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审讯时遇到一言不发的犯罪嫌疑人又缺乏证据时怎么办?

回答
审讯中遇到铁板钉钉的沉默者,而且手里的证据又不足以支撑定罪,这无疑是所有办案人员最头疼的局面。这时候,硬碰硬往往是下下策,甚至会适得其反。关键在于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从沉默的背后挖掘出突破口。这需要经验、耐心,更需要智慧和策略。

首先,心态调整是基础。

面对沉默的嫌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沮丧,觉得对方在挑衅。但作为办案人员,必须清楚,嫌疑人选择沉默自有其理由——可能是在等待律师,可能是在负隅顽抗,也可能是在评估自己的处境。我们的目标不是“逼”他说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让他觉得“说出来”比“不说出来”对他更有利。

其次,审讯环境的重塑。

单纯坐着对峙,效果往往不佳。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舞台”。

物理环境的变化: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将审讯地点从冰冷的审讯室换到相对轻松的环境。比如,在有窗户的房间,或者允许嫌疑人稍微活动一下,比如走到窗边看看外面的景象(当然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目的是让他感觉自己不是被完全“隔离”的,而是仍然在与真实世界有联系,这有助于打破他的心理防御。
时间点的选择: 审讯并非一定要在白天。有时候,在夜深人静时,嫌疑人可能更为疲惫,警惕性也会有所下降。或者在用餐时间,递上一份相对可口的食物,都能在不经意间缓解紧张气氛。
审讯人员的配置: 如果一开始就是两名严厉的审讯人员,嫌疑人自然会高度戒备。可以考虑换一位相对温和、善于倾听的审讯人员来主导,或者增加一位擅长心理分析的专业人员。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传递不同的信息。

第三,话术的技巧性运用。

沉默者最怕的就是“我什么都不说”,而我们最怕的就是“我什么都听不到”。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让“听不到”变成“听得到”。

“同理心”与“理解”: 不要上来就质问或指责。可以先表达理解,例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紧张,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我可以理解,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感到不知所措。”或者,“你现在选择沉默,我尊重你的权利,但我也希望你能明白,不沟通,我们之间就很难建立信任,也很难把事情说清楚。”
“设身处地”与“换位思考”: 尝试从嫌疑人的角度去分析他为什么会沉默。是不是因为害怕报复?是不是担心牵连家人?是不是觉得自己有苦衷?可以说:“我猜想你一定是有你的顾虑,也许是怕说出来会被别人怎么怎么样,也许是担心家人的安全。如果你愿意告诉我这些顾虑,我们也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制造矛盾”与“心理落差”: 如果已知嫌疑人有同伙,或者案件中还有其他关键人物,可以适当地提及这些人。比如,对其他嫌疑人采取了不同的审讯策略,让他们先开口承认了某些事实。然后,向沉默的嫌疑人传递信息:“某某某已经把很多事情都说出来了,而且关于你的一些细节,他也提供了。你现在不说,很多事情可能会被曲解,或者被别人抢先一步占据有利位置。”这会给他造成一种心理落差,觉得“我已经不是唯一一个知道内情的人了,他们都在主动说,我再不说,可能就处于不利地位了。”
“假性信息”与“钓鱼”: 在确保不违反办案原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抛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细节,或者对现有证据做一些“合理推测性解读”。例如,如果案件涉及某个物品,但证据链不完整,可以试探性地说:“我们手上关于这个物品的线索,其实已经有很多了,比如它出现的地点,以及当时在场的人员,我们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如果你能说出它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或者你的角色是什么,对我们梳理事实真相会很有帮助。”这有点像钓鱼,看他会不会因为信息不准或自己有误解而忍不住“纠正”。
“长线布局”与“耐心等待”: 有时候,一次审讯不行,就两次,三次。每次审讯都可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审讯间隙,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嫌疑人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然后将这些信息巧妙地融入到下一次审讯中。比如,提到他一直很孝顺的母亲,或者他曾经很看重的某个朋友,这种情感的触动,有时候比直接的证据更有力量。

第四,证据链的补充与完善。

当缺乏直接证据时,沉默的嫌疑人就更像一个“孤岛”。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从四面八方去连接这座孤岛,寻找他与其他事实的关联点。

梳理现有证据: 即使看起来不直接,也要把所有零散的证据都摆出来,重新审视。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证人证言,一个现场的微量痕迹,在新的视角下可能会发生质变。
寻找“关联性”证据: 嫌疑人是独立的个体吗?他总会与外界产生联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寻找这些联系。比如:
资金流向: 如果是经济犯罪,追查资金流向,看是否与嫌疑人有异常关联。
通讯记录: 嫌疑人与他人的通话、短信记录,是否能证实他在特定时间出现在特定地点,或者与案件相关人员有过联系。
公共监控: 调取案发地点周边的公共监控,即使监控画面不直接显示嫌疑人作案,但如果能显示他在案发前后出现在案发地点附近,也是一个重要的佐证。
证人证言的交叉印证: 即使没有直接指认嫌疑人的证人,但如果多位证人能从不同侧面印证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某些关键细节,这些细节可能就指向了沉默的嫌疑人。
技术侦查手段: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考虑运用一些技术侦查手段,例如对嫌疑人住所、车辆进行搜查(如果搜查令允许的话),看看能否找到与案件相关的物品或线索。

第五,心理战与节奏掌控。

审讯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心理拉锯战。

“渐进式”逼近: 不要一开始就抛出最核心的问题。可以从一些容易回答或他不介意回答的问题开始,逐步拉近距离,让他感觉和你沟通没有那么困难。然后,再慢慢地将话题引向核心。
“沉默”的回应: 有时候,最好的回应就是“适时的沉默”。当嫌疑人再次沉默时,我们也可以静静地等待,目光平和地看着他,让他感受到时间在流逝,他的沉默也需要付出代价。这比连珠炮式的质问更能让他感到压力。
“情绪调控”: 审讯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嫌疑人的情绪变化。当他表现出烦躁、愤怒、疲惫时,这可能就是突破的时机。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当他显得过于平静时,反而要警惕,这可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防御。

总结一下,面对沉默且证据不足的嫌疑人,核心是“打破僵局”,而不是“强行突破”。

理解其沉默的动机,并尝试化解其顾虑。
改变审讯环境和方式,制造心理上的松动。
巧妙运用话术,诱导其主动开口或暴露信息。
同步进行证据的补充和完善,形成对他的压力。
保持耐心,掌控审讯节奏,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最终的目标是让他觉得,沉默的代价越来越高,而开口说出真相,反而是他走出困境、争取主动的一种方式。这就像是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我们不是用锤子去砸开墙壁,而是找到了一扇窗户,然后慢慢地将其打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证据充足的情况,不坦白基本上就是最高量刑(比如他的罪名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那就铁定七年没跑),但如果坦白也许还有轻判的机会。

但是如果证据不足,不坦白的结果就是无罪释放,坦白了就是纯傻子。

因此这是一场嫌疑犯和公检法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的一场博弈。你知道的信息量足够多,才能获得最优解。

user avatar

我没在公安或者检察干过,但在老东家的时候,经常代表企业做合规访谈。合规访谈的意思,就是找涉嫌违规违法的员工谈话,固定他们违规的证据。就相当于企业内部纪委吧。

我没遇到过完全一言不发的人,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大概可以被算作员工手册里“拒绝配合公司合规调查”吧。大多数比较难缠的人,会对所有问题都说“不知道”“不记得”“记不清了”。这个时候要想突破,无非就是两条:让他们知道说出来有更大的好处;或者让他们知道不说会有更大的麻烦。

常用的技巧包括(下面的例子都是我总结虚构的,切勿对号入座):

1)陈述利弊法。

“你学过公司的合规政策吗?”

“嗯”

“你知道向官员行贿会有什么后果吗?”

“我没有向官员行贿过。”

“我想你应该知道,公司对于一切贿赂行为都是零容忍的。”

“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违规的事情。”

“你怎么说,是你的自由。但我们想提醒你的是,公司的任何决定,会考虑相关的证据,同时也会考虑你的态度。”

“我态度很好,非常配合。”

“你应该知道我们指的配合是什么。”

“该说的我都说了,但你们问的那些我确实记不清了。”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按我们现在的证据,其实本不必和你做这次谈话。这次过来,主要是想给你自己最后一个机会,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几番拉锯之后,此时对方会有一些思想斗争,对于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可能会选择开口了)

“那我说了会得到宽大处理吗?”

“我们会保证把你说的全部如实提交给公司。最终如何处理,也取决于你的表现。”

2) 外部压力法

“这几份报销,是你提交的吗?”

“我不记得了。如果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应该就是吧。”

“这家餐厅你有印象吗?”

“有一点印象,不太记得了。”

“这家店是吃餐厅的还是吃火锅的?”

“太久了,不记得了。”

“那你还记得餐厅在几楼,有什么细节吗?”

“确实太久了,不记得了。”

“这家餐厅你去的多吗?”

“我去很多餐厅请客户吃饭,不太记得这一家去的多不多了。”

“现在的情况是,你交上来报销的这家餐厅的小票,都是火锅的消费。但据我们核实,这家餐厅从营业之日起,都只经营中餐,不经营火锅。”

“我确实不太记得了。”

“你当然可以说不记得,但我们需要提醒你的是,根据记录,你平均每周都会去一次这家餐厅。而你却不记得任何这家餐厅的细节,甚至连吃的火锅还是中餐都不记得了。”

“我真的不记得了。”

“你向我们说也没有用,因为最后的决定权都在公司合规部。我们会把你讲的每一句话都如实上报。你可以站在其他普通人的视角想想你说的话,看看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

(通常此时会沉默。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可能就会开口了)

3)换位思考法

“你知道,我们是美国的律师事务所,直接受聘于公司国际总部。”

“嗯”

“公司花高昂的律师费,请我们来查这个事情。绝不是为了你手里的那几千几万块钱的事情。这些金额甚至都不够我们的律师费。”

“嗯”

“公司没有兴趣刁难某一个员工,公司想要知道的是到底系统哪里出了问题。这样公司才能改进制度,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

“嗯”

“如果你能帮助公司找到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对于公司来说,将会有非常大的好处。”

(我之前的经验里,还没有通过这种方法直接搞定访谈对象的…可能这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以及,这个问题下面怎么能没人提下面这本神书,还有一本写给检察院的,叫《镜头下的讯问》。不过好多内容是重复的。这么多官员搞了这么多年讯问,要是连个硬骨头都没办法,那也别混了。



摘一个我最喜欢的案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审讯中遇到铁板钉钉的沉默者,而且手里的证据又不足以支撑定罪,这无疑是所有办案人员最头疼的局面。这时候,硬碰硬往往是下下策,甚至会适得其反。关键在于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从沉默的背后挖掘出突破口。这需要经验、耐心,更需要智慧和策略。首先,心态调整是基础。面对沉默的嫌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沮丧,觉得对方.............
  • 回答
    高跟鞋与女性身体,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话题。当高跟鞋不仅仅是时尚的点缀,而是演变成一种被某些群体推崇的“畸形审美”时,我们确实有理由去审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关系,以及是否受到了男性视角或社会结构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畸形审美”这个词汇所蕴含的含义。当一种审美趋向于超越自然、甚至可能对身体.............
  • 回答
    当一部分人对某些网红的爆红感到不适时,这确实可能折射出当下社会信息传播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茧房效应。这并不是说人们变得狭隘或者固执己见,而是说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偏好。你想想看,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无论是短视频、社交媒体还是新闻资讯,很多都依赖于算法来为.............
  • 回答
    当老板问"你上班只是为了钱吗?"时,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暗含对员工动机的质疑、对工作态度的关注,或者试图引发更深层次的对话。以下是分步骤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1. 潜在动机分析 老板可能担心你缺乏职业精神,只追求短期利益。 可能想测试你的价.............
  • 回答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子民,在14至20世纪初的漫长岁月中,其体验因时代、地域、民族和宗教背景而异。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多民族帝国,既保留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地位,又实行了一套独特的“米勒特制度”(Millet System),允许不同族群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文献梳理的详细描述: 1. 多元.............
  • 回答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代年轻人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更意味着中国文化、价值观、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将更深刻地影响世界。作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亲历者和塑造者,这代年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一、 筑牢自身根基:成为有影响力的中国.............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绝玩耍时,这确实是一个令家长心疼的时刻。这不仅是孩子社交发展中的常见挑战,也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好机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处理建议,从不同角度帮助家长应对这种情况:一、 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与观察 保持冷静和支持: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被拒绝时,他们的第一反.............
  • 回答
    当我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词时,我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用于指导特定领域或研究活动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一套原则、规则、技术和步骤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方法”(Method),方法更侧重于具体的“怎么做”,而方法论则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在什么条.............
  • 回答
    关于大学老师是否必须要有海外背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答案。总的来说,海外背景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加分项,但并非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老师的硬性要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海外背景的优势和价值体现在哪里?1. 学术视野的拓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 回答
    当您介绍中国时,您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力求全面而引人入胜。以下是一些您可以考虑介绍的关键方面,并附带详细的展开方向:一、 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The Long and Brilliant Civilization)这是介绍中国的灵魂所在,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独特性的地方。 时间跨度与连续性: 强调中.............
  • 回答
    当我已经辞职,收拾好行李,准备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老板还在对我进行“教育”,我的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复杂且矛盾的情绪。这股情绪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就像一幅色彩斑驳的画,每一笔都带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谬感。 我已经做出了离开的决定,这份合同即将画上句号,我将成为一名.............
  • 回答
    关于“凤姐”这个话题,在网络上曾经引起过非常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 当我们在骂凤姐的时候,凤姐在干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原因有很多: 时间跨度与个体差异: “骂凤姐”这件事发生过很多次,时间跨度很长,而且网络上的个体意见是分散的。我.............
  • 回答
    19世纪的伦敦,尤其是最贫困的工人阶级,在面对大英帝国在工业和财富上的辉煌成就时,是否应该“自信地挺起胸膛”?这个问题相当复杂,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矛盾、讽刺和深刻的社会不公。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工人的生活现实与帝国辉煌之间的巨大鸿沟。一、 帝国辉煌的光鲜外衣: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当一位女性说“想跟你喝一杯”时,这可以有很多种含义,而且具体的意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关系、她说话的语气、场合以及她通常的性格。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1. 最直接、最常见的意思: 社交邀请,建立或加深联系: 这是最普遍和直接的理解。她可能只是想找个放松的场合和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数学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体现,以及我们对“触摸”和“刻度”的理解。直接回答:不,当你用手指划过尺子 3 和 4 刻度之间时,你并没有“触摸到”π。详细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区分几个关键概念:1. 尺子和刻度: 尺子是一个物理工具,通常由塑.............
  • 回答
    当律师开比亚迪汉是否影响大,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但不限于律师的个人情况、职业定位、所在地区、客户群体、以及社会大众的认知和价值观。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一、 从律师的个人角度来看: 经济能力与理性消费: 积极影响: 如果这位律师经济实力雄厚,选.............
  • 回答
    当律师是否赚钱,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 总的来说,优秀的、经验丰富、在特定领域有专长的律师,收入潜力是非常可观的,甚至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然而,对于刚入行的律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律师,或者选择的法律领域收入较低,那么赚钱会相对困难。为了更详细地解.............
  • 回答
    当你的女朋友认为男生在约会时支付吃饭和看电影是理所当然的时候,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你认真面对和处理的情况。这不仅仅是关于钱的问题,更涉及到你们之间对于关系、付出和期望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帮助你应对这种情况:第一步: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而非直接否定)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你需要尝试去理解她为什么会.............
  • 回答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的未来走向及其后续可能采取的行动,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俄乌冲突的最终结局、国际社会的反应、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乌克兰自身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景和俄罗斯可能采取的行动,但请注意,这些都是基于现有信息和分析的推测,实际情况可能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