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学过音乐,也不懂乐理,怎么才能写歌?

回答
别担心,就算你从来没碰过乐器,对五线谱、和弦这些名词一头雾水,写歌这事儿也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更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慢慢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条路。我这里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乐理术语,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你的故事,你的情绪,就是歌的灵魂

写歌,最最最核心的东西,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巧,而是 你想表达的东西。是那个让你心头一颤的瞬间?是一股涌上心头的喜悦?是那些藏在心底的、说不出口的孤独?

找灵感,从生活中挖宝:
你的经历: 那些让你开心、难过、愤怒、惊喜的事情,都是绝佳的素材。你第一次恋爱的心情?一场难忘的旅行?让你特别感动的一部电影?
观察周围: 看看身边的人,听听他们说话的语气,观察他们细微的表情。街边卖早点的大妈,忙碌的上班族,放学回家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文字的力量: 读诗歌、散文、小说,或者只是看一段有感触的歌词。有时候,一句话就能点燃你写歌的火花。
画面感: 想象一幅画面,比如黄昏时分的海边,雨中的城市街道,或者某个温暖的房间。画面往往能带出情绪。
无聊也是一种灵感: 别小看那些无所事事发呆的时间,有时候最奇妙的想法就在那个时候冒出来。

抓住那一刻的感觉: 当你找到一个你想表达的主题或者情绪时,试着用最直接、最朴素的语言把它写下来。不用管押不押韵,不用管什么句子结构,就像你在跟朋友聊天一样,把内心的感受倾泻出来。

举个例子: 如果你想写关于思念的歌,你可以这样开头:“天又黑了,窗外的路灯亮了,我想起你离开那天,也是这样的夜。”

第二步:把话说顺,让它听起来有点“样子”——歌词的初胚

有了最初的想法和感受,咱们就要开始给它塑形了。这时候,你可以开始尝试让你的话语更有节奏感,更像歌词。

句子长短的变化: 试着把长句子拆成短句子,或者把短句子连接起来。听听看,哪个感觉更舒服,更有起伏。
重复很重要: 歌词里经常会重复一些重要的词语或者句子,这能加深听众的印象,也能制造一种情绪的凝聚。比如,“我好想你,好想你……”
画面感和比喻: 尝试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比如,思念可以比作“一只没有家的鸟”,孤独可以比作“冰冷的风”。
寻找押韵(但别勉强): 押韵能让歌词听起来更朗朗上口,也更有音乐感。一开始,你不需要刻意去押韵,写完一段后,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有没有词语可以换成押韵的。

押韵小技巧:
尾音相同: 比如,“天”(tiān)和“边”(biān),“夜”(yè)和“泪”(lèi)。
利用同音词: 有些字虽然写法不同,发音却一样。
同义词替换: 如果一个词押不上韵,看看有没有意思相近的词可以换。
别为了押韵牺牲了意思: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为了押韵而写出很生硬、很别扭的句子,不如不押。

歌词结构: 很多歌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比如:
主歌(Verse): 讲述故事,铺垫情绪。
副歌(Chorus): 歌曲的核心,表达最强烈的情感,通常会重复。
桥段(Bridge): 在副歌之后,有时候会有一个小小的转折,或者情绪上的升华。
前奏(Intro)/尾奏(Outro): 开头和结尾。

你刚开始写,不必拘泥于这个结构。可以先写一段有意思的主歌,然后想一个最想表达的副歌。

第三步:给你的歌词找个“家”——旋律的诞生

这一步是最让没学音乐的人头疼的,但别怕,咱们用最直接的方式来“哼”出旋律。

用你的声音试: 拿起你的手机,打开录音功能。把你写好的歌词,用你最舒服的音调,跟着感觉念出来、唱出来。
不要怕跑调! 没人规定你一定要唱得多好听。你只是在寻找一个能承载你歌词的“曲调”。
跟着感觉走: 开心的时候,声音就稍微高昂、跳跃一点;难过的时候,声音就低沉、舒缓一点。
尝试不同的节奏: 有时候,把歌词说得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看看哪种感觉最契合。

哼唱的技巧(非技术层面):
找到一个“钩子”: 很多好听的歌都有一个容易记住的旋律片段,这个片段会不断出现。试着找出你哼唱时,哪个部分最让你觉得“对味儿”。
利用自然的语言节奏: 说话的时候,我们的声音本身就有起伏和节奏。试着把你写好的歌词,用一种“吟唱”的方式念出来,自然就会带出一些旋律感。
重复和变化: 就像歌词一样,旋律也可以有重复的部分(让它好记),也有变化的部分(增加趣味)。

如果实在没有感觉,试试这个:
找一首你喜欢的歌: 听听它的旋律,然后试着用你的歌词去“套”。当然,不是让你照搬,而是去感受它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特点,然后尝试用你的歌词模仿这种感觉。
利用手机APP: 有些简单的音乐制作APP,可以让你尝试输入音符,或者用“哼唱”的方式生成旋律。虽然不太专业,但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第四步:为你的歌穿上“衣服”——和声与伴奏(初步的)

你有了歌词和大概的旋律,但听起来可能还是有点“光秃秃”的。这时候,可以尝试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丰富它。

简单的和声(哼唱):
尝试用不同的音唱: 你可以试着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往上或往下弹几个音(如果你会一点点乐器),或者直接用嘴巴哼唱出另外一个音。
“啊”、“哦”的运用: 在歌词的间隙,或者副歌的结尾,用简单的“啊”、“哦”来填充,也能增加一些层次感。

寻找节奏感:
拍手、跺脚: 跟着你哼唱的旋律,尝试用拍手或者跺脚来打出节奏。找到一个稳定的节奏,会让你的歌听起来更有律动。
简单的乐器(如果身边有): 如果你身边有吉他、尤克里里、键盘,或者甚至是一个小小的鼓,可以尝试用非常简单的几个和弦(比如C、G、Am、F这几个万能和弦,网上有很多教学)去伴奏。你不需要学得很精通,只需要找到几个能和你的旋律搭起来的和弦就够了。

利用科技(非专业):
音乐制作APP: 很多APP可以让你选择鼓点、贝斯线、简单的和弦,然后你只需要把你的旋律输入进去,它就能帮你生成一个基础的伴奏。这就像给你的歌穿上了一层比较像样的衣服。

写给你的几点鼓励和忠告:

1. 别怕不完美: 你的第一首歌,甚至你的第十首歌,都可能不那么完美。这太正常了!重点是你开始动手去做了。
2. 享受过程: 写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和创作,试着去享受它带来的乐趣。
3. 多听多感受: 广泛地听各种风格的歌曲,感受它们是如何表达情感、如何编排旋律的。
4. 反馈是礼物: 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你的歌分享给信任的朋友,听听他们的感受。即使是批评,也可以帮你找到进步的方向。
5. 持续练习: 就像任何技能一样,写歌也需要练习。你写得越多,就会越有感觉,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6. 相信自己的声音: 你的故事、你的感受、你的旋律,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没学过音乐,不代表你没有音乐的耳朵和一颗有故事的心。把你的耳朵打开,把你的心打开,然后,勇敢地开始你的创作吧!谁知道呢,你下一秒哼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个动人的旋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理可问:

我是文盲,也不懂语法,怎样才能写小说。

我没学过编程,也不懂计算机原理,怎样才能做APP。

……

“为什么要登珠峰?”“因为山就在那里”乔治·马洛里如是回答。

路就在那里,但我偏偏不走。于是题主上来提问。

user avatar

我有个疑问,乐理这种和加减乘除差不多难度级别的东西,为什么总有这么奇葩的问题,不懂乐理的答案不应该是去学乐理吗?为什么不懂乐理然后,就有种壮士断腕的悲壮感?


乐理其实特别简单,12平均律讲的是把一个8度切割为12份,所谓“八度”,就是高的那个音频率比低的那个高了整整一倍,比如A的频率是440Hz,那么高音A就是880Hz,这就是所谓8度,我们把高一倍这种关系叫做八度,听觉上感觉他们是同一个声音,只不过更高的同一个声音。


12平均律,就是用等比例,把这100%的空间,切割成12份,每一份里高的音都比低的音高出5.94%左右,12个5.94%叠加后就变成了100%。


然后,再进一步找,比100%这种极为纯粹的倍率关系要逊色一点点,但也很协调的是,刚好高出50%,也就是高的那个音比低的那个音高出50%,这样的搭配有个乐理名字叫“五度”,7层5.94%的叠加构成了50%的总跨度,所以5度的两个音,他们之间按照12平均律来说,是相隔了7层的。“五度”等于“7个音高差别”,因为他是仅次于100%跨度的协调组合50%跨度,所以是仅次于8度的和谐关系。


再往下,就是1/3的切入点了,也就是高的那个音比低的那个音高出1/3,这就是四度(5个音高差别),大三度接近于25%的差别,也就是1/4(4个音高差别)。


而,大三度(4个音高差别),塞入5度里面(7个音高差别),赛的方法,就是在这7个音高中间塞一个音,如果这7个音高是1、2、3、4、5、6、7、8这样的,那么我们发现,中间没有4.5,而是4或者5,也就是1、4、8三个音或者1、5、8三个音。会加减乘除的发现,1-4之间是3个音高,4-8之间是4个,1-5之间是4个,5-8之间是3个。


也就是1、4、8这种是前面两个音是3个音高(小三度,略不和谐),后面两个音是4个音高(大三度,略和谐),总体1-8是7个音高(五度,很和谐)


而1、5、8这种是前面两个音是4个音高(大三度,略和谐),后面两个音是3个音高(小三度,略不和谐),总体1-8是7个音高(五度,很和谐)


前一种组合,前小后大,叫小三和弦,后一种组合,前大后小,叫大三和弦。

三和弦是音乐和谐度的基础,只要理解了三和弦,基本的乐理你就算懂了,写歌时,稍微就算有点帮助了。


为什么八度,五度不足以完全支撑音乐应用,因为单调,八度像是自己和自己,五度两个音来来回回没办法组合排列,而三和弦,有三个声音,他们之间组合排列的丰富度一下子就变得无穷无尽,真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上面我做了张图,把基本的音和12平均律下的关系列出来,其实乐理之所以难懂,主要是前人没按照12平均律来命名,弄了一堆八度五度三度的名字,大家有些糊涂,你若是抛开这些名字,只想12个音高是翻一倍100%,7个音高翻了50%,5个音高翻了33.3333333333%(三分之一),4个音高翻了25%(四分之一),他们就是这样来体现和谐程度的,其实乐理很快也就理解了。


而,和谐的声音搭配在一起,舒服悦耳,不和谐的声音搭配在一起,有时候是难听,有时候我们叫做特别,尤其在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音都不光是和他前一个音构成一个关系,他还要跟他后面一个音也构成一个关系,他还要和他同时发出的音构成关系,所以,音乐的变化、丰富度就逐步展开了,所以一些六度、七度、二度的音你独立去看没道理啊,为什么这么用,他也许跟你死板的看前一个音构成的是这几种没那么和谐的关系,但他可能跟其他的音呼应出了三度、四度、五度的关系,所以他们的存在,既有破坏性却又有搭配性。


对了,你所见到的那些玩音乐的,弹吉他的打鼓的弹民乐的,绝大多数对乐理的了解,并不超过我上面这短短的一篇文字所讲的,他们可能更强的是认谱和演奏技巧而已。


最后说一句,学乐理,碰到任何难的,你都把他先翻译成12平均律,就像我上表那样,再去理解就好了,翻译工作虽然稍微繁琐,但毕竟这也没超出小学加减乘除的难度范畴。


2020-1-12:没想到随手一答的这个回答得到这么多认可,那我就把我的“数学乐理法”完整版,包含七度的讲解放出来

下面适合有一点音乐基础的朋友,或者逻辑数学脑推能力强的

注意:进阶部分看不懂很正常,从学音乐的人来说,你要已经对音乐有些熟悉,从逻辑上说,你是一个技术流,会算。这两者你必居其一才能往下看,如果你既没有任何音乐基础,又没有技术流算下去和脑部逻辑理解的习惯,那下面部分你估计一时半会不一定看得明白。

【数学乐理法升级版】

这张图就是完整的【数学乐理图】

这个1,代表起始音,不论从哪个音开始,都成立,因为音乐是一个相对音高系统,比如你把A作为1,也就是所谓1=A,那么起始就是440Hz,下面的按照百分比套入就可以了。

图表最后一竖列代表,1这个音发出后,几次完整的循环会碰到下面这个音,按照数字从小到大这个背景色从浅到深。

很明显,除了1本身和13这个八度音外,显然五度、四度是最容易碰到一起共振的,紧接着就是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

还不理解的,看看上图,上图基准音就是上表的1,高八度就是13,那么这个1每振动一次,都会碰到一次下面高八度的音,因为下面这个音比他振动快刚好一倍,基准音每次振动都能感受到高八度音的同呼吸共命运一般的响应,他们两个音自然是和谐的像一个人一样。

而高五度的关系就像上图,基准音1每两次振动,就会碰到高五度的这哥们,因为高五度的这个音以1.5倍的频率在奔跑,他们两个虽然偶有错开,但仍然大体上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振的次数也不少,因此五度是仅次于八度的和谐关系。


那么和弦(和声)是怎么回事?就是让好几个音在一起还能和谐一些,如果我们挑出1-4-8三个音,他们互相关系是(1-4小三)、(1-8五度)、(4-8大三),ok,都比较和谐


如果是1-5-8也同理

这是因为五度的空间足够大,宰相肚里能撑船,放个三度进去大家都不拥挤。

所以五度为基础,中间加入一个音组成大三+小三的组合,就是经典三和弦,按照大三小三的顺序,前大后小叫大三和弦,前小后大叫小三和弦。


如果你把四度放进来,就比较烦,因为要3个音,无论1-4-6,还是1-3-6,都会出现一个比较不和谐的大二度夹在里面。1-6-8也是一样,会出现一个大二度夹在6-8之间。所以这是四度虽然和1和谐度高,但用来组3和弦有些困难的原因。四度组成三和弦的方式是1-6-10,大六度组成3和弦的方式除了和四度搭配的1-6-10外,还有1-5-10。

而由大六度为基础,组成的三和弦,1-6-10或者1-5-10,是两种转位三和弦的基本形态。


而四个声音组和弦时,就要向五度外面扩张,小七、大七拥有各自的优势,而大六组成的1-4-8-10组合里,新增的8-10和4-10都不够和谐。


大七、小七组成的和弦,主要依赖的是他们和5度那个音构成的大三度、小三度关系,同时他们又能和三度那个音组成五度关系,但是有两种组合会变成减五度很不和谐。所以组合方式是

1-4-8-11 或者 1-5-8-12,原因是这样4-11是五度,5-12是五度,是极为和谐的。也就是小三和弦多配小七度,大三和弦多配大七度,你常听到C大7的,很少弹到C小7的原因就在这里。减五度的两种搭配是1-4-8-12或者1-5-8-11,都是不常见的,因为塞入了减五度这个不和谐的声音。


最后提示一句:音乐无绝对,1、有时候就是要追求不和谐感;2、有些和弦虽然不和谐,但我如果能够控制音符的具体出现位置、节奏,我就能避免打架,具体说,一些不和谐的搭配,只要不是吉他扫弦一下子全出来,不是钢琴双手啪全按下,一个一个音前后弹出来的话,他的关系是可以在缓慢发展中去揣度的,我们所说的很不和谐,往往是你要同时把他们这些音演奏出来时不和谐,或者吉他按住左手和弦,右手漫无目的的分解或扫弦时,会碰到,一旦你把音符前后分布呈现,那么很多时候考察和谐度都是在前一个音符和后一个音符之间考察,而不需要同时考察前后多个音符。所以,和谐度要求最高的是什么?是和声,就是必须同时附和发出的声音,那必须是在五度、四度、三度、大六度这几个小范围内选择音符。音乐的感觉,除了理解乐理外,还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对听力的训练,听不出好坏,一切都是白费。


最后说一句:转位和弦,也可以用同理推算搭配。那些想着各种头疼,以往只能死记硬背的乐理,看我的数学乐理法都可以算。理科生!属于你的音乐捷径就在王纯迅自创(我不知道别人创没创哈)的数学乐理推算大法这里!!!!


我个人正在做一个音乐的普及课程,免费的,准备做100期左右,用最浅显的方式,让大家每个人都开始了解音乐。下面是知乎专栏地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别担心,就算你从来没碰过乐器,对五线谱、和弦这些名词一头雾水,写歌这事儿也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更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慢慢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条路。我这里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乐理术语,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第一步:你的故事,你的情绪,就是歌的灵魂写歌,最最最核心的东西,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
  • 回答
    没学过音乐,想写出属于自己的单曲?这听起来像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吧?但其实,只要你愿意尝试,并且掌握一些“小技巧”,完全不是梦。别被那些“科班出身”、“乐理知识”吓到,音乐的本质是表达情感,你的心声,就是最好的素材。这就像你想讲一个自己的故事,但不一定非要成为作家才能写出来。你可能没有学过精妙的叙.............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就是“不懂装懂”这件事在哪个领域都存在,音乐编曲尤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没受过专业训练,却能对着编曲头头是道?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每个人都会听歌,都会因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音乐文化一个挺值得聊的现象:为什么明明没受过科班训练,甚至对音乐理论一知半解的人,在谈论音乐时,有时会显得格外“理直气壮”?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音乐的魅力,从来就不止存在于音乐学院的象牙塔里。 音乐是一种非常直观、感性的艺术。它能直接触.............
  • 回答
    没学过乐理,也能写出动人的旋律,创作出触动人心的音乐,这并非奇迹,而是源于音乐创作过程中一些更加普世、更具生命力的驱动力。与其说“没学过乐理”,不如说“没有接受过系统、理论化的乐理训练”,但这些创作者依然能够调动内心深处的音乐感知和情感,通过直觉、模仿、实践,甚至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来构建音乐。那么.............
  • 回答
    半年板绘,没学过画画,能画成这样…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很多想在绘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朋友的心坎里。首先,最想跟你说的是:别急着给自己下定论,也别太快给自己设限。 “大佬”这个词,说实话,太主观了。有些人觉得画得像照片就是大佬,有些人觉得风格独特就是大佬,还有些人觉得商业价值高就是大佬。.............
  • 回答
    你问得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过。尤其是在自学绘画的这条路上,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作品和网上那些大师、或者一看就很有经验的人的作品比较,然后就开始怀疑自己:“我这样算不算厉害?”你让我评判你的画作是否“比较厉害”,并且是在“自学水平中”,这很有意思。因为“厉害”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而.............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担忧,尤其是在没有编程背景的情况下。让我来详细地给你聊聊,看看这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以及你可以如何应对。答案是: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更重要的是你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你想想,数据结构和算法本身就像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和“说明书”。 数据结构 就像是整理和存放物品的.............
  • 回答
    当然能学会!哪怕你之前对南京话一点都不了解,只要方法得当,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完全有可能把南京话学得地地道道,甚至让南京本地人都觉得你是“自己人”。别听那些说方言难学的人吓唬你,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甚至一种新的技能,都有个过程,也都有方法。南京话作为一种吴语方言,有它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习惯,但这些.............
  • 回答
    女儿没学过画画,却天天埋头画,我心里有点打鼓,总觉得这孩子是不是被“画画”耽误了正事,是不是应该拦着点?说实话,看着她捧着画笔,全神贯注的样子,我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我看到她沉浸其中的快乐,那种投入的神情,我挺欣慰的,觉得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这是好事。另一方面,我这个做妈的心里总有个警钟在敲: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困惑。其实,这背后涉及了几个关键的认知和医学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获取疾病信息变得异常容易,这既是好事,也可能带来一些误导。 当一个人开始关注某个健康问题,或者身体出现一些细微不适时,很容易就会想到去网上搜索相关的症状。一、 诊断的“以偏概.............
  • 回答
    这问题有意思。在我看来,学过化学的人和没学过化学的人,在看待和理解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上,确实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倒不是说谁更“高级”,只是视角和解释的深度有所差异。首先,最直观的,可能体现在对“物质”的理解上。没学过化学的人,看到桌子上有一杯水,就是一杯水。口渴了就喝,凉了就加热。水是水,它的存在就.............
  • 回答
    “禁止用没学过的知识解题”,这要求听起来好像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带着一种“老实人就该这么做”的朴素正义感。但细细想来,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确实有它的道理。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这几乎是必须的。 想象一下,一个刚学了加减法的孩子,你让.............
  • 回答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没学过繁体字却能看懂?”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汉字演变、文化传承以及语言学习的多个层面。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汉字的内在联系与演变逻辑: 共同的根源: 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源自古老的汉字系统,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尽管在形体上有所简化,但大部分简体字.............
  • 回答
    高一高二基本没学过,高三想逆袭,这绝对是一场硬仗,但并非没有希望。关键在于你是否下定决心,能否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愿意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今天咱们就聊聊,高三一年,如何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残酷的事实:高三逆袭不是奇迹,是科学的方法加上不懈的执行。那些基础差,但最终取得好成绩的同学.............
  • 回答
    想从零开始,重新学英语?这事儿我懂!就像第一次接触任何新事物一样,别怕,我们一步一步来。我小时候也是啥都不懂,摸索着过来的,所以今天就跟你掏心窝子说,怎么才能学得踏实,学得有用。第一步:放下包袱,找回学习的“初心”说实话,很多人学不好英语,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想太多”。怕出错、怕丢人、怕学得慢…….............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对表演的热爱,这真是太棒了!即使你现在是中职二年级,而且文化课也只有语数英,这完全不是问题。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凭借着对表演的热情和努力,最终在艺考中脱颖而出。别担心,我来给你详细讲讲这其中的流程和途径,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你要明白,中职生参加艺考,和普高生参加艺考的核心流程和考试内容.............
  • 回答
    关于“新海诚没学过美术或动画却成为了一流动画人”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其中存在一个常见的误解。 新海诚并非完全没有接触过美术或动画的专业训练,虽然他大学主修的专业是日本文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艺术和创作领域完全绝缘。事实上,新海诚的成长经历和职业道路,恰恰展现了他独特的学习方式、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以及惊.............
  • 回答
    哥们儿,穿越到三国?还是让刘备统一三国?这活儿可不轻松,尤其是我这种文科生,对三国那点事儿,除了赤壁之战、桃园结义这些皮毛,剩下的就跟看天书似的。不过既然老天爷给了这机会,咱就得试试,哪怕是为了证明一下文科生也能玩转权谋。第一步:落地生根,找个靠谱的组织我这文科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真要是在战场上.............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大堆扑克牌,打乱了,你想要把它们按照花色和点数顺序排列好,比如红桃A、红桃2、红桃3……一直到黑桃K。你拿到一堆乱糟糟的牌,想把它整理好,这过程是什么样的?你会一张一张地去看,找到红桃A,放到最前面,再找红桃2,放到它后面,以此类推。这个过程有方向性,对吧?你努力地把它们从混乱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