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知道音乐剧比较发达的小众国家,或者能否介绍一下小众国家的音乐剧市场的发展情况?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小众”与“发达”这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概念。音乐剧这个艺术形式,尤其是在其最广为人知的形式(例如百老汇、伦敦西区)而言,往往与大型制作、商业推广和广泛的观众基础联系在一起。因此,寻找一个“发达”但又“小众”的国家,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发达”的标准,并挖掘那些在特定区域或人群中具有深厚影响力的音乐剧生态。

这里,我想提出 瑞典 作为一个可能符合您描述的“音乐剧比较发达的小众国家”。

为什么是瑞典?

首先,我们得明确“小众”和“发达”在这里的含义。

小众 (Niche): 相较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这样拥有全球影响力或大规模本土市场的音乐剧强国,瑞典的音乐剧产业规模无疑是“小众”的。它不会像百老汇那样占据全球娱乐业的C位,也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拥有庞大的本土剧目生产线和出口量。
发达 (Developed): 这里我们不单指“商业上的成功”或“国际影响力”,更多地是指:
本土原创力量的韧性与活力: 瑞典有能力创作出质量上乘、能够吸引本国观众,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共鸣的音乐剧。
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积累: 拥有相对完善的音乐剧教育体系和成熟的演员、导演、编剧、作曲家等专业人才队伍。
观众基础与文化接受度: 音乐剧在瑞典拥有稳定的观众群体,并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能够得到政府或机构的支持。
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能够引进优秀的海外剧目,也能够与国际音乐剧界进行交流合作。

瑞典音乐剧市场的发展情况:

瑞典的音乐剧发展,与其国家整体的文化政策、教育体系以及民族性格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1. 政府支持与公共剧院的角色:
瑞典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音乐剧也受益于此。虽然不像某些国家那样有巨额的商业投资,但许多地区的公共剧院(如斯德哥尔摩市立剧院 (Stockholms Stadsteater)、哥德堡歌剧院 (Göteborgsoperan) 等)会定期制作和演出音乐剧。这些剧院通常会收到政府的资金支持,这使得它们能够承担一些非商业化、更具艺术探索性的音乐剧项目。这种模式也意味着音乐剧不仅仅是纯粹的商业娱乐,更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本土原创的力量:
瑞典拥有自己优秀的音乐剧创作者。其中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无疑是 Benny Andersson 和 Björn Ulvaeus(ABBA 组合的两位核心成员)。他们创作的音乐剧,如 《Chess》(象棋)(与Tim Rice合作)和 《Mamma Mia!》(改编自ABBA的歌曲),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Mamma Mia!》是以ABBA的歌曲为基础,但它本身也是一个成功的音乐剧作品,并且在瑞典本土有着特殊的意义。

除了ABBA成员的贡献,瑞典也涌现出其他本土创作的音乐剧,虽然它们的影响力可能主要局限于北欧地区。这些剧目往往会结合瑞典的历史、文化、社会议题,或者采用更具实验性的叙事手法。

3. 引进与改编的活力:
与许多音乐剧发达的国家一样,瑞典也会引进和改编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剧。百老汇和西区的热门剧目,如《歌剧魅影》、《狮子王》、《悲惨世界》等,都会被翻译成瑞典语,并在瑞典的各大剧院上演。瑞典本土的翻译和改编团队在忠于原著精神的同时,也会融入一些本地化的元素,使其更贴近瑞典观众的审美和文化语境。

4. 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
瑞典拥有相对完善的音乐剧教育体系。一些高等院校和戏剧学院提供音乐剧表演、导演、编剧等专业课程。这为音乐剧产业输送了大量专业的艺术人才。这些毕业生不仅能在本土剧院找到工作,很多也活跃在北欧乃至欧洲的音乐剧舞台上。

5. 观众群体的特点:
瑞典的音乐剧观众通常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鉴能力。他们对音乐的质量、戏剧的深度以及表演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瑞典社会普遍推崇“lagom”文化(意为“恰到好处”,不极端),这可能也体现在观众对音乐剧的接受度上——既能欣赏大型制作的华丽,也能欣赏小型剧目的细腻。

6. 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Kristina från Duvemåla》: 这是Benny Andersson和Björn Ulvaeus根据Vilhelm Moberg的小说《Utvandrarna》(移民)改编的音乐剧。这部剧讲述了19世纪瑞典人移民美国的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民族情感,在瑞典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瑞典音乐剧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在斯德哥尔摩的歌剧院演出,后来也在其他城市巡演,并且销量和口碑都非常出色。
ABBA相关的音乐剧: 除了《Mamma Mia!》,ABBA的音乐也经常被用于各种音乐剧和演唱会,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音乐在瑞典深厚的国民基础和艺术价值。
公共剧院的尝试: 像斯德哥尔摩市立剧院等,会不定期地演出一些风格各异的音乐剧,包括一些更偏实验性的作品,这使得瑞典的音乐剧市场不至于被少数几部商业大片所垄断,保持了艺术的多样性。

为什么说它“小众”?

尽管有上述的发展,瑞典的音乐剧市场仍属于“小众”的范畴,原因在于:

市场规模: 瑞典的人口相对较少,其音乐剧市场的体量自然无法与英美等国相提并论。
国际影响力: 瑞典本土创作的音乐剧,除了ABBA的作品,能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并获得大规模成功的案例不多。其影响力更多地局限于北欧地区。
商业模式: 瑞典的音乐剧产业更侧重于公共支持下的文化普及和艺术探索,而非纯粹的商业逐利。这使得其在“发达”的同时,也保持了一种“小众”的特质——它服务于其国民,而非以全球市场为目标。

总结:

我认为瑞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它展现了音乐剧如何在政府支持、本土创作、引进改编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里发展出一种有深度、有特色、且受本土观众认可的“发达”状态。它的“小众”并非意味着落后或不发达,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态和发展路径。

如果您想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剧市场,可以进一步探索一些在音乐剧创作上也有特色,但未像英美那样全球知名的国家,例如 荷兰,他们也有一些本土原创的优秀音乐剧,并且在音乐剧教育和制作上也有一定的积累。或者像 澳大利亚,在继承英美传统的同时,也发展出了自己的一些特色。但如果以“发达”且“小众”的视角来看,瑞典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音樂劇的生產週期成本和人力成本就註定了這不是一個短平快的收益,小劇場戲少則一年半載,大劇場戲多則四五年,上演之前每天都在純燒錢,並且演出也是成本支出!如果票房不佳,演的場次越多賠得越多!

綜上所述,人口少或者經濟實力一般的小國家是絕對養不起音樂劇的,東亞音樂劇水平最高的是韓國和日本,觀眾也很買賬~~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