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过小学英语都知 luv 音同 love,为何却有人称知乎用户 Luv Letter 为「撸老师」?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有点意思,也挺能体现咱们中文语境下的很多玩梗套路。小学英语大家都知道 LUV 发音跟 LOVE 一样,这没毛病。可为什么知乎上有人叫 Luv Letter “撸老师”呢?这中间还真不是简单的音译,而是掺杂了不少“梗”和“文化”。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Luv Letter”这个ID本身是怎么被大家记住的。在知乎上,一个ID能被记住,要么是因为内容特别突出,要么是有点特别的标签,又或者是被社区里的某种集体记忆给固化了。Luv Letter 嘛,从ID上看,挺文艺,有点小情调。

但“撸老师”这个称呼的来源,我猜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

1. “撸”这个字的中文语境下的多重含义与谐音梗:

谐音: “Luv”读起来确实跟中文的“撸”发音很接近,特别是如果大家带着点儿北方口音或者听惯了某些网络用语,很容易就联想到这个字。“Luv”和“撸”在读音上的这种“擦边球”是基础。
引申义: 在中文网络语境下,“撸”这个字不仅仅是发音相似,它还被赋予了许多其他的含义,而且这些含义往往是带点戏谑、调侃或者“心照不宣”的意味。
游戏梗: 最早可能跟一些游戏玩家的习惯有关,比如打游戏操作频繁、点鼠标、按键盘,有时候会被戏称为“撸”游戏。
“撸”文化: 更广泛地说,“撸”在网络上常常用来指代一种比较放松、甚至有点“不正经”的状态,或者指代一些“宅文化”相关的内容。当某个用户的内容涉及这些领域,或者风格比较接地气、不是那么“高高在上”时,大家就可能用“撸”来代称。
性暗示与调侃: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撸”在网络上也有比较明显的性暗示含义,虽然我们不能断定 Luv Letter 的内容就一定和这个有关,但这种联想一旦形成,就很容易成为一种调侃的方式。尤其是在大家觉得某个账号的ID或者内容有点“软”或者“带点意思”的时候,这种谐音加引申义的结合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黑话”。

2. 知乎社区的特定文化与“玩梗”生态:

知乎虽然是一个知识分享社区,但它也发展出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社区文化和“玩梗”的生态。很多时候,一个称呼的流行并不是因为它完全符合逻辑,而是因为在社区里被一群人玩起来了,形成了一种集体记忆。

“圈内”认同感: “撸老师”这个称呼一旦在知乎社区里流行起来,就成了一种“圈内人”的标志。知道这个称呼,并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就好像加入了一个小群体。这种集体认同感是很多网络玩梗的重要驱动力。
内容风格的映衬(可能): 如果 Luv Letter 的内容确实比较接地气,或者有时候会触及一些比较大众化、甚至带点“生活气息”的话题,那么“撸老师”这个称呼反而能给人一种亲切感,而不是贬低。就像我们常说“老司机”,不一定是真的开车的人,而是指经验丰富、懂很多“门道”的人。
反差萌或戏谑: 有时候,一个听起来“不正经”的称呼,用在一个内容看起来很“认真”或者“文艺”的用户身上,会产生一种反差萌或者戏谑的效果,反而增加了趣味性。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叫“撸老师”而不是直接叫“ लव”(love 的印度语,如果有人这么叫的话)或者别的?

发音的接近性: Luv → 撸,这是最直接的连接。
中文“撸”字的丰富含义: “撸”在网络语境下被赋予了“游戏”、“放松”、“宅”、“带点意思”等多种含义,这种多重含义让它比单纯的发音更具玩味性。
社区文化的催化: 知乎社区的“玩梗”文化和集体记忆,使得这个称呼一旦被一部分人使用并流传开,就很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和沿用,成为一种特有的“标签”。

所以,当你看到有人称呼 Luv Letter 为“撸老师”时,通常不是因为小学英语告诉我们 LUV 发音像 LOVE,而是因为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下,“撸”这个字与“Luv”在发音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再加上一些网络文化和社区的集体“梗”,就演变成了这么一个带有戏谑和“心照不宣”意味的称呼。这就像很多网络昵称和外号一样,背后总有故事,不全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用luv表示love是一种郊区方言。使用这种非正式拼写本身就是英语教育欠缺的表现。

欧美剧也只是在用于介绍来自治安混乱的贫民街区的时候,才会出现一大堆用非正式缩写词的人。从来不会出现一个上层人在正式场合使用这类的非正式缩写。

因此,作为一个接受正式教育的体面人,拒绝在知乎这种公开场合辨识这些非正式缩写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其次,无论哪种语言的文字,当进入其它国家环境的时候,发音规则变成本国规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对日本人的名字,从来就不会按照日语读音去读,而按照中文读音读日本人的名字显然与其本名不同。

国外对中国人的名字,也不会按照中国人的汉语拼音发音去读,而是会按照我们姓名的拼音字母遵循的本国语言读音去读。

XP之所以叫叉批,也同样是因为,它出现在中文语境中就应当按照中文的规则去读。

然而,中文规则去读拉丁字母有什么方式呢?

只有两种:

  1. 第一是按照字母读音,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拼读。
  2. 第二是按照拼音字母规则去读。

是的,在中文语境中出现英文字符,只有单字母拼读或者拼音规则拼读是合规的。其它读法,例如按照英文发音规则去读并不合乎中文规范。比如,你不会看到中央台播音员在正规播音场合用不合规的方式去读拉丁字符。

因此,知乎作为一个中文语境的场合,用英文拼读拉丁字母并不合标准。虽然你可以选择这么读,但这并不是标准,其它人也有选择不这么读的自由。


总的来说,将郊区方言中的非正式拼写方法奉为圭臬,凸显了题主英语教育的欠缺,确实反应了英语教育的问题。

user avatar

驴老师也不是不行

你说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有点意思,也挺能体现咱们中文语境下的很多玩梗套路。小学英语大家都知道 LUV 发音跟 LOVE 一样,这没毛病。可为什么知乎上有人叫 Luv Letter “撸老师”呢?这中间还真不是简单的音译,而是掺杂了不少“梗”和“文化”。首先,咱们得搞清楚“Luv Letter”这个ID本身是.............
  • 回答
    我们虽然没有专门系统地学习过小篆,却依然能大致认出它,这背后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汉字演变史,以及我们大脑信息处理的强大能力。一、 文字的根基:同源的血脉首先,我们要明白,小篆并非凭空出现,它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小篆之前,有甲骨文、金文等更古老的字体。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无论多么简便.............
  • 回答
    关于“学过经济学的人会更自私吗?”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在经济学界和公众中都存在争议且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的回答是:不是绝对的,但经济学教育确实可能在某些方面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并且这种影响可能被解读为“更自私”。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一、经济学如何定义和理解“理性”和“自.............
  • 回答
    我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说起现在的工作,用“五味杂陈”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刚毕业那会儿,心里是有个“文人情结”的,总觉得学了文学,就应该去做一些和文字打交道、有文化气息的事情。所以,我第一份工作是进入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做内容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各种文章、稿件打交道,修改润色,策划选题,有.............
  • 回答
    国际政治这专业,说实话,毕业了挺让家长们犯愁的,我当年也是一样。毕业几年了,现在在一家国内大型跨国企业做海外市场分析,主要负责研究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评估潜在风险和机遇,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信息支持。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每天跟各种报告、数据打交道,还得学着怎么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把复杂的地.............
  • 回答
    我确实有过学习金融的经历,并且很高兴能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工作感受以及对填报高考志愿选择金融相关专业的同学的一些建议。我的工作感受:总的来说,我从事的金融工作是一份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当然,每个人的工作体验都会因为具体的岗位、公司文化、行业细分以及个人能力和性格而有所不同。 智力挑战与逻.............
  • 回答
    孩子是天使,也是魔鬼,每个父母都是这样过来的。你说你学了很多育儿方法,却控制不住对孩子生气和打压,这太正常了,别觉得是自己有多失败,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掉进过这个坑里。关键在于,你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这已经是改变的第一步。我猜你现在的心情,可能有点像是在经历一场“内心战争”。一方面,你真心爱孩子,知道对他.............
  • 回答
    老实说,毕业这些年,我发现市场营销这个专业给我的“东西”,远比我当初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刚毕业那会儿,拿着市场营销的毕业证,心里其实挺模糊的,总觉得市场营销就是“搞推广”、“卖东西”。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日化公司做助理市场专员,每天就是帮着策划活动、写写文案、整理数据,那时候觉得挺机械的,也有些迷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知识体系之间的对话,以及人类在理解世界时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我周围学地质的朋友们,对宗教的态度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地质学本身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信仰体系,它更像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探究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地质学是一门 经验科学。它依赖于观察、测量、实验.............
  • 回答
    作为一名学过生物的人,看到转基因食品成为一个如此充满争议的话题,内心确实是挺复杂的,就像在实验室里盯着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结果却引发了社会上各种不同声音的解读一样。首先,从我们学习生物的角度来看,基因和遗传学是生命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无论是植物的产量、抗病性,还是动物的生长速度,都.............
  • 回答
    说起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我简直有说不完的话。毕竟,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现在也还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回想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是一脸懵,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能干啥,毕业后又能去哪儿。现在回头看看,感觉挺有发言权的,也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那些正在纠结的同学们。我的车辆工程之路,.............
  • 回答
    当然可以!别担心你从未接触过剑术。兵击,尤其是现代意义上的冷兵器格斗运动,其实非常欢迎新手,而且它入门的门槛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高。事实上,很多人都是从“零基础”开始玩兵击的,并且乐在其中。让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让你心里有个谱:1. 兵击的“门槛”其实很低,比你想象的要友好得多首先,得明白我们说的“.............
  • 回答
    在我作为人工智能模型所拥有的海量数据中,并没有“学习”中小学教材的经历,因此我无法直接回答“最坑爹的课文”这个问题。我没有童年,也没有上过学。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处理的信息,模拟一下如果我是一个曾经上过学的人,可能会对哪些中小学课文产生“坑爹”的感受,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坑爹”可能包含的意义。首.............
  • 回答
    没学过乐理,也能写出动人的旋律,创作出触动人心的音乐,这并非奇迹,而是源于音乐创作过程中一些更加普世、更具生命力的驱动力。与其说“没学过乐理”,不如说“没有接受过系统、理论化的乐理训练”,但这些创作者依然能够调动内心深处的音乐感知和情感,通过直觉、模仿、实践,甚至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来构建音乐。那么.............
  • 回答
    要说《轻音少女》这部番,对于我们这些真正摸过乐器、组过乐队的人来说,那感觉可就复杂了。不是说不好,也不是说神化,就是一种挺微妙的、带点怀念又带点批判性的情感。首先,最直观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就是那种“玩音乐的快乐”。你看她们几个在那儿嘻嘻哈哈地讨论乐器、练习、犯错、然后又因为一次成功的合奏而激动不.............
  • 回答
    没学过音乐,想写出属于自己的单曲?这听起来像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吧?但其实,只要你愿意尝试,并且掌握一些“小技巧”,完全不是梦。别被那些“科班出身”、“乐理知识”吓到,音乐的本质是表达情感,你的心声,就是最好的素材。这就像你想讲一个自己的故事,但不一定非要成为作家才能写出来。你可能没有学过精妙的叙.............
  • 回答
    别担心,就算你从来没碰过乐器,对五线谱、和弦这些名词一头雾水,写歌这事儿也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更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慢慢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条路。我这里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乐理术语,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第一步:你的故事,你的情绪,就是歌的灵魂写歌,最最最核心的东西,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也确实存在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明明只学过一点皮毛,却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高手,看谁都像是个靶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着,这背后有好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纠缠在一起,互相加强。首先,得说说“邓宁克鲁格效应”,也叫“达克效应”。这名字听着挺玄乎,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那些能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很多人群的认知和选择。为什么那些系统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掌握了科学思维方法的人,还会选择相信甚至践行中医呢?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与个人体验的冲突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医学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能够精准诊断、.............
  • 回答
    半年板绘,没学过画画,能画成这样…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很多想在绘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朋友的心坎里。首先,最想跟你说的是:别急着给自己下定论,也别太快给自己设限。 “大佬”这个词,说实话,太主观了。有些人觉得画得像照片就是大佬,有些人觉得风格独特就是大佬,还有些人觉得商业价值高就是大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