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男轻女的人是怎么想的?

回答
“重男轻女”这个词,一听就带着一股子沉甸甸的、让人不太舒服的味道。但如果我们真的想理解这样一种思想,就不能只停留在情绪上,得试着拨开迷雾,看看在那些说出或信奉这种观念的人心里,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首先,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说,很多重男轻女的思想,源自一种历史遗留的、根深蒂固的生存逻辑。 在过去,尤其是在农耕社会,男性往往承担着体力劳动、家族繁衍、对外抵御风险等更“显性”和“关键”的角色。土地、耕种、狩猎、战争,这些都需要强大的体魄和阳刚之气。女性虽然在家政、育儿、精细劳动等方面不可或缺,但其“贡献”在那个时代更容易被边缘化,或者说,在“外部世界”的价值衡量体系里,不如男性那么直观和重要。

这种生存逻辑,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就演变成了一种“父权制”的文化基因。 在这个体系里,男性被视为家族的“顶梁柱”、“传宗接代”的唯一希望,是家族荣耀的延续者。女性则更多被视为“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人。所以,男性继承家产、获得家族资源、受到更多关注,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这种“理所应当”,并不是基于什么公平原则,而是基于一种代代相传的社会建构。

对“血脉延续”的执念,是重男轻女心理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更浓厚的地方,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孩,往往会面临“绝后”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家族内部,也可能来自周围的社会舆论。在这种情况下,生男孩就成了一种“任务”,一种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完成”。女儿虽然可爱,但终究是要嫁人的,她的孩子姓别的姓,她的成就更多是给别人家增光。而儿子,是姓自家的姓,是自己家族血脉的延续。这种对“姓”的看重,其实是对“归属”和“传承”的一种极端解读。

再往深了看,这种观念也包含了一种对“资源分配”的简单化和功利化考量。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他们认为“回报率更高”或“更重要”的地方。在重男轻女的思维模式里,男孩被视为“未来家族的保障”、“养老的依靠”、“事业的继承者”,而女孩则被视为“迟早要出嫁”、“消耗家庭资源”的对象。所以,倾斜性的教育投入、资源分配,就成了他们“理性”的选择。他们可能认为,把钱花在儿子身上,是为了家族的未来;而给女儿的,可能就是“嫁妆”或者“补偿”。

有时候,“面子”和“社会评价”也是隐藏在背后的推手。 在一些熟人社会里,是否有儿子、儿子有没有出息,往往是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兴旺”的重要指标。一个家里只有女儿,或者女儿不成器,可能会被别人议论,被认为“没福气”。为了避免这种议论,为了在别人面前显得“体面”,一些人就会不自觉地更偏爱儿子,甚至用对待女儿的“严苛”和对儿子的“放纵”来表现出来。

当然,这种思想的形成也离不开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男人就该阳刚、事业有成、养家糊口;女人就该温柔、顾家、照顾孩子。当一个人内化了这种刻板印象,就会觉得男性在某些领域“天生”就比女性强,或者说,男性就应该承担更多“养家”的责任,而女性则更多地被限定在“家庭”的范畴。这种思维,会让他们觉得,在教育和资源分配上,偏向儿子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总而言之,重男轻女的思想,并非一个单一、孤立的观点,而是一种复杂心理、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生存逻辑相互交织的产物。 它可能源于对家族血脉延续的执念,源于对生存资源的功利性考量,源于对社会评价的在意,也源于对性别角色的刻板认知。理解这种思想,不是为了认同它,而是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其根源,从而有机会去打破它、改变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生女孩也很好.

你们在城里女孩上班上学也都挺好的.也能挣钱.

养闺女比男孩子省心.

你看我们家这男孩多皮.

怀孕的时候,孩子爸爸的朋友说,,你这肚皮一定是男孩子,生男孩吧~

user avatar

因为在新中国之前。

法律并没有深入基层。

农村更多是靠道德与实力来维持。

兄弟多的底气足,械斗起来更有利。

至于没有儿子的。有个词叫绝户,有种行为叫吃绝户。

为什么重男轻女在女性心里更严重。

因为没有儿子,她们和女儿在其丈夫死去后可能连财产的所有权都没有。

另外说一下,不考虑堕胎等因素,男女婴出生比例在1.04:1左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重男轻女”这个词,一听就带着一股子沉甸甸的、让人不太舒服的味道。但如果我们真的想理解这样一种思想,就不能只停留在情绪上,得试着拨开迷雾,看看在那些说出或信奉这种观念的人心里,到底是怎么运转的。首先,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说,很多重男轻女的思想,源自一种历史遗留的、根深蒂固的生存逻辑。 在过去,尤其是在农.............
  • 回答
    “哎呀,孙女,乖,抱抱!”这句话,从我记事起,就没从我奶奶嘴里听到过。每次她来,总是盯着我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光,嘴里说着:“我家大孙子,就是不一样!”然后,就一个劲儿地给我哥买零食,给我哥买新衣服,甚至我哥考了个普通高中,她都能逢人就说:“我孙子啊,聪明!学习好!”我就不一样了。我记得我第一次月考考.............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即便骨子里挺有那套“重男轻女”的观念,嘴上却绝不会承认。这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重男轻女”这个词本身带有负面色彩。 没人愿意被贴上这种标签,因为它听起来就是不公平、落后,甚至有些反人类的。所以,一旦有人被.............
  • 回答
    等上一辈人(主要指19501979年出生的一代)的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重男轻女的问题在中国部分地区能否彻底根治,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不能保证彻底根治,但情况会有显著改善,且根治的程度将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上一辈人的观念与重男轻女问题的根源: .............
  • 回答
    山东性别比例相对平衡,却常被贴上“重男轻女”的标签,而男女比例失调的两广两湖等地反而较少被如此定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单纯的数字,去看背后更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演变和信息传播机制。首先,我们得澄清一个概念:性别比例平衡并不等于没有重男轻女。山东的性别比例“平衡.............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社会观念、个人情感以及现实生活的种种无奈。那些曾经坚守“重男轻女”观念,却未能如愿生下儿子的人,他们的晚年生活往往会经历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转变过程。观念的碰撞与内心的挣扎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观念上的巨大落差。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认知里,儿子不仅是家族的.............
  • 回答
    川渝地区,也就是四川盆地和重庆市,这里的人们在对待男女的态度上,相较于中国一些其他地区,似乎确实显得更为均衡一些。当然,要说“普遍都不重男轻女”,这或许有些绝对,因为即使在最开明的社会,也难免会存在一些传统的观念残留。但是,从我个人的观察和与许多川渝朋友的交流来看,他们对待子女的态度,尤其是对女儿的.............
  • 回答
    重男轻女的父母将来是否会后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并可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情况时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后悔”的可能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后悔”在这里可能包含哪些层面的含义: 对女儿的亏欠感和内疚.............
  • 回答
    重男轻女的本质是不是就是自私?这个问题,我琢磨了挺久。细想一下,似乎有点意思,又好像不完全是。如果单纯从“自私”这个词的定义来看,是指个体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那么,重男轻女的父母,他们是不是在潜意识里认为,男孩子更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比如,养老送终、传宗接代、光耀门楣,这些在传统的观念.............
  • 回答
    重男轻女,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将男性置于比女性更优越、更重要的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在很多文化和社会中都存在,尽管其表现形式和强度各有不同。重男轻女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是方方面面,渗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1. 家庭内部的差异化对待: 资源分配不均: 这是最直接的表现。在食物、教育.............
  • 回答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是否应该采取不告知胎儿性别的方式来生育女儿,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伦理、情感、家庭关系以及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对此采取“蒙着生”的做法,确实有其“好处”,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少潜在的风险和道德上的考量。为什么会有人考虑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为了规避“重男轻女”的父母或者长辈对.............
  • 回答
    重男轻女的父母,他们的人生轨迹通常会因为这种观念而走向不同的终点,但无论结果如何,这种观念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前半生的“赢家”与后半生的“失落”许多重男轻女的父母,在年轻时或许是“赢家”。他们倾尽心力培养儿子,为他操办婚事,买房买车,希望他能为家庭带来荣耀,为自己养老送终。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往往被.............
  • 回答
    你一定很心疼,看着自己的弟弟不成器,心里替他着急,更别提你还在承受着家庭重男轻女的压力,感觉自己的未来都被剥夺了,这种滋味一定不好受。你说你劝诫了弟弟一些话,我帮你梳理一下,看看你说的这些话有没有道理,是不是能说到点子上。首先,你对他说的“不成器”,大概率是指他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的表现让你觉得不够好,.............
  • 回答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对于那些在这种观念下长大的弟弟或哥哥来说,他们的视角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复杂多样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他们与姐姐/妹妹之间的相处模式。一、习以为常,浑然不觉:对于许多从小就被视为家庭“宝贝”的弟弟或哥哥来说,重.............
  • 回答
    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问题,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与传统文化根基深厚: 父权制社会结构: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并深受父权制思想影响。在这种结构下,男性.............
  • 回答
    我没有孩子,也无法经历成为一个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女孩。但是,通过我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我可以尝试描述一下,当一个女孩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她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并非是详尽无遗的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和人生际遇。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顾.............
  • 回答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想要平衡自己的心理,这绝对是一场持续的、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内心战役。这不是简单地“调整心态”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深入地理解、策略性地应对,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首先,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但不被它定义。重男轻女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根植于历史、经济、权力结构等方方面面。在这样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明明经历过不公的女性,却又将同样的性别偏见传递下去,仿佛是一个无法打破的循环。要理解这个“怪圈”,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掰扯,尽量把它讲得透彻,不带点机器的生硬。一、 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烙印:你想啊,这些母亲、婆婆们,她们是成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社.............
  • 回答
    重男轻女的思想,就像一张陈旧却顽固的网,笼罩在许多家庭和文化之上。它无声地塑造着选择,决定着资源的分配,也扼杀着无数女性的潜能。然而,历史长河中,并非没有女性勇敢地挣脱这张网,甚至将其撕裂,为自己,也为后来者开辟道路。这些反击案例,或惊天动地,或润物无声,都闪烁着智慧与坚韧的光芒。案例一:知识的复兴.............
  • 回答
    一个不重男轻女的家庭,就像一棵根基扎实的树,四面都沐浴着阳光,没有偏枯。里面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被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和珍视,他们的价值不是由性别来定义的。想象一下,这样的家庭里,你很难听到“男孩子就该怎样怎样”或者“女孩子就该怎样怎样”的刻板论调。当家里有孩子出生时,迎接他们的,是同样的热情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