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们都只写背书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难道只会背书?
这是汉语言人识的字
这是汉语言人查的字典
这是汉语言人的书柜
这是汉语言人的网盘
汉语言人的手机字体全是小篆
(你干完坏事也不怕女朋友男朋友查手机了,除非你找了一个学古文字的 )
这是汉语言人读的书
这是汉语言人读的《诗经》
这是汉语言人看的影视作品
这是汉语言人用的表情包
(自制的表情包都是有出处的,感兴趣的可以猜猜 )
有多硬核?就这么硬核。
所以汉语言的人年纪轻轻的都活成了这样:
有很多朋友看,我就再更新一点
上面讲的笼统,要问汉语言有多硬核,每个方向都得拿出点东西吧
先说说我们古典文献学。
《淮南子•说林》篇:“屠者羹藿,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人处狭庐。”
这段史料错误在哪儿?
王念孙指出:“'羹藿'本作'藿羹','藿羹'与‘步行'相对为文,诸书多言'藿羹’,无言‘羹藿’者,此写者误倒也。'为车者步行'本作'车者步行',古者百工各以其事为名,故《考工记》曰:'攻木之工,轮弓庐匠车梓。'此言车者,犹《考工记》言车人也。后人误以车为车马之车,故又加‘为'字耳。‘陶者'本作'陶人’,与‘匠人’相对为文,今本‘人’作‘者’,因上二句而误。‘庐’与‘卢'同。道藏本、刘本并作卢,庄改‘卢’为‘庐’,未达假借之义。《太平御览•器物部三》,引此正作:‘屠者藿羹,车者步行,陶人用缺盆,匠人处狭庐。”
这是一般读者不容易找出的。
再有,《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作:“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有段话你看得出句读错误吗?
答案: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改为“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第1版中的“去”字,显然当“来去”的“去”字理解。第2版中的“去”字,显然当“藏弆”的“弆”字的通假字,裴松之注也说:“古语以藏为去。”故第二版改的是对的。
再说说古文字学的
这是《安大简》
这是《清华简》
这是《上博简》
(被下面评论区一位朋友怀疑不是本专业的了 贴一份吉大古文字学考研试卷,感兴趣的看一看,虽然我不考古文字学)
古代文学
拿《诗经》举例
我们解《周南•关雎》一篇中“窈窕淑女”一句,“窈窕”什么意思?一般非注疏本(即一般书店里卖的)或百度解释大致为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
我们怎么解释呢?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传》:“窈窕,幽闭也。”按《广雅》:“窈窕,好也。”“窈窕”二字叠韵,《方言》:“窕,美也。陈、楚、周南之间曰窕。秦、晋之间凡美色或谓之好,或谓之窕。”又曰:“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盖对言则异,散言则通尔。《说文》:“窈,深远也。”幽深意近,“幽”与“窈”亦双声也。“窈”与“姚”通,“姚冶”一作“窈冶”。《说文》:“姚,美好也。”《方言》:“窕,好也。”“窕”又训“闲”。《尔雅》“窕,闲也。”《方言》:“窕,言闲都也。”“闲都”亦好也。又“窕”与“嬥”声近,《广雅•释诂》:“嬥,好也。”《释训》又曰:“嬥嬥,好也。”合言之则曰窈窕。《传》云:“幽闲者,盖谓其仪容之好悠闲窈窕。”然《文选》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云:“窈窕,贞专貌。”《楚辞》王逸注云:“窈窕,好貌。”《广雅•释诂》:“窈窕,好也。”义皆与《毛传》同。《尔雅•释言》:“冥,幼也。”“幼”或谓即“窈”之假借。《说文》:“窈,深远也。”《释言》又曰:“窕,肆也。”据《说文》:“窕,深肆极也。”极深为肆,是窈窕皆有深义。“窈窕”通作“窈窱”,又作“杳窱”。《说文》:“杳,杳窱也。”《广雅》:“窈窱,深也。”幽深义相近,或以状宫室之深邃。班固《西都赋》又“杳窱而不见阳”是也,至此诗“窈窕”则不取深义。《笺》云:“幽闲处深宫贞专之善女。”亦谓幽闲贞专之善女处于深宫耳。未遂,训“窈窕”为深宫也。孔疏谓“窈窕”为淑女所居之宫形状。
马瑞辰的解释是否合理呢?现在我们将“窈窕”看作连绵词,借音表意。连绵词是一个语素,不可拆分,马瑞辰将它拆做两个语素,我们再从音韵学角度来看,
陆德明《释文》“窈,乌了反。窕,徒了反。”现在已经知道“窈窕”是一个联绵词。“窈”,从“幼”声,从“幼”声的字,一般归入幽部,“窈”影母幽部;“窕”,从“兆”声,从“兆”声的字,归入宵部,“窕”定母宵部。这样,“窈窕”只能看作是准叠韵联绵词。
但是联绵词的读音常常有溢出常规归部者。“窈窕”可能也是这种情况。安徽大学藏竹简“窈窕”作“要翟”。“要”,影母宵部,跟“翟”正好可以构成严格的叠韵。
“翟”,一般归入定母药部。从“翟”得声的字,中古分属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以归入声、去声者为最多。归入平声和上声的只有“嬥”字,它有“徒聊”和“徒了”二切。《广韵》徒聊切:“嬥,《声类》云:细腰皃。”徒了切:“嬥嬥,往来皃。《韩诗》云:嬥歌,巴人歌也。”“细腰皃”和“巴人歌”这两个义项来自上古,《说文》女部:“嬥,直好皃。一曰:娆也。从女,翟声。”大徐本注音:“徒了切。”小徐本注音同。因此,这个“嬥”上古应该归宵部,《汉语大字典》就是这样处理的。据此以推,“要翟”原来应该都是宵部字,它们是叠韵联绵词。
“窈窕淑女”中的“窈窕”是否也是叠韵联绵词,而非准叠韵联绵词,这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定,很有可能,“窈窕”的“窈”已经变入宵部。
先说这么多,其它几个方向请方家补充
我有一个回答是古籍网站集合,你们不知道怎么找资料的可以去看看。我链接在这里。
想要小篆字体的,以华为为例,打开“主题”,在里面搜索“小篆”,选择字体,下载就行了。
我,一名汉语言文学毕业生
当时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上课的时候像泡脚一样舒舒服服。考试的时候,老师会让你把泡脚水喝下去。
【古代汉语】
老师:大家看这页甲骨文…
大家:哈哈哈这什么字挺有意思哦
老师:下周默写
大家:……
【外国文学史】
老师:第一代神王乌拉洛斯被儿子克罗诺斯篡位,克罗诺斯割下了父亲的xxx并丢入海中,于是大海上飘荡起许多的白色泡沫,阿芙洛狄特就从泡沫中诞生。这就是爱神的故事。
大家:卧槽哈哈哈????我变黄了
老师:神谱大家记住了吗,下周抽查
大家:……
【现代汉语】
老师:大家看这个病句
老师眼中:天今真气天好
大家眼中:今天天气真好
大家:???哪里有病?我有病?
老师:大家看这些生僻字
老师眼中:蘡薁蹀躞靁虺
大家眼中: □>#&¿>
老师:下周要…
我们:我们知道!
【古代文学史】
老师:大家看这本小册子,是我们挑选出来精华,有100多首古诗和20多篇古文
大家:(充满警惕)
老师:下周不考
大家:哎呀这个诗写得确实好
老师:期末要考
大家:……
老师:如果默写题全错,会被判定挂科哦
大家:!!!
【考完试】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基础写作老师:
这是假期给大家开的书单,大家记得看哦
大家:(有气无力)开学抽查…
老师们:(笑眯眯)是呢
——————————————————————
【毕业后】
HR:剧本?
我:会
HR:软文?
我:会
HR:品牌包装文案?
我:会
HR:古文文风?
我:会
HR:网络流行梗?
我:会
HR点点头,还在做最后的考量
我:我会改稿
HR:欢迎加入我司!
——————————————————————
现在再回忆起泡脚水的说法,我都会脸上不由挂起微笑。
在我大学时候,老师们总督促我们多看点书,要我们上课时候坐得离他们近一点。总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那些看法很幼稚,但他们也会若有所思地说:你的视角很独特。
有一次现代汉语作业发下来,我发现老师用红笔写了长长的一段批语,批语的字数居然超过了我作业的正文。她批注说我的内容很有新意,值得继续深挖。她坚持要在全班面前表扬我,她在讲台注视我的眼睛,告诉我我很棒。
我毕业后入职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文案,同期还有一名文案跟我一起。和想象中不一样,同事和领导完全没有刁难我们,每个人都和和气气。
第二个月我提前转正,同期的文案却跟我道别说江湖再见。我这时候才明白当你步入社会,不会再有人花心思跟你耳提面命,他们面上温和,也确实温和。但总有一张打分表在运转着,冷静地观察你。
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你会终于明白。你长大了,也失去了被保护包容的青春时光。那时候你还经常叫苦连天,总开玩笑说自己喝了泡脚水。
直到有一天脚盆子扣在你头上,你会突然想起过往那些温柔的目光,他们文学,人性,从见面的那一刻起,把温暖的力量交给了你。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硬核,也是章词字句,也是激昂文字。
但也是在六便士面前你总忍不住仰望月亮,是你长久地观察生活,总是大费周章想要独立思考。是你总被击倒,可你又总爬起来。
你在午夜梦回,四周都静悄悄的。你开了灯,呆呆地打量着这个狭小的出租屋。你最近刚经历了一些事,你内心翻涌不止,这时候你看到一个关于汉语言文学的问题。
你这样写
不要忘记,当初你是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你想选的,是这个专业背后的生活方式。
你明白,你此生都无法忘记你看到的那句话:
别人认为人生是一场梦
你却认为梦是人生一场
有一回和同学聊天,突然说起了三山:“黄山,庐山,还有一个什么?”他问我。
我说:“雁荡山啊。”
“莫非这小子考我呢?”我便随口说道:“三岛,蓬莱、瀛洲,还有一个什么?”
“方丈。”他又问:“三峡是哪三峡?”
“瞿塘、西陵、巫峡。”我问:“三吴是哪三吴?”
“吴郡、吴兴、会稽。”他说:“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我说:“三元,解元、会元、状元。”
“周礼、仪礼、礼记,三礼。”
“左传、谷梁、公羊,三传。”
“三曹三苏,曹操、曹丕、曹植,苏洵、苏轼、苏辙。”
“三袁三谢,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谢灵运、谢惠连、谢脁。”
有一回和同学聊天,突然说起了四渎:“长江、黄河、淮河,还有一个什么?”他问我。
我说“济水啊。”
“莫非这小子考我呢?”我便随口说道:“四海,渤海、黄海、东海,还有一个什么?”
“南海。”他又问:“初唐四杰是哪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我问:“吴中四士是哪四士?”
“张旭、贺知章、张若虚、包融。”他说:“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楷书四大家。”
我说:“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元曲四大家。”
“四诗,国风、大雅、小雅、颂。”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峨眉、普陀、五台、九华。”
“武当、青城、齐云、龙虎。”
“楷、隶、篆、草。北宋四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笔、墨、纸、砚。南宋四诗,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有一回和同学聊天,突然说起了五湖:“洞庭、鄱阳、洪泽、太湖,还有一个什么?”他问我。
我说“巢湖啊。”
“莫非这小子考我呢?”我便随口说道:“五岳,泰山、华山、恒山、衡山,还有一个什么?”
“嵩山。”他又问:“先秦五子是哪五子?”
“孔、老、孟、庄、韩非。”我问:“唐朝书法五家是哪五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褚遂良、张旭。”他说:“笞、杖、徒、流、死,五刑。”
我说:“羯、氐、羌、鲜卑、匈奴,五胡。”
“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五味五臭,酸、苦、甘、辛、咸,臊、焦、香、腥、腐。”
“五音五爵,宫、商、角、徵、羽,公、侯、伯、子、男。”
有一回和同学聊天,突然说起了六朝:“宋、齐、梁、陈,还有两个什么?”他问我。
我说“东吴、东晋啊。”
“莫非这小子考我呢?”我便随口说道:“六部,吏、户、礼、兵,还有两个什么?”
“刑、工。”他又问:“六义是哪六义?”
“赋、比、兴、风、雅、颂。”我问:“六婆是哪六婆?”
“媒、巫、牙、虔、药、稳。”他说:“诗经、春秋、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六经。”
我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
“六谷六畜,稻、粱、菽、麦、黍、稷,马、牛、羊、猪、狗、鸡。”
“六艺六技,礼、乐、射、御、书、数,琴、棋、书、画、射、驭。”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雄,秦、燕、韩、赵、楚、魏、齐。”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八水绕长安,是哪八水?”
“渭、泾、沣、涝、潏、滈、浐、灞。”
“八大古都,是哪八大?”
“北京、南京、开封、西安、洛阳、杭州、郑州、安阳。”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八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旗,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药王、大势至、无尽意、虚空藏,八大菩萨。”
“金农、黄慎、高翔、罗聘、李鳝、郑板桥、汪士慎、李方膺,扬州八怪。”
“九大险关,是哪九险?”
“山海、居庸、紫荆、娘子、平型、雁门、嘉峪、武胜、镇南。”
“荆襄九郡,是哪九郡?”
“武陵、南阳、江夏、零陵、桂阳、长沙、襄阳、南乡、南郡。”
“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九流,儒、道、名、法、墨、杂、农、阴阳、纵横。”
“龙生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屈原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橘颂、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