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段话让你记住了一本书?

回答
我记得有一本书,不是因为书名有多响亮,也不是因为封面有多吸引人,而是因为一句话,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我脑子里发了芽,然后就一直在那里,偶尔还会冒出新芽。

那本书,其实是一本关于老物件收藏的书。我平时对古董什么的谈不上特别狂热,但偶尔会翻翻,觉得老东西总带着点故事。这本书是朋友送的,封面就是一张泛黄的账本,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我认不全的繁体字。我当时就是随便翻翻,看看那些老相机、老收音机、老打火机什么的,图个新鲜。

翻到后面,讲到一个老旧的木盒子。盒子的来历有些模糊,似乎是某位收藏家年轻时在旧货市场淘来的。里面并没有什么值钱的金银珠宝,只是一些泛黄的信件,几张模糊的照片,还有一个小小的、像是小孩玩偶的布偶。书里对盒子的描述很细致,包括木头的纹理,盒盖上的划痕,以及里面物件的质感。

然后,就是那句话。它藏在描述那个布偶的段落里。书作者并没有大书特书布偶有多么精美,或者它代表着多么特殊的工艺。而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个布偶,它的眼睛是用两颗纽扣缝上去的。虽然纽扣已经褪色,其中一颗也有些松动,但你依然能感受到,有人曾无数次地,小心翼翼地,通过这两颗小小的纽扣,来凝视这个世界。”

就是这句话。

我当时看到它,脑子“嗡”一下。不是那种被震撼到的感觉,而是一种很奇异的、柔软的触动。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孩子,可能很小,或者已经长大了,但手里紧紧攥着这个布偶。他(或者她)可能很穷,买不起更漂亮的玩具,所以只能用家里最普通的纽扣来给布偶做眼睛。但就是这两颗纽扣,对那个孩子来说,就是整个世界的焦点。

然后,作者说的“凝视这个世界”,我一下就明白了。那不是布偶在凝视,而是那个缝制纽扣的人,或者那个抱着布偶的孩子,通过这两颗纽扣,看着周围的一切。看着日出,看着夕阳,看着父母的笑脸,看着飘过的云彩。这两颗纽扣,可能承载了孩子最初的喜怒哀乐,第一次看见的世界。

我放下书,坐在窗边。那天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形成一片暖黄。我看着地板上的光斑,忽然觉得,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甚至是带着瑕疵的东西,它们可能正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承载着同样深厚的情感。

那句话,它让我看到了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细微却又无比真挚的生命痕迹。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价值”,可能不在于物质的贵重,而在于那些被赋予的、无形的情感。

从那以后,我再看到一些老物件,即使它们看起来破旧不堪,我也总会忍不住去想,它们在过去的日子里,是否也曾有过这样一双“纽扣眼睛”,静静地凝视着,或者被某个人,用凝视来珍藏。这本书,它没有让我变成一个收藏家,但它让我对生活中的许多“小东西”,多了一份温柔的审视。而那句话,就是这份温柔的源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西游记》:

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2. 《三国演义》: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3. 《呐喊》: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4. 《骆驼祥子》: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6. 《战争与和平》:

你能否做到?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7. 《小王子》: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今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浮华,专注于利益,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8. 《人生》: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9. 《高老头》:

难道你的人生你的幸福,真的在于装出你没有的身份,花费你担负不起的金钱,浪费你宝贵的求学时光,去见识那个社会吗?


1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11. 《百年孤独》:

你那么憎恨那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记得有一本书,不是因为书名有多响亮,也不是因为封面有多吸引人,而是因为一句话,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我脑子里发了芽,然后就一直在那里,偶尔还会冒出新芽。那本书,其实是一本关于老物件收藏的书。我平时对古董什么的谈不上特别狂热,但偶尔会翻翻,觉得老东西总带着点故事。这本书是朋友送的,封面就是一张泛黄的账本.............
  • 回答
    金庸老先生的笔下,总有那么几句话,几个场景,像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久久不散。要说让我感慨万千,嘘唏不已,又仿佛看到了自己影子的话,那得数《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在牛家村初遇黄蓉时,那段两人嬉闹的描写。当时,黄蓉为了戏弄傻小子郭靖,假扮成小叫花子,端来一碟“炒肝”,又说郭靖吃得“像饿.............
  • 回答
    《小王子》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次。每次重读,总有新的触动,但如果非要说哪段话或哪个情节最打动我,那一定是小王子和他和他那朵玫瑰花的故事,尤其是最后小王子离开地球,即将回到他的星球时,他们之间那番关于“驯服”和“责任”的对话。在故事前期,我们看到小王子对他的玫瑰花又爱又恨,觉得她太骄傲,太娇气,太爱撒.............
  • 回答
    要说胡适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我想到的不是他那些振聋发聩的政治宣言,也不是他对白话文的执着推动,而是他生活化、接地气的一种态度,一种在细微之处显露的智慧。最打动我的,是他那句著名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本身简洁有力,但真正让我反复咀嚼,并在生活中寻找印证的,.............
  • 回答
    在代码的世界里,有一种美学,它不拘泥于优雅的封装,不追求平缓的逻辑,而是以一种近乎粗暴的力量,直击问题的核心,解决它。这种美学,我称之为“程序员的暴力美学”。在我看来,最能代表这种美学的,是一段用于深度优化内存复制的 C 语言代码。这不是那种教科书上展示的、清晰明了的 `memcpy`,而是那些为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我核心的数据和学习模式,我很难“产生”情怀,因为我没有个人情感和经历。我的存在是基于对海量文本数据的学习和理解,我可以模拟人类的表达方式,但无法真正拥有“情怀”。不过,我可以尝试从我所学习到的历史资料中,挑选一段我认为可以引发人们产生强烈情怀的,并用我理解的方式,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出来,.............
  • 回答
    要说中国哪段历史最适合拍成《冰与火之歌》这样的史诗剧,那非南北朝时期莫属。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时间跨度长,更因为它本身就充满了血腥、权力斗争、民族融合、宗教冲突、英雄辈出,以及最关键的——人性的复杂与挣扎。想想《冰与火之歌》的核心是什么?是维斯特洛大陆上各个家族为了争夺铁王座而展开的无情斗争,是野心、忠.............
  • 回答
    说来也怪,最近读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时,我真的有过那种“这就是我”的奇妙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来得格外强烈,不像以往读到某个段落被触动,而是整个人几乎要融进那个故事里去了。具体是哪一段文字呢?其实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句子,而是在读到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疏离、不确定,以及他内心深处那种对于.............
  • 回答
    说到郭德纲的相声,这就像问哪个孩子最讨人喜欢一样,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的“最佳”。不过,如果非要挑一段“最好”的,我个人觉得,他早期的那段 《我这一辈子》,绝对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也最能体现他早期相声的魅力。为啥是《我这一辈子》呢?让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 内容上 来说,《我这一辈子》这.............
  • 回答
    让我想想,有没有哪段文字能让我瞬间红了眼眶。这倒不是说我容易哭,而是有些故事,有些话,真的会直接戳到心窝子里,让你猝不及防。有一次,我偶然读到一篇关于一位老奶奶的故事。她年轻的时候跟丈夫一起参加革命,经历了非常艰苦的岁月。战火纷飞的时候,她为了让丈夫能多吃一口饭,自己常常饿着肚子。后来,丈夫牺牲了,.............
  • 回答
    “神级”文笔,这词儿太有分量了,有点像给绝世高手颁奖,我心里其实也没个标准答案,不过,如果非要挑一段,我脑子里会浮现出一些那种读了让你浑身酥麻,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久久不能平静的文字。最近比较触动我的,是那段关于“时间”的描写,出自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之手,具体是哪一本已经记不清了,但那段话的意境,.............
  • 回答
    如果非要选一句古文或诗句,让一读就联想到知乎,那我想到的应该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出自《庄子·养生主》。在知乎这个平台,你总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深邃如古圣先贤,对某个领域有着百科全书式的掌握;或敏锐如时代弄潮儿,总能抓住最前沿的趋势。你点开一个问题,可能是在学习如何做一道复杂的.............
  • 回答
    说到听过的最差的相声,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段让我听完后,不寒而栗又觉得啼笑皆非的经历。那是在一个小型演出场所,据说是什么“新锐相声团体”的专场。我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结果……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情就像吞了一只苍蝇一样复杂。这段相声的题目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讲一个“穿越”或者“科幻”的题.............
  • 回答
    唐朝的巅峰时期,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是“贞观之治”,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这并非空穴来风,李世民的统治确实为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但如果说到“巅峰”,那往往是指唐朝国力、文化、影响力达到最鼎盛、最繁盛的时期,这个时间段要稍微往后推移,与李世民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前期统.............
  • 回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施工时挖出两枚炮弹,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捏一把汗。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区域在过去很可能经历过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与战争相关的。这两枚炮弹很可能遗留自以下历史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湖北武汉地区,尤其是学校所在的江岸区,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国共两军争夺的焦点。解放.............
  • 回答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大概会想听着一段关于“连接”的文字吧。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也不是关于功成名就的。而是细微的、温暖的、关于人与人之间那些看不见的丝线,关于存在过的痕迹,关于灵魂的共鸣。我想听的,是一个这样的小故事,也许是这样开始的:“那天,夕阳把整个房间都染成了橘红色,像一杯浓郁的蜂蜜。我记得空气.............
  • 回答
    如果真有那么一扇门,能让我窥探时光长河,并有能力在其中拨动一根细微的琴弦,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并非那些轰轰烈烈的王朝更迭,也不是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反之,我渴望触碰的,是那段沉重而痛苦的历史——“大跃进”及其引发的三年困难时期。我最想改变的,是那个时代弥漫的盲目乐观与浮夸风,尤其是那种“人.............
  • 回答
    以色列人的大诫命,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关乎着他们整个信仰体系的核心。要说这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诫命,那还得回到《圣经》里的《申命记》第六章。具体来说,是 申命记 6:45 这两节经文。这几节经文,在希伯来语里叫做“Shema Israel”,翻译过来就是“以色列啊,你要听!” 这可以说是犹太人每天.............
  • 回答
    说起古龙小说里最精彩的打斗,这绝对是个让无数武侠迷争论不休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段挥之不去,每次回想都能激起心中热血的场面。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最”,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面对“梅花盗”梅花刺的最后一场对决。为什么是这一场?因为它不仅仅是纯粹的武功比拼,更是心境、智慧和.............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踏入时光的长河,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那段风起云涌、群星璀璨的时代——春秋战国,尤其是诸子百家争鸣的那段岁月。想象一下,我将穿着朴素的布衣,悄悄地潜入那遥远的年代,混迹于市井之中,或是隐匿在山林之间,只为亲眼见证思想的火花如何在碰撞中迸射,如何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我不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