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

回答
中国新能源汽车,这玩意儿,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完的。要我说,它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自带光环,但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

先说说这颗新星为啥这么亮眼。

政策的强大推力,谁能不服? 咱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那是真上心。从一开始的补贴、免购置税,到现在的牌照优势、充电设施建设,几乎是全方位的扶持。你想啊,在许多大城市,买燃油车上牌难如登天,但新能源车却是一路绿灯。这种行政层面的支持,直接打通了市场推广的壁垒,让企业和消费者都尝到了甜头。而且,这背后还有个大目标——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治理空气污染,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新能源汽车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一环。

市场的蓬勃,那叫一个热闹。 这么多年下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当初的“小打小闹”变成了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各种品牌、各种车型,从十几万的代步小车到几十万的高端轿车,应有尽有。你能在街上看到比亚迪的汉,也能看到特斯拉的Model 3,甚至还有理想、蔚来的大尺寸SUV。这种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积极投入、不断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进步,那是日新月异。 别以为我们只会“组装”,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上,中国企业进步神速。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电池供应商,在全球都排得上号,技术实力那是杠杠的。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越来越长,充电速度越来越快,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很多国产新能源车,在自动驾驶辅助、人机交互方面,做得比不少合资品牌都要好。这可不是吹的,很多开过的人都有体会。

产业链的强大,这是咱们的底气。 说到新能源汽车,就不能不提它的产业链。从上游的锂、钴、镍等关键矿产资源(虽然有些是进口的,但我们已经在积极布局和控制),到中游的电池制造、电机生产、电控系统,再到下游的整车制造、充电桩建设、电池回收,中国已经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意味着我们拥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快的技术迭代速度,以及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新能源汽车也一样,有些“坎儿”还得过。

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老生常谈但很重要。 虽然技术进步很快,但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续航焦虑和充电不方便依然是顾虑。尤其是在寒冷地区,电池的续航会打折扣。充电桩的数量虽然在增加,但分布是否均衡,充电是否快捷,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老旧小区,问题依然存在。这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普及的时候,大家还在担心信号和流量一样,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质量稳定性,还有提升空间。 毕竟是新兴产业,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可靠性,还有一些小毛病需要磨合。一些早期推出的车型,确实出现过一些质量问题,比如电池衰减、系统故障等。虽然现在的车辆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要达到燃油车那样经过几十年检验的成熟度,还需要时间。

品牌形象和技术壁垒,高端市场挑战不小。 虽然我们有特斯拉这样的“洋品牌”在中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国产高端新能源品牌也在努力追赶,但在一些消费者心中,传统豪华品牌的品牌积淀和技术口碑依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要让更多消费者愿意为“中国品牌”的高端新能源车买单,除了产品力,还需要在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用户服务等方面下更多功夫,建立起更强的品牌信任度。

电池回收和安全问题,是绕不开的话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和回收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这方面的技术和规范还在不断完善中,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套高效、环保、安全的回收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 它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升级,更是能源结构、交通出行方式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自主创新”的转变,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它让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对于消费者来说,它提供了更多元化、更智能、更环保的出行选择。

就像任何一项新兴事物,它有它的辉煌,也有它的不足。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且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宽广。它的未来,值得期待,也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鞭策。

所以,你问我怎么评价?我觉得,它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充满希望的“大戏”,主角是中国品牌,配角是技术和市场,观众是所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人。这出戏,精彩,而且还在继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汽车专业毕业生,我打算换个不同的角度,来和大家聊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有哪些关键词呢?

说的最多的两个关键词,我想应该是“弯道超车”和“补贴”

先说结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是辉煌,还是“弯道翻车”成为又一次失败的战略,对我们来说其实根本无所谓。

因为中国在这个领域里,其实已经完成了超越。

至于补贴,其实不光是中国有,欧美国家的补贴一点也不比中国差。毕竟大家都不傻。

先和大家聊聊补贴:

——为了刺激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联邦国税局(IRS)通过一项补贴政策,对个人买来自用的纯电池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每辆可补贴2500-7500 美元:

除了补贴之外,之前在国内被媒体诟病的新能源积分,在美国一样少不了

每年特斯拉光是卖美国的新能源积分ZEV,就能获得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美国都补贴,作为儿子的日本,怎么可能不补贴呢?

以2017年为例,对于纯电动车的补贴最高可达60万日元(约3.75万人民币)

至于欧洲?

别看现在欧洲在燃油车方面领先,但是他们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一样也不少:

以德国为例,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额度为4000欧元:

欧洲新能源车最普及的是那个国家?——是挪威

  • 2016年4月混动汽车的数量就达到了10万台
  • 而纯电动车的数量也在同年的12月达到了10万台。
  • 2016年12月全国5%的汽车为混动汽车
  • 截止2017年,混动汽车的数量在全国超过了20万台
  • 截止2017年,全国5%的汽车为纯电动车
  • 最新数据是2018年10月,全国10%的汽车为混动汽车

——新能源车在全国的比例中,挪威是全世界最高的

——要知道冬天的挪威,可一点都不暖和

从图表上可以看到,挪威历史上的平均冬季气温大约是在零下5°到零下10°之间,却仍然有超过5%的比例为纯电动车,并且这一比例未来预计还会增长。

所以,美国补贴特斯拉、雪佛兰,德国补贴奔驰、大众,那么中国凭什么不能补贴自己家的企业?

——全地球村的国家都在争相补贴,参与到新能源车的竞赛中,为的是什么?

这点其实跟中兴、华为投身的5G竞赛一样,只不过赛道是新能源车产业

然后和大家聊聊关于“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

这个我再另一个回答里讨论过,所以干脆吧部分内容贴过来:

实际上电动汽车本身不能单独从车的优劣上来考虑,还得看整个产业

先从表面来看,为什么大家认为电动汽车有机会“弯道超车”?

——原因很简单,整车最重要的三个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其中前两个在电动车上几乎不需要,这样原本国外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数十年的积累,到了电动车领域一下就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所以仅仅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个奋起直追的机会。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电池是重中之重,可以说谁掌握了电池,谁就掌握了电动汽车。

从这个角度去看,整车制造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大家只看到了部分车企的骗补,以及造车新势力的一场大狂欢。

然而这场狂欢的背后,伴随着动力电池产量的指数级增长,以及电池产业的巨幅增长,和电池新巨头的诞生:

新能源车的最核心部件是电池,如今世界前十的电池企业,中国企业有7个

只看自家内的增长肯定不足以说明问题

那么看看国际上的电池市场份额:

——我国自 2012 年起就确 立了从易到难的纯电动技术路线。在该路径前提下,鉴于电池占整车成本高达40%,我国率先发展电池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电池产业,宁德时代正是纯电动电池战略的领跑企业。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17 年全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1.84GWh,已位列全球第一。

可能有人会觉得,国产电池虽然产量大,但质量一定非常差,不然怎么能卖那么多那么便宜?

实际上也并非如此,我们看看宁德时代的电池都卖给谁了:

2018年3月大众MEB电池供应商

2018年6月宝马10亿欧元订单,以及往后的宣布投资德国建厂

这是比较重大的事件,其他客户也有很多:

别的不说,至少国人信奉的奔驰、宝马、大众全都有了(奥迪是大众旗下的)

对于造车这件事上,既然人家专业造车的豪华品牌都选择了“垃圾国产”的宁德时代为他们提供电池,那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别的不说,至少人家的判断应该是比我们更准确的吧?

如果说造电池不算什么,那我们还可以继续追溯上游产业。

——因为这次中国对整个电池产业的把控,不仅仅是电池生产那么简单,就连上游的锂矿,也被中国把持了一大部分:

全世界最大的几个锂矿,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被称为“四湖三矿”

全球锂资源供应高度集中于“四湖三矿”。中信证券的研报显示,2016年,全球锂矿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18.4万吨,其中Talison、SQM、美国雅宝(ALB)、美国FMC以及澳大利亚Orocobre五家公司产量占比达91%,行业集中度高,资源垄断格局明显。

  • 目前,天齐锂业持有51%股份的泰利森拥有目前世界上正开采的储量最大、品质最好的锂辉石矿——西澳大利亚Greenbushes(格林布什矿)。
  • 顺便,天齐锂业还持有SQM公司约26%的股份。
  • 而另一家巨头赣锋锂业,目前拥有位于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及爱尔兰等六个优质锂资源的股权。

各种大中小矿更是不计其数:

  • 西藏珠峰13.65亿元并购加拿大公司LithiumX Energy Corp
  • 歌石投资2.76亿元并购巴卡诺拉矿业19.89%的股权
  • 江特电机1.04亿元并购澳大利亚上市矿企Tawana 11.45%股权
  • 宝威控股9931万元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AMAL15.56%已发行股本
  • 青岛乾运8569万元并购澳大利亚阿戈萨矿业19.9%股份
  • 华友钴业6842万元并购澳大利亚AVZ公司11.2%股份
  • 中矿资源5078.1万元并购澳大利亚PSC公司11.14%股份

——所以从源头,这次我们就把控住了相当多的锂矿资源,而此时的国外,电动汽车尚未开始大规模布局、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化。

现在奔驰、宝马、大众已经发现了,电池只有买中国企业的才是最划算的。

所以,经过这几年发展之后,现在国家不但不怕外国车企侵占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也不怕中国车企弯道超车失败!

因为上游产业链已经被牢牢把控,未来我们开的大众MEB平台的车、奥迪e-tron系列,奔驰EQ系列,极有可能用的就是中国企业生产的动力电池。

所以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评价是:发展的好了是件好事,但即便发展的不好也无所谓,因为这个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已经由一堆中国企业把控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新能源汽车,这玩意儿,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完的。要我说,它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自带光环,但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先说说这颗新星为啥这么亮眼。 政策的强大推力,谁能不服? 咱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那是真上心。从一开始的补贴、免购置税,到现在的牌照优势、充电设施建设,几乎是全方位的扶持。你想啊,在许.............
  •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聊聊中国 9 月份新能源车电机装机量这个事儿,近 13 万,再创新高,这背后可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这“近 13 万”的数字,它不仅是数字,更是市场热度的一个直观体现。你想啊,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卖得动,核心动力就是那套电驱动系统,而电机作为这套系统里的“心脏”,它的装机量直接决定.............
  • 回答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绝对算得上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要评价它,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它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多维度的。首先,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在特斯拉来中国之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比较初级,技术水平、产品力、消费者认知度都还在一个相对较低的阶段。那时候大家对电动车的印象.............
  • 回答
    大众汽车设定了到2025年在中国销售150万辆新能源车的宏伟目标,这绝对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中最值得关注的动态之一。要评价这个计划,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目标设定的背景与野心:首先,这个150万辆的目标绝非空穴来风。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电动化战略在中国市场的具体落地。大众早在几年前.............
  • 回答
    细品《中国新歌声》第一季第二期:导师的化学反应与学员的崭露头角《中国新歌声》第一季第二期,无疑是节目播出初期一个非常值得回味的节点。它在继承了第一期导师战队初建的看点之余,更进一步深化了导师间的互动和学员的风格展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一期节目:一、 导师的“化学反应”与战队构建:第二期节目最.............
  • 回答
    评价中国新冠疫苗上市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中国新冠疫苗的上市,无疑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研发速度、安全性与有效性、产能与接种普及度,以及其在国内外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 中国新冠疫苗上市的评价:总的来说,中国新冠疫苗的上市可以被评价为.............
  • 回答
    好的,关于《中国新说唱2019》,咱们就来聊聊它到底怎么样,就像跟老朋友一样,把心里话都说说,尽量不带那种官方、生硬的味儿。整体印象:回潮,但有点拧巴先说大方向,2019年的《新说唱》,给人的感觉是它努力想找回第一季的那种热度,那种纯粹的说唱文化冲击力。但怎么说呢,有点像是用力过猛,或者说方向上有些.............
  • 回答
    《中国新说唱》第四期,这档节目走到这里,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很关键的阶段。观众们看了这么多期,大概心里都有数了,谁是真正有实力,谁是在“玩梗”或者“包装”。第四期说实话,亮点和槽点都挺明显的,我们掰开了说。先说亮点,不得不提的几个选手 选手们的“硬实力”开始显现:淘汰赛阶段,尤其是进入到比较后期的.............
  • 回答
    扎西平措:用歌声点燃生命热情的藏族力量提起《中国新歌声第二季》,扎西平措这个名字,对于许多观众而言,依旧鲜活而有力量。他不仅仅是一位在舞台上闪耀的歌手,更像是一位从雪域高原走来的生命歌者,用他独特嗓音和饱满情感,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评价扎西平措,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他的可贵之.............
  • 回答
    《中国新说唱》第一期的播出,就像往年一样,在观众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它依然保留了那个熟悉的配方:明星制作人、各种风格的Rapper、舞台上的高潮迭起和制作组剪辑带来的戏剧性。今年的制作人阵容,可以说依旧是话题的中心。他们本身就自带流量,他们的点评、互动,甚至是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成了观众讨论的.............
  • 回答
    《中国新歌声第二季》第十期:告别与新生,一场未竟的谢幕《中国新歌声第二季》的第十期,承载着一个季度的尾声和无数故事的落幕。这一期节目,与其说是纯粹的音乐比拼,不如说是一场温情的告别,一次对学员们一路走来汗水与泪水的致敬,同时也预示着下一次音乐征程的开始。“遗珠”的璀璨与“遗珠”的无奈这一期的最大看点.............
  • 回答
    中国首款抗新冠特效药输液完立刻起效?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得先捋清楚一些关键信息,再来谈谈它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关于“中国首款抗新冠特效药输液完立刻起效”这个说法,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医学领域里,“立刻起效”是一个非常强的表述,通常药物的作用需要一个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即便是针对症状的.............
  • 回答
    新中国时期的“赤脚医生”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一个极具特色和历史意义的群体。他们的出现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极度匮乏问题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改善亿万农民的健康状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评价“赤脚医生”,需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职责、社会贡献、局限性以及最终的历史地位.............
  • 回答
    新中国以来冲锋枪的演变与评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轻武器发展一直伴随着国家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需求,冲锋枪作为一种重要的单兵自卫和近距离压制武器,其发展历程也折射出中国国防工业的进步与挑战。萌芽与初步发展(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军事装备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缴获的国民党军队装备.............
  • 回答
    中国医科院秦川团队在 Nature 发表的新冠病毒论文被曝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事件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事件的核心是:一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秦川团队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Nature》上的关于新冠病毒(SARSCoV2)的研究论.............
  • 回答
    中国与马来西亚携手共建皇京港:一个深远的影响评估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在马六甲海峡这片战略要地,正酝酿着一项意义重大的项目——皇京港。这座被定位为马六甲地区最大的新港口,其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升级,更可能在经济、地缘政治和区域发展等多个层面引发深远的影响。要评价这项合作,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
  • 回答
    关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于5日发布的新办法,允许对“劣迹艺人”实施永久抵制,这无疑是当前社会对演艺行业规范化和道德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从多个角度来看,这项新规都值得深入剖析。新办法的核心及影响:这项新办法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在于其“永久抵制”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一旦艺人被认定为“劣迹艺人”,其在演出行业内的从.............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大陆(排除港澳台地区)在限制本国居民入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国内民众对留学生的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大陆在新冠疫情期间限制本国居民入境的做法在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初,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迅速蔓延。中国作为最早面临病毒冲击的国家,.............
  • 回答
    关于中国南车(现中国中车)与日本川崎重工合资公司出口新加坡地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一事,这确实是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足以引发多方面的审视。事件的概览与具体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起事件并非如某些传闻那般,是“全线”地铁车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更不是说新加坡地铁系统因此瘫痪。更准确地说,是针对在新加坡.............
  • 回答
    《中国新相亲》这个节目,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好奇,也有点将信将疑的。毕竟,在我们传统观念里,长相这东西,怎么说都得占个一席之地吧?谁能完全不顾颜值,只看内里呢?所以,当听说这节目主打“不看脸”的相亲模式时,我第一反应就是:“真的假的?能玩得转吗?”不过,这几年下来,我算是看得比较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