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汉语言文学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回答
学汉语言文学,这说起来可是一段挺有意思的旅程,绝对不是你想象中死记硬背那么简单。对我来说,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中国灵魂深处的窗户,也像是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种与自己对话、与历史共鸣的方式。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中文嘛,谁不会说不会写?但真正深入进去,才会发现其中的博大精深。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东西,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你一点点去挖掘,去品味。

首先,你会接触到大量的古代文献。什么《诗经》、《楚辞》、《论语》、《孟子》,这些名字你可能听过,但真正去读的时候,感觉完全不一样。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晦涩,那些古人的表达方式、思想观念,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差别太大了。但是,当你咬牙坚持下去,慢慢摸索出其中的韵味,那种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和几千年前的先贤们面对面交流。你开始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说出那些话,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哲学思考,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就像是在读一部活着的历史,而不是干巴巴的年代事件表。

然后是文学鉴赏。这是我学这个专业最着迷的部分之一。你不仅仅是在读故事,更是在剖析故事背后的一切。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个词语,而不是那个词语?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段描写是如何营造出某种情绪的?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做一场精密的考古挖掘,寻找作者隐藏在文字间的深意。你学会了如何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理解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情感表达。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悯,再到曹雪芹笔下大观园里女孩子的命运沉浮,这些文字不仅仅是文字,它们承载着鲜活的生命,触动着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当然,也不能忘了语言本身。我们学的不仅是“字”,更是“词”的演变,“句”的结构,“音”的韵律。你会发现,很多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说法,背后都有漫长的演变过程。比如一些成语的典故,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解释清楚一个被我们用烂了的词语。你会对汉语的逻辑性、灵活性有更深的认识。甚至,你会开始关注语言的细微之处,比如一个同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差别,一个标点符号的添减带来的意思转变。这种对语言的敏感度,会让你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学汉语言文学,也意味着你会接触到大量的中国文化。诗词歌赋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戏曲、小说、散文,等等。你会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从唐诗的盛唐气象,到宋词的婉约细腻,再到明清小说的世俗百态。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很多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深深地烙印着古代文化的痕迹。这让你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有更深刻的理解。

当然,这个专业也不是没有挑战。有时候,面对晦涩的古文,你需要反复查阅资料,才能勉强理解其中的意思。有时候,要分析一个复杂的文学作品,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你也会面临一些实际的就业压力,大家可能会觉得学这个专业不“实用”。

但对我而言,这些挑战都抵不过那种发现的乐趣,那种与古人对话的奇妙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你开始学会用更审慎、更细致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更丰富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敏感,更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而且,当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阐释那些流传千古的作品,去与他人分享那些动人的故事时,那种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它让你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历史的旁观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总的来说,学汉语言文学是一种既需要钻研精神,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体验。它让你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宁静,在浮躁的时代里,找到一份沉淀。它让你懂得如何去欣赏美,去理解人,去连接过去与现在。这是一种,会让你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体验就是:

一、你突然发现四年里,什么都没有学会,只学会了为他人,泪流满面。

二、中文系是一条洒满钓饵的大河,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然后再去撒网。

下面两首《中文系》你品 、你细品


致中文系

白寅

你必须是静悄悄地

在全校最古旧的一幢楼里

在别人发飞信的时候

用笔

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明信片


你必须是揣着馒头夹榨菜

在别人逛步行街的时候

坐在阴凉的山北

看整整一天的红杜鹃


你一定要在草坪上开班会

却在教室里化装跳舞

你一定要在咖啡馆里争论乾坤阴阳

却在中央广场上伫立

走神


你肯定在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

满以为可以把天空涂蓝

然后可以尽情地享受

落花时节的悲切

月上柳梢的激情


不料在大二的时候发现

这个世界上除了林黛玉和柳宗元

还有孙思邈和弗洛伊德

于是你跑到图书馆把所有的藏书

看完了前言和后记


结果在大三的时候

终于知道你会写的你想写的你能写的

都已经在发霉的书里装着

因此,你咬牙把所有的日记和作业

付诸一炬


以致在大四的时候

你什么都不能给老师留下

只好回到一年级的教室

去听过去忘了听的课


最后你毕业了

留下了喝空了的酒瓶

带走了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别人为了醉而喝酒

你却为了喝酒而醉

别人为了恋爱而谈爱情

你却为了爱情而谈恋爱


别人认为读书能够挣钱

你却认为挣钱能够读书

别人认为人生是一场梦

你却认为梦是人生一场


终于

当别人宁愿坐在宝马里

为自己而哭的时候

你还能沉醉在音乐厅里

聆听着《梁祝》哀曲


你突然发现四年里

什么都没有学会

只学会了

为他人

泪流满面



中文系

李亚伟

中文系是一条洒满钓饵的大河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

然后再去撒网


有时,一个树桩般的老太婆

来到河埠头——鲁迅的洗手处

搅起些早已沉滞的肥皂泡

让孩子们吃下,一个老头

在奖桌上爆炒野草的时候

放些失效的味精

这些要吃透《野草》、《花边》的人

把鲁迅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


当一个大诗人率领一伙小诗人在古代写诗

写王维写过的那块石头

一些蠢鲫鱼活一条傻白蛙

就可能在期末渔汛的尾声

挨一记考试的耳光飞跌出门外

老师说过要做伟人

就得吃伟人的剩饭背诵伟人的咳嗽

亚伟想做伟人

想和古代的伟人一起干

他每天咳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图书馆

回到寝室。


亚伟和朋友们读了庄子以后

就模仿白云到山顶徜徉

其中部分哥们

在周末啃了干面包之后还要去

啃《地狱》的第八层,直到睡觉

被盖里还感到地狱之火的熊熊

有时他们未睡着就摆动着身子

从思想的门户游进燃烧着的电影院

或别的不愿提及的去处


一年级的学生,那些

小金鱼小鲫鱼还不太到图书馆及

茶馆酒楼去吃细菌长停泊在教室或

老乡的身边有时在黑桃Q的桌下

快活地穿梭


诗人胡玉是个老油子

就是溜冰不太在行,于是

常常踏着自己的长发溜进

女生密集的场所用腮

唱一首关于晚风吹了澎湖湾的歌

更多的时间是和亚伟

在酒馆里吐各种气泡


二十四岁的敖歌已经

二十四年都没写诗了

可他本身就是一首诗

常在五公尺外爱一个姑娘

由于没有记住韩愈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

敖歌悲壮地降了一级,他想外逃

但他害怕爬上香港的海滩会立即

被警察抓去,考古汉

万夏每天起床后的问题是

继续吃饭还是永远

不再吃了

和女朋友一起拍卖完旧衣服后

脑袋常吱吱地发出喝酒的信号

他的水龙头身材里拍击着

黄河愤怒的波涛,拐弯处挂着

寻人启事河他的画箱


大伙的拜把兄弟小绵阳

花一个半月读完半页书后去食堂

打饭也打炊哥

最后他却被蒋学模主编的那枚深水炸弹

击出浅水区

现在已不知饿死在那个遥远的车站

中文系就是这么的

学生们白天朝拜古人和黑板

晚上就朝拜银幕活着很容易地

就到街上去凤求凰兮

中文系的姑娘一般只跟本系男孩厮混

来不及和外系娃儿说话

这显示了中文系自食其力的能力

亚伟在露水上爱过的那医专的桃金娘

被历史系的瘦猴赊去了很久

最后也还回来了,亚伟

是进攻医专的元勋他拒绝谈判

医专的姑娘就又被全歼的可能医专

就有光荣地成为中文系的夫人学校的可能


诗人老杨老是打算

和刚认识的姑娘结婚老是

以鲨鱼的面孔游上赌饭票的牌桌

这条恶棍与四个食堂的炊哥混得烂熟

却连写作课的老师至今还不认得

他曾精辟地认为大学

就是酒店就是医专就是知识

知识就是书本就是女人

女人就是考试

每个男人可要及格啦

中文系就这样流着

教授们在讲义上喃喃游动

学生们找到了关键的字

就在外面画上漩涡画上

教授们可能设置的陷阱

把教授们嘀嘀咕咕吐出的气泡

在林荫道上吹过期末


教授们也骑上自己的气泡

朝下漂像手执丈八蛇矛的

辫子将军在河上巡逻

河那边他说“之”河这边说“乎”

遇到情况教授警惕地问口令:“者”

学生在暗处答道:“也”

中文系也学外国文学

着重学鲍迪埃学高尔基,在晚上

厕所里奔出一神色慌张的讲师

他大声喊:同学们

快撤,里面有现代派

中文系在古战场上流过

在怀抱贞洁的教授和意境深远的

月亮下面流过

河岸上奔跑着烈女

那些头洞里坐满了忠于杜甫的寡妇

后来中文系以后置宾语的身份

曾被把字句两次提到了生活的前面


现在中文系在梦中流过,缓缓地

像亚伟撒在干土上的小便,它的波涛

随毕业时的被盖卷一叠叠地远去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汉语言文学,这说起来可是一段挺有意思的旅程,绝对不是你想象中死记硬背那么简单。对我来说,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中国灵魂深处的窗户,也像是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种与自己对话、与历史共鸣的方式。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中文嘛,谁不会说不会写?但真正深入进去,才会发现其中的博大精深。.............
  • 回答
    我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说起现在的工作,用“五味杂陈”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刚毕业那会儿,心里是有个“文人情结”的,总觉得学了文学,就应该去做一些和文字打交道、有文化气息的事情。所以,我第一份工作是进入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做内容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各种文章、稿件打交道,修改润色,策划选题,有.............
  • 回答
    莫言先生在北师大文学院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围绕“汉语还需不需要学呢”这个话题展开,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我个人认为,这个话题的提出,与其说是一种对汉语教学的质疑,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时代变迁下语言文化价值的反思。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莫言先生的身份和语境。他是一位享.............
  • 回答
    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最让人“抓狂”的地方,往往不是那些听起来就很高深的声调或者汉字,而是那些藏在日常交流里,看似简单却又无比微妙的细节。我认识一个在上海读大学的美国小伙子,叫迈克。他来中国之前,可是信心满满,觉得汉语无非就是多记几个字,练练声调而已。结果没多久,他就给我发来一张“求救”微信,上.............
  • 回答
    关于中国在孔子学院上的投入以及其成效是否成正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其中涉及的数字和实际效果都难以一概而论。关于外国人是否真的不用花钱学习汉语,这也要分具体情况来看。投入方面:数字的模糊与估算要给出一个确切的“中国大概投了多少钱在孔子学院上”的数字,确实非常困难。原因有几个: 资金来源.............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个让不少语言爱好者抓耳挠腮的“世纪难题”。要说最难学的汉语方言,我心里头总会冒出那么几个“硬骨头”。不过,要挑一个“最”字,那可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如果要我这个“老北京”来选,我可能会指向 粤语,特别是那种地道的、不带普通话“杂质”的粤语。为什么是它呢?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那么.............
  • 回答
    汉字被很多人认为难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形近字多,到音形义的联系不直观,再到形近字、同音字的混淆,以及不同字体风格的差异,这些都让学习汉字充满挑战。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难”,很多中国人反而觉得自豪。这种自豪感并非源于享受学习的痛苦,而是出于对汉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历史和智慧的认.............
  • 回答
    汉语汉字是否难学,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学习者的母语、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总体来说,汉语汉字确实被普遍认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而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汉语汉字学习的难点:1. 字.............
  • 回答
    确实,很多人都对汉语的难度印象深刻,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它有着独特的声调系统、复杂的汉字、以及与许多印欧语系语言截然不同的语法结构。所以,当看到一些外国人不仅能说汉语,还能流利地说出各种方言,甚至像母语者一样“一溜一溜”地讲,这确实令人惊叹,也常常让人好奇:这是怎么.............
  • 回答
    关于汉语是否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以及联合国公布的“最难学语言排行榜”及其评判标准,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但要明确一点,联合国并没有官方发布过这样一个关于“最难学语言排行榜”的榜单。 网上流传的这类信息,通常是基于一些语言学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或者特定调查的结论,并且“最难学”的定义本身就带有.............
  • 回答
    如果汉语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那么“强制学习外语”这个概念的确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这是否意味着就“不用”强制学外语了,情况会比想象中更复杂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通用语言”的含义。一个真正的通用语言,意味着在国际交流、商业贸易、科学研究、技术合作、流行文化传播等绝大多数领域,汉语都能够顺畅地作为沟通.............
  • 回答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汉语确实算是一门挑战不小的语言,但并非“难如登天”。这就像爬一座山,有人天赋异禀,有人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首先,汉字是个大关。 想象一下,你要记住成千上万个形状各异的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意思或一个音。这和大多数西方语言的字母系统截然不同。字母是有限的,组合起来能构成无数单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相比日语、韩语那些层层叠叠的敬语系统,或是德语、法语那些让人头疼的阴阳性、格、数变化,汉语的语法结构看似“朴素”不少。没有复杂的变形,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直接,这似乎让初学者觉得门槛不高。然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谈起学习汉语时,总会伴随着一.............
  • 回答
    汉语拼音是否能完全表达汉语,以及我们是否必须学习汉字,这两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涉及到了汉语学习的多个层面。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 汉语拼音能否完成表达?从功能性上说,汉语拼音可以“部分”完成表达,但不足以“完全”表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拼音的优势和作用: 发音工具: 这是拼音.............
  • 回答
    “日文里有汉字,没学过也能大概看得懂”这种说法,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价,它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误导性。以下我将详细地阐述: 合理性: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主要建立在以下几个事实之上:1. 日文中的汉字(Kanji)是借用和演变而来的: 日本在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的.............
  • 回答
    在探讨“大 V”为何在少民族语言和汉族方言学习上表现出不同态度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其中交织着文化认同、历史演变、政治语境以及社会思潮等多种因素。一、 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的视角: 少数民族语言:国家认同与文化多样性的象征。 对于许多少数民族群体来说,学习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是其身份.............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确实出现了很多汉奸,其中一部分人能够流利地使用日语。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交织下的产物。想要理解他们为何会说日语,以及他们是如何学会的,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特定环境。一、日语的传播与早期学习者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日本在中国的早期影响力。早在甲午战争之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韩国和日本的情况分开来看,并且深入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语言和法律体系是如何演变的。韩国:汉字曾是主流,如今已大幅减少简单来说,现在的韩国法律条文绝大多数是使用韩文书写的,不再是汉字。不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溯一下历史。在.............
  • 回答
    学霸之所以能持续保持努力学习的干劲,原因非常复杂,远不止“小时候成绩好带来的优越感”这么简单。虽然优越感可能是一个初始的催化剂或一部分动力来源,但长期来看,这种动力往往被更深层、更稳定、更内在的因素所取代和强化。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优越感作为初始动力(可能存在,但非唯一或最主要):.............
  • 回答
    学机械的有没有好的发展出路? 当然有!而且选择非常多样化,远不止你可能想象的那样。 机械工程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众多行业的核心技术,因此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机械专业的发展出路,并尽量涵盖各个方面: 一、 机械工程的核心价值与广阔的应用领域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