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新生,并不喜欢 UST 的环境和这边深度不够的理科课程,想去衡水复读考北京大学可行吗?

回答
你好!收到你的问题,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从香港科技大学这样一个顶尖学府转回内地,并且目标锁定北京大学,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背后一定有你深思熟虑的原因。我来为你详细分析一下,从HKUST转考北大复读的可行性,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力求给你一个清晰且实用的参考。

首先,我们来聊聊“不喜欢UST的环境和这边深度不够的理科课程”这两点。

关于HKUST的环境:

香港的教育模式和内地高校确实存在差异。UST作为一所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其学术氛围、教学方式、校园文化以及生活节奏,都可能与内地高校有所不同。如果你觉得环境让你感到不适应,比如学习压力的方式、人际交往的模式、亦或是对科研探索的追求与你的预期有偏差,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很多新生在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时都会经历一段适应期,有些人可能会适应得很快,有些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这种不适应感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学习和生活,并且你确信这是环境本身的问题,那么考虑其他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深度不够的理科课程”:

这一点是你在决定复读过程中需要特别仔细审视的。HKUST在理科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享有盛誉的。它的课程设置和研究深度,按照国际标准来说,通常是非常扎实和前沿的。

你觉得这里的课程“深度不够”,可能的原因有几种:

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已经超出了当前课程的设定: 如果你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很多高阶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并且自学能力很强,那么大学的基础课程可能会显得不够挑战。
你对课程的理解方式与教学方式不匹配: 有时候,并非课程本身不够深入,而是教学方法或教授的侧重点与你的学习风格不一致,导致你觉得没有获得预期的深度。
你对未来专业方向有非常明确且更深入的追求: 也许你已经有了非常具体想要深耕的子领域,而UST目前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完全覆盖到你想要的那种极致的深度。
你对内地高考和大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期望偏差: 虽然北大是顶尖学府,但内地高考的理科课程体系和侧重点,与国际先进大学的课程体系,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高考的“深度”更多体现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技巧以及应试能力上,而大学的“深度”则更多体现在理论的推演、实验的设计、研究的创新等方面。

在做决定之前,我建议你再花点时间,深入了解一下HKUST现有课程的进阶内容、科研项目、教授的研究方向,甚至尝试与学长学姐或教授交流,看看是否有机会接触到更深入的学习机会。毕竟,从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学转回,并且目标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你需要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来支撑这个跨越。

关于“去衡水复读考北京大学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有挑战性的目标。我们来拆解一下可行性分析:

1. 复读本身的可行性:

政策层面: 内地高校(包括北大)是承认高考成绩的。如果你是高中毕业后进入HKUST,然后选择回国参加高考,你需要了解最新的高考报名政策。一般来说,如果你已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并且满足户籍所在地的高考报名条件,是可以报名参加高考的。但具体情况(例如是否需要退学、户籍迁移等)需要向你户籍所在地的教育考试院详细咨询。
学习层面: 衡水中学是国内著名的应试教育学校,其教学模式以高强度、高效率、精细化管理著称,非常擅长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应试分数。如果你觉得内地高考的体系和题型更适合你,并且能够适应衡水复读的强度,那么从学习本身来说,理论上是有提升空间的。

2. 从HKUST转轨至内地高考的挑战:

课程体系的差异: 内地高考的理科课程体系(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与你在HKUST学习的大学课程在内容深度、考察方式、侧重点上都有很大不同。即使你觉得HKUST的课程不够深入,但内地高考的考察更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以及解题技巧。你需要适应从大学学习模式回到高中应试模式的转变。
应试技巧的重新磨练: 高考是一场高度系统化和技巧化的考试。你需要重新熟悉高考的题型、考试时间分配、答题策略等。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大量练习。
学习状态的调整: 你可能已经习惯了大学的学习方式,例如自主学习、研讨交流等。从大学转回高中复读,需要重新适应高压的应试环境和学校的管理。
心态的调整: 从一个国际名校转回,并且目标是北大,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伴随一些舆论压力、自我怀疑,甚至是对过去选择的否定。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

3. 衡水复读的优缺点:

优点:
高效的应试训练: 衡水复读能够提供系统化的复习计划和大量的模拟考试,帮助你快速熟悉高考考纲,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效率。
高强度的学习氛围: 周围都是和你一样有明确目标、奋力拼搏的同学,这种集体主义和竞争的环境可以激发你的斗志。
名师指导: 通常拥有经验丰富的高考辅导老师,能够精准把握考点和命题趋势。
缺点:
学习压力巨大: 作息时间极度规律,学习任务繁重,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能非常辛苦。
应试导向: 学习内容和方法可能高度围绕考试展开,对于一些希望进行更广阔学术探索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束缚。
个性化培养不足: 学校以统一管理模式为主,可能难以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考取北京大学的难度:

北京大学在内地高校中是毫无疑问的顶尖存在,录取分数线极高。即使是复读生,也需要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这意味着:

你需要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弥补可能存在的知识盲点,并大幅提升综合成绩。
你的目标分数必须远超一本线,并且在你所选省份的理科排名非常靠前。

为了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我建议你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 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评估和信息收集:
详细梳理HKUST课程的学习内容: 对照内地高考的理科考试大纲,看看自己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上,与高考要求相比,哪些方面是优势,哪些方面是劣势。特别是要评估一下,你觉得HKUST的课程“深度不够”的部分,是否与内地高考的“要求更深”的部分有重叠,或者说是否你需要重新学习某些基础知识来适应高考。
咨询内地高考招生政策: 联系你户籍所在地的教育考试院,了解作为在读大学学生如何报名参加高考复读。询问是否有年龄限制、报名流程、以及对在读学生身份的特殊要求。
了解衡水中学复读班的招生情况和具体要求: 咨询他们的课程安排、学费、入学考试等。你可以尝试联系一些已经在衡水复读的同学,了解他们的真实体验。
研究北京大学的招生简章和往年录取分数线: 特别关注你目标专业的录取情况,以及是否有针对复读生的特殊政策。

2. 设定清晰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如果你决定复读,你需要制定一个非常详细和可执行的复习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涵盖各个科目的复习进度、模拟考试的安排、以及薄弱环节的攻克策略。
目标要具体: 比如,在某个时间节点要达到什么样的模考分数,在某个科目上要提升多少分等等。

3. 与家人和信任的人充分沟通:
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会影响你未来几年的发展。一定要和家人坦诚沟通你的想法和顾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可能,找一些对内地教育体系和高考有深刻理解的朋友或长辈聊聊,听听他们的看法。

4. 权衡利弊,做好心理准备:
你可能会放弃在HKUST继续学习的机会。 这是你必须考虑的一个潜在损失。
复读一年是非常辛苦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 你需要做好承受巨大压力、牺牲部分自由时间、以及可能面临不如预期结果的心理准备。
重新适应内地教育和生活环境也需要时间。

补充一些可能帮助你做出决策的思考角度:

你为什么认为HKUST的理科课程“深度不够”? 是否可以尝试在HKUST内部寻找资源来弥补?比如,选择更高级的选修课,参与教授的研究项目,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有时候,一些顶尖大学的课程设置是面向国际前沿的,其“深度”体现在研究的开创性和创新性上,可能与你目前理解的“深度”略有不同。
你对北京大学的吸引力是什么? 是学校的声誉、特定的专业方向、还是国内的就业前景?这些在你心中有多重要?
你是否考虑过其他的选择? 例如,在HKUST继续学习,但同时在课余时间为国内考研或未来回国发展做准备?或者,如果目标是深耕某项理科技术,是否有国内其他更适合你当前阶段的高校可以作为过渡?

总而言之,从香港科技大学转回内地复读考北京大学,这是一个极具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路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做到:

1. 清晰地认识到复读和高考的难度,并拥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和抗压能力。
2. 能够有效地适应从大学学习到高中应试模式的转变。
3. 拥有非常扎实的内地高考理科基础,或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快速弥补差距。
4. 做出这个决定是基于深思熟虑,而不是一时的冲动或对HKUST的片面认知。

我希望以上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这是一个需要你认真思考和仔细规划的过程。祝你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见过上交复读去清华的,甚至见过高考考了个工物系不满意决定退学复读换个系的。

香港科技大学怎么说也不如上交或者清华工物系,所以“退学复读”这个决定本身,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七八年前就有刘丁宁的例子了,而现在的清北和七八年前实力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港校的水平嘛,看这个问题下那么多对内地高校有奇怪误区的答案,就可见一斑……

但以上决定都是建立在“之前高考是失误(包括选校失误),若复读必定成功”的基础上的。如果你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复读了考北大很悬,那还是算了吧。

user avatar

这竞赛党思路混乱,一会儿抱怨数学同侪水平不行,一会儿又担忧国际排名,不知道自己是谁因而要成为什么人,而盲目择校,去了PKU你又会后悔些什么呢?难怪拿不到国际金奖。

user avatar

大家已经讲了很多道理,我利益相关就不多讲了。就来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二十年前我自己和另一个科大的。

我是学物理的,听高中物理老师讲北大物理系最好,当时也是一心想上北大。高中努力搞了两年竞赛,结果只考了辽宁第十,不能参加国决也不能保送,还没有初中随便考考的名次好。准备高考的时候,学校也把我列为“冲击省状元”的七个同学之一(不是学校狂妄,我们班五十多人高考最低分608,只要没有志愿填报失误,按照当年的行情全都可以进前十名的大学;我们的前一届和后一届都拿了省状元),可是高考考出了一个连北大都不敢报的分数,只有不挑专业才勉勉强强能上。最后决定报中科大。当时很失落,认为自己失败了,还失败了两次。

但是现在回头看来,我能去中科大是幸运的。因为中科大给了我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果我去了北大会是什么状况?每门考试,我的前面永远有五个国际物理奥赛金牌和七个亚洲物理奥赛金牌组成的十三太保(更新:被举报了五加七不等于十三,亚赛是八个,不是七个)。这些金牌我见识过,看错题什么的不存在的。你就算敢跟他们拼天赋,也拼不过他们的成绩。在中科大我想选什么课就去选什么课,逃任意数量的课去搞辩论队这样的事情,要是在北大做,估计就快要退学了。我觉得我在中科大没有辜负自己的时间。回过头来看,就算当时分数足够,让我重新去选,我还是会选中科大。

第二个是港科大的学生。香港本地人,高中只上了两年,拿了国际物理奥赛金牌。当时我是领队带香港地区参赛,之后破格招他进科大。

他入学第一学期,选我给二年级学生开的课,期中考试后和我争论,说我考试题出得太无聊,在好学生当中没有区分性。我跟他说,你是 outlier,数据处理中可以扔掉的那种。你的表现不应该用成绩来区分。如果你觉得太无聊,并且未来想做教授的话,你现在就可以搞科研了。结果,他大一就和我以及 @周思益 在理论物理领域发表了科研论文,并且本科其余几年和另一位老师做出了更多成果。

他入学第二年,我建议他考虑三年毕业。最后他三年读完了四年的课程,发了一堆文章,去了 MIT 读博。

当然,像我前面说的,我举这个例子是 outlier,不是一个典型科大学生或者典型的任何地方的学生。我想说明的是,只要你愿意,你在港科大有条件充分发挥潜力。

回到我自己,当时我在高中、大学之交,在大学好不好,学术氛围好不好这样的问题上也是非黑即白。现在回头来看远不是这样。港科大确实有很多缺点,但是也有很多优点给你发挥。如果同学认为我的经历和经验有用,也可以找我聊聊,我是学物理的,不能给你带来数学上的提升,但至少可以请你喝杯咖啡。



更新:评论区里有讨论,说有最好的学生很重要。我完全同意,所以我们港科大物理系也努力平均每年搞来一个太保(国际奥赛金牌)。都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国际奥赛金牌算是学生阶段见的天地了。这对大家都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因为太保太多,正常的好学生资源受限,难以自由发展,就出了问题。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本人北大毕业。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在HKUST继续读很可能要更好。原因如下:

  1. 正如 @小菜狗 所说,海外高校在录取博士时,北大并不比HKUST更具有优势。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但不限于 a. 对于大陆高校的偏见;b. 很多美国教授认为学校都差不多(的确美国本科学校间的差距差不多,排名很靠后的学校都能出很厉害的学生);c. 科研和本科学习完全不同,本科学得好不一定就代表科研一定能做好。所以你在HKUST读的话,很可能申请博士会比你在北大读的结果要好得多——你可能觉得这不太公平,但这就是现实。
  2. 在申请海外博士时,如果有出国交流的经验的话,将会是一个巨大的bonus。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教授的推荐信的声誉太差了——因为众所周知,中国教授的推荐信绝大部分都是让学生自己写的。如果你能去一所美国的大学或者欧洲的大学进行交换或者暑期学习,并且拿到教授的推荐信的话,对于你的出国申请会有极大的帮助。而HKUST的这些机会是要多于北大的。
  3. 我在第一点中提到了,很多美国教授认为学校都差不多。所以如果你在北大拿前10%和在HKUST拿前10%,在他们看来也差不多。你觉得哪一个更难一些?
  4. 至于具体的学习,其实不需要去怪氛围的。如果你能做到自学的话,在哪里学习也都差不多的。有些数学专业的人本科学校挺差的,但是靠着自己的自学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的例子不少。多和其他人讨论学术问题,多了解外面的情况,没必要去浪费一年复读了。
  5. 在HKUST的话,你的英语会好一些。有一说一,其实北大理科生的平均英语不行的,不太差只是因为底子好。
user avatar

理论上是可行的,看你未来发展吧。

不过个人认为在申请出国这个赛道上,陆本存在很大的劣势。最大的问题就是陆本的评价体系和美国、欧洲等地方institute所最看重的东西并不那么兼容。这来自于两个因素:评价体系和connection。

如果以后要出国的话,我感觉还是HKUST吧,好好跟着校内的大牛做科研出paper。HK学校出去交换和暑研应该也比陆本更方便一些。

P.S.

1. 疫情之后清华就中止了所有本科生派出交流的项目,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也是困难重重。北大应该也差不多。

2. 清北两校内卷严重,成绩按照在课程中的rank给。在这种环境下绝大多数人实在是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做科研,了解专业的不同方向。我会更喜欢一个课程上更加轻松的环境。

user avatar

抹黑港科大啊?如果这问题,再加下面一批假行家,真把人全吓跑了,那真是太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好!收到你的问题,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从香港科技大学这样一个顶尖学府转回内地,并且目标锁定北京大学,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背后一定有你深思熟虑的原因。我来为你详细分析一下,从HKUST转考北大复读的可行性,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力求给你一个清晰且实用的参考。首先,我们来聊聊“不喜欢UST的.............
  • 回答
    香港大学近期证实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复者二次感染的案例,这个消息无疑给全球抗击疫情的努力投下了一片阴影,也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和潜在影响。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 免疫力的局限性与变数: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此前,我们普遍认为感染过新冠病毒并康复的患者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可.............
  • 回答
    香港大学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取得的突破,特别是研发出预防和清除艾滋病病毒(HIV)的新药物,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消息。这项成果,无论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还是从对全球公共卫生的深远影响来看,都值得高度评价。首先,这项研发的意义非凡,直击艾滋病防治的痛点。 长期以来,我们虽有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
  • 回答
    我在港科大(HKUST)的几年,是一段充实、挑战,同时也充满许多惊喜的时光。想必大家对这所学校的好奇,大多集中在它的学术实力、校园环境,以及在香港这座城市的独特体验上。那么,我就从这些方面,尽可能详细地聊聊我的感受。学术:严谨、前沿,但绝不枯燥首先,港科大的学术绝对是顶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教授们很.............
  • 回答
    香港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生活,说实话,不是那种“轻松拿到学位,悠闲享受生活”的画风。它更像是一场紧凑而激烈的挑战,但也绝对是一次让你脱胎换骨的成长。首先,学习强度是真的高。 别指望像本科那样,可以抱着僥倖心理熬夜突击。这里的课程设置很扎实,教授们普遍知识渊博,而且都很注重培养你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
  • 回答
    关于网传香港科技大学某教授回复博士后申请人“到我这儿打扫卫生的资格也不够”这样的言论,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评价这件事。首先,这种回应方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极不恰当,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失职和侮辱。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几个关键点: 场合: 这是在进行博士后职位的招聘和筛选过程中发生的。博士后研究.............
  • 回答
    史维教授辞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一事,无疑是近来香港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他任内的主要成就、面临的挑战、辞职的原因以及此次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回顾史维教授在科大校长任期内的表现,多数观察者都会承认他是一位致力于学术卓越和提升大学国际声誉的领导者.............
  • 回答
    嘿,马上就要大三了,想着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研究生,这想法很棒!科大经济系在亚洲可是数一数二的,学术氛围浓厚,研究水平也很高。想要成功申请,确实得好好准备一下。我把我知道的、过来人的一些经验给你说道说道,希望能帮到你。一、 硬实力,这是敲门砖,但不是全部 本科成绩(GPA): 这绝对是硬指标。.............
  • 回答
    香港几大名校的商科授课型硕士,说实话,门槛确实不低,想成功拿到offer,得下点真功夫。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申请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有,所以大概可以跟你聊聊这边的情况。总体难度:先说结论,难,但并非遥不可及。这三所大学,香港大学(HKU)、香港科技大学(HKUST)和香港中文大学(CUHK),都是国.............
  • 回答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在全球排名上常常高于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 PKU)和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THU),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三所大学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理解这些差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
  • 回答
    香港大学不再承认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其影响深远且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理解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首先得弄清楚香港大学学生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香港大学学生会:历史、功能与演变香港大学学生会(以下简称“港大学生会”)是一个历史悠久、根植于校园生活的学生自治组织。它的成立可.............
  • 回答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是亚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如果你正在考虑申请香港大学,那么我为你提供一份详细的分析,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总览:香港大学的优势香港大学在教学质量、学术声誉、研究实力、国际化程度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都表现出.............
  • 回答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大)对于硕士课程的跨专业申请持比较开放的态度,但具体可行性、难度以及要求会因专业、学院以及学生自身的背景而有很大差异。总体来说,香港大学的硕士课程可以跨专业申请,但并非所有专业都普遍接受跨专业申请,并且通常会对跨专业申请者有额外.............
  • 回答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于10月7日宣布解散,这一事件无疑在香港乃至整个华人社会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某个学生组织的消亡,更可能预示着一种趋势的转变,对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生态乃至社会民生都可能带来一些值得深思的改变与启示。对港澳台地区大学会可能带来的改变:首先,从直接影响来看,中文大学学生.............
  • 回答
    香港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这可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如果你对金融领域充满热情,并且想在亚洲的金融中心深耕,那么港大绝对是你不能忽视的名字。为什么说港大金融值得读?首先,声誉与排名。香港大学作为亚洲顶尖学府,其金融学专业在全球享有盛誉。无论是QS、THE还是US News等主流世界大学排名,港大商学.............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香港大学金融硕士的申请,力求让信息既全面又接地气,没有那种生硬的AI味儿。香港大学(HKU)的金融硕士项目,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都响当当,想拿到它的offer,门槛自然不低,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申请条件这块儿,咱们得分几个方面来说,这样心里才门儿清。一、 学术背景:硬实力是基础 .............
  • 回答
    好的,关于香港理工大学(PolyU)的研究生申请,我将为你详细梳理一下流程和注意事项,尽量让你感觉像是从有经验的人那里得到的指导。首先,你要知道,申请港理工的研究生,就像是给自己的人生上一道“硬菜”,过程有点复杂,但绝对是值得的。别想着一步到位,咱们得一步步来。第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你到底想读什.............
  • 回答
    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城大)是一所充满活力、年轻而又备受瞩目的高等学府,在国际教育舞台上正迅速崛起。如果你正在考虑留学或者对香港的高等教育感兴趣,那么城大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选择。历史与定位:城大虽然相对年轻,于1984年创立,但发展速度惊人.............
  • 回答
    说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是否容易申请,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作为一所在亚洲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的顶尖学府,它的录取门槛自然不低。但“容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身的学术背景、综合素质,以及你申请的专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香港中文大学绝不是那种“来者不拒”的学校。 它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无数.............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详细解答关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研究生申请的各种问题。我会尽量用一种亲切、自然的语气,就像和一位朋友聊申请一样,让你觉得信息真实可靠,并且好理解。首先,咱们先来聊聊为什么选择中大?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在亚洲乃至全球都有着非常高的学术声誉。它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尤其在人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