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才能提高自身书法水平(鉴赏能力)?

回答
想让自己的书法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能慧眼识珠,看懂好字坏字?这绝对是个值得钻研的课题!别以为写字就是临摹,鉴赏也不是简单地说“好看”或“不好看”。这中间的门道,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事儿办得明明白白。

一、 内功修炼:夯实你的基本功

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上面盖多漂亮都没用。书法也是一样,基本功是灵魂。

1. 笔法为王:
不只是“写”,更是“用笔”: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你得明白每一笔的起、行、收是怎么回事。起笔是藏锋还是露锋?行笔是快还是慢?力量是怎么贯穿始终的?收笔是回锋还是顿笔?这些都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掌握基础笔画: 横、竖、撇、捺、点、勾、折、转,这八大基本笔画,你得写得稳、写得准、写得有弹性。就像运动员在反复练习基本动作一样,你也要把这些笔画写到炉火纯青。
“力”的运用: 很多人写字没力,看起来软绵绵的。这里的“力”不是指你用多大的劲儿把纸戳破,而是指笔尖在纸上的控制力,是笔毫的弹性、墨的浓淡、墨量的多少,通过这些来传达力量感。试试用不同的力度写同一个字,你会发现,力度虽有不同,但如果控制得好,都能写出“骨力”。
节奏感: 写字不是一条流水线,里面有快有慢,有顿有提。这就好比音乐,有乐句,有停顿。你体会一下,写一捺,是从笔尖轻触纸面,到中锋行进,到最后用力顿住,这个过程是不是就有了一个节奏?

2. 结构是骨架:
字的“形”: 字的结构,就像人的骨架。字的重心在哪里?笔画怎么搭配?疏密关系如何?这些都需要你去分析。
学习“九宫格”或“米字格”: 刚开始学的时候,用格子辅助非常有好处,能帮助你把字写得方正、匀称。但要注意,格子是辅助,最终要达到“形散神不散”,格子不能限制你的发挥。
字中“意”: 好的结构,不仅是形体上的协调,还应该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比如,有的字看起来瘦劲,有的字饱满厚重。这都是结构赋予的。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临帖时,不仅要看单字,还要看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映带。好的作品,一定是字与字之间也构成了一个整体。

3. 墨法是神韵:
墨色变化: 浓、淡、枯、湿,这四种墨色本身就能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你想写出什么样的感觉?是浑厚苍劲,还是秀丽雅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墨法。
用墨量: 蘸多少墨?写到哪里需要再蘸墨?这些都很有讲究。墨量多了,容易一泻千里,墨色饱满;墨量少了,笔画干枯,会有“飞白”。
笔画的“枯湿”: 同样的笔画,用湿墨写出来是润泽的,用枯墨写出来就是干涩的,这种干湿的变化,能给字增添很多韵味。

二、 外功进阶:从“形似”到“神似”

有了基本功,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内功发挥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也能看懂别人的好在哪里。

1. 海量临帖,但要“有方法”:
选帖是关键: 不要什么都临。先选一个你真正喜欢的、并且适合你当前水平的法帖。初学者可以从唐楷(如欧阳询、颜真卿)开始,打好基础。进阶可以尝试行书、草书,但依旧要选择好的法帖。
“意临”与“背临”:
意临: 不是简单地描摹,而是要理解法帖的笔法、结构、章法,然后用自己的笔去写出那种感觉。就像模仿一个人的神态,而不仅仅是穿他的衣服。
背临: 看着法帖写一遍,然后不看法帖,凭借记忆写。再对照法帖,看哪里不对,再修改。这个过程能加深你对字的理解。
“拆解”与“重组”: 临帖时,可以把一个字拆成笔画,分析每一笔的起承转合。然后,再把这些笔画重组成字,看是否符合法帖的精神。
“移情”: 试着想象一下写这帖字的人,他当时的心情、他的笔下的感受,你试图去“进入”他的状态,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有生命力。

2. 广纳博取,兼收并蓄:
不拘泥于一家: 临帖久了,你会发现一家有一个家的特点。但如果一直只临一家,容易“一家之见”,走入死胡同。要学会从不同大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比如,你想写行书,可以临王羲之,也可以临苏轼、黄庭坚、王铎。
篆隶楷行草都要有所了解: 即使你不写篆书或隶书,了解一下它们的笔法和结构,对你理解楷书、行书的演变非常有帮助。很多笔法,根源都在篆隶。

3. 开始“创作”,哪怕是“仿作”:
写自己喜欢的诗文: 选一些你喜欢的古诗词,或者文章,尝试着用你学到的笔法和结构去写。刚开始可能会显得生硬,没关系,这是必经之路。
“取法”: 临帖的目的是为了“化”,化成自己的东西。比如,你想写出王羲之的秀美,或者颜真卿的雄浑,你可以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去追求那种风格。

三、 鉴赏提升: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鉴赏能力,不是看一眼就能说出好坏,而是能说出“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

1. 从“看”到“品”:
第一印象: 看到一幅字,先感受整体的视觉效果,是疏朗还是茂密,是飘逸还是沉稳,是秀美还是雄强?
逐字品味: 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去分析它的笔画、结构、墨色、章法。
“气韵生动”: 这是最高的境界。好的书法,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生命力,一种内在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笔画、结构、墨色、章法等一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学会分析“优劣”:
笔画的“死活”: 笔画是“死”的,还是“活”的?“死”的笔画,就像僵硬的木头,没有弹性;“活”的笔画,有起伏,有变化,有生命力。
结构的“欹正”: 字的结构是“正”的,还是“偏”的?这里的“正”不是指绝对的对称,而是指在不平衡中找到的动态平衡。“偏”则会给人一种不稳、失调的感觉。
墨色的“浓淡枯湿”: 墨色是不是运用得当?有没有层次感?如果一幅字都是一种墨色,那会显得非常单调。
章法的“疏密虚实”: 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安排,是否恰当?有没有做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3. 多看名家真迹和高清拓片:
有机会去博物馆、展览: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名家的真迹。隔着屏幕看,和亲眼看,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高质量的拓片: 拓片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笔画的起伏和力量感,也是非常好的鉴赏材料。
多对比: 把不同大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你会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书法发展的脉络。

4. 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
多读理论,但不要被“理论”束缚: 读一些书法史、书法评论的文章,了解前人的经验和看法。但不要完全照搬,最终还是要形成自己的判断。
“得失”对比: 看到一幅字,你觉得它好在哪里?你觉得它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尝试着去“挑刺”,但要带着学习的心态,而不是单纯的批评。

四、 持续的动力:保持热爱和耐心

书法是一条漫长的路,没有捷径。

1. 保持热情: 找到让你写字、让你鉴赏的“乐趣”点。可能是写出某个字时的满足感,可能是看懂一幅作品时的豁然开朗。
2. 耐心和坚持: 不要指望几个月就能突飞猛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
3. 分享和交流: 加入书法社群,或者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练字、一起交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能让你走得更远。

记住,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享受这个过程,你一定会看到自己的蜕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第一眼,站位很重要

看正书(分不清楷魏篆隶,就找不连笔的)要保持2米距离,看行草(就是连笔字)则要距离3米之外。站定后,可伸出右手食指临摹感受,感触更为直接确实好字,观赏时,可说此作深悟“中和”之美,如此可引用《书谱》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就更妙了。

2见好字,不宜说漂亮

看到一幅好字,如果你非常大声地说“这字真漂亮!”,收获大多是嘲笑白眼,是否“好看”不是评价艺术品的核心标准,对于挑剔的、资深的、专业的欣赏者而言,“好看”甚至不是褒义词,反而有“轻佻”“哗众”之意。

一定要评价作品好,要从章法、结体、用笔说全面。夸“章法”,主要评价墨迹和空白的搭配,就说“布局空灵”或“布白生动”“趣象横生”。可引用名句:“此作真乃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记住这是清人邓石如说的,但称“完白山人”则更有范儿。

3不宜评字形,而是论用笔

这是装腔的高级境界。因书法可“取意忘形、自变其体”,但却要求“笔笔中锋、一撇一捺有出处”。“用笔”简单说就是运笔写字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用笔“圆熟、精当、浑厚、细腻、方圆结合”,这些说法都足以让书家对你另眼相看。

4论楷书,唐楷登峰造极

颜柳欧赵尽人皆知,但谈较陌生的作品能提高你范儿。谈颜真卿要叫颜鲁公,最爱“大小麻姑”《自书告身》;柳体只谈《神策军》;欧体可说《皇甫诞碑》;赵体胆巴碑、三门记都好。如有人较真,你便说:“归根结底,都以虞世南、褚遂良为宗啊!”全毙。

5聊草书,走蹊径

二王、张、怀是常识,众所周知不新鲜。建议谈孙过庭的《书谱》“俊拔刚断”、米芾行书“充满韵律感”、黄庭坚书“长戈大戟”…你认为《兰亭序》固然神品,但却更爱颜真卿《祭侄文稿》。如非谈“二王”,你喜欢右军(定要这么叫!)《远宦帖》和献之《鸭头丸帖》。

6谈隶书,需谨慎

入门级《史晨》《乙瑛》不足以支撑你装,如非要谈则可叹“礼器碑阴更可爱。”汉碑种类繁芜风格各异,往远扯更安全:“朝侯小子残碑是隶书美学上的创新”、“好太王碑看似朴拙却变化万千”…特别注意:若论今人隶书,你爱王暇举超过刘炳森!

7说魏碑,先掂自己分量

敢聊魏碑的通常不外行。张黑女张猛龙郑文公等名碑都属于实干派,只要咬定“《始平公造像》雄峻伟茂,乃方笔之极规。我正准备用大白云临摹之”就可招摇过关。如遇较真,你可以“北碑中的无名碑铭墓志最为可爱,可惜流传不广”结束谈话。

8谈篆书,先分大小篆

偏长的是小篆,偏方的是大篆。谈大篆时言必称“古籀”,尽显装x范儿。大部分大篆书法作品都宗法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石鼓文,把这老四样端出来基本能罩住师承来历。如说起大篆书家,你只说吴缶老(吴昌硕)习石鼓用笔遒劲无人能及即可。

聊小篆的捷径是谈汉篆不理秦篆。汉篆袁安袁敞二碑走宽博一路蔚为大观,是你最爱。必须主动谈起三国孙皓立的《天发神谶碑》。你须说“此碑奇伟,但我临摹时常混淆楷书笔意纳入其中,着实烦恼。”另,如能说“赵之谦之外,齐白老衰年印风一变也受此碑启发”就更好了!

聊魏碑不聊“二爨”就缺少腔调,说起爨宝子爨龙颜你须说“浑金璞玉,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招商银行”那四个字就是学二爨,赖少其写的,有人说他是学“扬州八怪”的金农的“漆书”,你要驳斥:“金农也是学二爨!”搞定。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题主能意识到自己的鉴赏能力不足阻碍了自己的书法水平发展,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知乎书法类的问题很多,这个提问算是有诚意的,我这两天也顺便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确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欣赏书法是一件困难的事,其实不只对于初学者,对于很多学书法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来说,其实看不懂书法,却自以为在书法上下了很多年功夫,以为自己看懂了书法,而耽误了自身的进步,走入了一个故步自封的怪圈里,这就更加遗憾了。

我认为,形成完善的书法鉴赏能力,是建立在开放的,客观地审美基础上的。想达到这个状态,最重要的就是多写与多看。这是谁都知道的法则,但是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审美有积累,其实是问题的核心。在我看,对初学者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从专精手头学习的范本出发,逐步发散对所学的书体进行鉴赏学习。

在此,我们用随便用一个范本举例子。现在最火的范本就是欧阳询《九成宫》。

我们公众号的教学群里有过一次争吵,有人说,《九成宫》好,字体险绝。我就在群里问,为什么说《九成宫》险绝,然后他说,《九成宫》法度森严,我就问,法度怎么森严了。结果回答法度森严的这个人说,历代人都这么说。我继续问,历代人都这么说,你就非要这么说么?后来,这个哥们儿可能实在觉得我强词夺理,就退群了。

这件事儿给了我一个启示,启示很多人在学书法鉴赏的时候,都是人云亦云的。一幅作品,到底好在哪儿,其实根本说不出来。

那么,九成宫好不好,是不是险绝,是不是法度森严,当然好,当然险绝,当然法度森严。我们来举个例子。我随便贴了一篇。


我们来看一下这篇字有第三行的倒数第二个字“深”其他书法家是怎么写的。



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这个字的右半部分处理上,欧阳询的做法是相对极端的,也是有悖于一般我们对宝盖的处理的,首先,他把宝盖的部分写的特别的窄,窄到了下面的两个点根本就装不进来的程度。这种写法本身就是很危险的,因为如果用常规的方法去写,把两个点放在宝盖里面的话,那么这个字的右上部分就会变得非常局促,进而影响整个字的观感。

欧阳询首先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麻烦,但是看看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麻烦的。他把左边的段撇干脆放在了宝盖的正下方,并且变成了一个侧锋写的竖点,并且让点右倾。右边的竖折钩干脆向上倾斜,两笔构成了一个和上方宝盖成锐角的水平线。这一下就更麻烦了。这就不仅仅是宝盖头盖不住的问题了,又多了一个问题,就是倾斜的问题。

这时,欧阳询的牛逼之处就体现出来了,在下面关键的木的处理上,他第一步是将横写在了和儿字底部一样的平行线上,然后将竖画向右倾斜,因为整个字的左边部分已经倾斜现象很重了,于是在撇的处理上,欧阳询采用了一个很小的短撇。在捺的处理上也很特殊,直接把捺写向了右方稍稍朝下一点,而并非我们常规的右下方。

这种处理很好的平衡了字的关系,让我们看到这个字的时候觉得,有一些特别的韵味,显得特别巧妙。

所谓险绝,和森严,其实就贯穿在欧阳询对结构的这种自觉里。

他可以制造出特殊的非常规的矛盾,并且可以用非常规的方式解决矛盾,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同理,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篇里,欧阳询“德”字的写法和其他书法家的写法,我就不进行赘述了。


给大家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为了和大家说明,古今所有对书法的评价有很多,也有各种说法会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但是,我们理解的时候必须是多思考一下其中原理,而并非生搬硬套的背下来。

当你开始理解了“险绝”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开始用“险绝”来临感受其他的书法作品了。

——————————————————————————————

比如,隶书作品里,有什么作品是险绝的。

举个例子。《曹全碑》

这个碑好多人都知道,但是就是临不好,我选的是曹全碑的第一页。很多人临到“景”字的时候就懵逼了。觉得自己怎么写都是歪的。我们来看看这个字。

景字是一个很传统的字,有自己的中线,也就是说,一般来说,我们只要把它按照中线左右对称写好就可以。但是曹全碑的这个景,貌似在一开始写的时候,出了一点点小问题。


我把这个字一分为二了。上面的旦,还是一个非常平衡,非常对称的字,但是下面的这个日字却除了一些小问题,明显重心偏右了,并且,这种偏右和右边的燕尾有所重叠,这样就显得十分尴尬了。

《曹全碑》的书丹者看到了这个问题之后估计也有点儿慌,但是转念一想,我不能写到第五个字就出事儿啊,那以后还混不混了,于是,他把下半部分,做了一些小的改变。


微小的改变,就在这三个点上,或者说,就在本该对称,但是却没有对称的这三个点上。可以明显看出,左边的店点长了一些,并且向左延伸,右边的稍短。中间的竖,在藏锋行笔的时候,把圆头,留的也相对靠左。

这一下,整个字又平衡回来了。

整体看,这个景字,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你仔细的临摹了上半部分和中间那个歪的日,写完之后,你能保证没问题么?

这也是所谓的险绝。

————————————————————————————

通过对《九成宫》和《曹全碑》的分析,你可以发现,所谓险绝,是书写者自己用非常规的书写手法制造矛盾,并且成功解决矛盾,使字整体和谐,但是局部出现冲突的一种形容。那么,我们再看看,还有什么书法家喜欢写奇怪的字呢?

比如这位:


这是八大山人的字。

联曰:

八大山人是一个人。葫芦兄弟拼一座山。

八大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在书写的时候追求纯粹的中锋书写,纯粹的中锋书写其实不太适合行草书。因为首先,这很难。很变态,在快速行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中锋,学过的人就知道有难多难,其次,这种写法等于故意削弱了线条的对比,故意弱化了节奏的变化。

于是,八大就得找其他的办法。

就是“险绝”的结构。比如这一页的最后一个“湍”字,我们可以看看其他书法家是怎么写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中间那个和我发的这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湍字,其他的“湍”字在笔法上都是相对丰富的。比如赵孟頫的,董其昌的。而八大的纯中锋笔法,为了让这个字不单调,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把上面的山写的比例写的非常小,然后下面的而的横折勾向右出去很多,第二件事,是让整个字有一个向右上的倾斜。同时,他为了消解这种倾斜带来的不平衡,又使而字的第二个竖向左下有一个倾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险绝”

————————————————————————————

欧阳询的险绝,曹全碑的险绝,八大的险绝,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你会发现,当我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的分析的时候,我开始不得不引入越来越多的角度,而并非从一个字去评价“险绝”。其实,书法鉴赏的学习,就是在这种思考过程中慢慢完成的。在学习中你会发现,所谓“险绝”,其实是书法家在结构上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

当你理解了这种自觉意识之后,你就会去思考,对结构自觉意识的形容,除了险绝,还有没有其他的。这时你可以看看篆书。

这是王澍的一幅篆书作品。我们明显可以看出铁线篆对线条粗细和结构对称之美的严苛要求。

显然,这种在结构上所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和险绝,完全对立的。

比如,我们可以称它为“规整”。

—————————————————————————————————

今天,如果你明白了什么叫“险绝”,明天,你还要明白什么叫“古拙”,“高古”,“宁静”,“金石气”,“书卷气”,“神仙气”。

不管这些名词多眼花缭乱,听着有多能装逼,你都要告诉自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可以找人问,但是不要自己不求甚解,耽误了自己的书法学习。

回过头说,想怎么提高自己的书法鉴赏能力,总有一件逃不开的事情,就是买书。

让初学者买拓片是有些残酷的。但是。



看完这102本,是起码的。看到什么程度呢,看到我随便提一个名字,你就应该知道他写过什么代表的作品,是什么年代的,擅长什么书体,作品是什么特点的。

不吹牛逼,我看的比这多多了,这102本,入门罢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见得少,自然说不出门道。

正因为看得多,所以我也不太喜欢在知乎上跟好多喷子较劲。您一辈子就看过不到十本字帖,还都是唐楷,还不配跟我聊书法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让自己的书法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能慧眼识珠,看懂好字坏字?这绝对是个值得钻研的课题!别以为写字就是临摹,鉴赏也不是简单地说“好看”或“不好看”。这中间的门道,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事儿办得明明白白。一、 内功修炼:夯实你的基本功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上面盖多漂亮都没用。.............
  • 回答
    哥们,同为书法专业的学生,我太理解你这心情了!鉴赏能力这玩意儿,说白了就像武功,练得越多,眼力越毒,下笔越准。刚开始觉得浑浑噩噩,看到啥都差不多,这很正常,别灰心。关键在于怎么练,怎么找对路子。我结合自己的摸索,给你唠唠,希望能帮你点拨点拨。一、 把“看”变成“读”:带着问题去“看”咱们学书法的,不.............
  • 回答
    想要提高作文学平,这绝对是个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目标。写作,说到底,是一种和自己内心的对话,也是与世界连接的桥梁。它不像考试分数那样有明确的对错,更多的是一种技艺的磨练,是一种表达能力的提升。让我来给你梳理梳理,从几个关键点下手,实实在在地让你看到进步。一、夯实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土壤”这是最最重要.............
  • 回答
    想在职场上脱颖而出,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绝对是头等大事。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耕耘的过程。那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职业价值不断攀升呢?下面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一、 深度挖掘并强化你的“拿手绝活”——专业技能是基石首先,咱们得认清一个事实:.............
  • 回答
    作为一名医学生,想要在临床上游刃有余,打磨好临床思维和逻辑能力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不仅仅是死记硬背那些疾病名称和治疗方案,更是一种“思考如何思考”的艺术,是把零散的医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方法。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作为一名医学生,咱们可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临床思维和逻辑能力蹭蹭地.............
  • 回答
    作为一名游戏攻略编辑,规划未来和发展路径需要从职业定位、技能提升、行业趋势分析以及个人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规划与自我提升方案: 一、明确职业发展方向1. 确定核心方向 内容创作型:专注于撰写深度攻略、视频脚本、图文解析,成为游戏内容领域的专家。 运营与策划型.............
  • 回答
    作为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想要在编程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提升编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仅是完成课程作业那么简单,而是关乎你未来能否胜任各种技术岗位,能否独立解决复杂问题,能否真正享受编程带来的创造乐趣。下面,我就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说说如何系统地、有效地提升你的编程功力。一、夯实基础:没有捷径可.............
  • 回答
    博士期间,除了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还有很多途径可以让你自身的实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让你的博士生涯不虚此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一直觉得,博士不仅仅是获得一个学位,更是一个自我修炼、能力爆发的黄金时期。一、 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视野科研固然重要,但它往往是某个细分领域内.............
  • 回答
    用沙子、粗盐等物体摩擦皮肤是否能增强格斗时的抗击打能力,这是一个很多人会好奇的问题。 答案是:这种方法并不能显著或有效地增强格斗时的抗击打能力,而且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并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抗击打能力。 为什么用沙子、粗盐摩擦皮肤无效且可能有害?1. 抗击打能力的核心是身.............
  • 回答
    作为一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光靠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的是一套组合拳,既要打牢理论基础,又要练就实操技能,更要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下面,我来跟你聊聊,如何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你在未来的求职或深造道路上更具优势。一、夯实理论基础,修炼“内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家庭主妇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既想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又希望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其实,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一些过来人的经验,给你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摆正心态,认识到“自我价值”的丰富内涵很多.............
  • 回答
    裸辞后的日子,说实话,像是在一片混沌中寻找方向,既有重获自由的轻快,也有对未来迷茫的忐忑。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一步一步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跟你聊聊这段旅程,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在的帮助。 裸辞后的经济“造血”与“输血”:不只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活得更好裸辞最直接的冲击就是收入的断崖式.............
  • 回答
    在C++里,谈到“堆区开辟的属性”,咱们得先明白这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动态地在内存的一个叫做“堆”(Heap)的地方分配了一块空间,用来存放某个对象或者数据。这块内存不像那些直接定义在类里的成员变量那样,跟随着对象的生命周期一起被自动管理。堆上的内存,需要我们手动去申请(比如.............
  • 回答
    在知乎上,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用户在平台上高举“言论自由”的大旗,但同时又选择关闭自己的评论区,或者对评论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限制。这种现象乍一看似乎自相矛盾,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核心矛盾点:首先要明确,这里存在一个表面的矛盾: 提倡言论自由: 这意味着支持他人表.............
  • 回答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这本是好事,说明他开始独立思考,有了自我意识。但如果这份独立变成“自以为是”,听不进家长意见,那确实让很多家长头疼。我理解你的心情,既想尊重孩子的成长自由,又不希望他因为固执己见而走弯路。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育儿难题,处理不好,很容易让亲子关系变得剑拔弩张,对孩子的成长也不.............
  • 回答
    要通过优雅、善良的讽刺来提醒那些忽略别人感受却不自知的人,需要极高的情商和对语言的精妙运用。这种方式的精髓在于:不直接指责,而是通过一种含蓄、幽默、略带夸张的方式,让对方在轻松的氛围中自己意识到问题,同时又不感到被攻击或羞辱。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技巧:一、 理解优雅、善良讽刺的核心理念 目标不是“.............
  • 回答
    如果反秦起义时,陈胜吴广等人提出的是“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之后的历史发展会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假设,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历史的进程。如果陈胜吴广在那个关键时刻提出的不是恢复“六国”,而是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帝制,并号召“天下共击之”,那么中国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思想,乃至国际.............
  • 回答
    想要提升自己的衣品,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更像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风格探索和不断学习的旅程。别把它想得太玄乎,其实说到底,就是让自己穿得更舒服、更有自信,而且能恰当地展现你想要传递的那个“你”。第一步:认识你自己,从“内心”到“外在”这绝对是起点,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人盲目跟风,看到什么流行就穿.............
  • 回答
    .......
  • 回答
    中国提高文化输出是一个复杂且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远的规划。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中国可以如何提高其文化输出:一、 深刻理解和挖掘中华文化的宝藏,并进行现代化的转化与表达 精选和提炼核心文化元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故事、生活习俗、传统技艺等。需要有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