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有觉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为国牺牲这种事情应该一分为二辩证地看。你可以为你国去牺牲,剩下的你国过户成我国一切都好说。
——“你愿意给我一块钱吗?”
——沉默……
——“你给我一块钱我明天还你两块你愿意吗?”
——“愿意。”
×××××××××××××××××××××××××
——“你愿意牺牲自己,换国家统一吗?”
——沉默……
——“你牺牲自己,换国家统一,然后你成为烈士,一次给发××××××××元抚恤,追加功勋,分配住房,你父母妻子月月能领补助金,过年有人上门慰问,子女高考加20分,你愿意吗?”
——“不错。”
×××××××××××××××××××××××××
你不要合同只念一半就问我签不签
×××××××××××××××××××××××××
解析:
一个人是否愿意做某件事情,取决于他对付出与回报相对多少的判断。如果他认为回报多于付出,那么就可以去做,否则就不会去做。
当然,这个“回报”的范围可以很广,可能是对自身有利,也可能是对其后代、近亲属甚至族群有利,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
每个人对回报形式的偏爱权重会不同,但他们终究还是在用比较付出与回报的方式考量行事策略。
题目的问题在于,“牺牲自己”这个付出不甚明朗,而“国家统一”这个回报也非常抽象,这样就难以衡量付出与回报。
“牺牲自己”是指战死沙场留名青史,还是被上帝之手杀死不留功与名,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可大了。
假设某甲认为,任何诱惑都不能使其付出生命,那么他可以直接回答不愿意,这没问题。而某乙认为,为了一定的现实利益是可以拿生命去冒险的,那么原问题模糊的问法就会令其无从作答,也就是说这个问法会使本来倾向肯定判断的回答者转为中立或否定态度,是带有诱导性的。
题目经过我的修改后,付出与回报的描述都变得具体了,无论你回答“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你考量了付出与回报后所做出的判断,这样才是一个可答的问题。
×××××××××××××××××××××××××
题外话:关于“×××元抚恤”这个问题,我原来觉得“×××”本就是不定代词,也不一定就得一个×只表示一个数字嘛,而且这个细节也不影响答案的中心思想。不过既然大家都嫌少,那我改成8个×够不够啊(ಡω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