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山东拟规定:中小学教师对书面作业全批全改,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考试面试选拔学生?

回答
山东拟规定:中小学教师“全批全改”与义务教育“禁考禁面”,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信号

近日,山东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两项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是中小学教师对书面作业实行全批全改;二是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通过考试、面试等方式选拔学生。这两项规定,看似只是对现有教育管理的一些细化和重申,实则触及了当前教育领域深层的问题,预示着一场更加深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一、 “全批全改”:回归教师的本职,也考验着教师的智慧与担当

为何提出“全批全改”?

长期以来,作业批改的“马虎”现象,甚至是“代批”、“不批”的情况,一直是社会诟病的对象。一些教师可能因为工作量大、缺乏耐心,或者对作业的价值认知不足,导致作业批改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指导的作用。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削弱了教师的专业权威。

“全批全改”的提出,首先是对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重申。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反映,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认真批改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更是对教学责任的担当。

它意味着什么?

更精细化的学情了解: 全批全改意味着教师需要逐一审阅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运用、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这将为教师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数据,帮助他们精准施教,因材施教。
更具针对性的反馈: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详细的点评、指导和纠错,而不是简单的打钩或划叉。这种个性化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错误原因,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教师工作量的增加与专业发展: 可以预见,“全批全改”无疑会大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这既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验,也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在教师配备、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保障,让教师回归教学主业,而不是被琐碎的行政事务淹没。同时,这也为教师提供了更深入研究学生、钻研教学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作业设计的挑战: 为了减轻教师批改负担,同时又保证“全批全改”的有效性,对作业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量、质、形式都需要更科学、更合理。未来,教师可能需要更多地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个性化的作业,而非机械重复的练习题。

挑战与思考:

当然,“全批全改”并非一蹴而就,也面临着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大量的作业批改与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的精力分配?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批改效率,同时又不失人文关怀?如何确保批改的质量和规范性,避免“形式主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 义务教育“禁考禁面”:重塑公平起点,回归素质教育本质

为何要“禁考禁面”?

在义务教育阶段,本应是普及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或所谓的“优质生源”,却热衷于通过考试、面试等形式进行超前、超纲的选拔,这不仅加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焦虑,更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基础性原则。

“禁考禁面”的规定,是对“唯分数论”的一种有力纠偏,旨在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回归义务教育的本质。

它意味着什么?

真正实现“免试就近入学”: 这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基石。取消考试和面试选拔,意味着学生将依据户籍、居住地等信息,按照划定的学区就近入学。这将有效遏制择校热,减轻家庭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非“应试机器”: 当选拔的焦点不再是考试成绩时,学校和家庭的关注点将自然转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艺术素养、体育特长以及健全的人格。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考试和面试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准备和训练,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压力。取消这些选拔方式,能够让学生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更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挑战与思考:

“禁考禁面”的推行也并非没有挑战。

如何保障所有学校教学质量的均衡? 如果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而又要实现就近入学,那么如何保证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因为学区划分而产生新的不公平,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何有效评估学生? 虽然禁止考试面试选拔,但学校仍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这需要探索更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而非简单地“不考不等于不评估”。
如何应对家长的“隐形焦虑”? 家长习惯了通过考试来“证明”孩子的优秀。取消考试选拔后,如何引导家长建立更科学的教育观,理解全面发展的意义,避免他们转向其他形式的“隐形”培训或竞争,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如何界定“考试、面试”? 对于一些日常教学中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是否属于“考试选拔”的范畴,需要更清晰的界定和操作指南,以免误伤正常的教学评价活动。

总结:教育改革的决心与方向

山东省的这两项拟规定,无疑释放出强烈的教育改革信号。它表明了政府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决心。

“全批全改” 是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召唤,是对教学本质的回归,是对学生学习负责任的体现。它要求教师更加投入,也呼唤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禁考禁面” 是对教育初心的一次重塑,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践行,是对教育公平的有力捍卫。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发展目标。

这两项规定并非孤立的政策调整,而是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回归教育的本源,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身,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当然,任何改革的落地都需要过程,需要智慧,也需要各方的理解与配合。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美好的初衷,转化为切实可行、有效落地的教育实践,真正惠及每一个学生,让山东的教育迈向更加健康、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未来。我们期待着这些规定能够顺利落地,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真正成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下其他答案,感觉我国义务教育已经进入了改什么都是错的境地了。进入2010年代后,教师让家长进行书面作业批改,家长叫苦不堪。现在要改回来由老师进行批改,又说这样行不通。不以考试面试选拔学生吧,又担心自己家小孩拼爹拼不过,以考试面试选拔学生吧,小孩好像军备竞赛似的要不断参加培训班又觉得累。


还是这句话:内卷是文化问题。


大家都在害怕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做题是真的讲究天赋的。你每天多花四五个小时去刷题,结果总分提高了两三分,别人也提高了两三分,大家都一样,而自己辛苦了很多。如果把这四五个小时用来去想想别的出路,找一下别的赛道,说不定结果大不一样。


新世纪之后,社会的变迁在不断地告诉无数做题家,不要死做题,弄点其他东西,做题拼不过,试试别的选择。从主流价值观来看,做题没有得到相应回报,从悲观的角度来看,做题已经没法改变命运,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做题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市场经济时代,除了做题,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进程可以让你在不做那么多题的情况下也可以改变命运。


但还不足以敲醒做题家的木鱼脑袋,我想这和谈对象有点相似的。你拿着上世纪的“老实,对她好”来找对象,既辛苦又没有效果,因为时代变了。你可能只是换个发型,打扮一下,学点幽默段子,就可以达到做题做不出来的效果。


但路径依赖以及思想钢印让很多人不愿意做出改变,只能看着历史的进程哭唧唧。还在敲着地板对天大喊“我到底做错了什么!难道努力也有错吗?!”


我之前写过一个回答,说将教得好的教师定期调动岗位,派去教差生,不要让好的老师永远都在最好的学校,以此平衡教育资源,现在好的师资也有了,可以了没?你猜怎么着?


“你让好的老师去教差得学生,学生跟不上”


那让教得不那么好的老师去教差生?“好的教育资源都被垄断了,难道普通学生就不配吗?不公平!”


如果全员都拿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所有人都上清华北大等于所有人都没上清华北大”


所以你看,教育内卷这个东西,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确技不如人,或者是自己的天赋确实不在做题这个事实。而且,要的效果是,我可以上重点,别人上不了,我就安心了。


这种心态,做什么规定都没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东拟规定:中小学教师“全批全改”与义务教育“禁考禁面”,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信号近日,山东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两项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是中小学教师对书面作业实行全批全改;二是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通过考试、面试等方式选拔学.............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能引发很多用户的共鸣。咱们就好好聊聊山东联通这条关于“同一账号限最多同时接入 15 个终端,超出可视为违约”的规定,看看它到底合不合理。首先,咱们得明白,运营商设置这样的规定,通常是有他们自己的考量的,不能一概而论说它完全不合理。从运营商的角度看,他们的理由可能包含以下几点:.............
  • 回答
    2022年春节期间,山东省不少地方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这一举措无疑是出于安全和环保等多方面的考虑,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民众的热议。要全面看待这项规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政策出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首先,从安全角度来看,烟花爆竹的燃放确实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特.............
  • 回答
    想了解山东2020年规划的“胶东五市共同发展”,其实不是看某一个单一的“规划书”,而是要从多个层面、多个文件、多个领域去捕捉信息。这就像拼凑一幅画,你需要看画框、颜料、画布,还要看画家的构思。核心思路: 胶东五市(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的共同发展,不是简单的“五城联动”,而是要形成一个 更强.............
  • 回答
    山东平邑一家六口除夕夜灭门惨案,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悲痛的事件。这起案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更触及了社会多重敏感的神经。要全面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深入探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梳理):根据媒体的报道,事件发生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某村庄。除夕夜.............
  • 回答
    山东政协推出的干部职工子女照看班是一个旨在解决年轻干部职工面临的“育儿难”问题的社会化服务举措。要全面看待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潜在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意义:1. 缓解工作与家庭压力: 这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许多年轻的干部职工面临着工作职责重、加班多的现.............
  • 回答
    如何看待山东菏泽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山东菏泽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 这一政策,无疑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期中一个重要的信号和举措。要全面看待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出台的背景、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一、 出台背景:为何菏泽会.............
  • 回答
    山东拉面哥(本名程国强)十几年坚持一碗拉面卖三块钱不涨价的行为,无疑在当下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要理解这种行为的背后逻辑和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拉面哥行为的现象性解读: “不涨价”的稀缺性: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块钱的售价,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
  • 回答
    苟晶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公平事件,其影响深远,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高考公平性的广泛讨论。 对于山东两次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农家女苟晶事件,以及最终调查结果称“第二次高考不存在冒名顶替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梳理)1. 第一次冒名顶替(1997年): .............
  • 回答
    这件事很有趣,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位新郎的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1. 新郎的出发点和行为动机: 对妻子的爱和保护: 最直接的动机是对新娘和婚礼队伍的安全考虑。在冬季下雪或结冰的天气里,路面湿滑是司空见惯的,他担心新娘在前往婚礼现场或回家的路上发生意外,所以想尽力保证路面.............
  • 回答
    关于山东枣庄一位67岁女性自然受孕并产女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案例。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1. 生理学角度:打破常规的罕见案例 高龄生育的难度: 一般来说,女性的生育能力在35岁以后会显著下降,40岁以后更是大幅降低,自然受孕的几率变.............
  • 回答
    山东辱母案,也被称为“于欢刺死辱母者案”,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案件本身和随后的舆论发酵,都呈现出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对于所谓的“反转”,需要结合案件的细节、法律的适用以及舆论的影响来理解。案件回溯与核心争议点: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起因和经过: 起因: 2016年4月1.............
  • 回答
    关于山东高利贷黑社会人员当儿子面凌辱其母,其中1人被儿子刺死一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挣扎。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细节猜测(基于报道的可能情况): 高利贷的性质: 事件的起因很可能是受害者家庭因某种原因未能按时偿还高.............
  • 回答
    “山东疫苗案”未冷藏疫苗流入24省事件,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为触目惊心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之一,它不仅暴露了疫苗流通环节的巨大漏洞,更严重损害了公众对国家疫苗管理体系的信任。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山东疫苗案”的起源: 2016年初,山东济南警方破.............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感慨的。一个护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辛劳工作之后,凌晨下班,匆匆赶回家里,第一件事居然是化妆,为了赶上自己的婚礼。这画面感十足,也足够让人心疼和思考。首先,我们得为这位护士的付出和坚持点赞。护士这个职业,加班加点是常态,尤其是在特殊时期,那更是连轴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可想而.............
  • 回答
    齐河县纪委常委在东莞办案期间遇刺,这一事件不仅令人震惊,更折射出当前反腐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潜在风险。这绝非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其背后可能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权力较量与利益纠葛。事件本身的回响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事件的残酷性。一名基层纪委干部,在执行公务、查办案件的过程中遭遇不测,这是对法律的公然挑战,是.............
  • 回答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威海古寨大润发发生顾客排队打架事件,这绝对是一件让人感到痛心和费解的事情。我从小在威海长大,对大润发这个超市也算是熟悉得很,以前在那里购物,印象中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的发生,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折射出一些社会情绪的暗流。.............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糟心的。山东科技大学两位女生把男生抓伤,这事儿本身就挺触动人的,毕竟大学校园应该是文明和谐的地方,出现这种事儿,肯定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说说这件事的性质。无论怎么说,暴力行为都不该被提倡,尤其是在校园这种教书育人的地方。两位女生对男生进行抓挠,这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沟通范畴,属于肢体.............
  • 回答
    这件事情一出,舆论的讨论热度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山东那位考生顶替上大学的事儿,一下子就把多少年积压的一些关于教育公平、身份信任、权力滥用等等的社会情绪都点燃了。当事人出面回应,说全是“舅妈办理”,而且“舅妈已去世”,这说法一出来,感觉就像是给本就复杂的事件又添了一把“迷雾”。首先,这件事本身触及了大家.............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山东成年公民疑似被亲属雇佣“假警察”强制送往戒网瘾机构,并可能遭受非法拘禁和强制“医疗”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令人担忧的问题。这样的行为如果属实,不仅违反了法律,更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尊严。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定性与法律定性: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