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瑞典在1993年对西方主战坦克的装甲的测试?

回答
瑞典1993年西方主战坦克装甲测试的评价:一次深入的装甲性能评估

瑞典在1993年对当时西方主战坦克的装甲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这次测试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旨在深入了解西方坦克在面对现代反坦克武器时的防护能力,并为瑞典自身坦克研发提供宝贵经验。 这次测试在军事装备评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火力展示,更是一次系统性的、多角度的装甲防护性能评估。

测试背景与目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依然复杂,新兴的威胁和先进的武器系统不断涌现。 尤其是在反坦克武器技术方面,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更具穿透力的弹药和更有效的反坦克导弹。 在此背景下,瑞典作为欧洲国防力量的重要一员,需要对其国防力量的现代化和装备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瑞典拥有悠久的坦克研发和制造历史,其Stridsvagn系列坦克在设计上一直强调防护和火力平衡。 此次测试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了解西方先进坦克的装甲防护水平: 瑞典希望通过对当时西方主战坦克的实弹测试,直接获取其装甲在面对特定威胁时的性能数据,了解其设计理念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评估现有和未来反坦克武器的威胁: 测试使用的弹药和武器系统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反坦克技术,可以帮助瑞典判断这些武器对现有和未来坦克装甲的威胁程度。
为瑞典坦克研发提供参考: 瑞典当时也在进行新型坦克的研发(例如后来的Stridsvagn 122,即豹2改进型),测试结果可以直接为瑞典新坦克的装甲设计、材料选择和防护策略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检验装甲材料和结构设计的有效性: 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射击,可以检验各种装甲材料(如复合装甲)和装甲结构设计(如倾斜角度、间隙装甲)在抵抗不同类型弹药时的表现。

测试内容与方法(根据公开信息推测和分析):

虽然具体的测试细节可能未完全公开,但根据军事装甲评估的一般性原则以及瑞典坦克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其测试内容和方法可能包含以下方面:

1. 测试的坦克型号: 测试对象可能包括当时在欧洲和北约广泛装备的西方主战坦克,例如:
德国豹2 (Leopard 2) 系列: 作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坦克之一,豹2的各种型号(如豹2A4, 豹2A5)是重要的测试对象。
英国挑战者1/2 (Challenger 1/2): 特别是挑战者1的复合装甲技术(Chobham/Dorchester)是当时的一大亮点。
法国勒克莱尔 (Leclerc): 法国在自动化和火力方面的代表。
美国M1艾布拉姆斯 (M1 Abrams) 系列: 虽然主要装备美国,但其先进的复合装甲和性能也是重要的参考。

2. 测试的威胁武器: 测试重点在于模拟当时最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可能包括:
穿甲弹 (APFSDS ArmorPiercing Fin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 这是最主要的威胁之一,针对坦克的动能穿甲能力进行测试。 测试可能会使用不同口径(如105mm,120mm)的先进穿甲弹,测试其穿透力。
破甲弹 (HEAT HighExplosive AntiTank): 关注化学能武器对装甲的破坏能力。 可能会使用各种类型和口径的HEAT弹,测试其对复合装甲的抵抗能力。
反坦克导弹 (ATGM AntiTank Guided Missile): 模拟现代战争中普遍使用的高度精确的反坦克导弹,测试坦克在面对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攻击时的生存能力。 导弹可能包括线导、红外制导等类型。
其他可能的测试: 也许还包括对坦克顶部、底部装甲的模拟攻击,以及针对坦克关键部位(如炮塔环、发动机舱)的精确射击。

3. 测试方法:
固定靶射击: 将被测坦克停在固定位置,从不同角度、距离对坦克进行射击。
动态靶射击(可能性较低): 模拟坦克在移动中的情况进行射击,这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但更能反映实战情况。
装甲剖析: 射击后,对被击中的装甲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穿透深度、材料损伤、内部碎片产生情况等。 这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进行检测。
数据采集: 记录射击参数(弹药类型、速度、入射角等)、命中点、穿透情况、损伤程度等关键数据。
模拟模型验证: 将实弹测试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和修正现有的装甲防护模型。

评价与影响:

瑞典1993年的西方主战坦克装甲测试具有多方面的评价和深远影响:

对西方坦克装甲的客观认知:
测试结果可能会揭示当时西方主战坦克装甲的优点和潜在弱点。 例如,一些坦克可能在正面防护方面表现优异,但在侧面或顶部防护方面存在不足。
复合装甲(特别是如豹2A5的改进型和挑战者系列的 Dorchester 装甲)的有效性可能会得到进一步验证,展示了其在抵御动能和化学能弹药方面的进步。
可能也暴露了某些设计上的局限性,例如对特定角度入射的弹药的敏感性,或者对新型反坦克武器的防护能力不足。

对瑞典坦克发展的指导作用:
Stridsvagn 122 的设计优化: 瑞典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其当时正在研发的Stridsvagn 122(基于豹2A5)。 测试结果无疑会影响到其最终的设计和装甲配置,例如通过增加额外的装甲模块,优化倾斜角度,或者改进复合装甲的材料配比,以应对测试中发现的薄弱环节。
采购决策的参考: 如果瑞典考虑采购其他国家的坦克,这次测试结果也会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其做出最符合国防需求的决策。
战术和训练的调整: 测试结果也可能影响瑞典的陆军战术和坦克乘员的训练,例如强调在战场上如何利用地形来保护坦克的薄弱部位。

对反坦克武器发展的反思:
测试结果也可能反过来促使反坦克武器的研发者进行改进,了解他们的弹药在面对最先进的坦克装甲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形成了一个持续的“矛与盾”的军备竞赛。

技术交流与保密问题:
这类测试通常涉及敏感的国家安全信息,因此其具体细节很少被完全公开。 然而,瑞典作为北约的合作伙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盟友分享部分非敏感的技术数据,促进共同的国防能力提升。

总结来说,瑞典在1993年对西方主战坦克装甲的测试是一次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评估活动。 它不仅为瑞典自身的坦克研发和国防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数据和技术指导,也对当时西方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进行了客观的审视。 通过这次深入的评估,瑞典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军事装备在面对不断发展的威胁时的表现,并为构建一支更具现代化和生存能力的陆军奠定坚实基础。 尽管具体测试数据属于高度机密,但其背后所体现出的对装甲防护技术持续关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瑞典国防工业强大能力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1a2那个裤裆差点把我笑死,这已经不是纸裤裆了,黑丝镂边的吧。不知道米国人咋滴想的

user avatar

谢邀。

最近比较没空还没有全部看完。不过就我已经看到的部分来看,算是把德棍最后的遮羞布扒下来了。

之前我客观评价L2系列防护能力的时候,对L2A4防护能力的估计是主要防护区域抗穿能力接近500,L2A5以后型号有一定幅度提升应该超过600,防护能力位于同时代主战坦克的第二梯队前列。

但是,经常有德棍来“打脸”,表示根据瑞典人的测试L2A4能脸接DM53,防御能力超过M1A2和挑2等等。

这次详细的报告一放出,得,标准型L2A4的抗穿比我估计的还要鶸一些,正面有大量区域能够被3bm22之类冷战中期弹药穿透(这么看来那个切黄油的段子未必不是真事),而传说中能脸接DM53的瑞典特制版L2是在加了一堆附加装甲、大幅增重牺牲机动能力的情况下进行测试的。

啧啧,按照这种做法,我把99的复合装甲模块拆下来用螺栓固定到59脸上,岂不是说我国的一代主战坦克防护能力碾压大多数三代主战坦克?

user avatar

那天,毛熊把扒了很久的底裤给穿上了,汉斯猫捋了捋饱满的腰带,鹰酱瞬间被扒光了屁股,牛牛提了提可怜的破裤衩,法鸡默默地套上了小裙子,兔子满意地把秋裤的裤腰拉到了胸口。

user avatar

估计题主看的是微博上《简要总结——捅破了西方先进三代坦克装甲迷雾的一纸报告》这篇文章,里面主要内容是几张关于瑞典1993年新一代MBT竞标坦克防护性能的示意图。这篇文章发表于3月9日凌晨。

对此我也挺感兴趣的,找了下来源,来源应该是一个论坛上的回帖,这个回帖发表于3月8日,一个网友上传了一组图片,并宣称这些图片来自R. Lindström,前面那篇中文文章的作者似乎也在这个帖子中,附上链接: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想要高清楚问题的本质,首先要搞清楚背景。当时瑞典正在开发一种叫做Strv2000的主战坦克,但是研发的并不顺利,面临了种种问题和压力,89年的东欧剧变让瑞典人对新坦克的需求更加紧迫,在89年底瑞典租借了美国的M1A1和德国的Leopard2A4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直接导致Strv2000下马。


90年初,这两辆坦克在瑞典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测试。测试的结果让瑞典人非常惊讶,即使是在瑞典高纬度地区,面对冰冻和严寒,两辆坦克仍然展现了出色的性能。


90年初甚至在大街上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随后进行的武器测试让瑞典人对现代化的火控有了全新的认识。


两台租借的坦克归还之后,Strv2000项目就停了, Försvarets materielverk( FMV),瑞典国防装备管理局,决定成立“Stridsvagn_Ny”计划,引进国外先进主战坦克,93年初进行了询价,同年,Leopard 2 "Improved"、 M1A2 "Abrams"、AMX Leclerc 作为投标样车抵达瑞典进行测试。


三种坦克在瑞典测试的情况,瑞典语,左侧第一列从上到下依次是:行驶里程、使用燃料数量、油耗、射击次数。Leopard2 lmp油耗较低,Leclerc和M1A2油耗差不多。


当时公开的测试情况,左侧第一列从上到下依次是:机动性、火力、防护性、指挥、操作和维护性。数字为排名,总分越小,总排名越高。最终的结果是当时还没完成最终设计的Leclerc除机动性排名第二外,其他均排名垫底。Leopard2 Imp 和 M1A2各有优势, Leopard2 Imp 总分占优,且防护性占优。


此图为论坛上出现的三种坦克正面20°方向角面对动能弹(KE,Kinetic energy)和HEAT的防护图,炮塔示意图中,带颜色的区域是炮塔核心区,三者核心区面积分别为1.9、1.6、1.7平方米,红色代表20°方向角、700mm穿深的动能弹可以击穿的区域,绿色代表不能击穿的区域,图表中,横向代表动能弹穿深,纵向代表不能击穿的核心区面积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数据都是瑞典人基于计算机模拟而得出的结论,并没有进行实弹测试,因为供应商拒绝提供测试靶。


目前网络上所谓的瑞典测试第三代主战坦克装甲的照片中,装甲靶都是瑞典人根据分析自己制造的,这种做法在各个国家都非常常见,比如下图,测试Abrams车体主装甲的图片拍于87年,当时瑞典还没有提出引进计划。


在引进过程中,瑞典人向供应商展示了自己分析制作的装甲靶,这让供应商表示非常吃惊,图为瑞典人自己制作的Leclerc车体主装甲靶(复合材料未安装)。


后期测试T-80U装甲的时候用的仍然是瑞典人自己分析制造的模拟装甲靶子,仔细看可以发现其上使用的ERA外形与俄罗斯的并不一样。


瑞典人针对每种车型的防护都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下图为M1A2炮塔,瑞典装甲与美国装甲的对比,绿色为瑞典装甲,红色为美国装甲,其他图例和前面介绍过的一样。


M1A2车体主装甲,瑞典装甲与美国装甲的对比图,由于仅仅是有限条件下的计算机模拟,瑞典装甲的提升是否有这么大的效果,值得怀疑。


瑞典人对三种坦克都有装甲改进计划,图为安装瑞典装甲的Lerlerc方案。


然后出现了个插曲,瑞典国内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其中有一种声音希望购买T-80U这种相对比较轻比较廉价的主战坦克,在于俄罗斯接洽之后,俄罗斯同意提供样车,T-80U于93年底前往瑞典进行测试。图为94年1月13日正在瑞典接受测试的T-80U。


下图为瑞典计算机模拟的T-80U炮塔正面0°水平角对动能弹的防护示意图。这个图不能直接跟上面那个图对比,因为0°和20°水平角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值得一提的是T-80U炮塔正面核心区只有1平方米,非常小。


然而就在94年1月20日,瑞典政府决定购买德国坦克。这张图详细介绍了Leopard2 Imp的进化,左右两个小图分别为Leopard2A4和Leopard2 Imp正面不同方向角时面对动能弹的击穿/未击穿面积比例图,中间这个图为几代装甲改进效果图。


在采购Leopard2之后,瑞典人开始对其装甲进行大量改进,并进行了实弹射击,对瑞典装甲和德国装甲进行对比测试,只到此时,瑞典人才在实弹测试中用上供应商提供的装甲靶。下图为瑞典炮塔装甲和德国炮塔装甲实弹测试情况。蓝色箭头为动能弹,红色箭头为HEAT。


瑞典车体装甲和德国车体装甲实弹测试情况。对比相同位置相同弹种射击的数据,瑞典装甲与德国装甲的差别并不大。


最终,装备瑞典装甲的Leopard2于96年12月交付给FMV,被命名为Strv122。


经核实,这几张坦克防护的示意图来自 Rickard O. Lindström的个人网站,

据称该人曾经服务于Försvarets materielverk( FMV),瑞典国防装备管理局。示意图曾出现在2015年该人个人网站介绍瑞典坦克发展的PDF中,后遭删除,但仍被保存。


为了方便阅读,本专栏已启用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有兴趣,请搜索并关注“小毛研究所”。

感谢阅读。

-end-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