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机会曾经出现过啊,题主知道“许田射猎”事件吗?
《蜀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
《三国演义》将此事详细描写:
……谋士程昱说操曰:“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操日:“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轻动。吾当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
于是拣选良马、名鹰、俊犬、弓矢俱备,先聚兵城外,操入请天子田猎。帝曰:“田猎恐非正道。”操曰:“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今四海扰攘之时,正当借田猎以讲武。”
帝不敢不从,随即上逍遥马,带宝雕弓、金鈚箭,排銮驾出城。玄德与关、张各弯弓插箭,内穿掩心甲,手持兵器,引数十骑随驾出许昌。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军士排开围场,周广二百余里。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背后都是操之心腹将校。文武百官,远远侍从,谁敢近前。
当日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帝曰:“朕今欲看皇叔射猎。”
玄德领命上马,忽草中赶起一兔。玄德射之,一箭正中那兔。帝喝采。
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
曹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
群臣将校,见了金鈚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
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
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兄如此,便不敢动。
玄德欠身向操称贺曰:“丞相神射,世所罕及!”
曹操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马向天子称贺,竟不献还宝雕弓,就自悬带。围场已罢,宴于许田。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归歇。
(引文很长,但这个不怪我,大家以后找罗贯中抱怨吧)
以关羽之神勇奋迅,即使刘备、张飞不出手,当时干掉曹操也是十拿九稳。可是刘备仍然制止了关羽,后来被弟弟埋怨:
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云长曰:“今日不杀此贼,后必为祸。”玄德曰:“且宜秘之,不可轻言。”
在史书中,关羽的后悔和埋怨持续时间更长:
《蜀记》: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
是关羽想错了吗?不是,国贼当然要除。是刘备想错了吗?更不是,国贼并非仅曹操一个,汉末的乱局,是天下成百上千乱臣贼子土豪劣绅积累数百年而形成的,如果只杀曹操一个,就会重蹈王允杀董卓的覆辙。
刺杀可以警示暴政,但如果没有完备配套的改革方法,那就解决不了国家大病,反倒可能引发更多的纷乱。刘备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有尖刀而能藏之不用,有立场而能装傻充愚,在许田事件的前后都能好好挑粪灌园、低调处事,保存有用之身以待飞腾九天之刻。
世上若无曹操,不知几人称王。世上若无刘备,则曹操终将登基。
刘备早年一些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