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西拟禁产销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具体该如何界定?民俗传统与封建迷信有什么区别?

回答
山西省关于拟禁止生产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规定,在具体界定上,确实需要细致的考量,以避免误伤正常的民俗传统。这其中,区分“民俗传统”与“封建迷信”是核心所在。

一、 如何界定“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要界定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理解:

1. 性质与目的:
封建迷信用品:其核心在于迎合“鬼神”的意志,通过物质“祭献”以求消灾免祸、升官发财,或者通过特定的仪式达到“通神”的目的。其背后往往伴随着对未知事物的不安、对命运的无力感,并通过超自然的干预来寻求改变。在丧葬中,这类用品通常是为了满足生者对逝者在“阴间”的物质需求,或是通过“纸人”、“纸马”等具象化的“冥币”、“冥宅”来寄托对逝者在另一世界的物质生活保障的想象。
民俗传统用品:其核心在于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尊敬和哀思,以及通过群体性的仪式来共同面对死亡这一人生大事,寻求情感的慰藉和社会的认同。这些用品可能是象征性的,也可能是实用的,但其目的更多是为了传承孝道、家族情谊,以及凝聚社群的文化认同。

2. 具体表现形态(举例说明):
倾向于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需限制或禁止):
过于具象化的纸扎祭品: 例如,大量的纸扎“别墅”、“豪车”、“名牌包”、“手机”、“电脑”等,其目的是为了在“冥间”复制现实世界的物质享受,超出了对逝者生前简单物质需求的象征性表达。
带有明显诅咒或招魂性质的物品: 比如某些声称能“召回魂魄”、“诅咒仇敌”的纸制品,或者带有“鬼差”、“阴兵”等具象化神灵形象,并强调其功能的物品。
过度夸张或猎奇的祭品: 旨在制造视觉冲击、迎合猎奇心理,而缺乏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的物品。
声称有超自然功效的“法器”或“符咒”: 如果这些物品并非源于广泛认可的传统信仰体系,而是商家为了牟利而编造的,则属于迷信范畴。

倾向于民俗传统的丧葬用品(不应限制或禁止):
象征性的纸钱、纸锭: 这是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非常普遍的元素,象征着对逝者的孝思,虽然其“使用价值”是超自然的,但其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更为重要,在于维系生者与逝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简单的纸人、纸马: 过去可能用于载送逝者,现在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祭奠,表达“一路走好”的愿望。如果制作精美、造型朴素,且不带有过度神化或物质化的色彩,可以视为传统习俗。
香烛、祭品(食品、水果): 这是祭祀的普遍形式,表达敬意和怀念,具有社会普遍认可性。
白布、孝衣: 这是丧葬场合的着装规范,是表达哀悼和尊重的方式,具有明确的社会功能。
挽联、纪念册、遗像: 这些是表达对逝者生平追忆和情感寄托的载体,属于文明祭祀的范畴。
祭祀用的书籍(如经文、佛经): 如果是出于对逝者信仰的尊重或家庭的宗教习惯,不应被视为封建迷信。

3. 关键区分点在于:
是否过度物质化和功利化: 丧葬用品如果过于强调在“另一个世界”的物质享乐,追求奢靡,则更接近迷信。而仅仅是象征性的祭奠,则更符合传统。
是否宣扬落后、愚昧的观念: 如果用品设计和宣传语充斥着对鬼神过度恐惧、依赖,以及对现实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则属于迷信。
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和文明祭祀的要求: 任何丧葬用品如果含有不文明、不尊重逝者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元素,都应被排除。

二、 民俗传统与封建迷信的区别

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界定丧葬用品时更加精准。

1. 根源与发展:
民俗传统:起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道德观念和文化心理的总和。它往往具有实用性、群体性和地域性特征,能适应社会发展并不断调整。
封建迷信:通常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别是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时,人们对未知事物产生的恐惧和祈求心理的反映。它往往寄托于宗教、巫术等超自然力量,宣扬宿命论、轮回论等观点,并且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2. 功能与影响:
民俗传统:
情感功能:承载和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对亲人的思念,维系家庭和社会的精神纽带。
社会功能:通过共同的仪式,增强群体认同感、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传承孝道等道德规范。
文化传承功能:是文化基因的载体,传递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记忆。
适应性:好的民俗传统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去除不适应的部分。例如,现代文明祭祀中的鲜花、植树,就是传统祭奠方式的创新。
封建迷信:
麻痹作用:宣扬宿命论,让人们安于现状,放弃斗争,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
经济负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加重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阻碍进步:对科学知识的排斥,对传统观念的僵化,会阻碍思想解放和科技发展。
心理依赖:让人们过度依赖超自然力量,削弱主观能动性。

3. 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是否具有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可接受性”。

民俗传统,在经过历史的淘洗后,往往保留了其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社会认同。比如,春节的团圆饭、清明的扫墓祭祖(不含迷信环节)、重阳节的登高等,都体现了家庭观念、孝道和对自然的敬畏,是积极的社会文化现象。
封建迷信,则往往是脱离了社会实践的纯粹的超自然崇拜,其核心在于对鬼神力量的盲目信仰和不切实际的祈求,并且往往带有落后、愚昧、功利性的色彩,不利于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理性思考。

在丧葬用品的界定上,关键就是要看其是否属于对逝者的“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还是属于“对鬼神的愚昧崇拜”和“不切实际的利益诉求”。

例如,烧纸钱是对祖先的孝思,是一种情感寄托,虽然其效用是超自然的,但其文化根源和情感功能使其成为了一种民俗。而如果商家制造的是“给阴间城隍爷送礼才能免罪”之类的宣传语的纸扎物品,那就明显带有迷信色彩了。

总而言之,山西省拟禁止生产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其目标是倡导文明、健康的丧葬文化,摒弃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加重群众负担、宣扬落后观念的物品。在具体执行中,需要细致区分,尊重并保护那些具有积极文化意义的民俗传统,同时依法依规对真正属于“封建迷信”范畴的物品进行限制和管理。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社会文明的推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传统习俗分为搞三六九等歧视压迫人的,使人执迷的迷信,也有寄托人的感情,帮人放下的解悟。

人死如灯灭,死后的灵魂形成的孤魂野鬼是不存在的,但是活着的人希望自己死后仍然被纪念的心理需求是存在的,人向神祈祷、祭祀先祖,希望在自己死后也有人纪念自己,思想文化薪尽火传。

不因时因地根据现实情况加以辨别、探讨、改进,只是一概批判、消灭,只会变成制造新的歧视压迫的一种新的迷信,希望传统中好的传统可以不受影响地延续下去。


user avatar

“禁产销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根本不是新规定,而是我们国家殡葬业管理自始就存在的规定。

这条规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其中第七条规定:严禁生产、出售和使用丧葬迷信用品。该暂行规定于1997年被国务院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取代。《殡葬管理条例》适用至今,其中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修改,生产和销售仍然被禁止,但是使用则不再被禁止。

而在山西的地方性法规中,2000年颁布的《山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这一措辞和本次征求意见的《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第二十三条第二款完全一致。在地方性法规中列举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也不止山西一省,我胡乱挑了些地方性法规,发现其他省也存在明文列举的立法先例,比如北京:“冥票和纸人纸马”、河北:”锡箔、冥钞、纸钱、纸扎”、新疆:“纸钱以及纸扎”、黑龙江:“冥币、纸人、纸马”等。浙江的规定比较细:”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具体范围,由省民政部门会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可惜我没有找到更详细的具体范围规定。

总结一下,各位是在讨论一条1985年已经由国务院颁布的规定。根本不是“拟禁止”,而是已经在全国范围禁止了近四十年。

以上这些内容用百度一刻钟内就能查到,包括经济观察报在内,传统媒体的业务水平真的是差劲至极。好了,各位继续讨论吧。

user avatar

1.老情况了,不管则乱,一管就死。

2.若是媒体,假如支持对殡葬严格管理,就鼓吹这样做是打击土葬,严格火葬,防止乡绅权贵搞特权违规修建大墓;假如反对,就鼓吹禁止生产销售明器违反自商代以来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3.现在对“封建迷信”的定义权已经“礼崩乐坏不出于天子”,某省工程建设做法事没事儿,晋省烧纸人纸马有事儿,按理说这种意识形态的名器不能妄自使用的……

4.我自己认为,纸人纸马作为寄托哀思的符号性手段是可以理解的,需要警惕的是假此之名的“异化行为”,毛病出在社会不正当权力结构需要出口,要消灭的背后的不正当权力结构,而不是简单限制行为。正如我们打击的是以麻将为形式的赌博违法行为,而不应该简单禁掉打麻将。

user avatar

本人是新疆维吾尔族,我支持汉族人自由拥有合法丧葬习俗选择权。

我觉得应该禁止豪华大墓,禁止水泥的墓穴墓碑等,应该禁止在农田、山林开发豪华墓地,应该禁止炒作墓地哄抬价格,应该禁止各种大办特办葬礼的行为,应该禁止为了所谓的“好风水”占用耕地行为。我觉得官方应该推行简易墓地,推行免费或只收成本的全民公墓,应该在无法种地的区域建立墓地,推行简单简易的丧葬习俗。

我觉得汉族百姓烧纸之类的,性质就跟信教群体做祷告一个性质,都是希望为去世的亲人做点事,也只是图个心理安慰罢了。就算这些属于封建迷信的陋习,但不害人不害环境和不影响他人,安安静静的自己做自己,不需要强制禁止的吧。

当然,我没有反对国家和政府任何决策的意思,更没有诋毁国家的意图。本人跟所有维吾尔族一样热爱国家和拥护党与人民政府。

user avatar

支持禁售,日前本教头下访了冥府,发觉冥府世界已经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

主要因为冥币私印现象普遍存在,各地对冥币面额、材质、总额完全不做管控、放任私印流通;

以面额为例,20年前市场流通的冥币还以100天地币为主,到了10年前主流冥币突然变成10万天地币,到现在更是变成以10亿天地币为单位,且流通货币总额更是突破天际;

以前100天地币就能吸烟气吃到饱,现在吸一口烟气就得10亿,且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天地银行冥币将完全失信,冥府人民将极有可能不得不过上以物换物的生活,将严重影响冥府的日常经济生活,对冥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破坏。

对此教头采访了部分冥府鬼民对此人间政策的看法如下:

  • 冥府甲鬼:非常支持,虽然现在先来的我们生活已经非常富足,大家都有小洋房、小汽车、家家两三个婢女,但是这种生活以后再来怎么能都有呢,冥府的资源就这么多,每个冥府鬼民都过这样的生活很明显不现实,大家都生活的好了,谁还去愿意打拼呢?一死下来就躺赢怎么能行?
  • 冥府乙鬼:很难不支持,昨天才刚来的隔壁老王,一下来子女就给烧了10万亿的天地币,而我到现在辛苦工作了30多年了才攒了10万,连一套厕所现在都买不起,这还有公平吗?以后下来的人就得光着手,要在这过的好得靠自己的双手劳动,靠子女算什么?干得好不如死得好?
  • 冥府丙鬼:我是冥府天地币币管局的,天地币就该冥府自己来管理,让上面的人随便印、随便发怎么能行呢?人人都发那不就是人人都没发,所以当然要支持。

可见冥府鬼民对于这一政策普遍支持,并且冥府鬼民普遍希望人间管理人员着眼冥府鬼民迫切需求多出台这样一些利冥利鬼的阴间管理办法。

各位人间市民对此有什么想法呢?可以留言谈谈

user avatar

汉族传统,封建迷信。

少民传统,民族文化。

user avatar

我记得一个外国侵略这说,想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先消灭她的文化。

这么是要消灭汉族文化吧?

祖先崇拜是汉族延续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根基 。

汉族招谁惹谁了?非要整的这么绝户?

user avatar

这是什么意思?从生到死都在歧视汉族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