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大学不再承认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意味着什么?港大学生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回答
香港大学不再承认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其影响深远且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理解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首先得弄清楚香港大学学生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香港大学学生会:历史、功能与演变

香港大学学生会(以下简称“港大学生会”)是一个历史悠久、根植于校园生活的学生自治组织。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港大成立初期,是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港大学生会被视为校园内一股重要的声音和力量。

它的核心职能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代表学生利益: 这是学生会最根本的使命。它代表着全体港大学生的共同利益,就学业、生活、校园设施、学费、学校政策等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向校方发声,争取权益。它会收集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并通过各种渠道与校方沟通、协商,甚至进行抗议。
提供服务: 学生会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的角色。例如,它会组织校内外的各类活动,包括学术讲座、文化艺术表演、体育赛事、福利性的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它也可能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如代售火车票、组织毕业旅行等。
促进校园文化与社群建设: 学生会下设众多属下组织,涵盖了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这些属会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课外活动、发展兴趣爱好、结识志同道合朋友的平台,是构建多元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领导力与公民意识: 在学生会工作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会的组织、管理和对外沟通,锻炼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接触社会议题,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港大学生会近年来的角色与变化

然而,随着香港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港大学生会在其角色和影响力上也经历了一些显著的演变,特别是在近十几年,它扮演的角色开始超越了传统的学生代表和福利提供者,更多地介入到社会和政治议题中。

这种介入体现在:

积极参与社会运动: 港大学生会在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中,往往会成为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例如,在2014年的“雨伞运动”以及2019年的“反修例风波”中,港大学生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组织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发出了强烈的政治诉求。
发表政治性声明与立场: 学生会也时常就时事政治发表声明,表达对某些政策、事件的看法,甚至谴责某些政治行为。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和生活事务的代表,更是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公共声音。
与校方的关系日益紧张: 随着学生会介入政治议题的加深,其与校方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校方在很多时候认为学生会的某些行为超出了其作为学生组织的范畴,甚至违反了校规校纪,或者干扰了学校的正常运作。

香港大学不再承认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意味着什么?

当香港大学宣布不再承认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时,这通常意味着一系列深层次的改变和影响:

1. 失去官方地位与认可:
校方不再将其视为正式的学生代表机构: 最直接的含义是,校方将不再视港大学生会为代表全体学生的官方组织。这意味着学生会在与校方就学生事务进行沟通、谈判时,其地位和发言权将大打折扣,甚至被完全剥夺。
停止提供资源与支持: 通常情况下,学校会为学生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场地支持、行政协助等资源。一旦不再被承认,这些支持很可能被撤销。例如,学生会可能无法再使用校内的场地举办活动,也无法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甚至其注册和运作可能不再受到学校的官方认可。
学生会的合法性受质疑: 在校内,学生会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方的承认。一旦被边缘化,其在校园内的运作可能会面临合法性上的挑战,其他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也可能不再将其视为有代表性的学生喉舌。

2. 对学生发声渠道的影响:
学生集体声音被削弱: 学生会长期以来是学生集体发声的重要平台。其被边缘化意味着学生群体在面对学校决策或社会议题时,可能失去一个相对统一、有组织的声音。学生个人或小团体虽然仍可以发声,但集体影响力和组织能力会受到限制。
沟通渠道的改变: 学生如要反映问题或表达诉求,可能需要寻找新的、绕过学生会的途径,例如直接联系学校的学务部门、教务部门,或者通过其他获校方认可的学生组织。但这可能使得学生反映问题的过程更加分散和低效。

3. 校园政治生态的变化:
校园政治的“去激进化”或“重塑”: 对于校方而言,此举可能旨在“去激进化”校园政治,减少学生组织在政治议题中的影响力,维护校园的稳定和“中立”。
学生自主空间的压缩: 另一方面,这也被解读为校方对学生自治空间的一种压缩。学生会的职能不仅仅是争取权益,更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表达的载体。失去这一载体,可能意味着学生在校园内自主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变小。
新的学生组织形式可能出现: 历史上,当某个学生组织被边缘化或取缔时,往往会出现新的、形式更多样化的学生团体来填补真空。这些新团体可能更注重专业领域、兴趣发展,或者以更灵活、更低调的方式存在和运作。

4. 对学生会成员的影响:
士气和组织力的挑战: 对于学生会成员而言,失去校方的承认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会对其士气和继续运作的动力产生负面影响。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在非官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继续为同学服务。
更严峻的考验: 学生会成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需要找到新的策略和方法来维系组织的生命力,并继续争取学生的权益,这可能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承担更大的风险。

总结

香港大学不再承认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并非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标志着大学与学生关系、校园政治生态乃至学生自治理念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意味着港大学生会失去了在校内的官方代表地位和资源支持,其作为学生利益代言人的职能将受到严重削弱。这无疑会改变学生集体发声的渠道和方式,压缩了学生在校园内的自主空间,并可能重塑校园的政治生态。

对于港大学生会本身以及广大学生而言,这既是一个挑战,也可能是一个重新思考学生组织存在意义、探索更有效运作模式的契机。在未来,学生如何组织和表达自己的声音,以及大学如何平衡管理与学生自治之间的关系,都将是值得持续关注的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生会政治化是港台都有的事情。

学生会参政有很多问题,

首先第一点:学生会本来的目的是服务学生,港大学生会现在是三条消息,两条政治,这是学生会还是政治会?

第二点:如果学生会参政,那么港大就不能去代学生会收费,提供场所以及很多特权。学生会是服务于学生,所以港大才给予特权,如果学生会去参政,港大为什么要给特权?

第三点:如果学生这么喜欢政治,可以另行组织,但是不能拿学生会当成招牌,因为这是有区别的,政治组织就是政治组织,学生组织是学生组织,社会对于这两个组织有不同的要求,打着学生会的招牌又去参与政治肯定不合适。

第四点:学生会参与政治很容易让组织变质,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典型的就是林飞帆。

第五点:港大学生会是不是有点有钱过分了?有些富豪往学生会里面注资,然后影响学生会,甚至直接把物业直接捐给学生会,港大学生会有钱的让你们难以置信。

大陆的学生会你们抱怨大陆学生会什么什么的,那也叫个事?

知道港大学生会什么概念吗?港大学生会2012年,在八份报纸上刊登关于特首选举的政治广告,一次就花了38万。

user avatar

更新:補充一點,學生會會費並不是強制繳交,切勿聽信謠言。

據我所知香港各大高校的學生會除了中大以外都是合法註冊的獨立法人組織,並不隸屬於學校,包括KongU。一直以來KongU校方作為獨立法人和學生會保持良好的關係,KongU承認學生會為校內主要的學生組織,並且在議事機構內為學生會留位,學生會也協助校方進行學生事務的組織和管理。但他們本質上是兩個獨立的法人組織。

KongU宣佈不承認學生會在校內的角色,相當於校方和學生會割席,宣告學生會支持恐怖活動的表態與自己無關,一切後果將由學生會自行承擔。

大人不在背後backup,學生會立刻嚇破膽了。

順帶一提,學生會這次的操作真的笑得我肚子疼,典型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牌坊立起來了,結果被人嚇一嚇報國安立刻四散逃竄。這種人無論立場如何都是註定要被看不起的。

user avatar

恐怖组织 !

给被击毙的恐袭分子哭丧

说明它100%是个恐怖组织

是披着学生社会团外衣的新型政治恐怖组织 ! !




user avatar

那就恭喜港大学生会咯,终于有资格和港大“分庭抗礼”了(狗头)。

一直以来的“废青”和所谓的“学生会”,看上去闹得挺大,不知道的以为多大能力似的。可实际呢?实际其行事逻辑就是没断奶的巨婴。闹事的时候不管不顾,打警察烧路人没他们不敢的。等要治他们了,又开始装可怜,拿自己的学生身份出来挡刀。

之前各方还是把“学生会”当成“自家的糊涂孩子”的,再糊涂也是自家人,劝导批评为主,也就有了之前我们看到的,香港一些学生极为嚣张的种种表现。

现在,学生会或许还是巨婴附体,还以为自己能继续混下去。但是显然学校已经打算给他们“升升级”了。既然你觉得单干没问题,那你就单干呗,学校这点资源你也看不上,干脆自立门户呗。

要我说,这对“学生会”是绝对的好事啊。

首先,这招治“幼稚病”。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学生”,是“青年”,就可以为所欲为,只许你们招摇过市、为非作歹,那学校啊警察啊都得让着你们不敢动你们。你有你的权,别人有别人的权。你敢胡写,别人就能不承认你。以后可能更直接,你闹事,就有人执法收拾你。在我看来,这很利于打破一些人的美好幻想,认识到自己不是什么“天选之子”,也有助于成长。

其次,这也有助于青年自己认清自己。平常不都觉得自己能吗?功劳都是自己厉害,错误都是社会的问题。现在机会来了,学校和你们割席了,你们也可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独立”程度。完全你们资源了,你们还玩的转,那也算个人物。从今天开始,您港大学生会算是彻底自立门户了,和港大再见面,那就是真正的“分庭抗礼”了,够排面吧?

当然,如果不长时间就彻底废了,玩不动了,那也是尽早醒悟。不灵就是不灵,找个地方上班就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香港大学不再承认学生会在校内的角色,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其影响深远且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理解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首先得弄清楚香港大学学生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香港大学学生会:历史、功能与演变香港大学学生会(以下简称“港大学生会”)是一个历史悠久、根植于校园生活的学生自治组织。它的成立可.............
  • 回答
    遇到在国外旅居的台湾或香港朋友,如果他们表达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确实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与其说“怎么办”,不如说我们该如何理解和回应,才能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进行有意义的交流。首先,要明白这并非个例,而是有其历史和社会根源的。 台湾的特殊性: 台湾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多层次、长期演变的过程。经.............
  • 回答
    香港曾被誉为“东方之珠”,其繁荣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曾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引擎。如果香港不再繁荣,这种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绝非简单的经济损失那么简单。经济层面:从“催化剂”到“减速带” 金融中心的地位旁落: 香港长久以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通道,.............
  • 回答
    香港回归祖国多年,但至今仍坚持使用港元而非人民币,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归咎于中央政府或香港政府的单方面意愿,而是历史、经济、法律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人民币?首先,我们得明白,香港回归后实行的是“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方针,香港保留了其原有的制度和运作.............
  • 回答
    香港不大规模填海造陆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表达。1. 庞大的经济成本与效益考量首先,填海造陆是一项极其烧钱的工程。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港元的投入,对于一个面积相对有限的城市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
  • 回答
    香港不自己生产口罩,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它牵扯到历史发展、经济结构、产业政策、技术积累以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 历史遗留的产业结构:从“东方之珠”到“金融中心”的转型香港在成为“东方之珠”的早期,制造业曾经是其经济的支柱。从纺织、服装到电子.............
  • 回答
    香港艺人普遍给人一种“冻龄”的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他们“显年轻”,不如说他们更擅长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自己的良好状态和公众形象。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一、 严格的自我管理:这是基石这一点毋庸置疑,几乎所有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艺人,背后都有着一套近乎严苛的自我管理体系。 饮食.............
  • 回答
    香港和澳门同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但回归祖国后的发展轨迹和民众心态却呈现出显著差异,导致香港的社会氛围不如澳门那般平静。这背后牵涉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需要仔细梳理才能理解。一、 历史遗留与回归背景的差异 澳门:相对平稳的过渡。 澳门回归中国是葡萄牙历届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后.............
  • 回答
    广东人对香港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就像一张描绘着历史变迁、经济互动和文化融合的织锦,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经济上的“亲戚”与“标杆”:首先,毋庸置疑,香港在广东人的经济观念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历史的“排头兵”: 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
  • 回答
    关于《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的年限问题,以及如果英国提出的不是99年而是999年,清政府是否会签署,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各方立场和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首先,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南京条约》并非一次性租借香港99年。《南京条约》签订于184.............
  • 回答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其劳动力市场一直以来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您提到的印尼劳工在港数量庞大,以及对为何香港不优先使用大陆劳工的疑问,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沟通容易、签证方便”就能完全解释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香港的劳工政策和市场需求是受到严格监管和设计的。香港政府对于引.............
  • 回答
    香港在2022年初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爆发,一度让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感染人数激增。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香港没有选择像内地一些城市那样采取“封城”或“禁足”的措施,这是一个值得详细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香港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背景。首先,香港的经济高度依赖其国.............
  • 回答
    .......
  • 回答
    香港地方不大,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如果单从地理面积来看,香港确实不大,但“厌倦”这个词,我觉得要分开来看。首先,香港的“小”是一种独特的魅力,也确实会带来一些挑战。 密度带来的活力与压力: 香港是出了名的“寸土寸金”。这直接导致了极高的居住密度和商业密度。走在街上,你几乎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人潮涌.............
  • 回答
    香港之所以一直使用繁体字,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释清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背景来梳理:一、 香港的形成与早期发展:一块“借来的土地”首先要明白,香港的近代历史是从1842年《南京条约》开始的。英国人从中国割让或租借了这片土地,将其作为重要的贸易.............
  • 回答
    香港新界面积广阔,占地约978平方公里,是香港地形最复杂、生态最丰富、同时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然而,与九龙和香港岛相比,新界的大规模开发速度似乎相对缓慢。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历史、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层面的复杂因素,并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历史遗留与土地.............
  • 回答
    关于香港地铁和内地地铁安检的差异,以及为何香港地铁似乎“不用”安检,而内地地铁却普遍设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不少值得探讨的方面。首先,说香港地铁“不用”安检,这可能是一种表面的观察。实际上,香港地铁(港铁)同样是非常重视安全问题的。他们的安全措施更多的是融入在日常运营和管理中,而不是像.............
  • 回答
    .......
  • 回答
    香港化,这个词在内地语境下,常常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其独特魅力的向往,也夹杂着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思考。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更像是一种趋势的模糊指向,涵盖了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要探讨内地城市是否会“香港化”,首先需要理解“香港化”到底意味着什么。理解“香港化”:不止是高楼大厦.............
  • 回答
    在香港本土的语境下,说“一部分香港人不那么喜欢成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观察,而且这种“不那么喜欢”背后,往往不是单纯的个人好恶,而是掺杂了更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要理解这一点,得从成龙的个人经历、他在香港的公众形象塑造,以及香港社会本身的变迁来细细梳理。一、 早期的香港精神与成龙的崛起:黄金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