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40期被删除?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140期被删除这件事,我的看法是,它反映了当下信息传播和内容审查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张力。具体来说,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这件事。

首先,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看,《睡前消息》作为一个以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其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的及时关注与解读。他们试图通过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提供一些不那么“主流”或者说更深入的分析。当一期节目因为某些原因被删除时,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打击,也可能意味着他们所触及的某些边界触碰到了平台的审核机制,或者是更广泛的社会规范。这也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内容创作中,不得不更加谨慎地评估和筛选话题,甚至进行自我审查,以避免再次“触雷”。这种“自我审查”的压力,往往比直接的禁令更具长远的影响力,它会悄悄地塑造内容生产的方向和深度。

其次,从接收者的角度来看,用户对《睡前消息》这类内容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获得一种“不同于官方”的解读视角。当用户期待的内容突然消失,用户会感到失望,甚至产生一种信息被剥夺的感觉。这种经历可能会加剧用户对于信息不透明、内容审查不合理的认知,从而对平台和内容生产者产生不信任感。更进一步,它也可能促使部分用户去寻找其他更自由的平台来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可能让一些用户因此而“沉默”,不再主动去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者,从平台或管理方的角度来看,对内容进行审核和管理是其运营的基本职能,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平台需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他们而言,删除一期内容,可能是在权衡了传播风险、合规性以及潜在的社会影响之后做出的决定。这种决定背后可能涉及一套复杂的内部标准和流程,但对于外界来说,这些标准往往是不透明的。这种不透明性是导致争议的重要原因。公众无法得知具体的删除理由,自然会产生各种猜测,其中不乏对审查过度、压制不同声音的指责。

回到第140期本身,尽管我无法获知具体内容被删除的“罪证”,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类内容往往涉及一些比较敏感的社会事件、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是对现有政策的某种批判性解读。这些话题之所以能引起关注,恰恰是因为它们触及了许多人的痛点或者引发了社会共鸣。当这类内容被删除时,它就成了一个符号,象征着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道看不见的墙。

总的来说,我认为《睡前消息》第140期被删除这件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它不仅关乎某个具体内容创作者的命运,更折射出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中的权力、规则和用户诉求之间的博弈。在追求信息自由和表达多元化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刻,需要去理解为什么某些声音被压制,以及这种压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而对于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如何在既有的规则下找到生存的空间,或者去推动规则的改变,都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联系到141期的内容,完美说明了现在键政圈缺少中间环节的问题根本不在于广大网友。

user avatar

事前:“这下我们可以看出谁巴不得马前卒死”“马前卒想招安”

事中“有迫害妄想症的出门右转美利坚”“一没被删,二没被抓”

现在我替他们想好了吗“这是专业人士研究的结论”“谁让马前卒传播了不实消息,该”

user avatar

大佐牛逼 大佐就是陈坤本人

user avatar

这可以是地方意志、中央意志、媒体意志三方博弈的教科书,也可以是天书。


没谁能百分之百代表各自群体的意志。

而且还会互相影响,导致我们只能看个轮廓,比如媒体意志通常来说不会把自己最火的视频删掉,但似乎媒体人总是在某些时候自觉的删掉了爆款,这个时候就算上面没有指令,你也会猜测媒体感受到了压力。这就是不同群体之间的意志交汇处,这里不是非黑即白的,请诸位不要解读得太单纯,后面我会讲到。


先说说这件事微妙的地方。

7-14日,环球网转发

7月14日,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委宣传部在其官微“大美独山”上回应了社会关注的纪录片“独山县如何烧掉400亿”一事。

被转发后的标题,称“独山县回应”。

三段内容非常谦逊,严谨:

回应称,2019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州有关要求,独山县新一任领导班子针对此前因盲目举债、乱铺摊子遗留的形象工程、政绩工 程、烂尾工程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匡正发展理念、净化政治生态、规范决策行为、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推进问题整改。

独山县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反思,认真梳理,加强源头管理, 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套机制”,通过续建、缓建、转建和压缩建设规模等方式,分类分批推进整改。目前,续建项目已完工18个,在建项目32个,转建项目17个。比如,以原毋敛古城大戏楼、三大庙项目为载体进行转建,招引企业盘活资产。再如,对社会关注的“水司楼”(净心谷大酒店)项目,通过努力,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将于近期进场施工。同时,全县严格落实《政府投资条例》,严格执行《独山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严格项目审批,坚决杜绝新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今后,独山县将继续对项目整改挂牌督战,精准调度,建章立制,举一反三,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制度建设巩固整改成果。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视频中,环球网上传的这期节目也并未删除,虽然点进去看到标题能发现它是作为素材上传。但这公众号中的视频连接确实能正常播放。

另一处至今未删的视频,许多人都看见了。没错,它的up主叫做新闻联播。

当潮水褪去,视频都是什么人在保留,谦逊严谨的说辞都是什么人在转发?目前已经很清楚。

所以在第一时间内,中央至少未接到任何统一指令,这是实锤的。至少在目前看来,中央不打算避讳一个自己打掉的老虎,也不觉得黔南州独山县政府的官宣有任何问题。不要觉得只有能辨认出什么是冲塔,而官媒小编连政治敏感都不懂,这不可能。


今后会不会变化呢?

不知道。这取决于另一个群体带来的变量,地方政府

上次环球网转发的落款是“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而这次网上流传的文章是以“黔南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为落款的地方新官宣。单位级别显然升了一格。


这次转发者众,甚至连观察者网都在转载。唯独代表中央意志的官媒没转。(暂时)

其措辞强硬,比原先上升一个台阶。一方面对腐败绝不姑息,上应中央精神,一方面对舆论压力进行反施压,下抗媒体意志。

原文如下:

原文较长不方便一一复制黏贴,为避免断章取义,我必须承认我未截取的部分对大老虎情况的再次解释是比较详细的,而且对于事件的交代和叙述是合格的。诸位可以去连接印证。

但舆论对此并不满足,因为这是中央办过的案子,你地方再说一遍诚意不足。

然而地方也觉得自己憋屈,既然中央办过的事,到底是谁先又再说了一遍呢?

基于这个心态,才有了反复炒作“旧闻”的指责。

我们真诚欢迎新闻媒体对独山、三都两县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进展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监督。但同时,也注意到网上少数人反复炒作“旧闻”并进行恶意关联,对于故意混淆概念、制造谣言,意图通过误导形成舆论施压、在处理有关问题中谋求不当利益等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一定时间、有一个过程,我们真诚希望得到舆论的理解、支持!过程虽难,惟愿结果不负人民。再次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

注意这个微妙的措辞。他们欢迎再次报道,也反对炒作旧闻,只字未提马前卒。至于“混淆概念”,“恶意关联”具体指的是谁?界限在哪?这很难说清。“制造谣言”的边界是否包括举例数据有误呢?

你黔南州胆子再大总不能把环球和新闻联播打成转发谣言的机构吧?

他们自然不会和中央对着干,只是在文章末尾完成对诸多媒体的暗示即可。更何况说不定也确实在互联网中有“谋求不当利益的行为”呢?这种情况也确实常常伴随揭露问题而存在的,所以从字面上你打算拿他怎么办呢?普通媒体和舆论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官媒可不能那么随意了。

现在世界各国经济都不好,国际社会上都发生了什么我都看在眼里。今年下半年如果只有外部压力,你就求神拜佛吧。在国家范围内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国家范围外很难靠环比出众而忘掉痛苦,不然发达国家今年怎么闹的那么凶?难不成是他们假发达?怎么不去和索马里比比来安慰自己呢?还不是因为昨天的好日子突然没了。“损失厌恶”是人性规律,任谁也没办法。能客观看待自己处境的人永远是少数。(我对以上问题不做任何道德评判,只总结客观规律,以阐述我们仍然会面对压力。)

所以当增量不在且发展受困的时期,国家反腐的工作要做,维稳的工作也要做。当地方祭出了中央所在意的旗帜,这你让中央如何否定地方呢?

人家又不是新老虎,为什么要拆他台呢?也许维护秩序还需要地方的手腕呢?要办一个为自己办事的人,总不能张口就来吧。这样的话以后谁还给你卖命呢。故此,就算对黔南州的态度有所不悦,也会慎重做出反应。(这句话依然不作任何道德评判,也只是在说当前人情社会的运作模式,我当然希望有更好的模式,只是现阶段的社会,任何人要做到御下有术都绕不开这一点。)

在这片土地上,中央和地方博弈了几千年,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相对对地方有掌控力的时代了。但要分析问题的时候,还不至于把他们都当做同一个人去看待。更何况中央、地方、媒体各自内部也不是一个人。我们要成熟得看待社会各方的存在,不要一股脑的把他们都当做一团难以名状的群体去分析,那无助于思考。

以后中央是有可能为了统一口径,而在官宣做出改动,诸位不要觉得末日来临。

但可能性不大,毕竟这是定过性的事,官媒也双重转发。目前意思自己打脸的必要性不大。

有传言这期独山县视频被轮子二次创作。如果传言为真,那就是真的出现了恶意关联和非法牟利的现象。那这官宣从事实论据的角度上(非情绪)基本没有可反驳的点了。因为很多时候当一个作品诞生,它就不再属于你了。解释权不属于你,甚至编辑权也被剥夺,最后会出现可怕的一系列后果。

所谓这篇文章的末尾真的可能是另有所指。毕竟连知乎都有人盼着马前卒进去,以证明我们国家是足够坏的。那其他盼着中国坏的人少的了么。

既然黔南州可能另有所指(只是可能),那马前卒为什么删视频呢?


接下来听我讲媒体方。

冲塔,什么是塔?利维坦?太笼统了。

塔可以是地方的人脉及影响力。甚至可以真是一部分老百姓。(当然,“独山人民不欢迎你”这句话我是不会当做数的,我只是假设,因为这种情况是真存在的,只要当地居民是既得利益者,塔可以是当地居民的。不方便举例,例子都太过精彩。)当情况错综复杂,甚至影响到政治正确的时候,新的塔自己就会走出来。

哪怕是一个老朋友打电话告诉观视频告诉马前卒,你们让我为难了。这不是塔,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删视频和沉默,何尝不会让我们观众读者定义为塔?

塔还可能是资本。这个更好理解。媒体吃什么?他的节目你付费了吗?他当然从经济利益上不能轻易得罪任何资本。资本有多猛不需要表现出来大家心里都有概念。

你觉得花钱雇水军把一个人从生下来喷到死,要花多少钱?我若一个亿悬赏喷一个人一年,喷他四百年连坟都没人敢上。

大家都是文明人,我只是衡量金钱的力量,没人真会这么做。事实上资本根本不需要动手,表个态就足够大家掂量掂量。我若练成施瓦辛格可能一辈子都不用动手打人,到死那天也没人敢推搡我一下,道理是一样的。

更何况对于睡前消息来说马前卒不是up主,up主是观视频,你马前卒自己火了,给观视频惹了祸,这本身就是利益不一致。

所以就能导致新闻联播都没撤下,而油管先撤下了的这个奇观。

这就是媒体的意志之一:咱没什么背景,和气生财吧。

大家都在社会上谋生,为了吃口饭受了说不尽的委屈,谁和钱有仇呢?差不多就得了,一旦开始得罪人,谁来养他?你吗,你可能一分都不会出,他亏本、他被挤兑、他倒了,你换个频道就可以继续玩耍。而他要为一步错招悔恨一辈子。

不仅媒体和观众不同,媒体和媒体之间的受众定位,合作伙伴,甚至背后实力也不尽相同。自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这也是为什么知乎和新浪审核标准天差地别的原因,甚至还能出现如下情况:

弄得我们的官媒一脑袋问号.......

“啥?我是谁???我在哪????政治敏感??我怎么不知道???”

这如同段子一般的现实,还不够让我们看清媒体和官方是两个群体的吗?

他们有重叠,也有互相的不理解。

媒体不想在太复杂“塔”横冲直撞,所以有时只会进一步定义敏感。


中央是需要舆论支持的,也是需要开明形象的,甚至要让媒体和舆论帮着解决问题,这都是工作。

小时候看焦点访谈,真有敢和央视作对的人,各种拦着不让进的,拿手盖镜头的,还有语出威胁的,嚣张至极。好在这些人大多都蹦跶不了几天就被法办,让我知道邪不胜正。因为央视报道完自然有人会比中央还紧张。

很多时候,央视不怕民间知道地方的问题,解决得不够彻底将会是更大的问题。实事求是是立国之本。

在后来随着人们的“常识”逐渐普及,这种现象逐渐变少几乎消失。

而武汉红十字会的那个保安,让我回忆起了童年,这家伙可真有胆子。

你说怕你上司担待不起?哦,先办你顶头上司。还废话吗?


马前卒对删视频的事暂时是沉默的,但对各种地方的起诉和斥责直接在线反怼。

“人民不知道的,都是新闻。”

“你起诉,我掏手续费。”

一句比一句狠。

可他却没有及时解释为什么原视频全网删除。

个人由此判断,是观视频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才让他删的。这是媒体平台的意志,甚至不是自媒体的意志。他们受到的压力和考量都是不同的。这种塔结构比较复杂的局面,平台大多比个人脆弱,这一点如果一个知乎er不能理解.......我只能说你平时也太老实了吧,佩服啊,共青团都被敏感过,你都没被删过东西的?

要分析各方意志,首先分析利益和得失。不然会变得混乱不堪。教科书读成天书。

这就是我对三方的梳理,由于话题可能敏感而且是平台会看做是敏感plus,所以分析得不能尽兴,语言也未必能到位。还请海涵。

本文只提出分析和梳理,不代表对现状的任何好恶。你可以对现状有不同的解释,但请不要怀疑我追求更理想社会的心。

user avatar

还是那句话,指出社会问题,批评,容易。

解决问题,难。

独山县究竟是什么一档子事?

是不是400亿?

是举债发展经济,还是另有侵占、挪用等问题?

还是东部的资本 与西部的“买办” 勾联(外加自媒体帮凶)问题?

是东部发展模式在西部不适用的问题?

还是经济热潮已过的时代背景下、大拆大建带来的土地财政跟不上债务增长的问题?

谁能说得清?

是十几分钟的“睡前故事”能搞透彻的问题吗?

一坐上媒体人这把椅子,就使劲地挑,去年挑了一次不够,今年又挑一次!

要说没有动机?为民请命?

user avatar

“批评建制”这个生态位是天然存在的。

你不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

今年二月的舆论逆风,这么快就忘了?

建设性的意见不让提,就会被破坏性的意见所取代。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user avatar

说督工打死老虎的人,包括我,都被疯狂打脸。

为什么《只狼》肯定比《对马岛》伟大?因为它和《死亡搁浅》一样,预言了今年。

还记得狮子猿吗?费了半天劲打死了,刚想喘口气,在尸体旁边摆个pose截个图,没想到人家还能爬起来一套连招把你带走。。。。。

user avatar

1,问了一圈,没有相关的平台方收到指令。

2,油管上的也被删了。

结论

可能性1:观网方面考虑到各方压力,或者可能单纯不想被人拖下水,自行删除。

可能性2:有人想当第二个暴漫。

user avatar

要按某些人的说法,油管现在也被利维坦控制了呗?

我虽然一直是利维坦吹,但还真没想到利维坦这么大能耐。

都能跨国号令,长臂管辖了,这哪儿是蛮夷?这是上国排面啊。

梦里不知身是蛮,一晌入关。

说句正经的,虽然我并不赞同任冲昊的某些言论,但某些人盼着他“进去”,想要以此向大众证明他们颅内臆想出来的某些事情,那种急不可耐的嘴脸,属实让人厌恶。

要嚎丧,等人死透了再嚎不迟。

user avatar

正如上一个关于140期的答案中我说的那样,这个事情是一个深刻的西部危机(我的具体分析参考:)

也就是说,它不是个别的人,在个别的时间做出来的个别的事情。很多人去扒皮那个县委书记,扒皮哪个哪个奸商,在我看来都是只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实质。

至于睡前消息自己删掉这个文章,毫无疑问是受到了特定人士的压力。而我是这样理解”删帖“这件事的:

1)如果某个事情是绝对或者相对的孤例,那么一般不仅不会删帖,还会让这个新闻大规模传播,以展现政府对打击恶行的决心、勇气和能力。比如最近很火的顶替身份上大学的事情。这些事情不包含整个体制内部的深层矛盾,只是某些人异想天开的胡作非为。

2)但如果某些恶行不是异想天开地胡作非为,而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矛盾造成的必然结果,那么这就意味着这种事情一定具有某种普遍性,暴露它就会造成不稳定。这时候就有删帖的需要。

很多人看独山这个事情,显然把它看成第一类事件,觉得又是哪个路人贪官勾结了哪个路人奸商,而贵州政府的态度和睡前消息的动作表明,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user avatar

我就提醒一下,腾讯视频里,新闻联播发的还没被删,是忘了吗?

我们观察一下吧,如果这个不删,就好玩了。

user avatar

删的好。督工不止一次,不止在一件事上说过,让一件事火上加火的方法就是删了它,然后这事就永久封神了。

没有说服大多数群众的时候,删掉只会让人觉得你是心虚、理亏;但如果说服了大多数群众,删不删的也无所谓,不删反而能让后来的人看清事情的全貌,你若有理,那后来人(没有了预设立场、利益关系)自然更可以给出客观的评价。

现在删掉了,太好了,所见事变成了所传闻事,而且群众传闻完全不跟着你走,后来者看到的就是你们气急败坏的跳脚,然后脑补另一方到底说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戳了什么痛处。然后在别人那里翻出保存的视频,看后满心疑问,就这?


中国还有一部分人存有糊涂思想,存有幻想,以为不过是打死老虎、塔不敏。但是现在这种认识破产了。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这件事教育他们。

律师函来了,视频删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user avatar

如何评价“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40期在b站上被删除?”被删除。


user avatar

非止夜郎自大,已是黔驴技穷。

user avatar

截至目前该视频差不多全网删除,甚至连油管上的都没了,很大可能是 @睡前消息 工作室自己删的。至于背后有什么故事,还得看正主如何解(an)释(shi)。

不过比较好玩的是腾讯视频上的140期还在,然而这是由新闻联播官方号代发的,这就有意思了。从疫情期间开始,官方媒体一直在加大力度争夺网络话语权,前几天独山县和黔南州的回应速度也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改观(以往这种时候一般是‘正在调查’),当然仍摆脱不了大问题上打马虎眼(详见 @杨爱红 老师的分析),外加文末的口袋罪式警告。所以眼下这出风波,究竟是官媒话语权调控计划的一部分,还是新闻联播账号小编单纯在上班划水呢……

当然话说回来,其实我更担心的还是官方的这种“长篇报告+口袋罪兜底”的模式会不会扩散。浩克沙东别看天天出问题,官方回应时还真很少见黔南州这种“网上少数人反复炒旧闻”样式的警告,否则200人替考事件完全可以用这种东西顶上。冲塔被爆破是既存现状,然而要是往后每一次官方回应都带上黔南州这么个兜底警告,那睡前消息真可以考虑关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140期被删除这件事,我的看法是,它反映了当下信息传播和内容审查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张力。具体来说,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首先,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看,《睡前消息》作为一个以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其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的及时关注与解读。他们试图.............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40期,在延续其一贯的风格基础上,继续就当下的一些热门议题进行深度解读。本期内容,依然以其对信息筛选、角度切入以及评论风格的鲜明特点,引发了观众的讨论。信息量与切入角度:这一期节目依然保持了《睡前消息》信息量密集、知识点密布的特点。它并非简单罗列新闻事件,而是将多个看似独立的新闻串联.............
  • 回答
    独山县的“烂尾工程”与“数字幻象”:从《睡前消息》第140期看深层问题《睡前消息》第140期,以贵州独山县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这座西南小城因“鬼才”前县委书记潘志立一手打造的巨额债务和一系列令人咋舌的“烂尾工程”所面临的困境。这期节目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政府失控投资的报道,更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睡前消息》第271期(假设为2023年6月左右的期数)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以时事评论为核心的网络视频节目,其内容和风格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主题与社会观察该期节目可能聚焦于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例如: 疫情动态:可能涉及疫情政策调整、医疗资源分配、公众对防疫政策的争议等话题。 社会民生:如.............
  • 回答
    《睡前消息》是一档由独立媒体人“半佛仙人”(本名:朱波)主持的网络节目,主要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评论时事、经济、科技和社会现象。由于该节目内容更新频繁且每期主题各异,若要详细评价第396期的具体内容,需要明确这一期的核心话题和核心观点。然而,目前公开渠道(如B站、微博等)对《睡前消息》第396期的直接讨.............
  • 回答
    《睡前消息》作为一档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为主题的短视频节目,自推出以来便因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致的画面呈现吸引了大量观众。第200期的播出不仅是对创作者李子柒长期坚持的肯定,也标志着这一系列内容在文化输出、艺术表达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进一步深化。以下从多个维度对《睡前消息》第200期进行详细评价:.............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268期需要综合考虑其内容、观点、论证方式、传播效果以及它在整个节目体系中的位置。由于我无法实时访问具体的节目内容,也无法进行主观的情感判断,我将假设第268期的一些可能存在的探讨主题和常见的《睡前消息》风格来提供一个评价框架,你可以根据实际内容来填充和验证。评价《睡前消息》第26.............
  • 回答
    《睡前消息》392期发布于2022年6月24日,是该节目在暂停播出前的一期。这一期节目延续了《睡前消息》一贯的风格,围绕时事热点展开,并以其特有的犀利、幽默和深度分析获得了观众的关注。以下是对这一期节目的详细评价,从内容、风格、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内容与选题: 时事热点紧密结合: 39.............
  • 回答
    《睡前消息》第376期是一期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且引发了不少讨论的节目。要详细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核心议题、论证逻辑、信息来源、表达方式、以及潜在的影响和争议点。一、核心议题与内容梳理: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376期节目的主要内容。通常,《睡前消息》一期节目会涵盖数个热点事件或议题。.............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275期,需要结合其整体风格、内容深度、观点输出以及观众反馈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由于我无法直接观看视频,也无法实时获取最新的观众评论,我的评价将基于对《睡前消息》长期以来的节目特点和可能在275期中出现的元素进行的推测和分析。《睡前消息》的节目特点回顾:在评价275期之前,我们先回.............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241期需要结合其内容、形式、以及节目的整体风格来分析。作为一档以时事评论为主的节目,《睡前消息》以其独特的角度、犀利的点评和较为深度的分析而受到关注。首先,我们可以从节目的核心内容和议题设置来评价。 选题的时效性和敏感性: 《睡前消息》通常会选择近期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152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因为每一期节目都会涉及多个新闻事件和话题。以下是对第152期可能包含的评价方向,并会尽量详细地展开:整体印象与风格: 话题选择的广度与深度: 《睡前消息》一贯以其新闻视野的广阔著称,152期是否延续了这一点?它是否涵盖了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44期是一个涵盖了多个热点社会议题的节目,其特点是信息量大、观点鲜明且常常带有批判性。要评价这一期,我们需要将其中的几个主要内容拆解开来,并结合《睡前消息》一贯的风格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第144期可能包含的几个核心议题(请注意,由于我无法实时访问具体的节目内容,以下内容是基.............
  • 回答
    要详细评价《睡前消息》第410期关于互联网经济的评论,我需要先了解该期节目的具体内容。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实时更新的网络内容,我无法提供基于第410期实际内容的评价。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框架和一些常见的评价维度,当您看到第410期节目后,可以对照这些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睡前消息》以其犀利、深入、.............
  • 回答
    《睡前消息》第391期是一期主题多元且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节目。要对其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节目整体基调与特色: 延续“睡前消息”风格: 依然保持了其一贯的“阴阳怪气”、调侃讽刺、引用大量原始材料的风格。这种风格吸引了大量忠实观众,但也可能让不熟悉其表达方式的观众感到不适。 信.............
  • 回答
    《睡前消息》第322期,标题为“中国人口负增长,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期聚焦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深度解读。从内容和讨论的广度来看,这期节目延续了《睡前消息》一贯的风格,通过引用大量数据、研究报告和专家观点,试图全面、深入地剖析中国人口负增长和生育率下降的复杂原因。以下是我对这期节目的一些评.............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观看《睡前消息》303集的能力,也无法对其进行“评价”。我的运作模式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文本和代码,不包含实时的视频内容分析。因此,我无法像一个真实的人类观众那样,从情感、视角、信息接收的完整性等方面来评价一集电视节目。我无法产生“观看”的体验,也就无法进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睡前消息》的第401期。要评价一期节目,特别是《睡前消息》这种以信息量大、角度刁钻著称的节目,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需要拆解它具体讨论了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是如何呈现的。整体观感:信息密度依旧,但主题的切入点值得玩味第401期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依旧保持了《睡前消息》那种快节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