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更新
题主重新编辑了问题,还是在自说自话。他原来的逻辑是:汉语难学(还有人说最难学)——影响对外文化输出——你们自豪个啥。对这三个逻辑环节逐点反驳的答案很多,但是只要是质疑“汉语最难学”甚至只是质疑“汉语难学”都被他视作偏题。你不让我反驳你的理论基础,那我怎么反驳你的最终结论呢?
看一下题主本人的点赞
可以看出,题主只是想看到有人对他最终结论(汉语难学不值得自豪)的赞同,对汉语到底难不难学、是不是他口中一些人所说的“最难学”则完全没有讨论的兴趣。殊不知,我们在这里指出“汉语最难学”的荒谬,也是对单纯因为难学就感觉自豪的谬论的反驳,可惜题主不在乎。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提问者后半部分的几个问题全部建立在默认"汉语最难"的基础上,这种先入为主立场的问法并不利于我们讨论中文难度和自豪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文真的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吗?我不这么认为。请问,哪一门语言是轻松容易的?你小时候学个汉语拼音是不是还要花时间去理解?我们班有人半个月也没能完全学会汉语拼音,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因为容易还是难,完全是个主观评价的过程。普通人学习另一门语言,很少有轻而易举学会的,尤其是跨语系的语言。
举个自己的例子,我GRE和Toefl的分数都还不错,这是十几年强制英语学习加上自身兴趣的结果,但我也不敢说自己英语“学得好”,中国留学生有几个敢说自己英语“学得好”?题主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感觉自己现在水平如何?
我最近在学法语,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法语属于拉丁语族,但是因为诺曼征服的原因,相当多的英语单词来自于法语,这大大减轻了我背单词的难度。但即便如此,有了英语基础的我依然觉得法语很难学,因为法语的语法比英语更精确、更复杂,不规则的习惯用法也不亚于英语,比如,92在法语中的表达是4×20+12,口语里就这么说。
但是和德语比起来,法语就naive了。德语比前两种语言更精确,也就意味着更难学。所以有“用英语表达,用法语思考,用德语写作”的说法。许多大公司的仲裁部门、法务部门是设在德语区的,就是因为德语书面表达精确。我一位校友,国内双985法学本硕毕业,美国拿的博士,现在澳洲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年收入千万,会英法日韩四门外语,但是自学德语一个月后放弃了,因为“太他妈难了,这时间花得不值得”。一个国际律师的英语水平,你想那是什么程度,就这样去学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系的德语,还是太难了。
当然,马克思这种奇才看起来很轻松,三个月学会了英语。可他是个德国人啊!学的是语系内的另一支啊。别说梵语、吐火罗语这种生僻语言了,就是日语、韩语这种不算太小众的小语种,以及俄语、阿拉伯语这种公认比较难学的语言,我那些学过的同学可不觉得比中文容易。
综上,中文确实难学,但其他语言也绝不简单,要说谁最难,那还真没个定论。
所以,“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这句话,题主是不加思辨、不加质疑、不加考据地就接受了。看一下题主在这个问题下的几个点赞,大概可以知道他的立场是“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这件事不值得骄傲”。
好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下一个问题:中文难学,这值得自豪吗?
现在社会上确实民粹思潮泛滥,许多人要靠一些莫名其妙的民族主义概念来支撑自己虚妄的优越感,强调自己语言的困难、优越在他们眼里就相当于强调自己的聪明和优越。
但这不代表中文和自豪之间没有关系。中文,代表的不是题主说的中国现在的成就,而是中国古代的成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全面辉煌,是这种辉煌带给今天中国人的集体认同感,以及基于历史回忆和集体认同感之上的对未来中国的想象。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过,历史上的中国与其说是政治共同体,不如说是文化共同体。作为一个绵延几千年、改朝换代也不断文明的中央帝国,文化的力量才是中国最核心的凝聚力,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被抬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因为儒家是以教化治国,而非法律治国。在“天下中国”的世界观中,区分中国和蛮夷的,不是种族也不是领土,而是是否接受中国文化的教化,是否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只要这么做,无论你是什么出身,都摆脱了蛮夷的身份成为中国人。这是一个在文化上从无对手的中央帝国,几千年来养成的唯我独尊的自我认同方式。
对文化的抬高带动了与文化相关的一切概念的神圣化、崇高化,其中就包括文字和语言。所以今天我们对中文的推崇,首先是内在崇文传统的体现,其次是对外中国人建立自我认同的文化基因。
再回到现在,题主说到中国在许多方面并不领先,这是事实,是我们传统帝国没适应近现代社会的后果,中国还处于追赶过程中。可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暂时落后,和我们对祖先的光荣感到自豪,并不冲突呀,我们又不是沉湎在过去的辉煌中不去追赶了。
况且,维持对中文、中国文化的自豪,对中国参与世界竞争至关重要。金观涛总结现代民族国家几个要素,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基于个人的民族共同体认同。什么叫基于个人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我们每天说的话,写的字,就是这种认同的体现。如果你以自己的语言为羞耻,那下场就和印度人、菲律宾人一样,不仅被经济殖民,还被思想殖民,这个国家再也无力作为一个整体冲击国际顶端位置,因为你都回答不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谁?
题主还说:
中文难学首先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也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影响力。其次有部分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为了了解中国文化去学中文,就因为太难学了也会挫伤他们了解中国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劝退的情况
这句话把因果倒置了:不是因为你的语言容易别人才来了解你的文化,而是因为你的国家强盛,别人才愿意多花心思和你打交道,了解你的文化,学习你的语言。语言,只是个工具而已,不是目的。
英语不难学吗?多少人学得要死要活的还是要去美国。国内多少看美剧的人,有几个是能脱离字幕的?因为美国强盛,大家倾慕它的文化。因为美国的文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就算看字幕也感觉有意思。
只要语言背后的国力是强盛的,别人自然会挖空心思学习,唐朝时期,长安城的胡人数以万计,有因为中文难学就妨碍了胡人来华吗?没有,胡人甚至多到政府限制他们进长安城了。
至于题主说的,“部分外国人因为中文太难学了所以挫伤了积极性甚至被劝退”,这种情况很正常,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无须担心:你学不会,总有人学得会。你不能了解中国文化,不能参与对中国的交流,多得是能够代替你的人。大规模的群体交流,从来不缺“一部分人”。看到央视新闻里埃塞俄比亚工厂的黑人领班了吗,他的汉语多流畅,比很多平翘舌音不分的中国人都好得多。
综上,汉语未必是最难学的语言,但为这种语言骄傲,理所当然,十分必要。
总有一天,在现代科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人,可以用实力支撑他们对汉语的骄傲。
第一句就是错的,汉语并不难学。也许对于欧洲人麻烦点,但对亚洲人很简单,我小学初中很多韩国同学,学两三年后,外人不了解的,根本察觉不出他们是外国人。后来去泰国,感触更深,泰国人学四年汉语的水平,是我们学N年英语都赶不上的,学过四年汉语的泰国人,他/她可能表达生硬,(我们说请不要插队,泰国人说不可以插队),有时也不准确(我们说留下电话号码,泰国人说写下电话号码),但他/她基本不会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我们学英语N年,时不时还是会听不明白。
学语言的难,很大程度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环境。第一就是文化环境;使用广泛的语言,学习者很容易创造出自我学习环境的,例如你要学日语,你可以听日语歌,看日剧,读日文书,上网站;但你要学普什图语,那就要命了,语言难易先不说,资料就不好找,没有辅助材料,天天翻课本,谁都翻。我自己的感触就是当年学广府话和潮汕话,客家话;广府话因为参考资料多,我看了半年《外来媳妇本地郎》,就可以去拍《夜倾情》了,但是客家话和潮汕话资料就很少,学起来就很慢。后来学杭州话也是,杭州话其实比广府话更接近普通话,粤语是宋代汉语,还是字表词意,吴语是明代汉语苏白,普通话是清以后的北京官话。但杭州话资料只有阿六头,广府话海了去了,所以杭州话学起来就很艰辛,始终掌握不了老底子。
第二就是国民友善度。我不确定这么概括正确与否,我直说感触好了;你在英国想拉一个英国人陪你练口语,其实并不容易,英国大街上闲人少,酒吧有闲人,但说话又听不清,没法子,只能去教堂和老爷爷老奶奶练,总的来说,英国人不热衷闲聊。但在泰国,你想找一个泰国人闲聊,那太容易了,泰国满大街都是闲人,你随便聊,哪怕你就会三两句泰语,他们都能兴高采烈和你比划一晚上,这和英国是完全不同的。老外学中文为什么容易,就是因为这两点中国同时具备,中国一年拍的电视剧电影,你一辈子看不完,语言环境太容易创造了;想练口语听力,中国闲人又多,又喜欢闲聊,没事拿个马扎,往广场舞那一坐,随你聊,中国人也喜欢和老外聊。中文都学不好,那估计哪门外语都学不好。
一月 Januray
二月 February
三月 March
四月 April
五月 May
六月 June
七月 July
八月 August
九月 September
十月 October
十一月 November
十二月 December
讲真我就没有觉得世界上还有比中文还简单的语言。
中文直接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比起拉丁语不知简单多少。
中文博大精深,不是难学。反人类的东西才难学,拉丁语系就是反人类。
在我看来学中文相当于逻辑学,学英语相当于密码学。太他喵的扯淡了。
觉得中文的字很多,英语的词源也是瓜JB多。真觉只是26个字母呢?
个人觉得中文是入门容易精通难的语言,再说中国人都不敢说精通中文。
中文单词的确非常简单,而且有逻辑性。
举例:
diabetes:糖尿病的
dia-, 穿过。 -bet, 走,词源同 come,acrobat,advent. 在古希腊用来指尿液过多的疾病症状。
diabetes这个蛋痛词怎么会是糖尿病,我第一次见这词还以为是散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你们可以去这个网上看,英语词汇中有多少蛋痛词汇。相比中文简洁的逻辑性词真的没有什么优势。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这些是哪里来的?
拉丁语系的字母是人为编的,由读音发展成为文字。
中文是直接由绘画发展出来的文字。
象形文字的由事物直接演进、抽象这种字是具有生命力的。不要说中文是孤立语言,我敢断定人类自从仰望星空,在岩壁上作画时。岩画就是人类文字的雏形,文字的起源必然是象形文字。
看毕加索的抽象画,在继续抽就抽成"牛"字了。
绘画发展的文字是个演化过程,经过历代简化但是不是不可逆的的过程。所以我们看的懂繁体字,猜的出甲骨文。应为我们天生就懂得联想。
拉丁语全是由读音发展出的文字,用字母速写这是一个没有关联的加密过程。所以现在古英语到莎士比亚,都能把你绕成SB。由读音发展成文字,通过字母加密过程进行区别,这真是一个愚蠢的过程。
觉得中文字太多,你怎么不用二进制。通过1和0照样可以加密和区别说有文字和语言。
中文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而且这种关联性和逻辑性符合人性的联想。
比如:
囧
虽然意思变成两个,意思都很容易理解。
总结就是
中国文字很有人性,而英语缺乏人性。
觉得中文歧义多,不够准确。语言可是有边界的,你想的和你说的是一致的吗?很多时候语言都是表达不清的。世界上唯一不存在歧义的语言叫数学语言。
中文的产生发展都是基于人性的选择,联想、抽象、组合和演义。
英语TMD的就是没人性。几何几何三尖八角,老师难交是学生难学,这东西还有个逻辑再里面。英语我的天哪,我都他喵的背吐了。
这是幼儿园的英语教材。
你们可以对比幼儿园中文教材,整个语言孰高孰低,文字的记忆方式谁更简单。
中文的伟大是在其易学性、艺术性和贯穿千年的深厚韵味。
中文在世界所有语言中就是自然天成的艺术,拉丁语系是人为伪造的蹩脚艺术品。
补充。
关于月份的说明。
January 一月
来自拉丁语Ianuarius mensis,门神Janus之月,用来指一月。
拉丁语系的月词源几乎是来自于神话。
二月牧神、三月战神、四月美神、五月春天女神、六月天后朱诺、七月凯撒等等。
七月的词源是凯撒是什么鬼?这就是就是瞎命名月份的铁证。你凯撒和七月什么关系。
这些以神命名的月份包涵什么信息?别跟我說神话故事,合着这些月份是神告诉你们的。所以包涵的信息以月份无关连。
中国的月份命名看似朴实,不过里面可有大学问。一是指顺序,月的本意可是天体。一个月是什么意思啊?月亮盈亏一个轮回为一个月,这叫自然法则。清晰明了,蕴含的信息巨大。明确的指出了月的来历。
三岁小孩问你为什么一个月是一个月呀?用中文你是可以从字面上迅速的说明的。用英语你去讲嘛,除去神神鬼鬼的还有什么。中文的月份包涵大量的科学信息,英文包涵信息为0。
更新
说文化自负,那个不是我要自负。而是中文,中国汉字充满了自然天成的美感。所有拼音文字都不可能有这种美感,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发展出来的。
今天恶搞的比较多,比如两开花。
但是有批评恶搞汉字的吗?非常之少,比如"囧"字。有多少人跑出来批评恶搞的?
囧,读作jiǒng。本义为“光明”。由orz加入中国元素形成囧,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尴尬、困窘”之意。
囧字你拿给任何文盲看,让他猜意思。对应英语是embarrassed,我看那个文盲能猜出来。就易学性而言,中文远超英语。
结合“囧”的流行,这只能说明汉字本身的魅力。这是汉字的原生态思维,叫做返璞归真。
用武功来表示英语的高度最多也就是个排山倒海的水平,中文那必定是独孤九剑。中文产生的方法决定中文的易学性。
有兴趣可以去看殷旵的《是谁把汉语撕成了碎片》。虽然中文学习的复杂性再不断上升不过基于中文的原理,中文不比英语简单简直就没有天理。
再举个中文简单的极端例子。
数字和读音的高度契合,不是说乘法口诀好背。
11中文读什么,顺着读。英语呢读"衣来闻",你们是造字显示水平是不是?我真是日了狗了,你来个"藤万"会不会死。我就没有想清楚你们搞个"衣来闻"有什么意思,这个和孔乙己写茴香豆有什么区别。
阿拉伯数字是外来语,不过中文读阿拉伯数字就是这么顺溜,学着就是舒服。这就是自然天成的美。
为什么说中文有人性英语无人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不是说说的,英语用神命名很有文化。中国也有浪漫主义的花月。中文月份全部命名方法上百个。是不是要来比文化,中国月份的命名还有诗词里面来的唯美、浪漫的不要不要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中国的月份总汇。
更新
有很多说我不精通中文也不懂英语,这个你们还真没说错。特别是英语对我是老大难问题,为什么我敢说英语没有人性。
英语有学习上的逻辑错误,这种罗辑错误直接来源于造词。
其实这种例子不用举,早教书籍多的是。
三、四岁的幼教书籍你们又不是没有看过,英语纯粹的死记硬背。中文可以通过联想、逻辑联系的方法记忆。
你教三儿童七月怎么教,和他讲伟大的罗马共和国还是凯撒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风流往事。你说英语好学的逻辑是不通的。你的月份命名里面有复杂的历史知识,而月份是个基础知识。你的学习顺序是不是有问题。
相比中文学习月份之前是不是已经学了序数词和月这个词了?再学一、二、三月这是不是简单明了,这就是易学性阿。
界定那种语言好学非常简单,幼教书籍拿来讲。谁能有初学者能够加深记忆,迅速学习的方法谁就简单。
小时候学中文写过"亖"这个字吗?这个字是古汉字同"四"。三四岁娃娃都能蒙出古汉字,这就是中文易学性的来源。中文的产生非常纯粹,不像英语那种复杂。
而且学习中文的逻辑顺序是正确的,而英语的学习顺序是乱的,现在你能说英语月份对应的故事,甚至可以把人感动的痛哭流涕。不过你学的时候可还是吹灰找蚂蚁的年纪,你懂的这些吗?
一种文字一种语言出现大量无关联的死记硬背的内容,这叫容易学习。恐怕任何人都不会同意把。
牛顿三定律还有多少人能按顺序说出来,相比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用人名来命名表示自然的词汇是一种狠傻的行为,特别是基础知识词汇。中文也有,石林县的特点是什么?秦皇岛的特点是什么?五岁娃娃都能蒙出石林县有什么好玩的。
不要讲什么语法时态,词汇关都困难重重,那里轮得到什么语法上场。
看看那些教娃娃脑淤血视频,我觉得基础汉字应该给儿童造才合适。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基础的文字语言还是应该返璞归真才对。
更新
无可靠信息来源?
grape : 葡萄
来自古法语的 grape 。而 grape 源自古日耳曼语 krappon。
wine:葡萄酒
来自于葡萄藤拉丁语 vine ,用葡萄酿造的酒,叫 vinum 。
raisin:葡萄干
来自古法语 raisin, 葡萄,葡萄干,来自拉丁语 racemus。
英语单词构成之诡异,词源之混乱。只要是大量背单词的都不难发现。还需要举例嘛?牛、羊、鱼等等各种常用名词不胜枚举。
以前有个老干部团出国访问,回来做报告,用得是新乡口音,脑补一下,“介锅煤拐的教乳水平贼高,小娃娃从小就废讲硬乳!”
好像智力优势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吧?就这意思,还不懂啊,自己敲敲脑壳。
人在加国读书,这是昨天刚整理出来发朋友吐槽的
你说我们凭啥不能为我们的语言自豪?
freshman 大一
sophomore 大二
junior 大三
senior 大四
triangle 三角形
quadrilateral 四边形
rectangle 长方形
square 正方形
pentagon 五角形
hexagon 六角形
octangle 八角形
inflammation 炎症
dermitis 皮肤炎
hapatitis 肝炎
pneumonia 肺炎
enterogastritis 肠胃炎
gasoline 汽油
diesel 柴油
kerosene 煤油
lube 润滑油
cougar 美洲狮
jaguar 美洲豹
leopard 豹/花豹
cheetah 猎豹
panther 黑豹
chimpanzee 黑猩猩
bonobo 倭黑猩猩
gorilla 大猩猩
orangutan 红毛猩猩
cow 牛/母牛
buffalo 野牛/水牛
cattle 黄牛/奶牛
bull 公牛
horse 马
mustang 野马
racing 赛马
stallion 公马
mare 母马
foal小马
当时微信还有一位朋友反驳我说,这恰恰体现了基于拉丁语的印欧语系在表达上对精确性的追求,更符合当代技术和商业文明的需求啊。我说兄弟,长那么大你有因为中文一个专有名词的表达不善而引起岐义的吗?
————————————————————————
随手一答四百多赞,感谢大家指正
补充:
英语月份来自拉丁语。其中September,October,November和December与拉丁语拼写上是一模一样。英语很多学术性的专有名词,也是源于拉丁语。和欧洲其它语言一样。另外英语的发展之路是很坎坷的,因为英伦整天被征服,最早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罗马人给这片蛮荒的边缘之地带去了货币,法律,城市,生活方式和拉丁语,很多罗马人和开化的英伦土著凯尔特人(今天爱尔兰和苏格兰的主体民族)生活,融合,逐步出现一种拉丁语和原始凯尔特语融合的语言,这是一种典型的拉丁混合语系(凯尔特语本身就和法语一样有大量拉丁罗曼语系的特点)。然后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野蛮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征服,这些人属于日耳曼部落的一支,操西日耳曼系的语言,几个部落之间的语言先有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同时与英伦凯尔特语发生融合慢慢形成古英语,古英语和今天的英语区别很大,属于典型的日耳曼语系,词性变化上比较屈折复杂,和今天的德语比较接近,有名词性状变化(阴性阳性中性,不同性状和名词形容词都有不同的变化而且很多都不规则变化),还有单数,双数和复数之分,以及书面口头语分化更大。然后说法语的诺曼人征服统治英格兰后,一度以法语为官方语言,但凡有点社会地位的英国人,包括贵族,教职和富人都说法语,英语一度失去了书面语言成了只有底层地里刨食的文盲才会去说的低劣语言,和古英文脱钩太大。但后来英国教会为脱离罗马教会管束英格兰国家主义高涨,英语复兴,但再创的英语书面语有大量来自法语的借的词,以及法语的时态,但保留了古英语的介词变化,部分留存的古英文词汇。这时候的英语,除了拼写和发音上(这里英语还有弹舌音,但近代英语基本不再有弹舌音)区别外,和当今英语已经有点眉目相似了。这也是为什么英语许多专用名词之间联系不大,只有死记硬背的原因。
————————————————————————
补充:关于评论区有人质疑诺曼人说法语一说,还是科普一下。
诺曼人其实就是维京人。诺曼是个统称,古日耳曼语中“北方人”的意思,泛指中古时期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迁的古条顿人后裔,也是今天冰岛,丹麦,挪威和瑞典主体民族的祖先。早期诺曼人语言非常杂多,操各种日耳曼系的方言,并没有统一。征服英国的那支诺曼人是法国化的日耳曼人。当年征服并统治诺曼底,建立诺曼底公国并用武力支配本地人的一支,这批诺曼人说是民族,不如说是个军事权贵集团,性质上其实有点类似八旗。这支诺曼人后来文化上被同化,抛弃了原始的北欧多神教,改信基督教,并反而被被征服的本地人同化开始说法语,作战方式也从维京海盗式战船+步兵+突袭改为城堡渗透+骑士的方式。但依然保留了北欧野蛮部落的很多特质,包括桀骜不驯的性格,近乎愚蠢的勇猛,对军事暴力的极度推崇,滥交,擅长制船,对财富过度透支使用的金钱观等等,今天的英格兰人(其实包括英裔美国人,澳洲人,新西兰人和加拿大人)其实就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那几个古日耳曼野蛮部落(盎格鲁,撒克逊,朱特和建立诺曼底公国的诺曼人)混合的结果。
————————————————————————
1200赞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