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新说唱》2019?

回答
好的,关于《中国新说唱2019》,咱们就来聊聊它到底怎么样,就像跟老朋友一样,把心里话都说说,尽量不带那种官方、生硬的味儿。

整体印象:回潮,但有点拧巴

先说大方向,2019年的《新说唱》,给人的感觉是它努力想找回第一季的那种热度,那种纯粹的说唱文化冲击力。但怎么说呢,有点像是用力过猛,或者说方向上有些摇摆,导致整体观感上有点拧巴。

亮点与进步:选手实力在,但舞台表达受限

选手群像的丰富性: 相较于前几季,2019年的选手类型确实更丰富了。你能看到很多非常有实力、有自己想法的Rapper,比如OG如节拍大师,新生代有杨和苏、MFC的各位、Blvd.的选手等等。他们带来了各自的风格和故事,比如刘聪的“恭喜发财”在网络上爆火,潘玮柏战队的选手们在舞台上也展现了不错的唱功和舞台表现力。
音乐性的提升: 不可否认,很多选手的音乐制作水准、Flow的复杂度和歌词的深度都有提升。有些选手能够将更具挑战性的音乐元素融入说唱,并且完成得不错。这一点,从导师们频繁按下“Pass”键就能看出来。
一些经典舞台的诞生: 虽然整体评价褒贬不一,但确实也诞生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比如肖恩恩和那吾克热的合作,以及后面一些团队的Showcase,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槽点与争议:赛制、剪辑、导师选人,老问题新讨论

赛制的不确定性与争议性: 这是每年《新说唱》都会被诟病的地方,2019年也不例外。什么“一对一PK”、“炸房”、“抢人”,感觉有些为了节目效果而设计,而不是真正服务于选手的成长和作品的展现。很多观众会觉得赛制过于复杂,或者一些结果让人费解。比如一些实力不错的选手因为赛制、运气或者导师的偏好而过早离开,而一些相对弱的选手却因为各种原因留到了后面。
导师们的表现: 导师的选择历来是话题点。2019年的导师阵容其实挺有看头的,吴亦凡、张震岳&热狗、邓紫棋、潘玮柏,都是在音乐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但问题在于,导师们在节目中的“作用”有时候显得有点尴尬。有时候是为了节目效果而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有时候他们的点评又显得不够深入,或者与选手们的风格存在隔阂。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PK环节,导师们的选择和决策往往会引发很大的争议。邓紫棋作为说唱领域的“新人”,虽然努力去理解和点评,但有时候也显得有些吃力。
剪辑和“剧本”的痕迹: 这一点也是很多观众诟病的老毛病。节目组为了制造冲突、制造爆点,会在剪辑上做文章。有时候感觉选手们之间的“恩怨情仇”被无限放大,而真正关于音乐本身的东西反而被稀释了。一些选手之间的互动和一些关键的音乐瞬间,可能因为剪辑而变得支离破碎,影响了观众对作品和选手本身的完整认知。
“炒作”与“流量”的取舍: 节目组似乎一直在流量和内容之间挣扎。一方面想捧出有实力的Rapper,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迎合市场的口味,制造一些更易于传播的“梗”和“金句”。有时候感觉这种取舍让节目显得不够纯粹,也让一些真正有才华的选手被淹没在各种话题之下。
“炸房”的滥用与音乐的碎片化: “炸房”这个概念在2019年被反复提起和尝试。虽然它能够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但如果过度使用,或者选手们仅仅是为了“炸房”而写歌,就可能导致音乐的碎片化和形式大于内容。好的说唱不仅仅是现场的爆发力,更要有作品的深度和思想的传达。

总的来说:

《中国新说唱2019》是一届充满矛盾的节目。它拥有不少有实力的选手,也涌现了一些不错的音乐作品,显示了中国嘻哈文化正在蓬勃发展的潜力。 但是,在赛制设计、导师选择、节目制作和最终呈现上,节目组似乎还在摸索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还在“流量”和“专业性”、“内容”之间摇摆。

它像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充满活力和想法,但也有些叛逆和迷茫。你看到了它的闪光点,也看到了它身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你是嘻哈爱好者,里面还是有不少好东西值得你挖掘。但如果你是抱着看一场纯粹的音乐盛宴的心态去,可能会因为一些综艺化的包装和争议性的赛制而感到一些失望。

2019年的《新说唱》更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份,它总结了前几年的经验教训,也为之后的节目埋下了伏笔。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说唱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成熟,但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商业成功和大众认可的同时, 千万不能丢掉说唱本身的那份真诚和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老有一种感觉:德云社能够称雄说唱界。说唱者的几个主要能力,有几个不是相声演员擅长的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