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重男轻女的人却不承认自己重男轻女?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即便骨子里挺有那套“重男轻女”的观念,嘴上却绝不会承认。这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重男轻女”这个词本身带有负面色彩。 没人愿意被贴上这种标签,因为它听起来就是不公平、落后,甚至有些反人类的。所以,一旦有人被这样评价,本能反应就是否认。这就像你被人说“贪心”,即便你可能确实希望多得点什么,但直接承认“我就是贪心”也挺别扭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是“理性”、“务实”,或者是“为家庭着想”,而不是“重男轻女”。

其次,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并认为这是“正常”的。 尤其是在那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家庭和地区,从小耳濡目染,觉得男孩子就该受重视,女孩子就是“赔钱货”或者“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一种生活常态。当这种观念已经渗透到骨子里,成为他们认知世界的一部分时,他们自己反而意识不到这是“重男轻女”,只是觉得“事情本该如此”。就像鱼在水里,你问它水是什么,它可能根本没概念。他们认为的“正常”就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自然也就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需要承认。

再者,他们会找各种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这个就厉害了,是他们不承认的关键。他们可能会说:

“这是为了你好。” 比如,省吃俭用给儿子攒学费、买房,给女儿的钱就相对少些,他们会说:“男孩子以后要养家,压力大,得早做准备。” 或者,对女儿的期望相对较低,认为“女孩子安安稳稳就好”,而不是“你应该考个名校,当个女强人”。这些话听起来都是为对方着想,但背后隐藏的,是对性别角色和价值的预设。
“男孩承担的责任更重。”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理由。他们会强调男孩未来要养父母、传宗接代、在社会上打拼等等,而女孩的出路是嫁人生子。所以,在教育、资源投入上,自然会向“承担更重责任”的一方倾斜。然而,这种“责任”的分配很多时候是被社会和家庭强加的,而不是女性自己不愿承担。
“我们这里就是这样。” 诉诸传统和习俗,这是他们逃避个人责任的常见方式。就像很多人明知道某种行为不好,但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所以觉得“我也没啥错”。
“我们对女儿也很好啊!” 这是一种典型的“转移焦点”策略。他们可能会列举一些对女儿的疼爱,比如给女儿买衣服、关心女儿的婚事等等,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是重男轻女。但这恰恰忽略了在关键的资源分配、机会给予、期望设定上,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

还有一点,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实际”的,而不是“歧视”。 他们会觉得,谁能给家庭带来更多“价值”(这里的价值往往狭隘地定义为经济回报或传宗接代),就应该得到更多资源。在他们的认知里,儿子更可能“有出息”,能为家庭带来经济上的支持,所以投资儿子是“明智”的。这是一种纯粹的利益算计,他们不觉得这是因为性别而产生的偏见,而是因为“可能性”和“回报率”。

另外,承认重男轻女意味着要改变。 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和行为模式,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自我反思,甚至要挑战自己从小到大所接受的价值观。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否认是最轻松的选择。他们可能知道一点点,但选择性忽略,继续按照老样子来。

最后,对“男女平等”的理解偏差。 有些人会认为,只要自己对女儿没有明显的虐待,或者偶尔也疼爱一下女儿,就已经是“平等”了。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男女平等,是要求在机会、尊重、评价标准上,不因性别而受到区别对待。他们可能只是在“底线”之上做了一些“小恩小惠”,就觉得是尽到“公平”了。

所以,你看到,一个人不承认自己重男轻女,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完全没有偏见,而是因为:

1. “重男轻女”这个标签太难听了,他们要维护自己的形象。
2. 这种观念已经内化了,他们自己都觉得是“正常”。
3. 他们有一套自己“合理化”的解释,让自己的行为显得“有理有据”。
4.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只是“务实”,不是“偏见”。
5. 承认意味着要改变,这太难了,不如不承认。
6. 他们对“平等”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很浅的层面。

理解了这些,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了。他们不是不懂,而是不愿意去面对,或者根本就没觉得自己需要去面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外公。

儿子儿媳对他犹如阶级敌人,女儿独自照顾他。 他依然挂在嘴边:“闺女啊,爸指不上你哥了,就得靠你了。但是钱都留给你哥,一毛钱都不能给你。”

不是一般的佩服。

女儿有时候会被这句话激怒,毕竟没事儿就叨咕一遍叮嘱一下,很让人心寒。他就会发怒伤心,还会拉人来评理。

他说,父母养大了孩子,孩子赡养父母是责任,父母的财产给谁是自由,这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一边让女儿每天好菜好肉伺候着,把每个月几千块退休金都送儿子家里去。还要整天骂女儿卫生打扫不好、饭菜不可口、对他不关心……

———补充———

谢谢大家关心。但是与此同时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有些人对于重男轻女的反抗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我文章里一句都没写过父亲的重男轻女影响了女儿的生活或者伤害了女儿的感情对吧?我也没写过女儿有什么迫不得已有什么苦衷对吧?我更没写过女儿照顾父亲很吃力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对吧?

一篇很客观的描述了一个身边的重男轻女现象的文章,为什么看在某些人眼里就是在抱怨、为什么不反抗、不反抗就是在助长重男轻女的嚣张气焰、应该把老爷子撵出去、应该断绝关系…… 不知道这些人脑补了多少大戏。或许这些人没脑补大戏,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只要发现父母有重男轻女现象就应该立刻断绝关系。拜托,就算你们可以没感情,也得遵守法律吧?

对于重男轻女现象,我作为一名女性,作为一个女孩的母亲,我是非常抵触的。正因为我从小作为独生女在万千宠爱里长大,所以更无法接受父母苛待女儿,觉得很荒唐。我也一直很支持鼓励樊胜美们李明玉们鼓起勇气跟原生家庭斩断关系。 可我妈哪里樊胜美了?哪里李明玉了?我写过她被卖女儿了?还是从小挨打受气了?我写过她父母跟她要钱了?还是给父亲供吃供住超出她能力范围让她有压力甚至影响家庭了???

一个都没有吧?

文章里只描述了父亲把钱都给儿子反而让女儿照顾的坏现象,既没写女儿痛苦也没写女儿受影响,你们张口就来断绝关系?? 是不是父母哪个眼神不合子女心意了也应该断绝关系呢??

养活对养活,养育对养育。

父母怎么把孩子养大的,就怎么回报父母就好了。某些人啊,张嘴就来断绝关系,而且把这当成是很酷的事情,瞧不起我妈这种人。其实我才瞧不起你们这种人,一点是非观念都没有,盲目跟风,看网上父母皆祸害就立刻瞅爹妈不顺眼了。有压迫就应该有反抗,可在你们这些人眼里,根本不去思考判断一下是否存在压迫,只要稍有不顺意就直接当作是压迫立刻奋起反抗。你们以为是很酷,我觉得是中二病。

顺便提一句:我妈从小没干过活,我外公外婆算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小小领导干部。我妈那代人从小就不需要干活的已经很幸福了。外婆偏心女儿,外公偏心儿子,外婆掌控财政大权,所以女儿在经济上也没有被原生家庭苛待过,甚至享受了很多很多红利。奈何外婆先一步离世了,换外公掌控财政,才出现了上文提到的明目张胆的重男轻女现象。连我自己都支持我妈照顾外公,从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好歹也是把她养大给予她足够照顾的父亲,就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矛盾就断绝关系??力所能及的照顾都不给了??

那不是人干的事儿。

user avatar

我爸有个朋友,一胎是儿子,十来岁了。就想二胎生个小闺女,可爱又贴心。

结果生出来是个儿子,他媳妇月子里哭了好几场。

你以为她是没生出女儿心里有气?

不,她哭的是这两个大小子,以后买房得多少钱,她老公不得累死。

原来生女儿就不用努力买房了哦。

这种人家,你如果不深入了解,还以为他们重女轻男呢。

你看他们家生二胎是为了要闺女,媳妇没生出闺女都哭了。而且如果生了闺女,他家大概率会把闺女宠上天。

实际上呢?

如果生的是闺女,而他们家只有一套房,你觉得这房子会给谁?

是否重男轻女,嘴上说的天花乱坠都没用,把女儿宠上天也没用,看看他们是为了谁努力奋斗,看看最后钱给谁就什么都明白了。

谁不知道钱是好东西。

user avatar

比如前任,家里唯一的儿子,上面三个姐姐,其中一个小时后送走,成年认回来的。

前任一直特别强调,我家绝对不是重男轻女。生孩多不是为了要儿子,是家里觉得多子多福。送走一个姐姐是因为那会儿太穷了,为了她好。上大学的生活费都是姐姐出是因为姐姐疼爱,单纯的姐弟情。在知道我更喜欢女孩儿的前提下,和我提出如果头胎是女孩就继续生,男孩的话就封肚(没错,就是这个词),说出这样的话依然不认为是重男轻女,只是因为恰巧喜欢男孩儿。还有两件事情,被他视作家里绝对不重男轻女的力证: 家里大姐上大专了(非正规),你看,都让女儿上大学了。大姐远嫁,妈妈特别想大姐,但是都没那么想我。是不是很有力的证据?

只是,家里二姐啥情况?我了解到的,存在感非常低,没接受到高等教育,没有远嫁,家里有活有事儿第一个想起她。三姐就不用说了。可能他们把对她们的爱都深深埋在了心里,爱你在心口难开吧。


真的完全不重男轻女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即便骨子里挺有那套“重男轻女”的观念,嘴上却绝不会承认。这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重男轻女”这个词本身带有负面色彩。 没人愿意被贴上这种标签,因为它听起来就是不公平、落后,甚至有些反人类的。所以,一旦有人被.............
  • 回答
    山东性别比例相对平衡,却常被贴上“重男轻女”的标签,而男女比例失调的两广两湖等地反而较少被如此定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单纯的数字,去看背后更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演变和信息传播机制。首先,我们得澄清一个概念:性别比例平衡并不等于没有重男轻女。山东的性别比例“平衡.............
  • 回答
    我明白你对这个问题的好奇,也理解你希望得到一个深入且人性化的回答。关于为什么有些在重男轻女环境中长大的女性反而会表现出重男轻女的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探讨的现象。与其说她们“更”重男轻女,不如说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了环境中传递的性别价值观,并以自己的方式复制或调整了这些观念。这.............
  • 回答
    韩国文化中的重男轻女现象确实存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产出大量触动人心的浪漫韩剧。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文化和艺术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历史与社会结构的根基:父权制的影响韩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便是强调父权和等级秩序。这种思想在历史上.............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真的触及到了一些非常复杂和敏感的社会心理层面。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同性之间应该更理解和支持”,但现实中,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女性,她们自身的经历并没有阻止她们内化甚至延续“重男轻女”的观念。这背后原因林林总总,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重男轻女”这种观念,它是深深.............
  • 回答
    宋朝和明朝都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这是两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特征。然而,在军事实力上,人们普遍认为明朝军队比宋朝军队更为强大。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强弱”之分,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包括制度设计、兵源构成、军事技术、战略思想以及外部环境等。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为何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差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苏联作为东线战场的主导力量,确实被广泛认为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 军事贡献:东线战场的“绞肉机”苏联是唯一在东线直接与德国作战并承受最大军事压力的国家。以下是关键点: 战场规模与持续时间: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巴巴.............
  • 回答
    关于明末八旗军队的军事实力与历史评价,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明粉(明朝支持者)不承认八旗“真的很强”这一观点,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认知、文化心理和政治立场的交织: 一、历史认知的偏差:将八旗视为清朝的“逆贼”1. 八旗是清朝的军事力量 明粉往往将八旗视为清朝政权的军事支柱,认为其存在本身就.............
  • 回答
    朱元璋(1328年-110年),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其统治时期(1368年-1398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但其个人性格、统治手段和政策也引发了后世的争议和批评。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很多人不喜欢朱元璋: 一、严苛的统治手段与政治高压1. 杀戮功臣,建立“铁腕”统治 朱元璋出身贫.............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对宗教的排斥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重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碰撞1. 传统宗教的本土化与社会功能 中国本土宗教(如儒家、道家)长期与政治、伦理体系融合,形成"儒释道"三教并立的局.............
  • 回答
    关于管虎导演的争议与《前夜》《金刚川》的接受度,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管虎屁股歪"的语境与争议来源"管虎屁股歪"这一说法源于网络对管虎导演在历史题材创作中立场的质疑。具体争议点包括:1. 历史叙事的"另类视角": 管虎在《金刚川》中采用"战争中的小人物"视角,聚焦士兵的个体.............
  • 回答
    关于电视剧《亮剑》是否“没有拍完”的问题,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下从剧情发展、制作背景和观众认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亮剑》的剧情发展与结局《亮剑》是根据都梁小说《亮剑》改编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分为三部曲,分别对应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战争场景。其完整剧情如下:1. 第一季(1940年代) .............
  • 回答
    《精灵宝可梦》系列中的角色小豪(日文名:ヒカリ)在部分观众中引发争议,尤其是与早期主角小智(サトシ)的对比下。以下是导致观众对其反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合角色设定、剧情表现及文化背景等因素: 1. 性格塑造的“反传统”与价值观冲突 过度理性化: 小豪的性格被设计为极度理性和冷静,甚至在战斗中表现.............
  • 回答
    关于中国购买俄罗斯苏27战机“占了大便宜”的说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从技术、经济、战略和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 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与时代背景 苏27的超前设计和优异性能: 苏27“侧卫”系列战机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如F15、F16等.............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国人会支持乌克兰”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阐述。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国人”这个说法本身是一个概括,实际情况可能非常复杂,支持乌克兰的声音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种现象可能出现的原因:1. 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普遍认同感: 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末世小说中。它触及了人类的心理、社会结构、生存本能以及叙事创作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叙事驱动与戏剧冲突的需要 制造高潮和紧张感: 敌人、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末世的威胁仅仅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故事可能会变得平淡.............
  • 回答
    很多年轻人害怕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小城市,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心态集合,涉及到个人发展、社会机遇、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职业发展与个人成就的天花板: 就业机会的稀缺性和单一性: 大城市的经济结构更为多元化,涵盖了金融、科技、文化、创意、高端制造等众多行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直观地看到的是“勤快”的员工被裁,从而产生疑问。但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并非简单地因为他们“勤快”本身。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一、 “勤快”的定义和隐藏的信号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表面的勤快”和“实质的勤快”。 表面的勤快 (Visib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