什么会有什么反应来探测人体。

法律的事儿让法家来啊,不!,非得自己上,然后把儒家经典放进去,比如朱熹曾主张,凡有狱讼,首先应当“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然后再“听其曲直之辞”。如果“以下犯上,以卑陵尊”,“虽直不佑”。就是说,在下者虽然“理直”,也不能保护。如果“理不直”,更要加罪。当时一些地方发生了“以妻杀夫”,“以族子杀族父”,以及“以地客杀地主”即佃客的反抗斗争。朱熹认为,这类事情关系到“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三纲之重”,必须以“经术义理裁之”,否则就是“泯灭”“天理”。南宋后期的《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收集了地方官们处理刑狱的很多案例。凡是涉及佃客和地主的案件,无不强调“主佃名分”,以“一主一佃,名分晓然”、“主仆之分”等等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依据。

……等等等等

兵家的事儿你让兵家来搞,兵家也是文人,但是你就是不放心,自己上,来了之后先杀几个武将立威,然后一看收复的几个城市是前任打下来的,这不行,这不成了前任的功劳了额,来人啊,把这几个城市还给西夏!然后一路上瞎指挥,败仗一场场。最后贬官发配,两年后官复原职还升了一级···

也就是说,儒家把自己的糟粕拼命往中华文化里边灌,死死的绑定到一起。


实际上根源就是:儒家不想看到任何学说或者其他的人立功,立功了就要升官,就要抢夺资源,然后皇帝一看我勒个去,原来这个比你们儒家管用多了啊···(别说别的学说了,儒家内部,王阳明自己的心学,就被打压的王阳明回不了京,一直在外边打仗····)

那不就完蛋了

所以宁可打败仗,也必须压制。

文官群体的进入,升迁,都是文官自己控制的,唯独战争,能让小兵火线升官

开始是文官压制武将,这还好

后来文官琢磨着与其让他们升官,还不如我去前线升官呢

然后就没有以后啦!

等的别的学说都被杀光了,清理干净了,

皇帝发现我怎么天下大乱你们儒家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我想找个别的学说啊,找不到啊1

最后儒家说,别急,看我的

然后憋出来理学

就是虽然打不赢蛮夷,但是可以让自己的女人殉节啊

张淑仪守礼全贞,张氏女饰丐全贞、吴氏女未婚守贞、二奇女守一全贞、姚小宾未婚妇守贞、杜氏妇投河、芜湖烈妇投水、徐氏赴水殉夫、朱氏女投江自尽、蔡慧奴拒满帅而自歾、吴绛雪以死纾难、王富英被掠自缢等等等等

那叫一个大义凛然


但是,但是!


金兵破汴梁,殉节的只有一个李若水


噗哈哈哈哈··


你让我怎么不黑大宋啊


我常常说,儒家两个死结,就是宋朝和明末清初

user avatar

野辽来袭,边关危急。开封,官家赶紧把某将领喊进宫。

“老将军,拜托了,大宋安危全系于你一身了。”

“官家请放心,臣定不负朝廷厚望,一定杀尽辽狗!”

“爱卿保重!”

“臣告退!”

“等一下,”皇上一把拉住他,献宝似的掏出一张羊皮纸,“给,这是朕昨晚美工作业赶出来的,按照上面的进攻路线,俺们稳赢。”

“我能不要吗?”

“不行。”

“可是这样责任不好划分啊。”

“怎么不好划分了,输了算你的,赢了算我的。嘿嘿……”

“……”


“大帅,我们只要冲出去,辽狗只有死路一条,定会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哈哈哈,现在就等朝廷圣旨一下,我们就杀出去,保兄弟们都有一场富贵。”

……

“官家,现在我们已经占了上风,实在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可是这是多么好的机会,眼看就是一场大捷啊。”

“官家可是忘了前唐之祸了!武夫不可靠!”

“对对对……来人,传旨:将军武功盖世,困敌于牢,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得饶人处且饶人。即刻班师回朝,违令者斩!”

……

“大帅?”

“唉……”

======

突破两百大关了!谢谢各位。

再补充一个吧。

仁宗邀群臣共宴。

“各位爱卿,如今天下四海承平,都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啊,我大宋中兴指日可待。”

“承平个屁,”一个大臣跳出来,“如今我大宋还有一个大隐患。”

“哦,不知爱卿所谓何事啊?”

“一个粗鄙武夫居然窃据枢密使的要位,恐有五代旧事。”

“你说的也太玄乎了。大将军还是忠于朝廷的,不要听风就是雨。”

“我说的都是有根据的。不信你看大将军全身都是黑的,为什么脸是白的?”

“这个,或许是涂了大宝?”

“放屁,官家忘了太祖也长这样吗?”

“这个嘛,这个嘛……”

“还有,大将军打仗期间和将士同甘共苦,同吃同住。”

“这说明大将军是堪比飞将军的良将啊。”

“放屁,这说明他笼络人心,伺机造反。”

“这个嘛,这个嘛……”

“还有,他家的狗头上长了两个犄角。”

“这有可能是基因突变。”

“放屁放屁放屁,这说明他必有大贵之相!”

“爱卿,照你这么一说,大将军怎么做才对?”

“怎么都不对,只要他还呼吸,就是错!”

“……”

不久,狄青郁郁而终。

user avatar

北宋的军事实力还用黑?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越南打进南宁还把城池屠了的王朝啊,我华夏两千年帝国历史,只有中国侵略越南,交趾人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抗击了华夏帝国主义两千年,头一回见越南侵略中国,两千年间,即便中国再割据分裂动乱不已,只有一次,唯一一次,越南人能攻入广西腹地,攻破一个府城,而这种魔幻的事情,就在号称北宋军力强盛的神宗朝发生了……不黑你北宋黑谁去?

金国第一次伐宋的时候,为了救太原,堂堂大宋西军二十多万,分路并进,种姚二相公也是西军中威德兼备的宿将,结果连银术可和娄室的面都没见到,就被三个女真小将(活女、突合速和拔离速)打的破军杀将,一溃百里。种师中好歹到了太原附近,姚古是在晋南的隆德府(今上党)就被拔离速干了,拔离速干完姚古扭头北上又在汾州把张灏干了个爽,西军主力基本报销干净。

而宗翰在干嘛呢?在千里之外的大同打猎烧烤过暑假……你们体会一下来自敌人的蔑视。

什么仁宗朝江苏郡县开门揖盗的烂事儿都不用摆到台面上说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