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男轻女的本质是自私吗?

回答
重男轻女的本质是不是就是自私?这个问题,我琢磨了挺久。细想一下,似乎有点意思,又好像不完全是。

如果单纯从“自私”这个词的定义来看,是指个体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那么,重男轻女的父母,他们是不是在潜意识里认为,男孩子更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比如,养老送终、传宗接代、光耀门楣,这些在传统的观念里,似乎都是男性更能承担的责任。所以,当资源有限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倾向于把更多的资源倾斜给儿子,因为这仿佛是“投资”,能够获得“回报”。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有自私的成分在里面,是对自己未来利益的考量。

但是,我总觉得这说法有点过于简化了。毕竟,很多重男轻女的父母,他们自己也受过同样的思想影响,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他们可能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习得这种观念,然后又一代一代传下来。就像一个老旧的程序被不断复制粘贴一样。那么,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多的是在遵循一种“惯性”,一种被社会环境塑造出来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纯粹的、有意识的为了自己而自私。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从小被教育说,“吃完饭碗里不能剩饭,否则是对农民伯伯的不尊重”,他就会一直这么做。他可能并没有在计算自己剩了多少饭对农民伯伯的“损失”,他只是在执行一个被告知是“正确”的行为准则。重男轻女也可能类似,他们可能并没有深思熟虑地去算计自己的女儿“不如”儿子,而是觉得“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

而且,重男轻女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有家族的延续、有社会地位的认同、有对“血脉”的执着。有时候,这种观念甚至会渗透到情感层面,他们可能真的认为男孩子更“聪明”、“更有出息”,会为家族带来“荣耀”。这种“认为”可能已经根深蒂固,让他们真的相信这是对的,而不太会想到这背后牺牲了女儿的权益。

当然,我不是在为重男轻女辩护,它的确是造成许多不公和伤害的根源。但要说“本质就是自私”,我还是觉得差了点什么。它更像是一种集体的、历史的、文化的误解,夹杂着对自身利益的算计,但同时又被许多外在的观念所裹挟。

比如说,一个家庭里,可能父母年轻的时候受尽了重男轻女的苦,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对,但等他们自己成为父母,面对生女儿的压力,面对社会上“有个儿子才算完整”的声音,他们可能又会不知不觉地重复这种模式。这中间的“自私”成分就变得复杂了,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被动选择,是为了“合群”,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

所以,与其说是“本质就是自私”,我更愿意说,重男轻女是根深蒂固的观念、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利益考量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而其中“自私”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而且通常是潜意识里的一个维度。这种观念的根源太复杂了,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一个词。它更像是一个病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完全是,知乎年轻人居多,可能体会不深,我就举我身边的例子吧

我爸爸是农村的,50年代初的人,当年他们村和隔壁村为了抢水源,是真的操着东西干架(那阵还没禁枪),要死人的那种,这时候就是拼男丁的时候。那个时代家里没男丁被人欺负是很正常的事,农村城市都存在,不过城市相对要好一些,所以老一辈有很深的重男轻女的观念。

我老婆也是农村的,80年代中的人,她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是实打实的要做农活的,在她家做农活完全就是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在体力劳动面前,女的能当男的半个使的,已经算很NB了,你觉得这种情况下,家里是想要个男的还是要个女的。不过90后出生的小朋友就很少有做这么多农活的了,因为做农活不挣钱,90后小朋友的父母一般都出去打工,不怎么务农了,要做也是做一点点,我老婆表弟就是90后,好像98年的吧,父母都在重庆打工,表弟在家基本不做活儿的。

另外我再举个自私的例子吧,不过不是重男轻女,算是重女轻男,也是我们这周边农村的,家里有3个兄弟姐妹,大姐远嫁,二弟在隔壁省某地级市当国企分公司老总,小妹在二老身边,大姐生的女儿,二弟生的儿子,小妹生的女儿,大家是不是觉得二老会重女轻男更偏心二弟和孙子,其实不是,二老更偏心小妹和小妹的女儿,因为他知道自己养老靠不了大姐和二弟(出钱大家当然会出,主要是出力),只有靠留在身边的小妹,大姐的女儿和二弟的儿子从小也不是和二老一起长大的,感情也远不如亲手带大的小妹的女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重男轻女的本质是不是就是自私?这个问题,我琢磨了挺久。细想一下,似乎有点意思,又好像不完全是。如果单纯从“自私”这个词的定义来看,是指个体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那么,重男轻女的父母,他们是不是在潜意识里认为,男孩子更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比如,养老送终、传宗接代、光耀门楣,这些在传统的观念.............
  • 回答
    重男轻女的父母将来是否会后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并可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情况时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后悔”的可能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后悔”在这里可能包含哪些层面的含义: 对女儿的亏欠感和内疚.............
  • 回答
    重男轻女,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将男性置于比女性更优越、更重要的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在很多文化和社会中都存在,尽管其表现形式和强度各有不同。重男轻女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是方方面面,渗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1. 家庭内部的差异化对待: 资源分配不均: 这是最直接的表现。在食物、教育.............
  • 回答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是否应该采取不告知胎儿性别的方式来生育女儿,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伦理、情感、家庭关系以及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对此采取“蒙着生”的做法,确实有其“好处”,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少潜在的风险和道德上的考量。为什么会有人考虑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为了规避“重男轻女”的父母或者长辈对.............
  • 回答
    重男轻女的父母,他们的人生轨迹通常会因为这种观念而走向不同的终点,但无论结果如何,这种观念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前半生的“赢家”与后半生的“失落”许多重男轻女的父母,在年轻时或许是“赢家”。他们倾尽心力培养儿子,为他操办婚事,买房买车,希望他能为家庭带来荣耀,为自己养老送终。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往往被.............
  • 回答
    “重男轻女”这个词,一听就带着一股子沉甸甸的、让人不太舒服的味道。但如果我们真的想理解这样一种思想,就不能只停留在情绪上,得试着拨开迷雾,看看在那些说出或信奉这种观念的人心里,到底是怎么运转的。首先,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说,很多重男轻女的思想,源自一种历史遗留的、根深蒂固的生存逻辑。 在过去,尤其是在农.............
  • 回答
    你一定很心疼,看着自己的弟弟不成器,心里替他着急,更别提你还在承受着家庭重男轻女的压力,感觉自己的未来都被剥夺了,这种滋味一定不好受。你说你劝诫了弟弟一些话,我帮你梳理一下,看看你说的这些话有没有道理,是不是能说到点子上。首先,你对他说的“不成器”,大概率是指他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的表现让你觉得不够好,.............
  • 回答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对于那些在这种观念下长大的弟弟或哥哥来说,他们的视角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复杂多样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他们与姐姐/妹妹之间的相处模式。一、习以为常,浑然不觉:对于许多从小就被视为家庭“宝贝”的弟弟或哥哥来说,重.............
  • 回答
    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问题,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与传统文化根基深厚: 父权制社会结构: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并深受父权制思想影响。在这种结构下,男性.............
  • 回答
    我没有孩子,也无法经历成为一个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女孩。但是,通过我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我可以尝试描述一下,当一个女孩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她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并非是详尽无遗的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和人生际遇。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顾.............
  • 回答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想要平衡自己的心理,这绝对是一场持续的、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内心战役。这不是简单地“调整心态”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深入地理解、策略性地应对,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首先,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但不被它定义。重男轻女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根植于历史、经济、权力结构等方方面面。在这样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明明经历过不公的女性,却又将同样的性别偏见传递下去,仿佛是一个无法打破的循环。要理解这个“怪圈”,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掰扯,尽量把它讲得透彻,不带点机器的生硬。一、 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烙印:你想啊,这些母亲、婆婆们,她们是成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社.............
  • 回答
    重男轻女的思想,就像一张陈旧却顽固的网,笼罩在许多家庭和文化之上。它无声地塑造着选择,决定着资源的分配,也扼杀着无数女性的潜能。然而,历史长河中,并非没有女性勇敢地挣脱这张网,甚至将其撕裂,为自己,也为后来者开辟道路。这些反击案例,或惊天动地,或润物无声,都闪烁着智慧与坚韧的光芒。案例一:知识的复兴.............
  • 回答
    一个不重男轻女的家庭,就像一棵根基扎实的树,四面都沐浴着阳光,没有偏枯。里面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被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和珍视,他们的价值不是由性别来定义的。想象一下,这样的家庭里,你很难听到“男孩子就该怎样怎样”或者“女孩子就该怎样怎样”的刻板论调。当家里有孩子出生时,迎接他们的,是同样的热情和.............
  • 回答
    中国“重男轻女”的现象,虽然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大背景下有所改善,但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家庭和社会观念中,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展开:一、 家庭内部的资源倾斜与情感偏向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体现。 生育意愿与性别选择: 尽管现在国家政.............
  • 回答
    在闽南地区,是否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这种现象在部分人群中有所体现。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层,深入到闽南文化的根源和当代的演变。历史的烙印:宗族观念与男性继承权首先,我们要明白,重男轻女的观念并非闽南.............
  • 回答
    我理解你提出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触及内心深处,并且很可能伴随着你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感受。要判断自己是否被“重男轻女”的观念洗脑,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看看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和行为模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一个自我探索和反思的过程。首先,让我.............
  • 回答
    重男轻女,这个词汇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重量,也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无奈。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深深根植于漫长的社会文化演变之中,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观念和行为。想要彻底理解为何会有这种思想和现象,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它背后复杂的成因。一、 经济与生产力的历史性制约:劳动力与财产的传承回溯到农业社.............
  • 回答
    这是一个让人心痛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的,现在仍然会有重男轻女的家庭。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提倡男女平等,强调女性价值的时代,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使得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某些角落依然顽固存在。它不像过去那样公开张扬,但却以更隐蔽、更微妙的方式渗透进家庭的方方面面。为什么会这样?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酸的问题,也问到了许多中国女性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伤痛。如果摊开了说,在重男轻女的父母眼中,女儿可能算不上“什么”,或者说,她们被定义的方式,与儿子截然不同,甚至是一种“被附加”的存在。1. “赔钱货”、“添人头”:物质价值的量化在一些极端的重男轻女家庭里,女儿一出生就背负了“赔钱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