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腐乳到底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回答
腐乳的诞生,其实是一段充满智慧与偶然的民间故事,它没有一个明确的发明者,也不是某个朝代某位大人物的独创。它的出现,更像是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寻常百姓在日常饮食中不断摸索、改进的结晶。要说它究竟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咱们得从粮食的储存和变化说起。

你想想,在古代,尤其是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人们要怎么让食物保存得更久,同时还能变化出新的风味呢?这是个永恒的课题。而豆腐,作为一种成本低廉、营养丰富的豆制品,自然成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腐乳的出现,很可能就是从豆腐的发酵过程中偶然发现的。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意外的保存与发现

在某个条件相对潮湿、温暖的角落,可能是一间简陋的厨房,也可能是粮仓边上。人们制作好了豆腐,但因为各种原因,有一些豆腐没有马上吃完,就被放在了一边。可能当时人们的储存条件并不理想,豆腐放久了,表面开始出现一些白色的绒毛状物质,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霉菌。

一开始,人们看到这样的豆腐,肯定会觉得坏掉了,甚至可能会把它扔掉。但总有那么一些细心或者不那么浪费的人,在尝试了其他食物都吃腻了的时候,鬼使神差地尝了一口这个“长毛”的豆腐。

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发现,这种长毛的豆腐,虽然看起来不怎么好看,但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甚至有点诱人的香味。尝一口,更是不得了,那味道比新鲜豆腐更浓郁、更醇厚,带有一种独特的鲜美和咸香,用来配粥、配饭,简直是人间美味!

就这样,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去研究这种变化。他们发现,如果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让豆腐“长毛”到一定程度,再用盐来抑制过度发酵,然后经过腌制,就能得到一种风味绝佳的食物。

场景二:从“酱”到“腐”的演变

另外一种可能的路径是,人们在制作各种酱料的过程中,意外地将豆腐加入了其中。比如,古代有制作豆酱的传统,就是把黄豆发酵后制成的一种调味品。人们可能尝试把豆类发酵的原理应用到豆腐上。

他们可能会将豆腐切成小块,然后与米、盐、一些香料混合在一起,放在坛子里发酵。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会使豆腐的质地和风味发生变化。如果控制得当,发酵完成后的豆腐块,就会呈现出一种软糯、咸鲜、带有独特香气的状态,这不就是腐乳的雏形吗?

想象一下,当时的制作工艺肯定不像现在这么精细。可能是直接在陶罐里,一层豆腐,一层盐,一层辣椒粉(如果喜欢吃辣的),然后封存起来。过一段时间,拿出来一块,洗一洗,就能吃了。

关键的发酵过程:霉菌的功劳

腐乳的灵魂在于那个“发”字,也就是发酵。这背后,是无数微小的生命——霉菌在辛勤工作。

毛霉菌的“播种”: 最早期的腐乳制作,很可能是利用了空气中天然存在的毛霉菌。人们可能将豆腐放在干净的、通风的竹席或木板上,让空气中的霉菌孢子自然落上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这些孢子就会生长,形成白色的菌丝。这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养菌”。
接种与培养: 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可能学会了主动“接种”。比如,找一些已经发酵好的腐乳,取下上面的霉菌,涂抹在新的豆腐块上,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发酵的菌种和速度。这就是更科学的发酵过程了。
调味与腌制: 发酵好的豆腐块,表面会有厚厚的菌丝。为了让它产生更好的风味,并且保存更久,人们会用盐来腌制。盐不仅能杀灭其他杂菌,还能进一步诱导出豆腐内部的鲜味物质,并改变其质地。
风味的多样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不同的调味料会带来不同的风味。于是就有了红腐乳(加入了红曲米,产生了独特的红色和酱香味)、青腐乳(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霉菌或制作工艺产生的绿色)、酱腐乳(以豆酱为辅料)等等。

历史的印记

虽然我们找不到确切的发明者,但从古籍的记载和历史演变来看,腐乳的制作工艺很可能在宋朝就已经出现,并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宋朝的“乳腐”: 有一些资料显示,宋朝就已经有了类似腐乳的食物,叫做“乳腐”。这说明,至少在那时,人们已经掌握了让豆腐发酵并食用的方法。
明清的兴盛: 到了明清时期,腐乳的制作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风味。在很多文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都能找到关于腐乳的记载。它已经从一种粗糙的民间食品,逐渐走向了精致和多样化。

所以,腐乳的诞生,与其说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发明,不如说是一个顺应自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凝聚了无数普通人的智慧,是他们对食材的深刻理解和对味道的不断追求的体现。从一块普通的豆腐,到餐桌上的风味绝佳的腐乳,这中间,是时间和发酵的魔法,也是一代代人经验的传承。它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越了解越觉得,这平淡之中的智慧,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撰文 | 魏水华

头图 | pixabay


由于比邻的地缘格局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东亚各国在饮食习惯上有着很多共性。比如用筷子、喝粮食酒、蘸酱油调味、吃辣椒酱、吃腌渍蔬菜、吃白米饭、吃狗肉……几乎所有被中国人打上了鲜明标签的本民族餐桌元素,都能在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找到共鸣。腐乳,也许是唯一的例外。




这种由豆腐腌制发酵而来的小菜,廉价、鲜美、用途广泛。同时,它还完美解决了豆制品不耐存储运输的问题,是中国各地最常见的小菜之一。但神奇的是,同样对豆腐怀有热爱的朝鲜、韩国、日本和越南,却几乎见不到腐乳的影子。不吃腐乳,他们各有理由,诸如“有异味”“高盐”“不健康”,但似乎全然忘记了异味更大的日本纳豆,与含盐量同样高的韩国泡菜。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冲绳群岛,至今倒是依然流行着一种名为“豆腐糕“的食物。和腐乳一样,它依赖发酵改良豆腐的口感。


因为豆腐糕不能太咸,所以其制作过程只能依靠酒精来控制霉菌的滋生。在加入冲绳本地烈酒“泡盛“后,大量有益菌群被杀死,这就导致豆腐糕的发酵程度不够深,空有腐乳的质感,缺乏氨基酸为腐乳带来的,爆炸般的鲜味。本质上,冲绳豆腐糕只是一种类似腐乳的点心,它远远达不到腐乳的味觉高度。究竟是怎样的土壤,成就了酵变于腐乳之中的中餐滋味、隐藏于腐乳之外的华夏风韵、搭建于腐乳之上的汉唐美学?




No.1 壹

制造腐乳的的原材料是豆腐,并且豆腐的含水量不能太高,需要达到一定的固形物密度。日本人发明的“绢豆腐”,是无法制造腐乳的。盐卤,是制作腐乳的先决要素。


虽然这种由氯化钾、氯化镁和溴化镁等杂质构成的制盐废料,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经常被当成健康饮食的反面教材。但没有朴素的盐卤参与,就无法“点”出干湿适度、软硬合宜的豆腐。纵观众多历史久远的腐乳产地,诸如浙江绍兴、广西桂林、山东临清、云南楚雄、福建莆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盐产地或者盐业集散中心。


同时,大豆的产能也是诞生腐乳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这种原生于东亚大陆的植物,有着极为强大的土壤适应性和优秀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比例,唯一的问题是,不好消化、不好吃。哪怕费尽心思做成豆腐、豆浆,没有佐料的加持,都会显得寡淡无味。这与烘烤后焦香四溢的小麦、蒸煮后散发茉莉花香的水稻无法相比。大豆单调的味道,注定只能成为配菜,而不是主食。


所以,在土地平旷、土壤肥沃的地区,大豆永远不会代替谷物成为主要农作物。只有在种不了水稻、小麦的地方,大豆才会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多产——因为多到吃不掉,所以各种围绕大豆的做法与保存方法,才会应运而生。以浙江绍兴为例,这座夹在宁绍平原与浙东丘陵之间的城市,一边是稠密的人烟与浩渺的东海,为海盐的生产、运输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一边是高山溪谷密布的山地,适宜种豆的山坡比适宜种稻的良田更多。

图 | 腐乳稀饭,江南味道

产豆、磨浆;制盐、点卤;发酵过程中,加盐祛除杂菌,闻名华夏的绍兴醉方,由此诞生。一切工序,都因本地物产而顺理成章——早在自然地理格局形成的时代,腐乳作为区域性特产的路径,就已注定。


No.2 贰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故事固然只是传闻,但淮河中下游地区作为豆腐和腐乳的发祥地,却是可信的。不管是《说文》《淮南子》《礼记》等早期文献中,多次出现了“淮菽”这个关键词;还是淮南地区至今保存的大片野生大豆种群,都证明了这片土地与豆子的不解之缘。


介于南北之间的气候、巨大的年均温差、丘陵与平原伴生的地貌,都给予了大豆良好的生长条件与漫长的灌浆周期。而淮河水道,则便捷地沟通了苏北食盐产区与这里的交通,让盐和盐卤的输入、应用有了客观条件。虽然作为四战之地,北方游牧民族多次南下,与汉族政权在淮河流域拉锯争夺,以千年的时间打碎重构了这片地区的饮食习惯。但对于腐乳的热爱,却从未改变。


在河南信阳罗山县,人们喜欢吃一种由猪大肠、猪血、豆腐炖煮而成的罗山大肠汤,搭配当地用山茶油浸渍的罗山腐乳,这是最接地气的开胃早餐;在安徽阜阳颍上县,人们习惯在浓稠的面糊中加入油盐葱辣,炖煮成特色小吃“辣糊子”,用锅巴馍蘸着吃。再另附一碟本地的黄坝腐乳,所有阜阳人都会竖起拇指称赞“地道”。


在安徽淮南,大名鼎鼎的牛肉汤有两个伴侣。大多数人都会在一碗牛肉汤之外,另搭一个油酥烧饼,但只有少数老饕才知道,不再来一块八公山腐乳,这顿饭是不完整的。


到了更下游的江苏淮安,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虽然人们在正式的宴席中离不开长鱼美蟹,但到了真正市井小吃的江湖里,依然有腐乳的影子。当地著名的码头镇羊汤,要用羊肉羊杂熬出浓浓的白汤,舀一碗,一半是肉、一半是汤。用原汤、小葱和腐乳打成蘸水,蘸肉喝汤,好不快活。


淮河流域的这些与腐乳相关的饮食,流露出一个共同特点:作为一种重咸小食,它需要与半汤半菜的主食搭配来吃。被水稀释了味道的汤菜因之重新焕发浓郁的风情,而原本廉价的豆制品,在一点一点地细品慢酌中,教会了人们物尽其用的道理。古老的饮食习惯,隐藏着农耕族群勤俭持家、擅于变通、敝帚自珍的民族性格。


No.3 叁

虽然腐乳与农耕地理呈现出高度相关性,但极具戏剧色彩的是,第一次出现关于腐乳的文献记载,却可能源自北方游牧文明建立的政权。


在北朝成书的《洛阳伽蓝记》中,记载了一种特殊的小吃:“舂豆为乳,久为酥酪”,意思是把大豆打成细泥,放上一段时间,就会变成奶酪。显然,这是奶酪的一种替代品。


它的出现,与北魏时期的技术和文化爆发有关;与鲜卑南下、更姓易服,逐渐改变草原饮食习俗有关;更与南北民族融合、生活方式趋同有关。小小腐乳,背后隐藏的,是东亚帝国在历史十字路口的走向。

但这种大豆制作的“假奶酪”的缺陷也同样显著——不稳定。大豆与自带益生菌群的牛羊乳不同,它的发酵,完全依靠空气中的菌群。任何一点气温、湿度的变化,就有可能导致腐乳制作的失败。新的辅料应运而生——腐乳曲。


和酒曲一样,这是一种为发酵过程搭框架的菌类孢子团块。人们在制造腐乳的过程中,选择口味最好、香气最浓的品种干燥培养,人为驯化微生物,并继续用于新的腐乳生产。腐乳曲的发明,彻底改变了腐乳的制作流程:原本豆腐胚煮熟加盐封坛,直接腌制的做法,进化成了先将腐乳曲和豆腐放在一起,促其发霉长毛,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盐、酒腌制杀菌。


显然,后者的发酵程度更深,也因此获得了更丰富的氨基酸。南北朝之后,先发酵、再腌制,成了腐乳的主流做法。人们还通过豆腐表面菌丝的长短颜色为腐乳分类,白色长菌丝的,称为毛霉腐乳;黄灰色短菌丝的,称为根霉腐乳。毛霉菌耐低温,发酵慢,滋味深,大多在北方地区或南方冬季的腐乳腌制中出现。山西太原人把腐乳称为“酱豆腐”,是典型的毛霉腐乳。


晋菜名品“酱梅肉荷叶饼”,就是用这种酱豆腐混合切片五花肉,蒸熟后荷叶卷饼吃。小麦饼皮扎实嚼感,进一步延缓了酱豆腐的滋味释放,让这道菜的回味无比悠长,肉香酱香、三日绕梁。


根霉菌正好相反,温度越高、活性越强,甚至能在南方夏季近四十度的高温环境下工作顺畅。比如广西桂林湿热的气候,就是诞生根霉腐乳的绝佳环境。


相比毛霉腐乳,根霉由于发酵速度太快,缺乏曼妙复杂的滋味,但其爆炸性的脂类香气是无法比拟的。广西荔浦芋头扣肉,标准的做法是不加一粒盐,纯以腐乳腌制调味。芋头的淀粉和五花肉提供了足够丰厚的滋味,而桂林腐乳的香气,则把这道菜的风味拔升到顶点。


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这八个字,用在腐乳的江湖里,恰好合适。


No.4 肆

公元14世纪,因为宋元时期发达的海上贸易,让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一跃成为东亚最大的商业贸易集散地。阿拉伯人、回回人、南洋人和欧洲人于此往来,经济高度发达、文化快速融合,许多有意思的新饮食方式,也在此流行开来:比如红曲。




红曲是一种曲霉菌,因为发酵过程中会长出玫瑰红色的菌丝,富含天然色素而得名。今天,福州人用它酿制一种红色的米酒“”青红酒“,并用红色的酒糟烹烧海味、腌制鱼虾。


但真正让红曲走出福建,流行到全国各地的,是腐乳。在加入红曲参与发酵后,原本浅黄浅白色的腐乳,变成了迷人的玫瑰红色。而红曲霉菌所制造的多糖类、酒精等有机物,也与腐乳原本的风味物质混杂,出现了新的口味。很快,红曲成了腐乳江湖里的显学。今天几乎所有生产腐乳的酱园里,都会有这种腐乳的产品线。人们为它起了一个好听而形象的名字:玫瑰腐乳。因其源自南方,被称为“南乳”;又或许是为了区分,人们把不加红曲的黄白色腐乳称为“白方“,加入红曲的称为”红方“。


潮汕地区流行用红方腐乳制作糕饼,工艺很复杂:先用白糖腌猪肥膘肉,使其成为晶莹剔透的“冰肉”,切丁后与炒香的花生、芝麻、蒜蓉、南乳混合后做馅,包裹类似于广式月饼的碱皮烘烤后,就是潮汕著名的小吃“腐乳饼”。


掰开时,内馅里淡淡的红色是潮汕腐乳饼的最大特点。加热后,脂肪融化的迷人肉香,与腐乳甜香混合,再配上一盅凤凰单枞茶,这是潮汕人一天最惬意的时刻。

而到了珠三角地区,南乳的用处更大。

除了替代盐和酱油,与猪五花肉焖成色泽红亮,油香满溢的南乳肉之外,它还能担当羊肉煲的蘸水;还能浸渍花生后炒熟,做成南乳花生仁;研碎后与空心菜同炒,成为红绿分明的南乳青蔬;与糯米五花肉一起包进粽叶里,化身香气四溢的南乳粽子;或者加入炖猪蹄中,成就香滑可口的南乳猪蹄。


在腐乳之都广州,“南乳”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食物,而是一个菜系的代名词。


No.5 伍

在南乳发明之后,中国人腐乳的想象力仿佛开了光。各种酒类、植物油、芝麻、花生、芋头、芸豆,以及稍晚后传入中国的辣椒,都参与到腐乳的制作中。中国腐乳的谱系由此变得无比丰富,而一些物产丰富的地方,也在这一波“腐乳大发明”中脱颖而出。比如台湾流行的,加入酒酿、芋头粒和咸青梅的腐乳。酒酿入菜是福建客家人的传统,槟榔芋头是台湾本土特产,咸青梅干泡酒则是日本人的习俗。台湾人用包容性极强的腐乳将之混搭组合,甚至还创造性地加入一些红豆、芸豆等豆类,丰富腐乳的味觉层次。


“腐乳坛里的台式奶茶”,绝非浪得虚名。


云南楚雄的牟定油腐乳,是又一个例子。楚雄位于滇东高原到横断山区的过渡地带,既有平缓的丘陵,也有雄伟的高山深谷,各种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多样性王国。


油腐乳,顾名思义,就是用油脂浸泡调味的腐乳。其中,既混合了核桃、油茶、油橄榄等木本油料作物压榨的植物油,又有辣椒、青花椒、金盖、芫荽等香料,浸泡在油脂中析出的脂溶性风味物质。




最终,味道复合丰富的油脂,促成了牟定油腐乳独特的风味;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明清之后,彩云之南融入中华版图的历史浪潮。




但不管是台湾的梅子腐乳,还是云南的油腐乳,都只能算是在“术”的层面对腐乳口味进行改良。一场真正的,从“道”的层面发起的腐乳革命,正在帝国的中心酝酿。康熙八年,安徽人王致和进京讨生活。关于此人到底是科举落第,还是红顶徽商,江湖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王致和经营的酱园,做出了世界上第一罐“青方”。


所谓“青方”,延续了“白方”和“红方”的颜色分类法,指青灰色的腐乳外观。王致和的家乡安徽徽州地区,有着吃臭菜的习俗,当地著名食材臭鳜鱼、臭豆腐、霉千张、霉豆子,都有着与青方类似的青灰色外观。


但制作青方的工艺却与这些臭菜完全不同,黄浆水和盐硝,两位“新伙伴”就此粉墨登场。黄浆水其实就是制作豆腐后剩下的浅黄色的液体。其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的蛋白质和糖类,但因为极易腐败变质,所以常常被视作废水。盐硝就是硝酸钠,是一种盐碱地区的常见矿物,有毒性,也是强氧化剂。诺贝尔发明硝化甘油炸药时,就用到了提纯的盐硝。


制作青方的过程,说复杂不复杂,在普通腐乳制作的过程中,不停添加黄浆水和微量盐硝。黄浆水为豆腐发酵提供更多原材料,加快菌群代谢速度;盐硝则促使豆腐里的有机物快速氧化,并抑制杂菌滋生。这是一步险棋,加快发酵的速度、提升发酵的烈度,能让豆腐释放更多氨基酸,获得更强烈的鲜味。但其代价是菌群平衡极易失控,稍有不慎,就会让腐乳变质。


高纯度的盐硝,在此时发挥了杀菌保鲜的作用,促成了异味浓重、发酵彻底、滋味更美妙的青方的诞生。显然,这是民智民生进步的例证、是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也是经过明末乱世后,大一统国家重新步入正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缩影。

图 | 麻酱、青方、韭菜花,是北京涮羊肉的最强蘸水

-END-老外们常常对中国腐乳充满好奇,说它是“东方奶酪”。这个比喻,既对,也不对。


从质地口味上对比,腐乳有着和奶酪相似的细腻、绵密的口感;从用途上分析,腐乳和奶酪一样,可以作为佐餐配菜、可以用于煎煮烹炸、可以当小零食单独食用;作为农耕社会最重要的副产品,豆制品在中国餐桌上的地位,也确实和乳制品在西餐里的地位一样重要。但在饮食发展的进程中,原本只是为了方便牛羊乳保存、运输的而发明的奶酪,随着经济条件的跃进,和酒饮、烟草、咖啡等嗜好品一样,实现了品级精细化,半只脚踏进了贵族私享的大门。其阶级属性,因此得到彻底改变。腐乳的生长路径却完全不同,从诞生到今天,不论工艺如何精进、品类如何衍生,它始终站在中国人平凡光阴、寻常巷陌的背后,是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身份、不论收入,人人皆可享用的市井美馔。一如这个因土地书写历史,由人民创造历史的古老国家。有腐乳的地方,必有水墨丹青、必有霁风朗月;爱吃腐乳的人,必是剑胆琴心,必是字正腔圆。


| 黑龙江·克东腐乳 |

| 北京·通州腐乳 |


| 山东·临清腐乳 |


| 山西·汾阳腐乳 |


| 四川·夹江腐乳 |


| 重庆·忠州腐乳 |


| 安徽·鸠江腐乳 |


| 浙江·绍兴腐乳 |


| 湖南·平江腐乳 |


| 福建·南安腐乳 |


| 广东·开平腐乳 |


| 广西·桂林腐乳 |


| 贵州·桐梓腐乳 |


| 云南·牟定腐乳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腐乳的诞生,其实是一段充满智慧与偶然的民间故事,它没有一个明确的发明者,也不是某个朝代某位大人物的独创。它的出现,更像是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寻常百姓在日常饮食中不断摸索、改进的结晶。要说它究竟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咱们得从粮食的储存和变化说起。你想想,在古代,尤其是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人们要怎么让食物保存.............
  • 回答
    腐乳进罐,看着那些方方正正的小块儿整齐地码在玻璃罐里,确实让人好奇。这可不是随便一扔就能做到的,里面门道不少,而且每一步都透着一股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要说这腐乳进罐,得从它“长”出来开始说。第一步:发酵前的准备——把豆腐“侍候”好首先,咱们得用最好的黄豆磨出豆浆,然后点浆、压制,做出质地紧实、水分含.............
  • 回答
    可乐这种风靡全球的饮料,那一口下去的畅快感,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不过,关于它“腐蚀牙齿”的说法也一直没停过。到底是什么“罪魁祸首”在背后捣鬼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首先得说,可乐里真正让牙齿“遭罪”的,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添加剂,而是两个非常熟悉的老伙计:酸和糖。一、酸,这个牙齿的“慢性杀手”可乐.............
  • 回答
    民国政府的腐败,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阴影,也是很多人在谈论那个时期时绕不开的话题。要说“腐败到什么程度”,这很难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数字来衡量,因为它渗透在方方面面,而且不同时期、不同派系的情况也有差异。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尽量还原其复杂性。一、官僚体系的“油腻”与低效:最直观的感受是,官僚机构庞.............
  • 回答
    国民党输掉大陆,腐败问题绝对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而且严重程度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这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贯穿了国民党统治的方方面面,最终像蛀虫一样,一点点地侵蚀了国民党赖以生存的根基。腐败的根源与蔓延:权力寻租的温床要理解国民党腐败的严重性,得先看看它为什么会如此普遍。这和当时的政治环境、.............
  • 回答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可谓是积重难返,深入骨髓,最终将这个庞大的王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要说这腐败到何种地步,那真是什么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敢往上凑,而且还做得光明正大,仿佛那才是“规矩”。官场生态:一个“钱”字当头,万事皆可交易首先,最触目惊心的是官场的“金钱至上”。官职不再是为国效力的荣誉,而是.............
  • 回答
    战锤40K的人类帝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垂死且顽固”。它已经腐朽到了一个地步,可以说,它自身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它最大的敌人。这并非一夜之间,而是数万年时间里,一系列的恐惧、愚昧、狂热和失误累积的结果。1. 理性与科学的丧失,信仰的至上帝国的黄金时代早已远去,那是人类能够跨越星际、征服宇宙的辉煌时代.............
  • 回答
    在大型商超买到腐烂蔬菜,说实话,心里肯定膈应得不行。这不仅是钱花了,还影响了心情,更关键是吃进肚子里谁知道有没有风险。遇到这种事儿,咱们就得把维权这事儿认真对待,别因为是小菜一碟就忍气吞声。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别一下子就炸毛。虽然心里不痛快,但咱们得保持理智,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步:.............
  • 回答
    .......
  • 回答
    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构建的这个人类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我们自身推向了一种“腐化”的境地,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感,一种对最初纯粹与本真的怀念。我们被无数的欲望、竞争、信息洪流以及人造的规则所裹挟,逐渐疏远了与生命最本质的连接。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个充斥着人造物的世界里,找回那份久违的“自然.............
  • 回答
    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破坏性的。这正是为什么治理腐败如此重要,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腐败如何影响经济发展?腐败是一种“无形的手”,它扭曲了经济的正常运行,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扼杀了创新和公平竞争,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倒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
  • 回答
    “腐女”和“女同性恋”这两个词,乍一听上去好像关系挺近的,毕竟都涉及到女性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但要说“腐女怎么看待女同性恋”,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因为这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腐女”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腐女就是对虚构作品中男性之间的恋爱关系(简称BL,Boy's Love)抱有强烈.............
  • 回答
    食物变质,听起来只是口感不好,颜色不对,但背后却是一系列复杂而危险的化学和生物变化,这些变化一旦闯入我们的身体,就能引发各种不适,甚至危及生命。说起来,这可不是小事,咱们细致唠唠。首先,微生物的“狂欢”:食物腐败变质,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就是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比如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就像一群不请.............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段论述“最腐败的十个国家中九个是多党制,此‘事实’击穿了多党制能解决腐败的臆断”存在以下几个重要的逻辑漏洞,并且可以通过详细分析来揭示:1.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明显的逻辑谬误。 论述的逻辑: 论述者观.............
  • 回答
    美国政府的腐败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理解其复杂性。“腐败”的定义和衡量首先需要明确“腐败”的定义。广义上,腐败是指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的行为。这可以包括: 收买贿赂(Bribery): 向公职人员提供金钱或其他好处.............
  • 回答
    关于腐败,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到点子上了。我这人说话不拐弯抹角,直接跟你说吧:彻底杜绝腐败,从我个人朴素的理解来看,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急着觉得我悲观,这不是我想不想杜绝的事,而是现实情况摆在那里。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细聊。首先,是“人性”这个东西。人嘛,总是有七情六欲的.............
  • 回答
    黄腐酸钾,这个名字在咱们农业界可是响当当的。到底有没有用?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点子上。要我说,这玩意儿,那是有用的,而且用好了,能带来不少好处。不过,说它神奇到无所不能,那也不现实,咱们得辩证地看。黄腐酸钾,到底是啥来头?简单来说,黄腐酸钾就是从天然的腐殖质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活性成分,经过加工制成的.............
  • 回答
    东亚腐女文化的流行,其背后是否潜藏着一种心理上的隐性男性崇拜,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简单地说,我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且多层次的联系,但将其简单归结为“隐性男性崇拜”可能有些片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腐女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腐女文化起源于日本,以喜爱虚构作品中男性角色之间的同性恋情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