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学过乐理的也可以创作,是基于什么?

回答
没学过乐理,也能写出动人的旋律,创作出触动人心的音乐,这并非奇迹,而是源于音乐创作过程中一些更加普世、更具生命力的驱动力。与其说“没学过乐理”,不如说“没有接受过系统、理论化的乐理训练”,但这些创作者依然能够调动内心深处的音乐感知和情感,通过直觉、模仿、实践,甚至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来构建音乐。

那么,这种创作能力到底根植于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1. 与生俱来的听觉和情感连接:

音乐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直接触达我们的情感。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否受过乐理训练,都拥有聆听和感受音乐的能力。从小时候接触的摇篮曲、儿歌,到长大后听到的流行歌曲、电影配乐,我们都在潜移默化地积累着对音乐的认知和喜好。

情感的自然表达: 当一个人感到快乐时,可能会哼出轻快、上扬的旋律;当悲伤时,则可能发出低沉、舒缓的声音。这种情感驱动下的“发声”本身就是一种原始的音乐创作。创作者没有经过理论束缚,反而能更自由地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音符的组合。
旋律的直觉捕捉: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对具有模式和规律的声音感兴趣。即使不懂调式、和弦进行,很多人也能凭感觉哼出一段“好听”的旋律。这种旋律可能是某个生活场景中的片段,一个梦境中的回响,或是纯粹的内心涌动。它可能不是“学院派”的完美,但却充满了生命力。
节奏的内在律动: 走路的步伐、心跳的节拍,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节奏感。音乐的节奏感也同样是如此。即使没有学过复杂的切分音或多重节奏,很多人也能跟着节拍起舞,或者在创作时自然地赋予音乐一个有力的、让人摇摆的节奏。

2. 模仿与学习:从“像”到“创造”

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仿。没学过乐理的创作者,很多时候是通过大量的聆听和模仿来学习的。

“耳濡目染”的音乐吸收: 他们会反复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仔细体会其中的旋律走向、节奏特点、和声色彩(即使不知道这些术语)。他们会尝试去“扒”出自己喜欢的片段,然后在模仿中进行微小的改动和组合。
“感觉”的转移和再创造: 模仿不仅仅是复制,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内化。创作者会尝试理解为什么这段旋律听起来悲伤,为什么那个节奏听起来有力。这种对“感觉”的理解,即使没有用理论语言解释,也已经是在进行一种非正式的乐理学习。然后,他们会将这种“感觉”转移到自己的创作中,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组合和表达。
“借鉴”而非“抄袭”的智慧: 很多伟大的音乐家早期也经历过模仿的阶段。没学过乐理的人,可能更侧重于捕捉音乐的“灵魂”,而不是拘泥于音程关系是否“标准”。他们懂得从海量的音乐信息中提取自己想要的元素,然后巧妙地融进自己的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3. 直觉、尝试与“错误”中的发现:

音乐创作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乐理知识可以指导方向,但直觉和偶然性同样重要。

“碰巧的好听”的力量: 在键盘上随意地敲击,在吉他上随手拨弄,有时候会意外地出现一段令人惊喜的旋律或和弦组合。没学过乐理的人,可能不会去分析这个组合是否符合某种和声规则,但他们会知道“这个好听”,然后围绕它继续发展。
从“不好听”中学习: 相反,尝试一些组合,如果觉得“不好听”,他们也能凭感觉判断出来,并尝试其他组合。这个过程虽然没有理论指导,但却是在进行一种“试错”式的音乐探索,无形中也在积累经验。
“情绪”导向的结构: 一段情绪的起伏,自然会引导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比如,情绪高涨时,旋律可能变得更高亢、节奏更密集;情绪低落时,则可能变得舒缓、旋律更简单。这种以情感为导向的音乐结构,即使没有学习过乐曲的段落划分(如AABB、ABAB等),也能形成一种自然流畅的叙事感。

4. 工具的辅助与技术的解放:

现代音乐创作工具,尤其是数字音频工作站(DAW)和各种音源库,极大地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也为非乐理背景的创作者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MIDI与音序器: 通过MIDI键盘输入音符,音序器能够精确地记录和排列。即使不知道某个音符的准确频率,只要听起来对,就可以输入。音序器还能轻松地复制、粘贴、修改音符,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
预设音色与循环乐句: 各种采样音源、虚拟乐器提供了丰富的音色选择。而预设的循环乐句(loops)更是直接提供了一段完整的音乐素材,创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加、修改,甚至重新编排。
自动化与效果器: 对音量、声像、效果器参数进行自动化处理,可以为音乐增添层次感和动态。这些操作很多时候是基于直觉和听觉判断,而非严格的乐理计算。
和弦生成器与伴奏助手: 一些软件甚至能根据用户输入的旋律,自动生成合适的和弦或伴奏。这无疑为没有和声基础的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 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视角:

有时候,缺乏理论束缚反而能带来更纯粹、更具个性的创作。

跳出框架的思维: 乐理训练可能会不自觉地让创作者在某个框架内思考。而没有这些框架的约束,创作者可以更自由地组合元素,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怪异”但又动听的效果。
关注“感觉”而非“规则”: 他们更关注音乐给人的整体感受,是温暖、是悲伤、是激动,而不是音程是否属于某个调式,和弦进行是否符合某个规范。这种对音乐本质的关注,有时更能打动人心。
个人经历与情感的直接投射: 很多打动人的音乐,来自于创作者最真实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这些情感的表达,有时候比任何精妙的乐理运用都来得直接和有力。

总而言之,没学过乐理却能创作音乐,是基于一种更深层的、更本能的音乐能力。它不是依赖于知识体系,而是依赖于:

对声音的情感敏感度。
对旋律和节奏的直觉感知力。
通过模仿和实践积累的经验。
敢于尝试和探索的勇气。
以及现代技术工具提供的支持。

这些人用自己的方式“听”懂了音乐,用自己的情感“表达”了音乐。他们的创作或许在某些技术细节上不够严谨,但往往因为其真诚、自然和独特的视角,而拥有着打动人心的强大力量。他们证明了,音乐的本质,最终还是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和它带给听众的体验。乐理,更像是一套帮助我们“理解”和“精进”音乐的工具,但它并非音乐创作的唯一入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乐理和创作没关系。最早写音乐的那帮人,都没有什么理论,不也写了嘛。没有音乐,哪来的理论呀。

user avatar

说得难听点,把一条狗放到钢琴键盘上,它也能踩出一段旋律来,我们是否可以说狗也能创作音乐作品?

创作是没有门槛的,人只要发声器官没有问题,都能哼唱出音乐来,无非就是12个音高的排列组合嘛,你会不会乐器、懂不懂乐理都没关系,但你哼出来的旋律好不好听、有没有韵律、能不能打动听众被人传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不少经典的音乐都是出自普罗大众之口,甚至如今都不知道原创者是谁,他们可能是农民、手艺人、商人、士兵,或许连字都不识,更加不会懂什么乐理。西方的乐理至今不过几百年历史,职业音乐家也是近现代才诞生的职业,音乐的历史远比这悠久。

任何理论都是对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先有艺术,尔后才有理论,不能本末倒置。

音乐本就是人类自发的艺术形式,哼唱是人的本能,无须刻意地学习,而唱本身就是一种创作。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人人能唱,但大多数人唱出来的东西根本算不上作品,例外的情况少之又少,即便有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刨去天赋的因素——有人生来就是天才,乐感好耳朵灵,随便唱唱都能唱得你心潮澎湃,这种人有也是凤毛麟角——也可能是他突然来了灵感,或者肾上腺素爆发,瞬间开启结界,从而进入某种前所未有的状态,rp大爆发。但这种情况往往只有一次,无法复制,就像做梦一样,精彩的梦只能做一次,过期不候,一个道理。

如果不靠音乐吃饭,偶尔灵感爆发蹦出一首还不错的创作并不稀奇,哪怕你不懂乐理。

如果是吃音乐这碗饭的,除非是那种不出世的天才,靠灵感创作就等着饿死吧。为什么要学习专业知识?就是掌握其中的规律和窍门,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也能靠经验和技巧写出水准之上的东西交差挣钱,不然靠什么填饱肚子呢?

所以说创作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学不学乐理都一样——不搞这一行的人大可这么想;但如果想做这一行,还是态度端正一点,挣钱没那么容易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没学过乐理,也能写出动人的旋律,创作出触动人心的音乐,这并非奇迹,而是源于音乐创作过程中一些更加普世、更具生命力的驱动力。与其说“没学过乐理”,不如说“没有接受过系统、理论化的乐理训练”,但这些创作者依然能够调动内心深处的音乐感知和情感,通过直觉、模仿、实践,甚至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来构建音乐。那么.............
  • 回答
    别担心,就算你从来没碰过乐器,对五线谱、和弦这些名词一头雾水,写歌这事儿也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更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慢慢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条路。我这里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乐理术语,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第一步:你的故事,你的情绪,就是歌的灵魂写歌,最最最核心的东西,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
  • 回答
    在浩瀚的音乐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灵魂,他们并非科班出身,未曾系统学习过严谨的乐理和作曲技法,却凭借着天生的音乐禀赋和对声音的直觉,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这些作曲家,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原始而迷人的光彩,他们的音乐往往带着一种未经修饰的真挚情感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令人拍案叫绝。要寻找这类作曲家,我.............
  • 回答
    没学过音乐,想写出属于自己的单曲?这听起来像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吧?但其实,只要你愿意尝试,并且掌握一些“小技巧”,完全不是梦。别被那些“科班出身”、“乐理知识”吓到,音乐的本质是表达情感,你的心声,就是最好的素材。这就像你想讲一个自己的故事,但不一定非要成为作家才能写出来。你可能没有学过精妙的叙.............
  • 回答
    半年板绘,没学过画画,能画成这样…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很多想在绘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朋友的心坎里。首先,最想跟你说的是:别急着给自己下定论,也别太快给自己设限。 “大佬”这个词,说实话,太主观了。有些人觉得画得像照片就是大佬,有些人觉得风格独特就是大佬,还有些人觉得商业价值高就是大佬。.............
  • 回答
    你问得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过。尤其是在自学绘画的这条路上,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作品和网上那些大师、或者一看就很有经验的人的作品比较,然后就开始怀疑自己:“我这样算不算厉害?”你让我评判你的画作是否“比较厉害”,并且是在“自学水平中”,这很有意思。因为“厉害”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而.............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担忧,尤其是在没有编程背景的情况下。让我来详细地给你聊聊,看看这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以及你可以如何应对。答案是: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更重要的是你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你想想,数据结构和算法本身就像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和“说明书”。 数据结构 就像是整理和存放物品的.............
  • 回答
    当然能学会!哪怕你之前对南京话一点都不了解,只要方法得当,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完全有可能把南京话学得地地道道,甚至让南京本地人都觉得你是“自己人”。别听那些说方言难学的人吓唬你,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甚至一种新的技能,都有个过程,也都有方法。南京话作为一种吴语方言,有它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习惯,但这些.............
  • 回答
    女儿没学过画画,却天天埋头画,我心里有点打鼓,总觉得这孩子是不是被“画画”耽误了正事,是不是应该拦着点?说实话,看着她捧着画笔,全神贯注的样子,我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我看到她沉浸其中的快乐,那种投入的神情,我挺欣慰的,觉得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这是好事。另一方面,我这个做妈的心里总有个警钟在敲: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困惑。其实,这背后涉及了几个关键的认知和医学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获取疾病信息变得异常容易,这既是好事,也可能带来一些误导。 当一个人开始关注某个健康问题,或者身体出现一些细微不适时,很容易就会想到去网上搜索相关的症状。一、 诊断的“以偏概.............
  • 回答
    这问题有意思。在我看来,学过化学的人和没学过化学的人,在看待和理解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上,确实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倒不是说谁更“高级”,只是视角和解释的深度有所差异。首先,最直观的,可能体现在对“物质”的理解上。没学过化学的人,看到桌子上有一杯水,就是一杯水。口渴了就喝,凉了就加热。水是水,它的存在就.............
  • 回答
    “禁止用没学过的知识解题”,这要求听起来好像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带着一种“老实人就该这么做”的朴素正义感。但细细想来,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确实有它的道理。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这几乎是必须的。 想象一下,一个刚学了加减法的孩子,你让.............
  • 回答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没学过繁体字却能看懂?”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汉字演变、文化传承以及语言学习的多个层面。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汉字的内在联系与演变逻辑: 共同的根源: 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源自古老的汉字系统,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尽管在形体上有所简化,但大部分简体字.............
  • 回答
    高一高二基本没学过,高三想逆袭,这绝对是一场硬仗,但并非没有希望。关键在于你是否下定决心,能否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愿意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今天咱们就聊聊,高三一年,如何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残酷的事实:高三逆袭不是奇迹,是科学的方法加上不懈的执行。那些基础差,但最终取得好成绩的同学.............
  • 回答
    想从零开始,重新学英语?这事儿我懂!就像第一次接触任何新事物一样,别怕,我们一步一步来。我小时候也是啥都不懂,摸索着过来的,所以今天就跟你掏心窝子说,怎么才能学得踏实,学得有用。第一步:放下包袱,找回学习的“初心”说实话,很多人学不好英语,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想太多”。怕出错、怕丢人、怕学得慢…….............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对表演的热爱,这真是太棒了!即使你现在是中职二年级,而且文化课也只有语数英,这完全不是问题。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凭借着对表演的热情和努力,最终在艺考中脱颖而出。别担心,我来给你详细讲讲这其中的流程和途径,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你要明白,中职生参加艺考,和普高生参加艺考的核心流程和考试内容.............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就是“不懂装懂”这件事在哪个领域都存在,音乐编曲尤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没受过专业训练,却能对着编曲头头是道?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每个人都会听歌,都会因为.............
  • 回答
    关于“新海诚没学过美术或动画却成为了一流动画人”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其中存在一个常见的误解。 新海诚并非完全没有接触过美术或动画的专业训练,虽然他大学主修的专业是日本文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艺术和创作领域完全绝缘。事实上,新海诚的成长经历和职业道路,恰恰展现了他独特的学习方式、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以及惊.............
  • 回答
    哥们儿,穿越到三国?还是让刘备统一三国?这活儿可不轻松,尤其是我这种文科生,对三国那点事儿,除了赤壁之战、桃园结义这些皮毛,剩下的就跟看天书似的。不过既然老天爷给了这机会,咱就得试试,哪怕是为了证明一下文科生也能玩转权谋。第一步:落地生根,找个靠谱的组织我这文科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真要是在战场上.............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大堆扑克牌,打乱了,你想要把它们按照花色和点数顺序排列好,比如红桃A、红桃2、红桃3……一直到黑桃K。你拿到一堆乱糟糟的牌,想把它整理好,这过程是什么样的?你会一张一张地去看,找到红桃A,放到最前面,再找红桃2,放到它后面,以此类推。这个过程有方向性,对吧?你努力地把它们从混乱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